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填写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222|回复: 0

北宋合肥马亮家族人物事迹考

[复制链接]

1411

主题

415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4230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

QQ
发表于 2018-4-4 12:4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亮,北宋合肥人,官至尚书右丞、工部尚书、太子少保,卒赠尚书右仆射(宰相),谥忠肃。马亮为官二十三任,多是地方官。作为宋初地方官的典型代表,马亮敏于政事,能采取有效措施变革陋习,惠政于民,维护社会安定。马亮以经术、吏才相结合治理地方,取得明显政绩,使其成为宋初的一位名臣。马亮还富有智略,慧眼识人。《宋史·马亮传》载:陈执中、梁适为京官,田况、宋庠及其弟祁为童子时,亮皆厚遇之,曰:“是后必大显。”陈执中、梁适后担任宰相,田况官至枢密使,宋庠至宰相,宋祁至尚书。马亮选择县官之子吕夷简为婿,最终吕夷简成为一代名相。“世以亮为知人”。

       宰相晏殊为马亮撰墓志铭,马亮亦传载南宋王称的《东都事略》、元代所编的《宋史》,马亮事迹详尽。通过晏殊所作的《马忠肃公亮墓志铭》,可以看出马亮家族是一个大家族,家族人物众多。鉴于宋代合肥人文遗存不多,笔者有意发掘马亮家族事迹,经多年努力现整理成文,谨列于下。

       一、马泽:马亮父。宋初以呈献策略受到赏识,始出仕为官,至西头供奉官。(晏殊《马忠肃公亮墓志铭》)

       二、马亮(959-1031):字叔明。马泽三子。马亮前娶校书郎刘诲女,继娶工部侍郎朱昂女。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庚辰科进士。初仕大理评事、知芜湖县,累迁至尚书右丞、工部尚书,以太子少保致仕。天圣九年卒,年七十三,赠尚书右仆射(从一品),谥忠肃。(《宋史·马亮传》、晏殊《马忠肃公亮墓志铭》)

       三、马用:马亮四弟。官终宣州泾县令。(晏殊《马忠肃公亮墓志铭》)

       四、马测:马亮五弟。官终殿中丞。(晏殊《马忠肃公亮墓志铭》)

       五、马俨:马亮六弟。天圣九年(1031),官虞部员外郎。(晏殊《马忠肃公亮墓志铭》)

       六、马仲方:字子正。马亮侄。晚年寓家高邮。天圣八年(1030),以西京左藏副使知全州军州事,在任三年。嘉祐五年(1060),在广西月牙山龙隐岩,与余靖、贾师熊等八人留有石刻题名。官终文思副使。(张师正《括异志》卷四、《洪武永州府志》卷十《全州古守副题名》、《康熙全州志》卷五《守臣题名》、《余靖贾师熊等八人题名》)

       七、马仲良:马亮弟之子。马亮卒,录为试秘书省校书郎。熙宁五年(1072)六月为阁门官。以合门吏不当令亲王、皇亲、驸马于紫宸预坐,以为不遵新制,被劾免官。(晏殊《马忠肃公亮墓志铭》、《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五九)

       八、马仲宣:马亮长子。官大理寺丞。(晏殊《马忠肃公亮墓志铭》)

       九、马仲容:马亮子。官太常寺奉礼郎。(晏殊《马忠肃公亮墓志铭》)

       十、马仲谋:马亮子。官大理寺丞。(晏殊《马忠肃公亮墓志铭》)

       十一、马仲甫(?-1080):字子山。马亮子。马仲甫前娶钟离瑾女,续娶尚书刑部郎中杨克让曾孙女,再娶尚书刑部郎中杨克让曾孙女、驾部员外郎杨希鲁孙女、孟州温县主簿杨日章女。宋仁宗天圣五年(1028)丁卯科进士。知登封县,通判赵州,知台州,为度支判官。出为夔路转运使,徙使淮南。拜天章阁待制,知瀛州、秦州。宋神宗熙宁初,守亳、许、扬三州,知通进银台司,提举崇禧观。元丰三年卒,赠特进(从一品),后再赠司空。葬扬州江都县。

       按钟离瑾(967?-1030):字公瑜。庐州合肥人。约宋太宗时期某科进士。初为简州推官,通判益州。擢开封府推官,出提点两浙刑狱。后徙淮南转运副使,历京西、河东、河北转运使,改江、淮制置发运使。天圣八年三月,除龙图阁待制权知开封府。未逾月,得疾卒于任。赠兵部尚书。

