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马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填写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81|回复: 3

司马迁子孙失踪之谜(有一支改为马姓)

  [复制链接]

1399

主题

40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3822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

QQ
发表于 2019-4-24 14:4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司马迁子孙失踪之谜

吉春

司马迁的子孙后代,与他的卒年一样,历来被认为是个“谜”。如今,是揭开这个谜的时候了。

在班固著的《汉书》内,记载杨恽的母亲是司马迁的女儿。又记载“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大学者王国维在《太史公行年考》中说,“史公有后也”,又说“史公子姓无考”。

其实,现存的大量清代志书、碑文,记述了司马迁后裔改姓和繁衍的过程以及断续的家谱,说明司马迁的子孙已不再姓司马,而是改为马、同、冯三姓,居住在韩城市嵬东乡高门附近的华池、徐村等地。

司马迁的子孙为什么改姓?何时改的姓?据《乾隆韩城县志》卷十一《重修太史庙记》:司马迁“有二子:长临,字与仲;次观,字何求。史通,临子孙也。莽为安汉公封史通,史通避莽乱,偕逢萌居蒿阳,寻迁南阳。司马徽正临嫡派,今子孙或在洛阳司姓,或在襄阳马姓。观之八世孙为懿,传帝十五叶,避刘宋之祸去司反高门。又有女为杨敞夫人,敞后坚,传帝二世,前五代终始皆子长之裔也。而观裔司马君实,与临裔司马徽,皆别有其不朽,以德不以位。”这就告诉人们,司马迁的子孙是因逃避王莽乱汉和避免刘宋剪除司马之祸而隐居改姓的。这篇碑文又告诉我们,司马迁的大儿临的后代为司马徽至司马徽后改姓同、冯;司马迁的二儿子司马观的八世孙为司马懿,乃至司马君实。有人说司马徽就是给诸葛亮当过老师的“水镜先生”。而司马君实就是宋代的司马光。

关于马姓后代的记载,从现存司马迁祠内的《太史公世家考》碑文可以知其详,此碑为清康熙十年五月。文中说:“诸生曰马景益,太史公后人,世居本县之高城里。高城里者,太史公自序之高门也。马即司马,地城可证。去‘司’年代颇久,而其家尚有十七世祖马廷实遗言,子孙伺奉勿敢失,其言曰:晋元熙元年,此地属夏,而朝夕不可为常主。值刘宋剪晋司马,本境异域,凡司马皆改为马。吾远祖不敢以夏为恃,亦改马。”“廷实之先,出亡数百年不复居高门村,故世系无考。至廷实乃复居高门村,修其祖墓。”随后,碑文详细记述了马廷实至马景益的子孙繁衍名字。碑文还记载了马景益“于康熙七年移居祠墓侧”的动议。解放后,华池村马英章等马族,每年都祭扫村旁的司马靳墓和司马迁祠墓,近年来将村东原“三百六十步”的华池遗址和村中的“司马书院”遗址保护起来。

司马迁的同、冯后裔,现居住在徐村。本来叫“续村”,后将音念转了,成为徐村。如今,书有“汉太史遗祠”和“汉太史裔”的两处祠堂还醒目可见。该村现存的两块石碑,均为清代嘉庆二十二年。一块“家谱”碑文上说:“维兹同族,世传司马。初序天地,系出重黎。至周失官,尝典史笔。去周适晋,分散他乡。错在秦朝,夏阳居处。喜及后代,高门成茔。官太史者谈,作《史记》者子长。葬史坡而山明水秀,生临、观而子孝孙贤。史通因避莽乱,隐居嵩阳。徽为长门嫡孙,改姓同氏,返归故里,徒居徐村。坟墓先茔,不能悉志。自茂至杰,略表所知。”另一块是“新建碑楼并围墙记”,碑文中有“至司马徽改姓同 ×。”在徐村,还流行着一种别开生面的“跑台子戏”。明是给法王庙唱迎台戏,实是为村边的“司马迁真骨坟”唱戏哩!所谓“跑台子戏”,就是人们正在村北法王庙唱戏看戏,黎明前突然向村中的九郎庙跑去。唱戏的都不卸装,将所有道具全部带走,不留一个钉子。跑的时候,唱生的常背唱旦的跑。为什么“跑”?相传有一年清明节夜里,徐村正为司马迁唱上坟戏,突听京城的钦差直奔而来,人们深恐官府发现真骨坟,遭受开棺抛尸之劫,于是突然转移了唱戏地点。从此,这种跑台子戏就流传下来了。

