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填写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80|回复: 0

马文升传说(之一)

[复制链接]

1411

主题

415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4208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

QQ
发表于 2020-10-15 12:4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禹州,提起马天官,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他的真实名字马文升倒很少被人提起。禹州是这位明代重臣的家乡。至今,在禹州还有很多关于他的人文史迹以及数不清的传说。

在50多年的仕宦生涯中,马文升先后辅佐过明代宗、明英宗、明宪宗、明孝宗、明武宗5位皇帝,被誉为五朝元老。作为一位让家乡人世代为荣的英雄人物,他一生的经历,也是明代历史中屈指可数的精彩篇章。

  被神化了的童年

在明代中叶,禹州被称为钧州。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马文升出生在奎楼街的一个普通市民家庭。从此,这个自夏启以来便名载史册的中州名城,又增添了更多的神奇传说。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李贽在他的《续藏书》中这样描绘马文升的童年:他出生的时候,就有不平凡的征兆。他相貌瑰丽奇异、体格健壮,仿佛有无穷的力量。有一次,他和小伙伴们做游戏,十几个人一起和他斗,却没能够战胜他。


所谓的征兆,在马文升的墓志里是这样记载的:在他出生前,他的母亲曾做过一个不平常的梦。这个梦的内容是什么,我们今天已经无从知晓。


关于马文升的童年,禹州民间有着不少的传说。一天,在奎楼街遇到他的后裔之一——一位年逾七十的老者。提起这位大名远扬的先祖,他兴致勃勃地说,马文升当年上学的时候,要经过城隍庙。城隍每次见到马文升,都要欠身致敬。这位老人坐在沙发上,一次次模拟城隍的动作,说道:“马文升是天官,管着神仙呢!”


类似这样的传说还有许多。比如,有一次他让土地神为他看毛蛋儿(毛线团),结果毛蛋儿被弄丢了。他就罚土地神去云南扫地,把土地神搞得苦不堪言。


传说毕竟是传说。人们把马文升予以神化,只是表示他们发自内心的崇敬罢了。据记载,马文升在儿时确实是个勤学、聪慧的少年。22岁那年,他受到乡荐。25岁那年,他中了进士,受到交部尚书王直的赏识,作为御史先后巡按山西、湖广。这一年是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亲自出征的明英宗被瓦剌俘虏,不久虽被释放,但朝政已由明代宗掌管。天下还算太平,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马文升决心干一番事业。他所到之处,发奸擿伏,被人称为“神君”。

  西北征战小试身手

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西北的土达满四在距平凉千里的石城起兵反明,响应者甚众,远近震动。他们大败官兵。明朝皇帝不得不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调陕西三边兵将5万人及京营兵进剿,以署都察院事的副都御史项忠总督军务,起用马文升。马文升任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协助项忠。马文升看到满四军有一个弱点:城中无水,粮储渐乏。“若绝其刍汲,则釜鱼当自毙矣。”果然,满四军日渐困乏,最后大败。马文升又建议项忠尽毁石城墙垣,以防后患。他在陕西担任巡抚7年多,先后加左副都御史、兵部右侍郎,逐渐成为处理边事的专家。他的一项主要成就是整顿茶马贸易,换取番马8000余匹。


这时候,又有孛罗忽、满都鲁、加思兰连年犯边。马文升在韦州驻兵,加强军备迎击来犯的部队,遂败之于黑水口,擒拿了一员大将;又败之于汤羊岭,斩首200人,名其岭曰“得胜坡”,勒石记之而还。


马文升屡建奇功,但上奏时却从不夸张,朝廷中没有替他说话的人,也就没有得到过厚重的赏赐,更不用说升官了。但有一次,总制王越以大捷奏,文升也派遣子琇报功。廷臣勘奏王越所奏不实,马文升也受了连累,被停了3个月的薪水。

