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马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填写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03|回复: 0

马耀廷先生传略

[复制链接]

1402

主题

411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3891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

QQ
发表于 2016-4-13 19:3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耀廷先生是一位具有豪侠风格的“鲁南义士”。抗战前,在滕州(滕县)以及鲁南各地,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由于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加上老一代人的相继凋谢,现在的人知道他的已经不多了。最近笔者访问了几位8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异口同声地说:“马耀廷先生一生助人为乐,他的事迹十分感人,希望你们把它写出来,以作为今人和后人的榜样。”为不负乡亲的重托,遂不揣固陋,谨将马老先生的事迹略述于下:

马耀廷,名印卿,字以行,滕州(滕县)夏庄乡党山村人,生于1878年,卒于1938年,享年60岁。耀廷先生出生于谷山之阳一个较富裕的家庭里,他的父亲捷三公忠厚老诚,勤俭朴实,非常会理家,所以,他便成为谷山一带的殷实大户。捷三先生对地方公益事业特别关心,尤热衷于兴办地方教育。他的这种行动,给子女留下了良好的影响。耀廷先生自幼年起,即进私塾读书。由于他的颖敏勤苦,不几年即把四书五经读完了。其父原想叫他走科举道路,因清政府“废科举、兴学堂”,只得改读。后来耀廷先生以优异成绩考入山东省法政专科学校(相当于今日的大学)。毕业后,即被委任为烟台法院审判长。那时的烟台,为军阀所控制,他们与地方豪绅相勾结,无法无天,法院实难进行正常工作,遂愤而辞职,拂袖回乡。

前此,先生在求学期间,经友人介绍参加了中国同盟会。他拳拳服膺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并决心为其实现而奋斗!为此,他参加了1913年的反袁斗争与以后的北伐战争,曾屡遭危难。在北伐期间,先生与贺耀祖、方振武等将军相友善。受贺、方等人的委托,他曾以赴汤蹈火、不怕牺牲的精神到处奔走,联络各方志士响应北伐。期间,他在鲁南一带策动刘黑七(桂棠)、夏兴德(子明)等几股声势较大的土匪接受国民革命军的招安,以迎接北伐。经先生的推荐,中国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遂任命刘桂棠(黑七)为北伐先遣军司令。刘黑七等人的弃邪归正,解除了鲁南地区的一大祸患。先生的名声为之大振。北伐失败,刘黑七率部脱离了北伐军,夏子明投奔到宋哲元将军部下任旅长。张宗昌下令通缉马耀廷,迫使先生不得不携其宗援、宗尧两个儿子逃往南京,避难于同乡张玉贵家中。在此期间,他曾受到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接见。1928年秋,山东政局转危为安,国民党中央委任耀廷先生为胶济铁路党部副书记。当时,他看到国共分裂,而国民党内部也一塌糊涂,“革命”已成了某些政客的“遮羞布”,他不愿同流合污,遂坚决辞退了中央的任命。不久,又回到了自己久别的故乡,从事地方上的慈善事业,曾被选为滕县红十字会副会长,做了许多扶贫济苦的工作,深受时人的称赞。

耀廷先生居家期间,对贫苦亲邻,无不倍加温恤。逢年过节,他都叫长工们抬着面粉、猪肉、食油挨家予以周济。他常常告诫家里的人说:“我们村里如有吃不上扁食(水饺)、过不去年的,我们就无脸在外边充人……”他的这种“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仁者胸怀,由此可见一斑。

我们在调查中,有位老人讲了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事。他说:“马耀廷先生在路上看到一位60多岁的老人,赤着脚,挑着沉重的担子,在烈日下艰难地向前走。他立即把那个挑夫叫住,脱下自己脚上的新鞋说:‘老哥,这鞋就送给你穿吧!’那人十分感激地接了过来,正想问他贵姓大名,他却若无其事扬长而去。”在滕州,凡了解他的人都说:“耀廷老先生是一位刚正不阿并具有傲骨柔肠的大好人。他对普通老百姓可说是温暖如春,而面对强暴却勇如猛虎。”

本世纪初,邹、滕、峄、费等县的土特产多运到济宁去卖。以上这几个县的商旅和普通行人以及车辆、牲畜等,去济宁必须通过济宁与邹县之间的泗河大桥。当时有个济宁的“地头蛇”雇了几个地痞恶棍,在这个桥头上强收“过桥钱”,稍不如意,即拳打脚踢。来往人等把这个桥头看成是“鬼门关”。先生听说后,甚为不平,亲到济宁找到在那里做官的老同学,控诉那个“桥霸”。当地政府遂下一禁令:“任何人不得强收过桥钱。”同时对那几个拷打过桥人的恶棍也给予了处罚。从此,这个“鬼门关”即成人间坦途。邹、滕、峄、费等县的商旅,高兴至极,主动集资在泗河桥头立起了一座8尺高的“马耀廷先生急公好义碑”,以表感念之情。后来此碑毁于解放战争中。