(陕西省司马迁研究会第一届年会论文,载1996年7月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司马迁与史记论集》)


马庆喜,浙江龙游范坦马氏,始迁祖为宋殿中侍御史马伸,于南宋建炎二年自山东东平迁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99

主题

40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3822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4-24 14:4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史公世家考
作者:清赐进士韩城知事翟世琪。
年代:清康熙十年五月(1671年)

至福之所被,莫德为先(1);至德之所章,唯“世”为美(2)。太史公《史记》“本纪”之后,即载“世家”。虽亦有世家之德载诸“列传”者,此类相通,照然可断矣。世家有三:一世爵,一世官,一世布衣。布衣无待于处(3),而世家为学者所宗唯孔氏。常有之官爵则远近无常,待人而显(4),如颜、曾、思、孟(5)之俦(6),皆待于远者矣。夫《易》之至近者“爻”(7),而至远者“互经”之爻(8),《春秋》之至近者。事而至远者,互经之事。爻事之相经,先不自经(9),不能经后,不能经先,不能自经。匹夫经至、德、常三经,而后德纯焉。圣人之世,所以有近不能无远也。近者已至,远者未至而必至,未至故纪实以慎,其名必至,乃(10)比美德以彰其类。故世家而吝列传之才(11),则断在列传也;列传而赋世家之德,则断在世家也(12);四氏(13)未为世家,故吝之于弟子列传,未为世家而必为世家,故断之以孔子世家。《易》曰:“知来者逆”(14)。《史记》其逆数乎?《史记》既以孔子类四氏,断曰:仲尼弟子又以四氏类。太史公断之曰:正易法《春秋》,本诗、书、礼、乐(15),故知四氏则知太史公以类而推,皆列传之世家也(16)。故四氏、马之世家,不在《史记》也,而掭之与《史记》无以异。按太史、夫子子孙不登于自序,而孟坚之传详之传载。“报任少卿书”略及妻子,又曰司马卒后稍出。宣帝时,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17)。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由是观之,司马世家于孝平时已大显矣(18)。李奇注:史通,国名。子,爵也(19);应劭注谓:其世为史官,通于古今。故名其国曰“史通”,是不以列爵于五等也乎(20)?当是时,周公之后姬,就仅封褒;鲁之宣尼公(21)之后孔钧,亦仅封“褒成子”;“史通子”列国鼎足而封,岂非扬名于世显父母以成至孝者哉?莽封四代(22),在元始五年之后一年,而其志谓褒鲁、褒成已前定焉?夫子为同爵(23),封应同时,非前定则莽封,前定则议封非莽封也(24),封非王莽所得而青故也。非王莽所得而累,此司马之近显于汉者一世家也(25)。颓、曾、思、孟之后各得以博士,世其官×(26),皇清石文重道(27),又以朱晦巷遗胤世同旧氏之官(28),诗云:“无言不酬,无德不报”,凡有大教化于人者,子孙未当不章,夫子之子孙固与王子之裔同施万世,此司马之远期于天者,仍有一世家也。故窃以为非辞也,辞家则繋之矣(29)。