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马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填写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87|回复: 0

明代“五朝元老”马文升

[复制链接]

1402

主题

411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3891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

QQ
发表于 2020-10-15 12: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明代有位“五朝元老”,他先后辅佐了代宗朱祁钰、英宗朱祁镇、宪宗朱见深、孝宗朱祐樘、武宗朱厚照,居官五十六年,且政绩显著,是明代有名的政治家,他就是河南钧州(今禹州市)人马文升。而马文升又是至今分布在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龙港区、苍南县、平阳县和江苏省南京市等6个分支马氏的始迁祖马初翁,字吉夫的堂弟,同宗共祖的马吉夫、马文升家族仍为今温州市、禹州市之名门望族。

马文升(1426—1510),字负图,别号约斋,又号三峰居士,友松道人。河南钧州(今禹州市)观耜园村人。马文升自幼聪明好学,为父兄及乡邻所称道。他在明正统十二年(1447)中举人。景泰二年(1451)登进士第。在任浙江道监察御史时,马文升勤力自勉,为领台事王文、王翱所礼遇和器重。先后出按山西和湖广,所到之处,翦暴除奸,震动甚大,有“神君”之称。

明英宗天顺七年(1463),马文升任福建按察使。当他离开福建时,福建的百姓流传着这样的歌谣:“马使留来天有眼,冯公不去地无皮”,以表示对他的赞扬和怀念。

明成化元年(1465),马文升为南京大理寺卿。四年(1468),平凉、固原一带由满四发动的叛乱,波及面广,影响较大,官军进讨不利。朝廷急召当时因父丧而归家的马文升为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协助总督项忠、刘玉等对满四叛军展开围剿。马文升迅速赶到固原,生擒匪首满四,斩首7600余级,俘获男女2600名,解了边疆之危。马文升以功擢为左副都御史,继续巡抚陕西。他在陕西修筑关塞要隘,增设卫所,选将练兵。八年(1472),蒙古族叛乱,马文升督兵追至黑水口,生擒平章铁烈孙,战功显赫,又平定了西北一带与朝廷对抗的割据势力。翌年冬天,残元孛罗忽、忽都鲁、癿加思兰等率军队分多路进犯边镇,被马文升一一击败,并擒获其平章迭烈孙,声名大震。马文升还向朝廷上奏,赈济受灾百姓。他在陕西数年,苦心经营,实现了西北地区的安定。

成化十一年(1475)春,马文升为提督甘、凉、宁夏三镇军务。此时,辽东地区军事紧急,翌年,明宪宗命他以兵部右侍郎整饬辽东军务,十四年(1478)又进为左侍郎。当时,宦官汪直的亲信陈钺,在边陲以滥杀少数民族来冒功,几乎酿成巨变。马文升亲自到辽东去宣读皇帝的玺书,慰抚少数民族,才转危为安。十九年(1483)再进为左副都御史。这期间辽东多事,马文升先后三次受朝廷派遣巡抚辽东,整饬辽东军务,安抚了辽东一带的女真等少数民族部落。他修城堡,练兵士,利兵甲。特别注意抚恤军民,整肃军纪,从而使百姓安居乐业。马文升在辽东时,因战功受到宦官汪直的妒恨,因而遭到汪直的诬告,遂被宪宗捕下“诏狱”,又被谪戍重庆卫。二十年,汪直败,才再度起用马文升巡抚辽东,他极受当地各民族人民的爱戴。二十一年回京,升为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安徽凤阳等地。同年冬天,再升为兵部尚书。不久又遭到诬陷,又被降职,调南京任兵部参赞机务。

明弘治元年(1488),孝宗即帝位后,拜马文升为左都御史。自此,马文升成为孝宗身边的重臣和近臣,往往不离左右。翌年,马文升为兵部尚书兼提督京营军务,他严核将校,罢黜贪懦者30余人。因马文升久历边事,熟知戎务,被进为兵部尚书兼提督十二团营。此后,累官至吏部尚书加少师兼太子太师,忠心耿耿供事于朝。

弘治初年,针对赋税徭役日益繁重,百姓痛苦不堪的情况。马文升当面劝谏孝宗,并要求孝宗下旨,严令在京各部节省开支,不得向老百姓随意索税,立即停止修建各王府,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孝宗都予以采纳,因而受到了百姓的拥护。

