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马迁子孙失踪之谜
吉春
司马迁的子孙后代,与他的卒年一样,历来被认为是个“谜”。如今,是揭开这个谜的时候了。
在班固著的《汉书》内,记载杨恽的母亲是司马迁的女儿。又记载“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大学者王国维在《太史公行年考》中说,“史公有后也”,又说“史公子姓无考”。
其实,现存的大量清代志书、碑文,记述了司马迁后裔改姓和繁衍的过程以及断续的家谱,说明司马迁的子孙已不再姓司马,而是改为马、同、冯三姓,居住在韩城市嵬东乡高门附近的华池、徐村等地。
司马迁的子孙为什么改姓?何时改的姓?据《乾隆韩城县志》卷十一《重修太史庙记》:司马迁“有二子:长临,字与仲;次观,字何求。史通,临子孙也。莽为安汉公封史通,史通避莽乱,偕逢萌居蒿阳,寻迁南阳。司马徽正临嫡派,今子孙或在洛阳司姓,或在襄阳马姓。观之八世孙为懿,传帝十五叶,避刘宋之祸去司反高门。又有女为杨敞夫人,敞后坚,传帝二世,前五代终始皆子长之裔也。而观裔司马君实,与临裔司马徽,皆别有其不朽,以德不以位。”这就告诉人们,司马迁的子孙是因逃避王莽乱汉和避免刘宋剪除司马之祸而隐居改姓的。这篇碑文又告诉我们,司马迁的大儿临的后代为司马徽至司马徽后改姓同、冯;司马迁的二儿子司马观的八世孙为司马懿,乃至司马君实。有人说司马徽就是给诸葛亮当过老师的“水镜先生”。而司马君实就是宋代的司马光。
关于马姓后代的记载,从现存司马迁祠内的《太史公世家考》碑文可以知其详,此碑为清康熙十年五月。文中说:“诸生曰马景益,太史公后人,世居本县之高城里。高城里者,太史公自序之高门也。马即司马,地城可证。去‘司’年代颇久,而其家尚有十七世祖马廷实遗言,子孙伺奉勿敢失,其言曰:晋元熙元年,此地属夏,而朝夕不可为常主。值刘宋剪晋司马,本境异域,凡司马皆改为马。吾远祖不敢以夏为恃,亦改马。”“廷实之先,出亡数百年不复居高门村,故世系无考。至廷实乃复居高门村,修其祖墓。”随后,碑文详细记述了马廷实至马景益的子孙繁衍名字。碑文还记载了马景益“于康熙七年移居祠墓侧”的动议。解放后,华池村马英章等马族,每年都祭扫村旁的司马靳墓和司马迁祠墓,近年来将村东原“三百六十步”的华池遗址和村中的“司马书院”遗址保护起来。
司马迁的同、冯后裔,现居住在徐村。本来叫“续村”,后将音念转了,成为徐村。如今,书有“汉太史遗祠”和“汉太史裔”的两处祠堂还醒目可见。该村现存的两块石碑,均为清代嘉庆二十二年。一块“家谱”碑文上说:“维兹同族,世传司马。初序天地,系出重黎。至周失官,尝典史笔。去周适晋,分散他乡。错在秦朝,夏阳居处。喜及后代,高门成茔。官太史者谈,作《史记》者子长。葬史坡而山明水秀,生临、观而子孝孙贤。史通因避莽乱,隐居嵩阳。徽为长门嫡孙,改姓同氏,返归故里,徒居徐村。坟墓先茔,不能悉志。自茂至杰,略表所知。”另一块是“新建碑楼并围墙记”,碑文中有“至司马徽改姓同 ×。”在徐村,还流行着一种别开生面的“跑台子戏”。明是给法王庙唱迎台戏,实是为村边的“司马迁真骨坟”唱戏哩!所谓“跑台子戏”,就是人们正在村北法王庙唱戏看戏,黎明前突然向村中的九郎庙跑去。唱戏的都不卸装,将所有道具全部带走,不留一个钉子。跑的时候,唱生的常背唱旦的跑。为什么“跑”?相传有一年清明节夜里,徐村正为司马迁唱上坟戏,突听京城的钦差直奔而来,人们深恐官府发现真骨坟,遭受开棺抛尸之劫,于是突然转移了唱戏地点。从此,这种跑台子戏就流传下来了。
(陕西省司马迁研究会第一届年会论文,载1996年7月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司马迁与史记论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