自序非世家也,世家则繋之矣。顾史通支胃久缺表章,世远言湮(30),求不易得,则当复察序文,高门司马岂非他於属可以相淆者哉?自司马入秦,错孙靳,靳孙昌,昌生无泽,无泽生喜,喜生淡,谈生迁,盖九世皆一子,于何知之?“报任安书”云:“早失二亲,无兄弟之亲”。以是知有子曰迁,不他及之,为单倩也(31)。迁不他及为单倩,以是知错,靳、昌、无泽、喜、谈并不他及之,并为单倩也。夫既一家之外,别无司马,则其高门故里凡司马姓者,不论众寡确为太史夫子之子姓何疑哉?《诗曰》:“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言天道有常,非年代久远所能变也。由元始而来至于今二千有余年,从故里询苗裔有马无司马焉,所谓如晦矣。而有高城里民马景益追念本原,禀求奉祀,其辞曰:“景益世居高门村,近村四祖冢昌、毋泽、喜、淡,通族拜扫,唯独太史公祖冢远在芝川南原,委僧道住持(32),实属渎亵(33)。景益今愿以后裔移居冢旁。恪供祀事,惟县听许。于康熙七年八月二十一日具呈,而随有通庠生杨辉裕、张毓衮、徐含章、孙佑国、杨辉祖等;并欲追崇先贤,且呈公保(34)。其辞曰:从来大孝光及前人,盛德泽流后裔,恭覩有汉太史令司马迁,学继获麟之传,道绕攸赖(35),是非之正,班范未窥(36),今祭祀查无,书香子孙夷于氓隶(37),非所以光照令德,贤裔马景益,实维远孙, 因(38)先世年远去“司”,今加“司”复旧,恳祈申文督学(39),请淮奉祀生员,祀典有光,人心大快,于同月廿七日具呈。呜呼!天祚子长,岂不同其不已者乎(40)?当是时,青(41)翟生出补韩城,光已倡修祠墓垟垣,既覩前情(42),甲达学使(43),清奉祀生员,不许,清一字之褒以识之。使者乃(44)祥问景益后(45),太史何谱志“马”?去“司”何时?盖其慎也(46)。诸生曰:马景益太史公后人,世居本县之高城里。高城里者,太史公自序之高门也。马即司马,地诚可证。去“司”年代颇久,而其家尚有十七世祖马廷实遗言,子孙侍奉勿敢失。其言曰:晋元熙元年(47),此地属夏(48),而朝夕不可为常主。值刘宋剪晋司马(49),本境异域,凡司马皆改为马。吾远祖不敢以夏为恃,亦改马,记此,盖司马改马,其时其事并有磂据如此。翟生(50)曰:有序一姓三族昂、喜、错、晋、昂族也。后史司马子孙如司马池,皆昂族,未尝改焉。司马君实(51),夏县人,地近夏阳(52),文章一派,当系错族,无祖倩改祖之说。避“宋”去“司”,此何以称马?夫事之信于言者,不若信于心者也(53)。山东淄川县为公孙弘(54)故里,县南二里公孙庄见在(55),而其族乃去“公”为孙姓。又颜神镇夏侯家自知为夏侯而去“侯”为夏姓,从省而已矣。司马亦是乎(56)?自序称司马入少梁,今里各东少梁、西少梁,又称司马葬高门,今里名高城里,村名高门村,以地徵人,斯无为避“宋”矣。要之以求无伪,事期有成(57),加正史之所无,裒马氏之所有(58),总属造作,岂谓“阙如”哉(59)?因其忌加看俊乂使者,使者即以己姓名吕氏和锺(60),题“太史后裔”四字,生亦题“太史公世家”五字,并悬景益新居。盖自是而史通子之苗裔章章可考焉。是时,太史公墓方园里许,柏树丛生,人曰柏非丛里物也。自康熙六年蓊然而起(61),或祠重新之兆。翟生曰:“气之不相属者,不能相感(62),马氏将追崇远祖而嘉瑞光臻(63),岂非一气之所感哉?夫木者物之有本者也,柏者物之不变者也,吾以一气之文章,似君实为子思子,以一气之瑞应拟景益于四氏不诬矣。