当时还发生了新疆哈密卫被土鲁番人占据之事。弘治四年(1491),马文升向朝廷提出,哈密归附元朝时间较长,其地方“有回回、畏兀儿、哈刺灰三种”人,而“北山又有小列秃乜克力相侵逼”,必须派元人后裔去管理,方可慑服其地。明孝宗采纳了他的建议,封原哈密忠顺王脱脱的近族后裔,名叫陕巴的为哈密新忠顺王,并派人亲自送往哈密。这一举动惹恼了土鲁番统治者阿黑麻。六年(1493)阿黑麻夜袭哈密,劫走了陕巴及明朝授予的金印,引起明朝政府的严重关注。在马文升的建议下,明朝廷拘留了土鲁番派遣入贡的使者亦满速儿等四十余人。八年(1495),马文升率领精锐兵士,日夜兼程,奔袭哈密,迫使阿黑麻于弘治十年(1497)送回了陕巴,哈密又重新置于明朝的控制之下。马文升还向朝廷上奏“御边三策”,就如何加强明朝边防问题,提出了系统的建议。在加强宣化、大同的防御方面,处理贵州、安南(今越南)等处少数民族与官府的纠纷方面,马文升同样为朝廷立下了功劳。在兵部13年,尽心襄务,屡平西北边塞的叛乱。

马文升一生仕途坎坷不平,几起几落。明朝中期宦官专权严重,马文升经历了英宗朝王振、曹吉祥,宪宗朝汪直,武宗朝刘瑾等宦官窃权乱政的时期。弘治初年,太监陈喜打着皇帝的招牌在祠庙内伪撰碑文,以刮骗百姓的财物,马文升即上《祛除邪术以崇正道疏》,借皇帝的名义除去了此害。他再任兵部尚书的13年间,孝宗对他言听计从。他忠心为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孝宗一朝之所以治绩远胜宪宗朝,这和马文升的关系很大。当时还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占城国(今越南南部和柬埔寨的一部份)被安南国(今越南北部)侵占去了五个州的土地,占城国向明王朝求救,朝廷众议不决。马文升立即会同礼部,对两国进贡使臣,陈述利害,晓知大义,促使安南国归还侵略占城国的土地,使两国又恢复了正常关系,后来马文升的继母赵夫人去世,他在家守丧未满,孝宗即诏他复职,并累进官职为太子太保。

弘治十四年(1501),马文升任吏部尚书,他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等多有建策。十八年(1505),马文升主持吏部考查朝中官员,他采取果断措施,淘汰不称职的官员2000余名。接着在正德初年(1506),明武宗朱厚照即位时,马文升又承孝宗的遗诏,汰除传奉冗官。同时,又把静海河一带的皇家庄园,改为收租的形式,由农民租种。由此又触动了太监们的利益,太监王瑞诬陷马文升“违上欺君”,但内外大臣们都为马文升辩护,才使马文升免受灾难。正德二年(1507)权阉刘瑾乱政,这时,马文升年事巳高,他连续上了二十一道奏章,辞官回到了家乡,屏居于三峰山之别墅中,更号“三峰居士”。在马文升回家后三年,太监刘瑾诬告他在吏部任上“朋党”,将马文升予以除名,其家小皆遭诛连。正德五年(1510)六月八日,马文升含愤逝世,时年85岁。葬于家乡以北大隗山麓。起义军赵燧部至钧州时,以马文升家在钧州,舍之而去。一直到刘瑾伏诛,马文升之冤才得以昭雪,被追赠为特进光禄大夫、太傅,谥:“端肃”。嘉靖初年,又加马文升为左柱国、太师。

马文升文武双全,著有《约斋集》及《奏议》、《三事记》若干卷。《奏议》今有《马端肃公奏稿》十六卷本。另外还有《西征石城记》一卷、《抚安东夷记》、《兴复哈密记》一卷,合称《马端肃公三记》,流传于世。马文升所作的诗,仅在清刻本《马端肃公奏议》之后附录有若干首。《南征过桃花源》、《抚陕征西过陇关》等诗,都有边塞诗的特点,这与他多年的戎务生活是分不开的。

