中华马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华马氏网 宗谱研究 查看内容

广东岭南马氏源渊考略

2016-1-7 13:36| 发布者: 马庆喜| 查看: 35| 评论: 0|原作者: 马佐元

摘要: 广东新会马氏,又称古冈马氏,是扶风马氏于宋、元之际的分派之一。新会马氏尊马端为开派始祖。新会成为岭南马氏的朝宗之地,今天我们所讲的岭南马氏,其实就是新会马氏或古冈马氏。 ...

马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名门望族。据《元和姓纂》、《古今姓氏书辨证》、《通志·氏族略》等姓氏书载称:马氏源自赵姓,望出扶风。以东汉时的伏波将军马援家族尤为著称。历经魏晋六朝,隋唐五代,扶风马氏鼎盛中原,繁衍播迁,衍生出西凉马氏、京兆马氏、南阳马氏、襄阳马氏、茌平马氏、东平马氏、西河马氏、河中马氏、郏城马氏、鄢陵马氏、潭州马氏、开封马氏等数十个支派。宋、元、明、清之际更是枝繁叶茂,遍布全国和世界各地。据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马氏现有人口约1100万左右,占汉族人口1.05%,位列全国第十九位。

广东新会马氏,又称古冈马氏,是扶风马氏于宋、元之际的分派之一。新会马氏尊马端为开派始祖。新会、中山、番禺、高要、四会、广宁、台山、南海、顺德等地的马氏族谱均有类似记载:马端,字至正,号直北,河南汴梁开封府祥符县人, 北宋徽宗政和年间会试成进士,因世变未有出任,随宋高宗建炎间南渡入岭,止居新会城南金紫街,是为粤中马氏之鼻祖。因马端后裔主要分布岭南珠三角地区一带,故新会成为岭南马氏的朝宗之地,今天我们所讲的岭南马氏,其实就是新会马氏或古冈马氏。

一、岭南马氏是扶风马氏于宋元之际的分派之一。

据《史记·赵世家》、《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马氏出自嬴姓,为黄帝苗裔、伯益之后。伯益第二十八代裔孙造父因善于驭马,协助周穆王平定徐偃王之乱,封于赵城,子孙以邑为氏,是为赵氏开派之祖。传至战国时赵武灵王第九子赵奢为赵惠文王大将,因功封马服君,生子牧,亦为赵将,子孙因以为氏,世居邯郸。奉赵奢为马氏得姓之祖。秦灭赵,统一天下,徙六国宗室贵戚于关中。牧子兴徙居咸阳,封武安君。兴生三子:嵩、琛、珪。嵩生述字贞惠,汉太子大夫、平通侯。述生权,为宁东将军。权生三子:何罗、通、伦。通,字达,黄门郎、重合侯。通之长兄何罗因参与江充“戾太子”一案,惧罪谋反,举家连坐。马通率家迁往扶风茂陵成欢里(今陕西兴平县东北),为扶风马氏开派之祖。通生子宾,议郎、绣衣使者。宾生三子:庆、昌、襄。昌生仲,玄武司马。仲生四子:况、余、员、援。援字文渊,少有大志,长于将略。东汉光武帝时居陇西太守,后远征交趾,大获全胜,铸铜柱以为镇界,世称“铜柱马家”。以功封伏波将军、新息侯。尽忠报国,老当益壮,有“马革裹尸”、“聚米为山”、“画虎不成反类犬”等名句遗传至今。马援有子四人:长子廖封顺阳侯,次子防封颍阳侯,三子光封许阳侯,四子客卿。援少女为明帝明德皇后。马援的三位兄长也高官显爵,一门荣耀。马况,官至河南太守,马员官至上郡太守,马余,字圣柳,为中垒校尉、扬州牧,其子马严、马敦也以品行高尚著称于世,三辅时称“钜下二卿”。马严有子七人:续、留、融、鱄、歆、伉、固,其中马融更是一代大儒。马援的子侄、宗人或以武功著称,或以文名享誉,扶风马氏成为汉魏时期名声显赫的高门望族。