又按墓用砖砌如塔,左懋第碑云:昔不知何年墓土开,人见柏根悬棺,因以砖封焉。大哉柏乎!既能防山陵之变,又能诱子孙之衷,司马子之柏,犹孔子之桧也(64)。以此观之,圣人诚不逞也(65)。圣人启佑殷勤,亦欲此苗裔之远而弥章耳(66)!非必奉祀生员也。按奉祀生员之乂禁(67),因事而设,而奉祠初无禁。先是祠有春秋祠祭,有司主人;又有绅衿公祭,绅衿主祭之,至是而后自有其祭, 裔主之。子子孙孙,绍顕勿替(68)。想祯祥之嘉集,守教戒于无疆,此又有一布衣世家矣。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以时习礼其家,岂有大异於斯者哉?难者曰(69):太史公之德比于孔子弟子而子爵,非回氏所有何也?曰:四氏附孔子,太史公不得附孔子,追崇所以迟也(70)。求然后得之,故行谊不少(71)。概见夫子女归于杨敞,行谊甚卓。“敞倩”曰:大将军霍光将劾昌邑(72),议既定,使大司农田延年报丞相敞,丞相骛惧汗洽(73),皆不知所言(74)。延年起至更衣(75)。夫人遽从东厢谓敝曰:“此国家大事,今大将军议已定策,使九卿来报君侯,君侯不疾应(76),与大将军同心,先事诛矣。”延年还,夫人与延年参与许 ,请奉大将军教,今后乃以定策益封焉(77)。非夫人岂但不益封而已矣。夫人明于事,有大智,岂非父风哉?用能有忠、恽两令子负荷家声,而发明太史夫子遗文,皆仲子恽之力。夫人曾孙乂为“关西夫子”震。震后裔今或在华阴,或在韩城。在韩城者即诸子杨辉裕、杨辉祖呈保贤裔供祀者也(78)。夫子之文在汉有平通侯恽为之宣布:夫子之世在清有诸生辉裕、辉祖为之表章。平通侯为夫人之子,则犹之夫人也(79)。而杨生为震之裔,震为夫人裔,则犹之夫人也。夫人之泽世垂二千余年不衰,毋廼以父风世翼其宗也手?平通侯为其门第一君,实则子思子幼及颜子乎?宜可作子幼子。主表平通存夫人,明乂子遗胤,不独著于司马焉(80)。虽然天既为司马及于杨矣,而议李陵,废昌邑、发霍顕,又何其同功不同用也?说在仪封人矣,仪封人之窥圣人,犹于人而微于天,天生道必生,至圣必生学圣人者以辅之,或用之以时,或用之万世,贵有青属,非“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承易《春秋》之徵者,孰能明之哉(81)?马廷实于今奉祀,马景益为九世祖,廷实之先,出亡数百年不复居高门村,故世系无考。至廷实乃复高门村,修其祖墓。廷实生思俊,思俊生兴、缨、三世二人;兴生武,缨生腾云、鸣,腾云为阳城县丞,四世三人;武生玉,腾云生秉仁、秉信,鸣生秉礼,五世四人;玉生孟弼,秉仁生永亭,秉信生永利,秉礼生永继、先烈,六世五人;永亭举孝廉,初授房山令,有廉名,晋常德府知府;孟弼生守聚,永亭生应祯、应选、应鳌,永继生应运,先烈生应法,七世六人,应祯举孝廉,知山东东平州事,守聚生那敬、那训、那栋、那儒,应祯生振基、振作,应选生振操,应鳌生一子,应运生那荣,应法生那乐,八世六邦三搌一失名,共十人。那敬生士强、邦训生士常,邦栋生士进、士廉、士骥,邦儒生一人,邦基生景阜、景益、景龙,搌祚生象乾、仲乾、振操生判乾。又有八世,行疑即应鳌,无名之子也。亦生倩家、回家、三家,那荣生治国,邦杰生平国。九世士、景、乾、家、国、一失名,共十七人。景益奉祀太史公庙,廷实之后又因乱徒居芝川镇,以高门为远庄(82)。按太史公庙在芝川镇高塬。其两居也(83),归乂景益(84)。于康熙七年移居祠墓侧。右太史公世家考。

