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填写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635|回复: 0

山东滕州焦村马氏源流

[复制链接]

1407

主题

413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4058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

QQ
发表于 2020-7-26 22: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姓起源于战国时期赵国的国姓赵。赵武灵王之子赵奢公,居于赵国都城邯郸,因其战功卓著,而被赵惠文王封为马服君,卒后葬于紫山。从其孙赵兴开始,改赵氏为马服氏,后单姓马。因而,邯郸为我汉族马氏之发源地。到了东汉,马氏家族依旧显赫。马援将军一生南征北战,后来落户陕西茂陵扶风里,这里也被视为马氏的发祥之地。故马氏后人,均以扶风作为郡望和堂号。

明洪武二年,同胞兄弟兴、旺、成三人携家带口,千里迢迢,自陕西扶风经洪洞县迁至微山湖两岸的鱼台、滕县以及微山、金乡、丰县、邹城、苍山、枣庄等地,奉诏垦田,苦劳耕作,繁衍生息已近650载!焦村马氏就属于“兴”祖的后人。

康熙年间,为躲微山湖水患,十世祖马公讳玉楷从焦村迁往池头集。乾隆年间,十三世马公讳呈芹迁至前梁村,目前在该村已传至23世。

d790238d01.png

迁民始祖兴、旺、成离故土安新家

明洪武二年的早春二月的一天(1369年),我先祖兴、旺、成三人率居家数十口人,从故居洪洞县扶风里,奉圣诏来到洪洞县城北官道贾村驿旁的广济寺,在这儿集中移民,编排队伍,移民至何处领取“凭照川资”。广济寺大门前的汉植大槐树,挺拔而立,“树身数围,荫遮数亩”。贯通南北的古官道从树荫下通过。道旁汾河滩的芦苇丛生,期间鹳窝星罗棋布,尤其壮观的是,老鹳用苇草枝叶构垒的大如车轮的鹳窝在大槐树上有18个之多。当所移之民启程时,依依惜别,不忍离去,走了好远,频频回首,只能看见大槐树和大槐树间的老鹳窝。为此,大槐树和老鹳窝成为了惜别家乡的标志。几百年来,传来传去:“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这充分说明了怀祖的寄托。

我祖兴、旺、成胞兄弟三人领凭照川资后,见凭照上写着山东鱼台县安家落户,心内凄苦,眼中落泪,对熟悉的故土难舍难离。但还是狠狠心告别了故土,领妻子儿女,开拔启程,真是“恻恻背乡井,迟迟行道侧”。肩上挑着破烂家私的担子,走不快,但心中着急,恨不得立即到达理想的境界。饥饿时拿出带的干粮啃几口,边走边吃,道路上风尘扑面,身上的衣服落的尽是土,像泥人一样。走到天黑,卧在荒郊野外,由于白天的疲劳,加上无家可归的烦愁,饭水又不足,唇干裂,心烦躁,哼哼唧唧难以入睡,伤心到了极点。第二天爬起来又走,如此走啊走,像被飓风刮动的浮草,像没有树林的上空飞鸟,哪里是安身之处呢?还不知道,全家人回头往家乡看去,离开老家已经渐渐的远了。

漫漫行程,千里迢迢,跋山涉水,披星戴月,栉风沐雨,三祖先终于来到了山东鱼台县境内。当时鱼台县境内人烟稀少,几十里不见村庄,土地荒芜。三祖先在县城东北三十五里处立了庄址,因庄北三十余里处有一溜山,所以起庄名迎山庄。三祖先带凭照去县府报名落户,县令谢荣祖给予入册安户,并发给粮食,耕牛,农具。三祖先携子侄四人,开荒种地,祖先们不怕劳累,挥汗垦荒,不到两年,劈荒地五百多亩。土地肥沃,又不交皇粮,虽然全家几十口人,生活过得不错。但是事有突变,不到三年,兴、旺、成三祖先相继亡故。同葬一林,排棺葬埋,子午向兴公居中,旺公居左,成公居右,茔址在蒋家店西南百余步(老弓步)。有明朝万历四十年碑志为证。这时朝廷有令,凡迁民者五服以内的不准同住一村,县府去迎山庄督查数次,强令兴、旺、成之子分村居住。所以,兴祖一子秉彝公复迁至焦村(北焦村)。成祖一子秉文公复迁至马崮堆(马庄)。旺祖子忠、士能二人住迎山庄。

鱼台马氏旺祖系十八世孙 马汉峰供稿  加彦上传2010年3月谷旦


马庆喜,浙江龙游范坦马氏,始迁祖为宋殿中侍御史马伸,于南宋建炎二年自山东东平迁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中华马氏网 ( 浙ICP备09020836号-7 ) 浙公网安备33082502000231号

GMT+8, 2025-1-22 08:23 , Processed in 0.066735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