(《宋史•马仲甫传》、晏殊《马忠肃公亮墓志铭》、马仲甫《宋故寿安县太君任氏墓志铭》、钟离景伯《宋故安康郡君杨夫人墓志铭》、宋吕陶《右朝散郎马玕弟左朝奉郎玿故父通议大夫充天章阁待制特进仲甫可赠司空制》)

       十二、马仲卿:马亮子。官大理评事。早卒。(晏殊《马忠肃公亮墓志铭》)

       十三、马玘:字德之。马亮孙。马亮卒,录为将作监主簿。官终某某大夫。马玘与北宋名臣王安石自幼相知,马去世时,王安石有诗“马玘大夫挽辞”:冠盖青门道,知君自少时。从容他日喜,奄忽暮年悲。江月明丹旐,湖风冷繐帷。音容虽可想,材力竟何施。

       《石渠宝笈初编》卷五“乾清宫”著录有:宋蔡襄自书诗帖一卷,一等地一。素笺本,行楷书。款识云:“皇祐二年十一月外除赴京,途中杂咏共得十三首,襄录呈安道谏议郢正”。第三首有旁注:“此一篇极有古人风格”九字。末有“似道真赏”、“图书”二印。后别记语有“政和二年六月二十三日子之子伸敬观”十六字。拖尾记语有“魏泰尝观”四字。又“合肥马玘德之尝览”八字。又杨时跋云:“端明蔡公诗稿云此一篇极有古人风格者,欧阳文忠公所题也。二公齐名一时,其文章皆足以垂世传后。端明又以翰墨擅天下,片言寸简落笔人争藏之以为宝玩,况盈轴之多而兼有二公之手泽乎?览之弥日不能释手,因书于其后。政和丙申夏四月癸未延平杨时书。”

       又《钦定四库全书•山西通志》卷二百二十九杂志二引《书史》:“柳公权书阴符经,有会昌月日姓名,为马玘借去未还。今知其子永稽能保,惜在合肥,江南文房物也。由上,可知马玘有较高书法鉴赏能力。(晏殊《马忠肃公亮墓志铭》)

       十四、马琪:马亮孙。天柱山摩崖石刻有:建康桑景舒合肥马琪,嘉祐庚子(1060),道士公铣题。元符元年(1098),为西京左藏库副使。(《天柱山志》卷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九七)   

       十五、马玗(?-1102):一作马玕,字东玉。马亮孙,马仲甫长子,参知政事辛仲甫曾孙婿,职方郎中辛有终婿。治平三年(1066)官含山县令,元丰四年,为奉议郎。后任淄州通判、睦州通判、知南康军等职,官至朝奉大夫,与书法家仪征人王古往来。崇宁元年卒。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有《续庐山记》四卷,言南康守广陵马玕录山中碑记之文,以续前录。《续庐山记》亦见于《宋史·艺文志》,已佚。(《佛祖统记》、释宗晓《乐邦文类》引黄策《马侍郎往生记》、苏颂《苏魏公文集》卷五八《职方郎中辛公墓铭志》、钟离景伯《宋故安康郡君杨夫人墓志铭》、宋吕陶《右朝散郎马玕弟左朝奉郎玿故父通议大夫充天章阁待制特进仲甫可赠司空制》)  

       十六、马玿(?-1113年后):字君玉。马亮孙,马仲甫次子,宰相王珪侄婿,李清照堂姨父、秦桧妻堂姑父。宋仁宗末期至宋神宗初期某科进士。元丰四年,官宣德郎。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官清河辇运。元符元年(1098),官京东路转运判官。宋徽宗崇年五年(1106),官两浙路提点刑狱。政和元年(1113),官朝请大夫、管勾杭州洞霄宫、骑都尉。(吕陶《右朝散郎马玕弟左朝奉郎玿故父通议大夫充天章阁待制特进仲甫可赠司空制》、钟离景伯《宋故安康郡君杨夫人墓志铭》、宋庄绰《鸡肋编》卷中、陈恬《宋故承务郎钱君墓志铭》、黄庭坚《与中玉知县书四》)