(1)〔莫德为先〕:莫有比道德更重要。
(2)〔唯世为美〕:只有称为世家,才是最好了。
(3)〔布衣无侍于外〕:布衣的成就和隆誉,并不靠爵位,官职这些外来的条件,全靠自己的修进努力。
(4)〔待力而顕〕:依靠别人扶助提拔而得到尊重。
(5)〔如颜、曾、思、孟〕:比如颜回曾参(二人是孔子弟子)子思(孔伋、孔子孙子)孟轲(即孟子、子思的弟子),都是直接受到孔教的儒家。
(6)〔俦〕:chou,同伴,这里是“这些人”。
(7)〔易之至近者“爻”〕:《易经》内容记当前的事是“爻卦”。爻为卦的一种,记史事。
(8)〔至远者“互经”之“爻”〕:即易经的“互卦”,宋代叫“杂卦”,记过去的史事是属“互经”中的爻卦。“互”字古文是指物的延长,此端至彼端。
(9)〔先不自经〕:意思是爻封虽合乎经道,却不是依据经道。
(10)〔廼〕:文言文内廼与乃音义并同。
(11)〔故世家而齐列传之才〕:所以“世家”中能比得上“列传”的才能。
(12)〔则断在世家也〕:便一定在“世家”之列的。
(13)〔四氏〕:指上面颜、曾、思、孟。
(14)〔知来者逆〕:能知未来的事理就是先知先觉。“逆”是先知先觉的意思。《诸葛亮出师表》“凡事如此,未可逆料。”即事未见而预料到了。
(15)〔正易法《春秋》,本诗、书、礼、乐〕:依据《易经》传扬春秋,还是以诗经、尚书、周礼和乐经。
(16)〔皆列传之世家也〕:都是“列传”中属“世家”类的。
(17)〔祖述其书,遂宣布焉〕:依据前人意义阐发书的要旨,遂向世人公开了《史记》。
(18)〔司马世家于孝平时已大显矣〕:司马迁列在“世家”在汉平帝时已很明显了。
(19)〔李奇注:史通、国名、子、爵也〕:李奇注的史通国,叫子爵。按周代“公、侯、伯、子、男”五爵的“子”。
(20)〔是不以列爵于五等也乎〕:这不是不列在五等爵的吗?
(21)〔宣尼公〕:古称孔子为“宣尼”、“宣父”,汉平帝追諡孔子为 “褒成宣尼公”,北魏又称孔庙为“宣尼庙”。
(22)〔莽封四代〕:王莽封颜、曾、思、孟四代。
(23)〔子为同爵〕:史通子,褒成子即同“子”爵。
(24)〔则莽封前定〕:那么莽的加封以前就确定了。
(25)〔以司马之近显于世者一“世家也”〕:这样看来,司马氏在后代扬名于世的就是属“世家”之列的了。
(26)〔世其官乂〕:世世代代享受官爵。乂当是爵字。
(27)〔皇请右文重道〕:清朝崇高文学,尊重儒道。“皇请”是封建时代对当代朝廷的尊称。“右”古作“尚”、“上”的意思,即崇高。
(28)〔又以朱晦庵道胤世同四氏之官〕:又把朱子的后裔辈辈官爵同四氏一样看待。“朱晦庵”是宋代大儒朱熹的号。胤:yìn,子孙。
(29)〔世家则繋之矣〕:“世家”这个称位便密切联系着了。
(30)〔世远言湮〕:时代远了,传记也佚失了。
(31)〔不他及之为单传也〕:再不记别的,认为司马迁就是独生子了。单传:独生子。
(32)〔委僧道住持〕:委托和尚、道士来管理。归称寺院庙宇里僧道头目为“住持”。
(33)〔实属渎亵〕:实在是轻慢不恭敬。渎亵:音dú xié,轻慢、不敬重。
(34)〔且呈公保〕:并且向官府呈递联名保状。
(35)〔递统攸赖〕:儒家道统的传扬所依赖着。
(36)〔是非之正班范未窥〕:史事的是非是否正确,班固、范晔即南朝宋范晔删著《后汉书》。二人都是古代史学家。
(37)〔书香子孙夷于氓隶〕:以学问倩家的子孙却沦落为没知识的小民。
(38)〔目〕:是“因”的异体字。
(39)〔督学〕:古管理学务的官员。