  三下辽东名望倍增

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春,马文升代王越为总制,协调延绥、宁夏、甘肃三边军务,到11月,即被召回朝中,任兵部右侍郎。次年,他被派出整饬蓟门至辽东边备。他上任后,开除了不称职的士兵,并制定了《五花营》、《八阵图》让部队操演,大大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被提拔为左侍郎赴京任职。


当时的辽东巡抚陈钺为人贪婪,对将士苛刻。他总是找士兵们的小毛病,逮起来就罚马匹抵罪。马越来越贵,将士们不堪重负,怨言载道。马文升上疏言辽东事,多涉及陈钺。两人遂结怨。陈钺的后台是权势颇大的太监汪直。


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陈钺错杀女真贡使,激变辽东之事。汪直打算亲往平定,以立功显名。另一名太监怀恩建议派朝中大臣前往安抚,马文升立即支持,并受委任。汪直提出派人同往,马文升没有同意。马文升来到辽东,将被关押的无辜边民尽数释放,对受伤害的人家厚加抚慰,从而使这一事件得到了圆满解决。此时,汪直又赶来抢功,听取马文升汇报军务。马文升早听说陈钺在汪直面前摇尾的丑态,极为鄙视陈钺的做法,与汪直见面时,虽把兵功推让给这位上级,却并不铺张地招待。一向被人奉承惯了的太监汪直,便认为这是对自己的大不敬,心里着实恼火,在陈钺面前大骂马文升。1年之后,两人找了个机会,奏说马文升在辽东禁止农器交易,引起了边民的暴动。其实马文升禁止的是铁器(兵器)而不是农器,但没有人听他的申辩。他被打进锦衣卫大狱,并谪戍重庆。


马文升在戍所滞留4年。汪直失宠后,他才复官。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马文升再次被起用,以左副都御史巡抚辽东。这是他第三次赴辽东。由于他曾经论及陈钺,因此受到欢迎,士卒“皆鼓掌喧舞”。

  进军西域的大手笔

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马文升在短期总督漕运后,任兵部尚书。但方士出身的通政司左通政李孜省要推荐他入掌兵部,在明宪宗面前做了手脚,将马文升调任南京兵部尚书。


弘治皇帝孝宗即位后,马文升在朝廷的地位才确定下来,任左都御史。弘治二年(1489)改任兵部尚书。收复哈密,是马文升任兵部尚书时处理的最重大边事。


哈密是回、畏兀儿族(今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明初派使者入朝,于其地设羁縻卫所,封其首领为忠顺王、忠义王。成化年间,吐鲁番部强大,据有哈密。明廷曾设法干预,没有结果,似乎也就承认了现状,将哈密卫迁往他处。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吐鲁番部诱杀朝廷所封的忠顺王罕慎,又擒获另一个忠顺王陕巴,其首领阿黑麻自称可汗,以兵掠周围各部。主持兵政的马文升主张收复哈密。他采纳通事王英和指挥杨翥的建议,利用地处嘉峪关西南的罕东部,地处嘉峪关以西的赤斤、蒙古部等与吐鲁番部的矛盾,抚而用之。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明孝宗调罕东等部士兵夜袭哈密城。马文升所推举的陕西巡抚许进等率明军随后行进。吐鲁番守将弃城而去,明军进入哈密。自明初以来,这是官军第一次深入西域。


弘治初年,马文升和吏部尚书王恕是众望所归。他们不但以人品服众,而且对政事的议论极多。每一疏出,天下传诵。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马文升任吏部尚书,加衔至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的别称是天官(后周武则天设立的职位)。因此,后人便称马文升为“马天官”。

马庆喜,浙江龙游范坦马氏,始迁祖为宋殿中侍御史马伸,于南宋建炎二年自山东东平迁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中华马氏网 ( 浙ICP备09020836号-7 ) 浙公网安备33082502000231号

GMT+8, 2025-3-17 10:28 , Processed in 0.047532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