      十七、马珹(?-1102):诸书或作域、瑊、城、成,皆误。字中玉,或作忠玉。马亮孙,马仲甫三子。马珹与黄庭坚、苏轼多唱和,与黄庭坚尤善。宋神宗熙宁中权熙河路转运判宫,提举永兴、秦凤等路常平公事,权发遣江南西路、荆湖路转运判官。元丰二年(1079),坐事勒停。元丰四年,官太常寺奉礼郎。哲宗元祐中历陕西转运副使,知湖州。元祐四年(1089)以右宣德郎提点淮东刑狱。五年八月,改两浙提刑。元祐六年(1091),权发遣两浙路提刑。绍圣中为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元符二年(1099)为荆湖北路转运副使,徙知陕州。后知荆南府。徽宗崇宁元年,值黄庭坚被谪,亦因累夺官,追三言勒停,海州安置,不逾年殁于贬所。

       马珹能书善文。黄庭坚曾云:马中玉翰墨颇有劲气,如李西台,但少妍耳。诗句亦不草草,至其作乐府长短句,能道人意中事。《全宋词》仅载其词一首,但为名篇,词牌名“玉楼春”,曰:来时吴会犹残暑。去日武林春已暮。欲知遗爱感人深,洒泪多于江上雨。  欢情未举眉先聚。别酒多斟君莫诉。从今宁忍看西湖,抬眼尽成肠断处。(《宋故安康郡君杨夫人墓志铭》、马玿《大宋赵州永安院度僧记》、《玉照新志》卷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一、二七三、二七四、二八八、三零零、四六八、五零六、《宋史•朱服传》、《宋会要辑稿》刑法三之二一、《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四一)

       十八、马璯:马亮孙,马仲甫四子。元丰四年,官将作监主簿。(《宋故安康郡君杨夫人墓志铭》)

       十九、马瑺:马亮孙,马仲甫五子。元丰四年,官将作监主簿。(《宋故安康郡君杨夫人墓志铭》)

       二十、马瑧:马亮孙,马仲甫六子。元丰四年,官将作监主簿。(《宋故安康郡君杨夫人墓志铭》)

       二十一、马绍庭:马亮孙,宰相吕蒙正孙婿。按马绍庭夫妻合葬墓于一九八八年一月出土于合肥市南郊城南乡五里冲朱岗村(今属包河区)。马绍庭墓棺外埋有青石墓碑志一方,正面阴刻楷书体字四行,共三十八字,从右往左竖排。第一行“政和戊戌三月甲申”;第二行“宋太师舒国公孙马绍庭同妻”;第三行“大丞相文穆公孙吕氏墓”;第四行“男滂沔注汲谨刻记”。

       据《宋史•马亮传》载,马泽因子马亮贵,赠舒国公。男棺内出土一枚方形铜质印章,上有阳文篆书“忠肃之后”四字。又据《宋史》记载,吕蒙正卒后谥“文穆”。马绍庭妻吕氏为宋代丞相吕蒙正孙女,马绍庭应为马亮孙。马绍庭当有官职,惜现有资料不足以考证。

       二十二、马永锡:马亮曾孙。马亮卒,荫试秘书省正字。元丰三年(1080)为中书吏,以不当扶宰相王珪升慈圣光献太后神御殿阶,罚铜八斤。(晏殊《马忠肃公亮墓志铭》、《续资治通鉴》卷三百十)

       二十三、马永稽:马亮曾孙,马玘子。政和元年,官奉议郎、新差知京兆府栎阳县丞管勾学事。(马永稽《宋故向氏夫人墓志铭并序》)

       二十四、马永修:马亮曾孙,马仲甫长孙。元丰四年,官滁州全椒县主簿。考庆历年间(1041-1048),有马永修知义乌县。而马亮曾孙辈此时年尚幼,庆历时不太可能在任为官。但马永修也可能确曾知义乌,《义乌县志》有可能年代记错。大观四年至政和初,知通州军州事。马永修有《文集》二十卷。(钟离景伯《宋故安康郡君杨夫人墓志铭》、《万历通州志》卷一《守臣题名》、《嘉庆重修扬州府志》卷六二《艺文志一》)

       二十五、马永逸:字强叟。徙居扬州高邮,一作徙扬州仪征。马亮曾孙、马仲甫孙、马玕子。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辛未科进士。历鄞县主簿、寿州教授,官宣义郎。有文集二十卷。南宋杨仲良《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二三载其入《元符臣僚章疏姓名录》之邪下。(钟离景伯《宋故安康郡君杨夫人墓志铭》、释宗晓《乐邦文类》引黄策《马侍郎往生记》、《嘉靖惟扬志》卷一九《人物志上•宋进士》、《嘉庆重修扬州府志》卷六二《艺文志一》)