(40)〔岂不同其不已者乎〕:这不是和那些德誉永存的贤哲一样了么?(这句坚硬)
(41)〔青〕:指古山东的青州。
(42)〔既覩前情〕:既然看到以前的情况。
(43)〔申达学史〕:用文书报告给学务官员。
(44)〔使者廼〕:负责学务的官员便……
(45)〔详问景益后〕:详细地询问马景益(见本文)的后代。
(46)〔盖其慎也〕:对这事很慎重。
(47)〔晋元熙元年〕:东晋元熙(公元419-420年)的元年,元熙是东晋恭帝司马德文的年号。
(48)〔此地属夏〕:这个地方在夏阳的境内。夏阳之名起于秦惠文王十一年。
(49)〔值刘宋剪晋司马〕:适逢到南朝宋(公元420-589年)刘裕武帝灭了司马东晋。这个说法有问题,其实西晋被侵南迁后,这一带已属北朝北魏、西魏及兆齐的统治区域。
(50)〔翟生〕:作者翟世琪自称。
(51)〔司马君实〕:君实是北宋名臣和著名史学家司马光的字,史载籍贯为山西夏县。
(52)〔地近夏阳〕:夏县与夏阳距离很近。
(53)〔不若信于心者也〕:不如用心在情理上判断。
(54)〔公孙弘〕:西汉人,字季、武帝初为贤良博士,朝中为丞相,封平津侯。为人外和内忌。阳善阴害,杀主父偃,徙董仲舒,都是他作的坏事。
(55)〔见在〕:即现在。古“见”字与“现”字同音义。
(56)〔司马毋亦是乎〕:司马姓不也是这样吗?
(57)〔事期有成〕:事情希望能成功。期:希望。
(58)〔裒马氏之所有〕:搜集马氏的史功,裒:作聚、多解。
(59)〔岂谓缺如哉〕:岂能说是不足么?
(60)〔回其意加看复乂使者〕:依据原意再看到答复官员的文书。乂字“报”、“函”或“学”字。
(61)〔蓊然而起〕:茂盛地生长起来。蓊:wěng,形容草木茂盛。
(62)〔不能相感〕:不能够互相感应。
(63)〔嘉瑞先臻〕:很好的祥瑞先来到了。臻:到了。
(64)〔犹孔子之桧也〕:好象孔子曾栽植的桧树一样。传说孔子在他讲学的地方栽了桧树,长了一、二千年。
(65)〔圣人诚不逗也〕:圣人实在不会欺诳人的。逗:疑是遑字。
(66)〔弥章〕:更加昭彰了。章:古同“彰”字。
(67)〔按奉祀生员之乂禁〕:乂字疑是“例”字,与禁字成复合词。
(68)〔绍显勿替〕:继续显扬于世,永不断绝。
(69)〔难者曰〕:发生疑问的人说。“难”读去声。
(70)〔大约高尚人也〕:可能是才德高尚的人了。
(71)〔故行谊不少〕:所以他的高尚品德事迹不会少的。
(72)〔将劾昌邑〕:谋议废除昌邑王。汉昌邑王继昭帝立,滛乱无道,霍光等废除。
(73)〔汗洽〕:汗流浃背。
(74)〔皆不知所言〕:君卒不能决意,说话吞吞吐吐,含糊其词。
(75)〔更衣〕:到厕所去。古亦作易装。
(76)〔君侯不疾应〕:大官人不赶快答应。疾,文言作“快”字讲。
(77)〔今后乃以定策益封焉〕:宣帝立后,便因参与废昌邑王的决策,而加封杨敞为三千五百户。
(78)〔呈保贤裔供祀者也〕:呈请保荐贤良的司马迁后代奉祀的人了。
(79)〔则犹夫人也〕:就如同夫人了。意思是:就是司马迁女儿(夫人)有关的后代了。
(80)〔不徒著于司马焉〕:不只是能使得司马氏得到称著于世。
(81)〔承易《春秋》之徵者,就能明之哉〕:承继和发挥《春秋》的要旨特征的,再谁能够通晓而办到呢?
(82)〔以高门为远庄〕:把高门村古居作为别宅。
(83)〔其两居也〕:芝川镇南的司马祠和高门村的古宅是两个居住的地方。
(84)〔旧乂景益……〕:当年马景益在……。乂字当是“日”或“年”字。

