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填写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482|回复: 0

"百官楷模"马丕瑶及子女简介

[复制链接]

1411

主题

415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4218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

QQ
发表于 2015-10-29 13:3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e0e71bfb4e0e30a6e908883ff04df13.jpg

马丕瑶的故居,马氏庄园位于安阳西21公里的蒋村乡西蒋村,被誉为“中州第一名宅”。

马丕瑶(1831~1895),字玉山,清代广东巡抚。河南安阳县蒋村人。清同治元年(1862)进士。历任山西平陆县、永济县知县,解州(今山西运城)、辽州(今山西左权县)知州,太原府知府,山西按察使、署山西布政使。光绪十三年(1887)任贵州按察使,同年八月,任广西布政使。十五年(1889)秋,授广西巡抚。创建官书局,惠及读书人而广施教化。倡办蚕桑,开设机坊。二十年(1894)十月授广东巡抚。时值中日甲午战争之际,积极修复海防设施,选拔任用有才能的得力将领,兴办团练,加强武器装备。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九月初八戌时病逝于任上。终年65岁,两广总督谭钟麟奏报朝廷,诰授“光禄大夫”、“威武将军”。

04851FFF.jpeg

马丕瑶,晚清封疆大吏,官至两广巡抚,为官30多年,被百姓称为“马青天”,被清光绪皇帝褒奖为“百官楷模”。

马丕瑶一生克己守礼,勤政爱民,政绩卓著,多次受到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的恩赐。
光绪十六年(1890年)正月二十六日,光绪皇帝御赐“福”字。
光绪十六年(1890年)十一月初二,光绪皇帝赏给马丕瑶头品顶戴。
光绪十七年(1891年)正月二十七日,光绪皇帝御赐“福”字。
光绪二十年(1894年)九月二十六日,慈禧太后赏给马丕瑶御笔“福”、“寿”字各一方,如意一柄,蟒袍一件,尺头二匹。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二月初二日,光绪皇帝御赐马丕瑶“福”字一方。
马丕瑶膝下有四男三女,亦多远见卓识,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长子马吉森,清廷翰林院侍诏,开办安阳六河沟煤矿(现属邯郸),首创安阳广益纱厂(今安阳豫北棉纺织厂前身),成立安阳矿业总公司,并出任安阳商会会长;开创河南地方民族工业之先河,是一位著名的实业家。次子马吉樟,进士出身,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会典馆总校、湖北按察使、提学使等职,深得朝廷器重。辛亥革命后,任袁世凯总统府内史、北洋政府总统府秘书等职。三子马吉梅官居山东候补知府,民国时期曾任安阳县议会议员,其孙马载之曾被选送美国留学,攻读采矿专业,回国后致力于我国的矿业教育事业。四子马吉枢。
005v.jpg

马氏家训,以《易经》的第三十七卦——《家人卦》为家训。其大意是:女主内,男主外,老幼有序。家长对家人要严格要求,不失法度。全家人都要诚信庄重,各尽其责,各尽其道,和睦相处,天下安定。体现了儒家教育思想。为马吉樟所书,隶书,刻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

马吉森(1857-1912)字子明,马丕瑶长子,明敏通书史,曾任翰林院侍诏、直隶候补道等。马吉森一生创办了不少厂矿企业,最为著名的是安阳六河沟煤矿、安阳广益纱厂(今安阳豫北棉纺织厂前身)。

六河沟煤矿开办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后经清政府批准成立了六河沟煤矿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六年开发,生意兴隆。宣统元年(1909年),清政府决定加大六河沟煤矿开发力度,采取竞标出资开发六河沟新煤矿。其妹马青霞大力资助,以180万两白银中标,夺得六河沟新煤矿开发权,击败了由英商查尔暗中支持的安阳商人周益等,长了中国人的志气,灭了洋人的威风,其爱国壮举,为后人所颂扬。

安阳广益纱厂创办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兴盛时拥有纱锭2.1万枚,工人1300余人,是当时河南最大,也是最早的纺织企业,至今还发挥着巨大的效益。

马吉樟(1859-1931)字积生,号子诚,晚年号坚壮翁,是马丕瑶次子。光绪五年(1879年)中举,光绪九年(1883年)进士,选为庶吉士。曾任清末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会典馆总校、侍讲、侍读、日讲起居注官、河北按察使等职。辛亥革命后,任湖北提法使、袁世凯总统府内史、北洋政府总统府秘书等职。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彻底停止了科举制度,全国各省纷纷兴办新式学堂。马吉樟与其妹马青霞联合河南籍显官袁世凯、张邵予等在北京筹办“豫学堂”,马吉樟任学堂监督(校长)。

1907年1月由日本留学回国,授任湖北按察使。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马吉樟被袁世凯任命为总统府内史。

1917年去职后寓居北京,精心研释金石、潜心著述,有《益坚壮斋稿》遗世。

1931年病故,终年73岁。  


马青霞(1877-1923),马丕瑶三女,与秋瑾齐名,素有“南秋瑾、北青霞”之称。她自幼喜爱读书,才华横溢。光绪二十年(1894年),受父母之名,嫁给河南尉氏县,人称“刘半县”的刘耀德为妻。后从夫姓改名刘青霞,也称“刘马青霞”。结婚7年,刘耀德病逝,25岁的她拥资千万。

马青霞为人宽厚,乐善好施,热爱公益事业,曾多次不惜重金慷慨解囊。光绪帝闻报,感其业绩,诰封“一品夫人”,赐“一品夫人服饰”。

马青霞极为重视教育,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她捐银30000两,与兄马吉樟以及袁世凯、张邵予等人在北京创办了“豫学堂”。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马青霞随马吉樟东渡日本考察,其间结识了孙中山、黄兴、鲁迅、宋教仁、陈其美、何香凝、康有为、梁启超、张钟端等。在日本,她捐资6600元,与友人燕斌创办了《中国新女界月刊》。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在尉县自家花园创办“华英女校”,为河南开办的第一所私立女校。又捐地30亩,创办了一所蚕桑学校。

1911年夏,马青霞捐银10000两,支持同盟会。

1912年春,马青霞被河南各大团体公选为河南国民捐总理。

1913年初,马青霞两次赴上海拜见孙中山,表示愿将全部财产捐献给国家,作为修筑铁路费用。孙中山感动不已,并为她挥毫题写了“天下为公”和“巾帼英雄”,以赞其爱国壮举。后因时局突变,这一愿望未能实现。

1916年,为支持“讨袁护法”运动,捐款5000元大洋。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马青霞参加爱国学生大游行。

1922年,冯玉祥入住河南任督军,马青霞毅然决定将数百万家产捐献给国家,了却了她的夙愿。

1923年,马青霞在蒋村马氏庄园病逝,时年仅47岁。马青霞走完了她47岁的生命历程。其坎坷传奇,可歌可泣,浩然正气,感天动地,千古留芳。冯玉祥将军感其英名,曾率军在尉氏栽植千亩柏林,纪念一代女杰马青霞。      

马庆喜,浙江龙游范坦马氏,始迁祖为宋殿中侍御史马伸,于南宋建炎二年自山东东平迁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中华马氏网 ( 浙ICP备09020836号-7 ) 浙公网安备33082502000231号

GMT+8, 2025-3-21 02:06 , Processed in 0.062702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