滕县的老人们还讲了另一个动人的故事:韩复榘统治山东时,曾率兵亲至滕县“剿匪”,在颜村抓走了许多村民,硬说他们是共产党员,决定枪毙。先生得知后,十分着急,连袜子都没来得及穿,就跑到滕县火车站面见韩复榘,请他释放这些无辜的村民。韩说:“你敢说他们不是共产党吗?”先生慨然答曰:“如有共产党,请先杀我抵罪!”(其实里面确有共产党员)韩鉴于先生的崇高威望,不得不给个面子,即把所抓之人全部释放了。当时,韩的随员告诉韩说:“马先生就是张宗昌曾下令通缉过的老同盟会会员。”韩听到后很高兴,立即引先生为同好,(因韩最恨张宗昌,曾派人把张杀了)并想请先生出任他的地方官,被先生婉言拒绝。

除外,还有一个十分感人的事例:第五路军总司令马鸿逵(回族),奉命来山东“剿匪”。他到滕县山亭以东,见人就杀,见庄就烧。当地民众惊恐万状,四处逃难。先生得知后,大吼一声:“这还了得!”立即骑上小毛驴,冒死去见马鸿逵。马觉得先生是鲁南的头面人物,不得不见。先生对他喻之以理,动之以情,告诉这位司令说:“天下本无匪,匪都是被逼上梁山的良民,如施仁政,匪自会化为民;如施暴政,民将转为匪;所以圣人认为‘力征’不如‘德征’。何况烧杀也有悖于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将军树功德于天下,不能不从爱民开始,烧杀实有损将军令德。若能以安代剿,必将受到此地民众万代传颂。”同时还对马司令讲了许多上至中央、下至地方的派系斗争问题,提醒他不要受人捉弄。马听后很受感动,立即下令停止烧杀。后来,这里的乡亲们听说此事后,家家烧香,叩谢“马爷”恩德。自此起,“马爷”就成了耀廷先生的代号。当时山亭以东的乡亲们,打算集资送一把歌颂先生功德的“万民伞”,被先生坚决制止了。

先生家住滕县北境的山区,常有土匪出没,而官兵也常来“征剿”,弄得鸡犬不宁,民众不堪其苦。在这种情况下,大家想起了先生,欲借先生的威望来维护地方的安定,遂公推先生为“自卫团团长”和“义五区区长”。此举果然有效,为了先生的面子,不论是匪还是兵,从此不再来此地。此区民众得以安居乐业。其他各区极为羡慕,都想借先生的威望来求安定,遂共推先生为72区的总区长。先生在滕县,不论担任什么样的职务,从不要分文工薪,完全尽义务。他一生助人为乐,洁身自爱,清高自许,以俭朴为荣,浮华为耻,因此,深为滕县人所尊重。滕县名流如黄以元、颜蕙山、李子丹、张鼎文、李子善、孔昭同、黄荆权等人圴引为挚友。

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先生曾慨然倡言:“誓死不当亡国奴!誓与民族共存亡!”当时,他的长子宗援(光汉)刚从朝阳法院毕业不久,他即把宗援送到宋哲元将军那里参加抗日。(宋部当时在最前线)宋哲元在华北抗日失败,宗援遂回到马老先生身边。

七七事变一声炮响,给马老先生以极大的震动。为了实现自己的誓言,便叫长子宗援组织民众,奋起抗日。此时,抗日统一战线已经建立,国共两党所部军队,均委马宗援先生为抗日部队的团长。

1938年春,日寇攻占滕县县城,8000巴蜀健儿,英勇殉国。马老先生心痛如割,以致悲愤成疾,由于当时处于战乱之中,少医缺药,痨病大发,遂含恨而逝。享年60岁。邹、滕一带的民众,听说老先生去世了,无不锥心刺痛!尽管在枪林弹雨之下,前往致吊者仍络绎不绝。滕县名宿黄支田致挽联曰:

国破家亡,墨绖从戎,堂构继承公有后;
志同道合,昔共患难,今日凋谢我何依。

诚如黄先生所言,马老先生辞世后,其哲嗣均能继业述志,参加抗日救国战争。长子宗援,率其所部,与日寇苦苦战斗了整整8年,其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深为时人所推许。次子宗尧(光夏)由抗日部队保送后方深造,解放后从事教育工作,曾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三子宗鲁(光泰)也曾任滕州市政协委员。老先生的孙子们,也有不少翩翩霞举之青年,大有“雏凤清于老凤声”之气概,真所谓“肯堂肯构、代不乏人”,继武而起者更不可限量。古人云:“为善者必昌。”今于马老先生一家验之,不正是这样吗?

(编者注:马耀庭先生是马光汉先生的父亲)

作者:张知寒 原文:http://zhangzhihan1928.blog.163. ... 3182008112535611552

马庆喜,浙江龙游范坦马氏,始迁祖为宋殿中侍御史马伸,于南宋建炎二年自山东东平迁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中华马氏网 ( 浙ICP备09020836号-7 ) 浙公网安备33082502000231号

GMT+8, 2024-10-26 04:32 , Processed in 0.043653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