这一碑文,长约三千字,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司马迁世家辨证;二是司马迁世系胪列;三是奉祀生员沿革;四是姓易及华阴杨姓关系考。
这一碑文所载,多系推理之论,但在司马迁史料不足的情况下,多为今昔学者所引用。与褚遂良书墓志及华山方士之所言。虽系传说,但作为历史文物言,亦不无参考探索之价值。

马庆喜,浙江龙游范坦马氏,始迁祖为宋殿中侍御史马伸,于南宋建炎二年自山东东平迁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99

主题

40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3822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4-24 14:5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重修太史庙记
作者:清赐进士知韩城县事益都翟世琪。
年代:清康熙二十二年十一月(1683年)。

韩城县之南,濵河为芝川镇。镇城之南为司马坡。东临黄河,西枕高岗,为有汉太史司马迁墓。墓前有庙,庙极灵(1),福善祸滛--如春秋之笔(2),民间祷祀今已千七百余年。然墓前庙堂及左右龙虎(3),久不可考。左方断岸逾千尺。下有芝水,崩啮不止(4),工费浩大,未可轻议;右与今路南原本通,为一大高原。不知近墓大路开自何时,今已深数十尺。康熙七年,余履任欲补起庙前明堂,首贡(5)杨辉裕纠集乡老扬四可等十人共谋之;本原土甚少不敢动,南原距本原深远各数丈,担负艰难。乃于东西路上作南北飞桥,募车於桥上,往来载运南原之士,甫数日(6),遂补起堂基长九丈六尺。濶五丈六尺。乡老等谓:诵习太史公书者不止吾官(7)。奈何徒费官力?因请疏募(8),将堂及其右岸并用灰砖三层严加封裹,其基下左侧沟涧,自东绕而前,仍填沟数丈为神路(9),南建坊通大路。盖好德如此(10)。然前簿持有限之力,又名实多迁(11)。享殿门坊,越六年而功不竣,四可耻之;独远近募不倦,犹不足(12),乃重诣本镇绅耆,请卒成盛事,工成付余剩银二两,使转付工(13),书立碑,且求将前后勤劳一一叙明,俾后人不致废坠。余亦以太史公庙与渎祀(14)不同,凡募助者姓名,皆不可不记也。然左畔太高(15)难封裹,千年之后,虑岸谷之不时,终为一缺。又自康熙八年众为太史公庙会而不能得太史公生辰,适有华山方外士自言知其详(16),谓:司马子长四柱为甲寅、戊辰、庚午、丙戍,寿七十三(17),卒于丙寅年九月初四日。有二子,长临,字与仲,次观,字何求。史通,临之孙也。莽为安汉公,封史通,史通辟莽乱,偕逢萌居嵩阳,司马徽正临嫡派,今子孙或在洛阳,司姓;或在襄阳,马姓。观之八世孙为懿,传帝十五叶,辟刘宋之祸(18),去司(19)反高门。又有女为扬敞夫人。敞后传帝二世,前五代终始,皆子长之裔也,而观裔司马君实(20),与临裔、司马徽皆别有不朽,以德不以位(21)。又云:宋仁宗时,赠太史公諡曰文(22),今兵火遗失(23)。据此则天之报子长与后代之尊崇子长,可谓极盛。然既不见经传,历查无据,故余叙“太史公世家”,不敢入諡扁,初已桩成,未遂悬也(24)。会期暂用二月初九日,不能得的确生辰,为二缺;子孙支派考据未详,故康熙八年,余为请奉祀生员,未蒙批允,为三缺;遗失諡法,无以光庙额,为四缺;又太史公像,墨刻无须,而今庙像有大须,计子长未宫之前才二十七岁。虽有须不宜多(25),或有错误,然天下塑像,仅见于此,未敢议更,亦当考据妥确,另建一像,今未建,为五缺;又圣庙皆有配(26),子长之配得二十一史方成巨观,众限于力,为六缺。故余记有二义,一记成以报杨四可等二十人,蠲赀者(27)若而人;一记缺(28),以俟后人(29)。