       二十六、马永易:字明叟。马亮曾孙,马仲甫孙。官池州石台尉。

       按《直斋书目解题》卷五有《元和录》三卷,池州石埭县尉维扬马永锡明叟撰。自元和三年牛、李对策,以至大中十三年令狐绹罢相,唐朋党本末具矣。永锡尝著《唐职林》、《实宾录》等书,崇、观、政和间人也。又有马永卿大年者,从刘元城游,大观三年进士,当是其群从。《馆阁书目》以永锡为唐人,大误也。《元和录》亦见于《宋史•艺文志》,又名《元和朋党录》,已佚。

       《直斋书目解题》卷六有《唐职林》三十卷,石埭尉维扬马永锡明叟撰。以《唐六典》为主,而附以新史所载事实,颇采传记歌诗之属。政和乙未(1115)天台左誉序。按《唐职林》亦见于《文献通考》,该书已佚。

《直斋书目解题》卷十四有《实宾录》三十卷、《后集》三十卷,高邮马永易明叟撰,蜀人句龙材校正,文彪增广。其三十卷者,本书也。义取“名者实之宾”为名。按《宋史•艺文志》有马永易《实宾录》三十卷、《异号录》三十卷。笔者判断《直斋书目解题》所录《实宾录后集》三十卷即《宋史•艺文志》所录之《异号录》。《郡斋读书志》卷十四又有《异号录》二十卷,言古今殊异名号,如铜马帝,无愁天子之类。顷尝见近世人增广其书,名曰《实宾录》,亦殊该博。《四库全书》收有《实宾录》。

       《宋史•艺文志》有马永易《寿春杂志》一卷。宋代寿州,北宋政和六年(1116)升为寿春府。马亮女嫁北宋名相寿州人吕夷简,吕为马永易的姑祖父。马永易是否是在作客寿春吕家时获得大量寿春故事,据此撰写了《寿春杂志》。笔者如此推测!《寿春杂志》已佚。

       《嘉庆重修扬州府志》卷六二《艺文志一》有马永锡《历代圣贤名氏录》十五卷。该书已佚,根据书名可推断为自孔、孟以下至程熙、张载等历代贤人的传记。

       《宋诗话全编》录有《马永易诗话》。

       《直斋书目解题》将马永锡与马永易误作一人。考马亮与马仲甫妻杨氏墓志铭,马永锡与马永易实为不同的二人。马永卿在马亮卒时的天圣九年(1031)荫试秘书省正字,元丰三年(1080)为中书史,若以《解题》所言为宋徽宗崇宁、大观、政和间人,当不至此时。而马永易为宋神宗至宋徽宗时人,故以上诸多著作为马永易所撰,马永易是个著作等身的大学者。

       二十七、马永老:马亮曾孙,马仲甫孙。元丰四年,为假承务郎。(钟离景伯《宋故安康郡君杨夫人墓志铭》)

       二十八、马永正:马亮曾孙,马仲甫孙。元丰四年,为假承务郎。(钟离景伯《宋故安康郡君杨夫人墓志铭》)

       二十九、马永忱:马亮曾孙,马仲甫孙。元丰四年,为假承务郎。(钟离景伯《宋故安康郡君杨夫人墓志铭》)

       三十、马永卿(-1136后):字大年。一作名大年,字永卿乃误。徙扬州高邮,晚年南渡后居信州铅山,绍兴六年仍在世。马亮曾孙。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己丑科进士。历永城县主簿、江都丞、淅川令、夏县令、知达州。一说官终左朝请大夫。

       宋徽宗初,名儒刘安世与苏轼同北归,大观中寄居永城。马永卿时为县主簿,受学于安世。南宋高宗绍兴时追录安世语为《元成语录》三卷,又有《懒真子》五卷,俱见《宋史•艺文志》。除外,尚撰有《论语解》十卷、《易拾遗》二卷、集十五卷。《懒真子》卷三有“吾祖仆射忠肃公亮知荆南府日”句,则佐证马永卿为马亮曾孙。(《懒真子》卷三、《嘉靖惟扬志》卷一九《人物志上•宋进士》、《嘉靖铅山县志》卷一一《人物•寓贤》、陆心源《宋史翼·马永卿传》)

       三十一、马永覆:马亮曾孙,马仲甫孙。元丰四年,举进士。(钟离景伯《宋故安康郡君杨夫人墓志铭》)