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多事之秋。经过“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等一连串的社会动荡,影响了人口的增长趋势,但却促进了人口的播迁速度和扩散范围。扶风马氏也在此时由关中地区逐步播迁至中原地区。历经魏晋六朝,隋唐五代,扶风马氏鼎盛中原,衍生出西凉马氏、京兆马氏、南阳马氏、襄阳马氏、茌平马氏、东平马氏、西河马氏、河中马氏、郏城马氏、鄢陵马氏、潭州马氏、开封马氏等数十个支派。广东岭南马氏(新会马氏或称古冈马氏),是扶风马氏于宋、元之际的分派之一。

二、岭南马氏是五代十国时期楚王马殷的后裔

唐末,经过黄巢农民大起义的沉重打击,唐王朝的统治已经土崩瓦解,而各地藩镇势力却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日益强大。唐天佑三年 (907),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原名朱温)废唐自立,建立梁朝,史称后梁。从此,我国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南方与河东地区(今山西)则分别产生出十个割据政权,我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在这一时期,湖湘地区出现了一个由马殷建立的楚国,原唐朝湖南道治所的长沙即为其都城。从此,长沙进入了一个引人注目的马楚时代。

马殷(852—930) 字霸图,原籍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县),出身寒微,少为木工。唐中和三年在河南蔡州从军,在秦宗权部下孙儒手下任裨将,孙儒在与杨行密的作战中败死后余众推刘建峰为帅,任马殷为先锋,转战江西、湖南各地,乾宁元年(894年)进入湖南,取潭(长沙)、桂(桂阳)州,唐僖宗任刘建峰为武安军(湖南)节度使,马殷为马步军都指挥使。

乾宁三年(896年)正月,刘建峰派遣马殷讨伐邵州(邵阳)蒋勋,四月刘建峰被亲兵所杀,潭州留守将士推行军司马张佶为帅。张佶入府时跌伤,自知自己不是做大王的料,对诸将推荐马殷为主,遂于前线迎回马殷,共拥为节度留后。九月,马殷被任为潭州刺史、判湖南军府事,开始割据湖南。

马殷刚开始割据时仅据有武安军所属七州中的潭、邵二州,光化元年(898年)三月,马殷升任武安军节度留后,他随后攻下衡、永、道、连、郴、桂管的桂、宜、岩、柳、象等州,四年,升武安军节度使。后梁建立,马殷臣服。开平元年(907)四月,梁封马殷为楚王。开平四年,请依唐太宗为秦王时例,受封为天策上将,开天策府,置左右相。后梁亡,楚又臣服于后唐,天成二年六月十七日(927年7月28日)后唐以三公所用竹册封马殷为楚国王,设左右丞相,改潭州为长沙作首府。马殷正式立国称王,国号为楚,改潭州为长沙。马殷立国称王后,追谥其曾祖筠曰文肃,祖正曰庄穆,父元丰曰景庄,立三代宗庙于长沙,封其大弟马賨为静江节度使,小弟马存为天策府右相,族人马珙为尚书,长子希振为武顺军节度使,次子希声判内外诸军事。其它宗室子弟也都封官进爵,潭州马氏成为江南大族。

后唐长兴二年(930年)11月10日马殷因病逝世于长沙,享年79岁,葬于今湖南衡阳附近,史称“武穆王”(注:传说马殷有上百个衣冠冢,现经实地考证,确定真正的马殷陵在湖南省衡阳县洪市镇礼梓乡财源村。2009年夏,湖南省与广东岭南两地的马氏联谊会宗亲曾到现场联合考察)。马殷临终时,遗命诸子实行“兄终弟及”的继位制,但同时为兄弟争权、楚国内乱以致败亡埋下了祸根。马殷有子三十余人,希振、希旺、希杲、希瞻、希能、希贯、希隐、希浚、希知、希朗均有官职,其余庶子史无记载。其中长子希振后避位出家,由次子希声、希范及希广、希萼、希崇相继继位。后周广顺元年(951) ,希萼、希崇兄弟相争,同时求助于南唐。南唐主李璟即派边镐将军率兵入楚。楚亡。马氏宗族1000余口(注:含家将及从鄢陵投奔过来的族人)被迁到南唐国都金陵(即今南京)。据史载,这1000余人在长沙湘江岸边登船时,送行的人和被送的人悲恸欲绝,哭声“响振川谷”。楚亡后,希萼仍被封洪州(即今南昌)节度使,希崇被封永泰军节度使,居扬州。显德三年(956),后周世宗柴荣率军第三次南征,攻克扬州,并下诏抚安马氏子孙。希崇率其兄弟十七人归顺后周,移师京师开封,希崇及诸兄弟皆被封官授爵:希崇拜右羽林统军,希能为左屯卫大将军,希贯为右千牛大将军,希隐、希浚、希知、希朗诸兄弟皆为节度使行军司马。及至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登基称帝,马氏又举族归顺。赵匡胤念及赵马同宗,且马氏毕竞亦为高贵出身,遂封希崇为归德侯,其余兄弟继续沿用,并赐与开封祥符县为马氏食邑。楚王马殷后裔从此落籍于开封,故称开封马氏或汴梁马氏,因食邑于祥符,也称祥符马氏。