据志书中记载,明清两朝在禹州城内原有十几座气势恢宏的牌坊,其中十座是专门为马文升而立的,为马文升立的牌坊分别为“泮宫坊”,坊额东面题曰:“德配天地”,西面题曰:“道冠古今”,“古颖川郡坊”,“嘉惠元元坊”,“冢宰坊”,“太师坊”,“三孤里坊”,“绣衣坊”,“进士坊”,“少保坊”,“左柱国坊”又称为“五朝元老坊”。其中南大街的“五朝元老坊”为一座跨街牌坊,“该坊通高约十二米左右,东西横跨宽约八米左右,四柱三间,在四柱的南北两面,各置一抱鼓石支撑着柱体。中间及两侧间坊顶,分别用相应的三块青石,仿明朝宫殿建筑式样,雕成五脊四面坡单檐简瓦坡式。坊顶之下,坊额之上,雕饰仿木结构斗拱。斗拱下中间坊额:南面是‘五朝元老’,北面为‘昭代名臣’”。另外还有“五马寻春坊”是为马文升的长子,官至六安州知州马璁立;“进士御史坊”是为马文升的二哥马文麟之孙,明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官至江右参政,曾任过御史的马纪立;“世御史坊”是为马纪、马斯臧父子立,马斯臧,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官至山西布政司左参议,也曾任过御史。此外,当地父母官为祭祀禹州籍名宦,而建有“乡贤祠”,此祠明代建,明末毁于战火,清顺治十八年(1661)由知州史廷桂重建,雍正十二年(1734)由学正孙铸重修,其中祀有马文升、马安、马纪。清雍正六年(1728),由知州黄敬中创建的“忠义祠”,其中中楹祀有马文升。至今这十几座牌坊和“乡贤祠”、“忠义祠”,已荡然无存。令人可喜的是,禹州城北关门外,路西约50米处,还保留有马端肃公祠,又称“马家祠堂”、“垂光洞”,此祠堂为窑洞式的明嘉靖年间建筑,祠堂内供奉着马文升塑像,又称“马天官”塑像,祠堂两侧镶嵌着一些珍贵的碑刻,其中有当年官方为马文升举行悼念活动的记载。马文升作为禹州籍在明代时期的清官、好官,不仅在他任职的地方,而且在其家乡都受到了百姓们的爱戴和尊敬,流传着许多有关他的神话和传说,五百多年来,一直延续至今,在北京市昌平区明十三陵大明皇宫展厅内和山海关关口都有马文升的塑像。不仅禹州,而且禹州附近各市县的不少百姓每到逢年过节等重大节日,甚至在子女高考前,扶老携幼,来到马端肃公祠,给马文升烧香磕头,祈求“马天官”显灵,保佑其一家老小幸福安康,实现其子女能考上大学等心愿,马文升去世后,被御赐120亩地,在今禹州市朱阁镇马坟村建有马文升墓园。明代钧州阳翟(今禹州市)人,进士和诗人王尚綗,他在拜谒马文升陵墓后,触景生情,思绪万千,感慨良多,临走时留下了《马少师坟》一诗,诗曰:

“展墓春风一望多,杏山湫水入吟窝。

少师功业穹碑在,千载行人仰伏波。”

诗中将马文升与其先祖曾为东汉王朝立下赫赫战功的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相比拟,可谓寓意深远。至今马文升墓园已是残垣断壁,四周围墙、祭堂等建筑物裸露出用石灰、糯米砌筑起来的青砖、断裂的大理石地基,马文升墓只剩下十米方园的土堆,且已平整,并种上了庄稼,甬道两边及原墓前的石人、石马、石羊、石虎、石猴、石香炉、石供桌等及墓园内的所有建筑物都已无存,只有那十几根几米、十几米长的环绕雕刻着龙凤花饰的牌坊大石柱,横七竖八地躺在树丛杂草中,仿佛正向人们诉说着什么!只有一通《明故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赠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谥端肃马公文升墓志铭》石碑,现保存在禹州市博物馆内。马文升回到家乡后,所居住的观耜园明农堂、马端肃公祠和城内的山林街马悫别业,马悫为明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官至户部主事建的“八卦洞”保存至今,这三处均为河南省许昌市的文物保护单位。

早在1999年温州市龙湾区的马吉夫后裔,意大利华侨,现吉夫图书馆馆长马振忠先生,与族长马振东、还有马振寿、马振孝等族人商议,出资修建了吉夫园林(马吉夫墓园)。2003年又在其所居住的康一村村口,靠永强大道边建起了气势宏大的牌坊,牌坊顶部分别矗立着八匹昂首挺胸,奔腾不息的骏马,象征着马氏家族为中华民族的复兴,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勇向前,拼搏不止的龙马精神。2006年马振忠先生又号召族人集资,团结本村中的王姓、朱姓共同建起了三个姓氏的祠堂,其中的马氏祠堂称为“吉夫图书馆”,集多功能为一体的新型“祠堂”,祠堂内除供奉历代祖先的画像和神位外,大部分摆放的是图书,并设有电子阅览室、读书室等,为传承中华文化做出了贡献。2011年3月,马振忠先生到禹州寻根,回到温州后,又率领其6个分支族人代表到禹州考察,决定在禹州城北马端肃公祠处,投资兴建“马文升书院”,然后再修缮观耜园明农堂、八卦洞和恢复马文升墓园,此举得到了禹州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并得到了禹州市马文升文化研究会的积极协助,第一期工程“马文升书院”已举行了开工典礼仪式,仿明代建筑风格的“马文升书院”,建成后,将成为禹州市标志性建筑物之一。现在和将来马端肃公祠与吉夫图书馆、马文升书院内的牌坊与康一村村口的马氏牌坊、马文升墓园与马吉夫墓园南北遥相呼应,成为两地同宗共祖的两兄弟家族靓丽的风景线,还将成为两省教育后人的基地和集祭祖、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最佳风景区。

(作者:马善田:世界华人宗亲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馆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云南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特约研究员。)


马庆喜,浙江龙游范坦马氏,始迁祖为宋殿中侍御史马伸,于南宋建炎二年自山东东平迁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中华马氏网 ( 浙ICP备09020836号-7 ) 浙公网安备33082502000231号

GMT+8, 2024-10-26 02:16 , Processed in 0.042511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