       三十二、马永中:马亮曾孙,马仲甫孙。(钟离景伯《宋故安康郡君杨夫人墓志铭》)

       三十三、马永服:马亮曾孙,马仲甫孙。(钟离景伯《宋故安康郡君杨夫人墓志铭》)

       三十四、马永亨:马亮曾孙,马仲甫孙,滕祜长婿。进士。

       滕祜为马仲甫婿,本文稍后会作介绍。按由滕垲、滕治、滕廷钟与滕鑫桂在明清两朝三修的二十卷《东阳滕氏宗谱》(又名《锡山滕氏宗谱》,现存上海图书馆),载滕祜娶马仲甫女,长女适进士马永亨,与《宋故安康郡君杨夫人墓志铭》内容高度吻合。《宋故安康郡君杨夫人墓志铭》载滕祜为马仲甫婿,马永亨为马仲甫孙。

       笔者认为虽然明清时的宗谱很多不可信,但该宗谱对滕祜的记载考证详细,且对滕祜子婿的记载应当是来源于明代时还能够看得到的滕祜的墓志铭,没有必要作伪,可信度高。(钟离景伯《宋故安康郡君杨夫人墓志铭》、《东阳滕氏宗谱》)

       三十五、马永言:马亮曾孙,马仲甫孙。(钟离景伯《宋故安康郡君杨夫人墓志铭》)

       三十六、马永序:马亮曾孙,马仲甫孙。(钟离景伯《宋故安康郡君杨夫人墓志铭》)

       三十七、马永谊:马亮曾孙,马仲甫孙。(钟离景伯《宋故安康郡君杨夫人墓志铭》)

       三十八、马永叔:马亮曾孙,马仲甫孙。(钟离景伯《宋故安康郡君杨夫人墓志铭》)

       三十九、马滂:马亮曾孙,马绍庭子。

       四十、马沔:马亮曾孙,马绍庭子。

       四十一、马注:马亮曾孙,马绍庭子。

       四十二、马汲:马亮曾孙,马绍庭子。

       四十三、陈尧叟(961—1017):字康夫。四川阆中人。马亮长女婿。宋仁宗端拱二年省元、状元。官至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充枢密使。拜右仆射。(晏殊《马忠肃公亮墓志铭》、《能改斋漫录》卷十二)

       四十四、戴宏:马亮婿,马亮同年、太常博士戴永子。官太平州军事判官。(晏殊《马忠肃公亮墓志铭》)

       四十五、吕居简:河南洛阳人。马亮婿,宰相吕蒙正子。进士。历仕宋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历官广南东路经略使、龙图阁学士、中丞、兵部侍郎。(晏殊《马忠肃公亮墓志铭》、《宋史•吕蒙正传》)

       四十六、张士惑:马亮婿,知萍乡县、司封员外郎张希颜子。进士。(晏殊《马忠肃公亮墓志铭》)

       四十七、钟离景裕:庐州合肥人。马亮婿,钟离瑾子。官将作监主簿、太常寺奉礼郎。(晏殊《马忠肃公亮墓志铭》、马仲甫《宋故寿安县太君任氏墓志铭》)

       四十八、张去奢:马亮幼女婿,知萍乡县、司封员外郎张希颜子。官太庙室长。(晏殊《马忠肃公亮墓志铭》)

       四十九、吕夷简(978-1044):字坦夫。寿州(今安徽凤台)人。马亮婿,吕蒙正族侄。咸平三年(1000年)进士。北宋名相。子吕公弼、吕公著均为一代名臣。(张方平《乐全集》卷三六《文靖吕公神道碑铭》、《名臣碑传琬琰集》卷二六范镇《吕惠穆公公弼神道碑》、《宋史·马亮传》)

       五十、辛有终:参知政事辛仲甫孙。继夫人马氏,马亮季女,封永安县君。辛有终登景祐元年进士,官终职方郎中。治平三年卒,年六十八。(苏颂《苏魏公文集》卷五八《职方郎中辛公墓志铭》)

       五十一、曹渊:马仲甫婿。元丰四年,官宣德郎。(钟离景伯《宋故安康郡君杨夫人墓志铭》)

       五十二、滕祜:字令戬,苏州人。马仲甫次婿,滕甫长子。元丰四年,官秘书省正字。元祐七年,官承奉郎。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十一月,知池州军州事。