马殷后裔落籍开封之后,聚族而居,族大人多,合族人丁达1000余口,按兄弟排行分为二十八大房。其中希崇之弟希知,据多方考证,目前已基本上可以断定,希知即是被新会古冈马氏尊为“大宋开派鼻祖”的思问(疑斋)其人。也就是说,希知是其本名,思问为其表字,疑斋是其别号。希知、思问实为同一人。对此,香港沙涌马氏同乡会的马氏宗亲陈述了以下理由:

“首先,新会古冈马氏(其后分支为中山马氏、沙涌马氏等支派)的族谱资料,所述其先祖开封马氏的历史渊源、发展脉胳及归顺大宋的各种史实,与《新五代史》、《旧五代史》、《宋史》、《十国春秋》、《资治通鉴》等史书所记马殷族属情况、地位身份,及归顺大宋的历史过程完全吻合,毋庸置疑,开封马氏即是马殷后裔。第二、马殷有子三十余人,希振、希声、希范、希广、希萼、希崇、希隐、希朗、希知、希贯、希浚等兄弟名讳,均见之于正史所记,希知为马殷之后,也不容置疑。《中山沙涌马氏族谱》中也有“楚王子”希声、希范、希广、希崇的记载。第三,据《新五代史》、《旧五代史》、《宋史》“马殷世家”所载,马殷诸子除“希”字辈的名号外,均另有表字,与本名相辅、相符。如希声字若讷,希范字宝规,希广字德丕……希知也必定有与本名含意相同、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别字。从“希知”二字本意推断,取字为思问、别号疑斋,是十分贴切、十分妥当的表字、别号,故希知表字思问、别号疑斋,决不是主观臆断。第四,根据中国取名习惯,十分讲究字辈排行,各姓氏族谱中尤其是人丁兴旺、支派繁多韵名门大族,往往列有字辈谱的专章,并以此来区分昭穆、辈份及亲疏族属,作为联宗续谱的重要依据。马殷诸子,皆依“希”字来排行。希崇率兄弟十七人归宋、落籍开封,是开封马氏的第一代列祖。思问作为开封马氏传衍新会古冈马氏的第一代鼻祖必然与希崇为同一字辈,其名讳中必定有一“希”字,否则,思问就不是马殷子嗣,不具有同希崇等字辈列为开封马氏第一代鼻祖的资格。第五,从思问到新会开派始祖马端共传五代(其实也可按6代去算,因马端在其父66岁时才出世),按三十年为一代计算,共计150年左右,而从宋太祖立国(960年)到宋徽宗年间(1101—1125)马端中进士,也正好是150年左右,传承代数与时间也基本吻合。”笔者认为这些理由相当充分。