(1)〔庙极灵〕:庙神很有灵验。
(2)〔福善祸滛一一如春秋之笔〕:褒善贬恶,都像《春秋》一样严明。
(3)〔左右龙虎〕:庙里的“左青龙,右白虎”。
(4)〔崩啮不止〕:崩噬倒塌得不停。啮:剥蚀。
(5)〔首贡〕:考中贡生的第一名。
(6)〔甫数日〕:过了几天。甫:文言中“至”、“到”的意思。
(7)〔不止吾官〕:不仅是我们官员。(还有一般人)。
(8)〔因请疏募〕:因此,发出文告募捐。
(9)〔为神路〕:做通往庙祠拜神的道路。
(10)〔盖好德如此〕:这样爱做好事。
(11)〔名实多迁〕:要求与事实相距甚远。
(12)〔犹不足〕:扬四可独自一人不计远近,向人募捐,仍不够用。
(13)〔乃重诣本镇绅耆,请卒成盛事〕:乃再往芝川镇绅士耆老家中,请出钱办完这件好事。
(14)〔渎祀〕:对太史公的祭祀不能马虎从事。
(15)〔左畔太高〕:庙左边的悬崖太高。
(16)〔华山方外士自言知其详〕:华山的道士自己说他对司马迁的身世生年知道得很详细。
(17)〔寿七十三〕:与两千年考知的寿数多出很多,还待考证。
(18)(19)〔辟刘宋之祸〕:宋刘裕灭晋后,为避追杀,司马后代才去司马,改姓返回高门。
(20)〔而观裔孙司马君实〕:司马观的后代,宋时人司马光,字君实。
(21)〔以德不以位〕:享有声誉是有高尚的品德,并不是因有很高的地位。
(22)〔諡曰文〕:諡,音shī,封建时代帝王给王侯将相死后的赐以称号曰諡。这里说,传宋仁宗时,曾给司马迁諡曰文。
(23)〔今兵火遗失〕:今经兵火战乱,把諡号匾已遗失了。
(24)〔諡扁〕:把諡号刻书在牌匾上。
(25)〔虽有须不宜侈〕:虽有胡须,不当太多。侈:音chǐ,作夸大解。
(26)〔圣庙皆有配〕:凡圣贤庙里都有陪祀的人物。配:陪祀。
(27)〔蠲赀者〕捐助金钱的人,蠲:juān,本为免除的意思。应为“捐”字。
(28)〔若而人〕:与〔蠲赀者〕是一句,就是一来记捐钱的那些人,一来记缺憾。
(29)〔以俟后人〕:这些留而未办的事情,等后来的人来完成。

1、这篇记文,内容涉及很广。包括当时的庙墓风貌,筑填庙宇基地,太史公世系,祭祀沿革以及芝川镇人对太史祠的虔诚热心等,是一篇具有历史价值的记载。莫以章法松散、内容杂芜而忽视。

2、文中对司马迁后代的繁衍,由两汉一直扯到宋代,历千余年,颇难置信。而作者翟世琪能对宋仁宗给司马迁的諡法,因为“不见经传,历查无据”,便将做好的諡匾,不敢悬挂;又对司马迁塑像的须长须短,也不敢轻于更换,可见他非处事孟浪之辈,而对华山道士所言,却能全部刊载,岂能全出无因?再就以实录著称的《史记》而言,一半出自“读万卷书”,一半也来自“行万里路”,正因为他能深入民间,寻遗访古,才能将历史事实与人物,写得丰富饱满,栩栩如生。华山道士所言,亦可以民间传说观也。至于古代史乘,多出封建君主御用文人之手,岂能全信?倘偏信所谓正史而完全摈斥野史,亦非治史之道。应再思之。但此仅为管窥,仍有待于专家与读者的指正。

马庆喜,浙江龙游范坦马氏,始迁祖为宋殿中侍御史马伸,于南宋建炎二年自山东东平迁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99

主题

40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3822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4-24 15: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司马迁世家表

重黎-程伯休父(周)-司马氏

司马氏-错(秦、蜀郡太守)-口-靳(白起部将)-口-昌(秦王铁官)-无泽(汉市长)-喜(五大夫)-谈(太史令)-迁(中书令)

司马迁-临-口-史通(新莽封子爵)-逢明-徽(诸葛亮之师)
司马迁-观(过继给山西司马氏)
司马迁-女儿(嫁杨敞,汉昭帝时搜栗都尉、大司农、御史大夫、丞相,安平侯)-杨忠(汉宣帝时安平侯)、

司马徽-马姓-廷实-思俊-缨-腾云-秉仁-永亨-应祯-振基-景益、景皋、景龙
司马徽-冯姓-钊(庆)-之端-庭秀-永胜、永兴、永吉
司马徽-同姓-茂-宜-仲-杰-升-腾蛟-养都-进-本儿-绍赐-绎若-其敦-克捷-凌霄-学渊-廷栋-川儿-永令(今人)


马庆喜,浙江龙游范坦马氏,始迁祖为宋殿中侍御史马伸,于南宋建炎二年自山东东平迁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中华马氏网 ( 浙ICP备09020836号-7 ) 浙公网安备33082502000231号

GMT+8, 2024-9-14 15:38 , Processed in 0.061140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