       按滕甫,婺州东阳人,徙居苏州,范仲淹外孙。以避宋英宗宣仁太后父高遵甫讳,改名元发,字达道。皇祐五年(1053)进士第三人。嘉祐四年(1059),官大理评事。召试,授太子中允、集贤校理。历御史中丞、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出守郡。元祐五年(1090),以龙图阁学士知扬州,未至卒,年七十一。传载《宋史》。

  据《东阳滕氏宗谱》(笔者去除其中有误的内容),滕祜曾官承议郎,历任监润州丹阳酒税、安徽池州永丰仓提举,除司门员外郎,改户部员外郎。宋徽宗即位,选廷臣之有才干者使天下,公察访岭南使还,上将大用,大臣中以飞语坐废。久之,起知通州、阆中不赴,改陕西邠州。邠人绘像事之秩黼,知四川利州未行,改抚州、池州。卒年六十七。终朝奉大夫,赐金紫。娶江都天章阁侍制仲甫马公女,继娶朝奉大夫张寿之女,皆封宜人。女三,长适进士马永亨,次适承直郎郑择,次适左(或右)监门卫将军赵士宾。子三,敖、敷、致。

(钟离景伯《宋故安康郡君杨夫人墓志铭》、苏轼《故龙图阁学士滕公墓志铭》、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卷十五、《全宋文》卷二九一六引《高要金石略》卷二,崇宁四年滕祜有石室题名)

       附录:

       马皋:合淝人,其先茂陵人。官江东拨发,置家金陵。子马仲舒,字汉臣,长王安石四岁,王安石以兄弟相处。马仲舒以师待王安石,从王安石学,作进士,其辞章灿然。庆历六年(今人考证实为庆历二年),从王安石入京师待进士举,六月病死。《东都事略·马亮传》载马亮其先亦为茂陵人,马皋很有可能是马亮的堂兄弟。(王安石《马汉臣墓志铭》)

       马珫:不详籍里,与马亮孙辈同时代,且名相近,疑为马亮孙。治平元年,官江阴主簿。熙宁时,为王安石荐以校书郎、河西县令编修中书条例。后以編修达到一年,迁著作郎。熙宁八年甲午,判兵部顾临、马珫并罢。熙宁八年乙卯,官太子中允、检正孔目房公事。元丰时官户部员外郎;元丰七年,知明州军州事;元丰八年为都官郎中。有诗一首,《全宋诗》缺收。其诗《和邵光》:冷冷一溜俯江根,天外银潢泒暗分。未洁独期真尝到,声清才入几人闻。澄秋色净偏宜月,润物功深不待云。鸿渐有灵应自愧,贤侯佳句诋遗文。(《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六、二六三、二六六、庞文英《文昌杂录》卷三、曾巩《王陟臣马珫户部员外郎制》、《宝庆四明志》)

       综上,马亮的知名度虽比不上其后的清官典范包拯,但官职是宋代合肥人可考做得最高的。马亮家族四代六进士(如果确认马永亨为进士),马亮卒时即荫官二十多人(墓志铭“自颜近属,荐绅曳组者二十余人,率由公之保荫”),可考为官的接近三十位。马亮与马仲甫《宋史》列传,家族人物著述十多种(马亮、马仲甫原则上应有文集)。马亮有五个女婿是进士,其中一个还是省元、状元,两个女婿做官做到宰相,且马亮家族与宰相辛仲甫、吕蒙正、任中正(任中正侄女任氏为钟离瑾继配,马仲甫岳母)、王珪、毕士安(马亮外曾孙女、陈尧叟孙女嫁毕士安孙)、陈尧佐(陈尧叟弟)等有姻亲,马亮家族实是宋代合肥第一家族。

       马亮后裔一部分留居合肥,大部散居各地,可考的多迁居扬州。马亮家族在合肥本地的遗迹到今天只剩下蜀山区出土的马亮墓、包河区出土的马绍庭夫妻合葬墓。马亮、马仲甫父子高官,但子孙的能力似乎没能超过乃祖,马亮比马仲甫官职高,马仲甫比子孙辈的官职高。马亮家族人物在南宋后基本无考,合肥马氏家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极有可能受两宋间纷繁的战乱影响,不似包拯后代一直生活在合肥这片骄人的土地上,这也算是一个不小的遗憾吧!

马庆喜,浙江龙游范坦马氏,始迁祖为宋殿中侍御史马伸,于南宋建炎二年自山东东平迁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中华马氏网 ( 浙ICP备09020836号-7 ) 浙公网安备33082502000231号

GMT+8, 2025-3-27 10:46 , Processed in 0.051511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