据新会及中山沙涌族谱所载,马思问即马希知生子马方水。族谱记其字殷祖,谥仁又谥勇。有人会问为何其表字中也有“殷”字?笔者认为,当时已进入大宋时代,马殷的子孙们不敢随便玄耀自己的家族光辉史,只好用“殷祖”为表字来记念自己的祖先。马方水有子十九人,其第七子康宋,为国子监儒士。康宋生三子:养志、养翮、养育。养志生悦,字禧,号皎夫,七岁能文,三十六岁拜相,为北宋礼部尚书兼拜内少阁保。他看透时局,请旨归田,终年放荡于山水之间,六十五岁方娶妾梁氏生马端。马端,字至正,号直北,宋徽宗政和年间进士,南宋初随高宗南渡,遂家于新会,是为新会古冈马氏开派之祖。马端生五子,长子马琼,字持国,号鲠臣,容州太守,其子马晞骥,字文驹,号千里为雷州太守,孙马宜祖为英德太守,祖孙三世太守,传为佳话。马端次子马珩,字持都,后裔迁居顺德、南海、福建等地,三子马璋,字持世,迁居中山(香山)沙涌,是为中山沙涌马氏开派之祖。宋元以来,持国、持都、持世三派子孙,人文蔚起,繁衍昌盛,或居官人仕,或经商播迁,现已广布于粤、桂及港、澳、台,国外的加、美、澳、新、马、泰,他们均尊奉马直北为开派始祖,以新会为朝宗祖地。据2000年7月29日《广州日报》和《新会报》报道,在新会市杜阮镇亭园村西大马山发现了马直北与元配夫人邓氏合葬坟茔,经两次考古发掘,已出土墓志碑碣,现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新会及中山沙涌族谱记载,直北公之四子珪、五子璞则随母高氏归宗河南。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可以采信,珪、璞归宗河南完全可能。 “报本思源、尊祖敬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修宗谱、建宗祠、祭祖坟是“敬宗收族”的三大举措,在众多的族谱家乘中,都有因故迁居他乡异地娶妻生子后,往往会派遣一子(或一支)返回故里,守望祖业,祭扫祖坟的事例。开封祥符作为马氏的发祥之地和食邑所在,自然而然会成为马直北公怀念眷恋的一大心愿。而且开封故地又有马氏宗亲族属,马端二子归宗开封是既合情理又有可能。宋代理学盛行,“君亲”观念浓厚,硅、璞二子归宗河南既合宗法,又兼顾人伦,所以笔者认为珪、璞二子归宗之说,应予肯定,如作进一步的实地考察、查询,会有一定的收获和结论。

至于次子马珩移居福建一说,目前尚未找到有力证据,只是顺德杨滘、南海西樵等地族谱有所提及,说马珩是他们的祖先,也是归宗河南并逝后葬于河南,后裔马相从南雄珠玑巷南迁新会后再移居顺德、南海的。这种说法有待考证。

总之,笔者认为,中山沙涌马氏族谱和古冈马氏族谱中所列的“大宋第一代鼻祖”马思问,即希知。希知是本名,思问为其表字,疑斋是其别号。所以说,广东岭南马氏就是马殷的后裔。

三、岭南马氏鼻祖直北公入粤前马氏世系的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姓氏文化研究得到复兴,马氏世系研究也出了不少成果。其中扶风马氏世系,由于历史资料充分,记载详实,其世系成果早已为国内外普遍认可。至于马援以下的马氏世系的研究,笔者选择目前较有代表性的几个世系列下:

1、湖北江汉马氏世系(参考仙桃高中马德芳校长《江汉马氏宗谱来鄂前世系》整理而成):1奢—→2牧—→3兴—→4嵩—→5述—→6权—→7通—→8宾—→9昌—→10仲—→11余 援—→12严 廖—→13歆 遵—→14木舜 度—→15浒京—→16辅 忠—→17镌 皋—→18辚 胜—→19酆 起—→20鸳 隆—→21彪 谦—→22珮 弦—→23嶐 和—→24默(各本归一)—→25思岫—→26乔卿—→27君才—→28珉—→29季龙—→30燧

2、湖北英山马氏世系:1奢—→2牧—→3兴—→4嵩—→5述—→6权—→7通—→8宾—→9昌—→10仲—→11余—→12严—→13歆—→14仲逸—→15维联—→16征—→17际—→18用臧—→19仪鼎—→20永芳—→21景淑—→22浚明—→23昌谷—→24默—→25岫—→26乔卿—→27君才—→28珉—→29季龙—→30燧

3、江西乐平马氏世系:1奢→2牧→3兴→4嵩→5述→6权→7通→8宾→9昌→10仲→11援→12廖→13遵→14 度→15京→16忠→17皋→18胜→19起→20隆→21谦→22弦→23和→24默(各本归一)→25思毅→26祚→27仲绪→28匡武→29克忠→30岫→31乔卿→32君才→33珉→34季龙→35燧

江汉马氏世系对11世究竟是马援还是马余,当时还未能确定,所以列出了两种可能。前一种是应是马余体系的,后一种是应是马援体系的。江西乐平马氏世系24世前与江汉的马援体系很相似,30世马岫后与其他的马氏很一致,只是25~29这五世是多出来的。经查原来25世思毅(也有称思欢。原1994年《加拿大马氏宗亲总会会刊》七十五周年纪念特刊也称思欢,所以笔者认为思欢较合理。)与岫是兄弟关系,这25~29世与其30~34世是是平行的,各自对应为堂兄弟关系。湖北英山马氏世系11至24世与江汉世系及乐平世系有较大出入,但三个世系马默至马燧的世系基本是相同的。

综合分析比较以上各地马氏世系,笔者认为由马燧以上的马氏1~30世的世系,应以如下表述较为合理:1奢→2牧→3兴→4嵩→5述→6权→7通→8宾→9昌→10仲→11援→12廖→13遵→14 度→15京→16忠→17皋→18胜→19起→20隆→21谦→22弦→23和→24默→25岫→26乔卿→27君才→28珉→29季龙→30燧

由1至11世,是扶风马氏世系,目前全国各地已基本达成共识,是可以确定下来的。但从11世至24世,则有多个版本莫衷一是。由此引出马援支系和马余支系的说法。但我们应注意到各种版本到24世基本归结为马默,即所谓“各本归一”。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为24至32世提供了有力的佐证。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有关史料记载:

马默,后魏雍州侍中(也有登州刺史之说),为郏城马氏以为开派之祖。生子岫、思毅默生思欢、岫。思欢生祚,祚生仲绪,隋京兆府长史,仲绪生匡武、匡俭,匡武瀛州刺史,襄城公。匡俭生克忠,咸阳尉。克忠生构、措,构驾部员外、湖州刺史,生曾、择。择兵部员外,河间太守。生著、署,署生逄,监察御史。马岫字子岳,生乔卿,梁襄州主薄;乔卿生君才,右武卫大将军,南阳公,生珉、懿;珉万岁令,懿为均州刺史。珉生季龙,岚州刺史,大同使;季龙生三子:炬、炫、燧。炫以儒学著称,历任连、润 二州刺史。燧字洵美,沉勇多谋,唐代宗、德宗时历任郑州刺史、商州刺史、河东节度使,检校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进位司徒、北平郡王。马燧生二子汇、畅,汇太仆少卿,生赦、敡皆为参军。畅生继祖,殿中少卿。

在此我们要特别留意一位重要人物——马燧,他是唐德宗朝时的一代名将和宰相。马燧(726-795),字洵美,姿度魁异,长六尺二寸(1.86米),沉勇多智略,文武全才,尢善兵法。仕唐德宗为司徒兼侍中上柱国,赠太师,武职丞相,封北平郡王,赐宸台衡二铭,年七十卒,赠太傅,谥庄武公,勋业详载史鉴。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字昌黎,年少时家贫,曾得到马燧一家的关照,所以与马燧一家关系特别好,他在有生之年目睹马燧祖孙三代相继逝去,感触良多,亲自撰写了马燧之孙继祖的墓志(《殿中少监马君墓志》)

“君讳继祖,司徒赠太师北平庄武王之孙,少府监赠太子少傅讳畅之子。生四岁,以门功拜太子舍人。积三十四年,五转而至殿中少监,年三十七以卒。有男八人,女二人。始子初冠,应进士贡在京师,穷不自存,以故人稚弟拜北平王于马前。王问而怜之,因得见于安邑里第。王轸其寒饥,赐食与衣。召二子使为之主,其季遇我特厚,少府监赠太子少傅者也。姆抱幼子立侧,眉眼如画,发漆黑,肌肉玉雪可念,殿中君也。当是时,见王于北亭,犹高山深林巨谷,龙虎变化不测,杰魁人也。退见少傅,翠竹碧梧,鸾鹄停峙,能守其业者也。幼子娟好静秀,瑶环瑜珥,兰茁其芽,称其家儿也。后四五年,吾成进士,去而东游,哭北平王于客舍。后十五六年,吾为尚书都官郎,分司东都,而分府少傅卒,哭之。又十余年,至今,哭少监焉。呜呼!吾未耋老,自始至今,未四十年,而哭其祖子孙三世,于人世何如也!人欲久不死,而观居此世者,何也?”

《殿中少监马君墓志》明确交代了马燧之孙马继祖生男八人生女二人,但对该八男的资料则不多见,目前只见三处:

一是1994年《加拿大马氏宗亲总会会刊》七十五周年纪念特刊第113页《扶风马氏世族一本相承》一文提到:“燧封北平王,谥庄武赠太师,子畅拜少府监赠太傅,畅生继祖,为太子舍人,转殿中少监,卒年三十六,韩昌黎志其墓,生八子:长曰孟,孟生逸,为滑令;其八曰季叔,不乐仕隐居许州。季叔五世孙曰殷,唐昭宗朝为武安节度使,封楚王。”

二是山西省社科院家谱资料研究中心主任李吉教授所著《姓氏族谱与寻根文化》中《新会马氏的源渊考略》一文里提到:“继祖生八男二女,长子曰孟生,次曰仲逸,第八子曰季叔。时值藩镇割据,战乱频仍,季叔即隐居于许州鄢陵,为鄢陵马氏开派之祖。季叔生子马筠,筠生正,正生元丰,元丰生殷。”

三是江西乐平马氏世系中有:30燧→31畅→32继祖→33翱(鄢陵尉)→34蔚(许州戌校)→35戡(许州戌校)→36元勋

其中一、二两点记载略有出入,但都提到继祖第八子叫季叔,隐居许州鄢陵。第三点乐平马氏世系中透露了这样一些信息:一是马继祖还有一子叫马翱;二是马燧虽为郏城人,但其后裔已落籍鄢陵;三是马继祖的后人在鄢陵的字派排行还是有规律的。例如马殷的父亲是36世叫元丰,也是元字派。我想,马殷之父元丰与元勋同字派,这个决不会是巧合,他们应是同在鄢陵的同族兄弟。

至此,广东岭南直北公入粤前马氏世系跃然纸上:

1奢→2牧→3兴→4嵩→5述→6权→7通→8宾→9昌→10仲→11援→12廖→13遵→14 度→15京→16忠→17皋→18胜→19起→20隆→21谦→22弦→23和→24默(各本归一)→25岫—→26乔卿→27君才→28珉→29季龙→30燧→31畅→32继祖→33季叔→34筠→35正→36元丰→37殷→38希知→39方水→40康宋→41养志→42悦→43端

在此,笔者还想啰嗦几句,就是关于岭南马氏是马援后裔还是马余后裔的研究问题。这个问题其核心其实可归结到马默、马燧、马殷是马援后裔还是马余后裔的问题。目前主要形成两派观点:

一是认为岭南马氏是马援的后裔。其主要理由是认为一千年前的马殷是马援的后裔。首先从史书上确有记载。其中《旧五代史》卷一三三《世袭列传第二》、《新五代史》卷六六记载:“马殷第四子、第三任楚王希范自言为汉伏波将军之后”;《十国春秋》卷六七《武穆王世家》也记载:“马殷每亦自云为东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马善田先生也认为岭南马氏是马援的后裔,但他认为是马援三子马光的后裔,而不是长子马廖的后裔。他所著《中华马姓》中提到,马援的三子马光封许阳侯,许州(河南许昌)是其封地。马光后因被诬与窦宪谋反,被迫自杀。家属要求归封地许州居住,故马光的后裔就在许州繁衍,因此鄢陵马氏应为马光的后裔。在这七百多年里,繁衍了二十多代,而家道中落,到了马殷这一代已贫困潦倒了。这种讲法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湖南马氏联谊会会长马子辉等人曾专程到鄢陵寻找有关马殷家族族谱资料,却一点收获都没有。其原因可能是在当时马楚时期,鄢陵马氏已悉数投奔长沙。

二是认为是马援的二哥马余的后裔。其理由主要是根据唐书中的记载,说马默是13世马歆的第十一世孙(“唐史谱称十一世孙默见於后魏之世则汉末以迨三国六朝皆不得其谱矣”)。而马歆是马余的孙子,所以属马余体系。李吉教授就是这样认为的。湖北江汉马氏研究会目前也倾向于这种观点。

笔者认为,不管马殷、马燧、马默是马余后裔也好,是马援后裔也好,都是扶风马氏马仲的后裔。其实马余因为早逝,其二子马严和马敦,一直由马援来教养。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们也是马援的后裔,是讲得过去的。广东岭南马氏千百年来一直来以马援作为自己的直系祖先来拜祀的。新会、中山、番禺等诸房族谱均有这样的记载:清同治年间在广州省城流水井(今西湖路)建有府前大祖祠和伏波书院,每年二月和八月初四举行春秋二祀,各房子孙风雨不改,轮流值祭,周而复始。因此,马援作为岭南马氏后裔心目中的远祖形象,是不可能随意抹去的。

四、结束语

岭南马氏源远流长。岭南马氏就是新会(古冈)马氏,是五代十国时期楚王马殷的后裔,是扶风马氏于宋元之际的分派之一。其传承脉胳是:扶风马氏→郏城马氏→鄢陵马氏→潭州马氏→开封马氏→新会(古冈)马氏。

关于直北公入粤前马氏世系的研究取得的只是初步成果,目前只能到达这个水平,有待今后继续完善。应当说,这个世系中的1至11世、24至32世、34至43世这三段都是相对确切的;11至24世则有多个版本,目前尚未统一;32至34世的世系连接证据力度似乎不够,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岭南马氏以后的传承世系,支派分迁,因各房谱中均有明晰记载,此处不再一一赘述。为使大家对从扶风马氏到岭南马氏的传承世系,发展脉胳有一简明清晰而又通惯一体的了解,笔者依据历代正史及多种族谱资料记载,加工整理,编排了从扶风马氏→郏城马氏→鄢陵马氏→潭州马氏→开封马氏→新会马氏的世系图,以便参阅。

【参考文献】

1、(唐)林宝撰《元和姓纂》,(中华书局,1994年5月)

2、(宋)邓名世编《古今姓氏书辩证》, 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06);

3、(宋)薛居正等撰《旧五代史》卷一三三《世袭列传第二》;

4、(宋)欧阳修撰《新五代史》卷六六《楚世家第六》;

5、(清)吴任臣撰《十国春秋》卷六七《武穆王世家》,(中华书局,1983年);

6、(宋)欧阳修、宋祁等撰《新唐书·宰相世系表》

7、(宋)司马光撰《资治通鉴》

8、(唐)韩愈撰《韩愈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10月)

9、马善田著《中华马姓》(2008年第二版,上册);

10、1994年《加拿大马氏宗亲总会会刊》七十五周年纪念特刊;

11、1994年香港《马氏宗亲会刊》;

12、李吉著《姓氏族谱与寻根文化》(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

13、香港沙涌马氏同乡会所编《中山沙涌马氏族谱》

14、广东新会《古冈马氏分邑族谱》、新会麻园房宣德堂《马氏世谱》;

15、广东顺德《杨滘马氏族谱》;

16、马德芳《江汉马氏的历史渊源》及《江汉马氏宗谱来鄂前世系》。

(注:本文作者是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教育局教学教研管理中心主任、中学化学教研员。联系电话:13822622675,邮编:526070)

附:马氏世系表

一、马氏远祖世系表

1.赵姓前世系表

黄帝→昌意→颛顼→仲容→夷→武恒→伯辛→皋陶→伯益→大廉→武→琪→建→弘→奎临→迁→宣→永通→彦翔→轩→子能→仲衍→玉珍→道宁→兴→犍→大顺→茂荣→达→胥轩→中涌→飞廉→季胜→孟增→衡父→造父(封赵城,赵氏始祖)

2.赵姓世系表

造父→宜父(叔观) →仲父(璋) →季父(登) →公仲(尔成) →赵高→奄父(公仲) →叔带→守仁(麟) →知义(子丰) →慧明(射) →公明(壮) →夙→衰→盾→朔→武(文子) →成(景子) →鞅(简子) →伯鲁→周(代成君) →浣(献侯) →籍(烈侯) →章(敬侯) →种(成侯) →语(肃侯) →雍(武灵王) →奢(封马服君,马氏始祖)

(本表据《史记》、《赵国史稿》、《赵氏尊祖录》等编制)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QQ|手机版|中华马氏网 ( 浙ICP备09020836号 )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浙公网安备33082502000231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