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填写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430|回复: 8

江苏宜兴马氏始祖马仁裕

 火... [复制链接]

1411

主题

415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4208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

QQ
发表于 2015-10-29 19:3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仁裕(?-942),字德宽,徐州人,唐北平王燧裔孙。谥号“匡”,江苏宜兴马氏始祖。

马仁裕,徐州人,唐北平王燧裔孙,世为武宁军校。仁裕母方娠,梦传呼北平王来归。及生,紫气充庭。数岁,学兵法,通解若素习。遇乱南奔,事烈祖为升州牙吏。烈祖领润州,仁裕监蒜山渡,首闻朱瑾之乱。驰入白之烈祖,即日渡江定乱。以功迁左领军将军,历楚州刺史、右金吾卫大将军。烈祖代吴,拜润州节度使,徙庐州。为政宽简廉平,甚得民心。升元六年,卒于镇。初烈祖左右小臣亲信者,惟周宗及仁裕两人,任遇略等。宗力赞禅代事,遂辅政,其后富盛冠一时;仁裕资长者,独退然安于外镇,晚益贫窭,不悔也。卒年六十三,谥曰匡。

---- (宋)陆游《南唐书•周柴何王张马游刁列传第六


马仁裕,字德宽,徐州人。故唐北平王燧裔孙,世为武宁军校。仁裕母方娠,梦传呼北平王来归。及生,紫气充庭。数岁,学兵法,通解若素习。遇乱南奔,与周宗曹悰同事烈祖,为牙吏。烈祖领润州,仁裕监蒜山渡,首闻朱瑾之乱。驰入白之烈祖,即日渡江定乱。以功迁左领军将军,历楚州刺史、右金吾卫大将军。烈祖以女妻之,是为兴国公主。禅代后,拜镇海军节度使,徙昭顺军。为政宽简廉平,甚得民心。升元六年,卒于镇,年六十,谥曰匡。初,烈祖左右小臣亲信者惟周宗仁裕,两人任遇略等。仁裕既与宗力赞革命事,烈祖心德之,眷赉益厚,常晏勋旧于天泉阁。仁裕以旧恩特预礼数,恩命与李建勋辈埒。未几,复晏宋齐邱周宗于崇英院,独仁裕与俱道旧为乐,余将相都不及。然仁裕能避远,形迹斥外权势,终烈祖世,退然安于外镇,过咎不闻。晚益贫窭,不悔也。子文义。

文义,以荫授千牛备身。建州之役,将吏争入府库取金帛。文义独收民籍归幕。迁赞善大夫。殁之日,子禹昌才二龄,同官赠赙,妻朱氏一无所受。人谓文义能化其妻如此。

----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十五》


“马仁裕,字徳宽,北平王燧之后,遇乱徙居彭城,世为将。仁裕母方娠,梦人谓曰北平来归,及生,有紫气满庭。数岁,学兵书,若成诵然。初,同周宗给使烈祖左右,小心敏干,署为右职。烈祖移镇润州,仁裕监蒜山渡。首闻朱瑾之乱,驰白烈祖,即日以州兵渡江定乱,烈祖得政基于此也,以功拜左领军将军。烈祖以女妻之,是为兴国公主。出为楚州刺史,入为左金吾大将军。烈祖受禅,迁润州节度使。明年,移镇庐州。为理宽简,吏民便之。烈祖左右小臣贵达者,唯仁裕与周宗为亲信。周宗后富而仁裕常贫,宗力赞禅代之事,仁裕多就外任,无所关预,时人称其长者。卒,年三十九,子文义别传。”

---- 马令《南唐书》卷十一 列传第六

“马文义,徐州人。仁裕子。以荫授千牛备身。建州之役,隶祖全恩为判官,既下建州,将吏皆入府库,争取金具,文义独收民籍归幕。故建州虽经乱而民皆安堵,文义与有力焉。迁赞善大夫,卒。 子禹昌,甫二岁。妻朱氏,大将军业女也。赙赠一无所受。盖其廉如此,故能率其妻如此。”

---- 马令《南唐书》 廉隅传第十三


南唐烈祖李昪的女儿兴国公主嫁给马仁裕为妻。

马仁裕儿子叫马文义,娶大将军朱业的女儿为妻,马文义死的时候,儿子禹昌只有两岁,他妻子“赙赠一无所受”(赙赠:拿钱财帮助别人办理丧事),按现在的话讲,就是没要一分钱的丧葬费。《南唐书》赞:盖其廉如此故能率其妻如此。

马仁裕父子都是为官清廉之人,值得后人称赞。


马庆喜,浙江龙游范坦马氏,始迁祖为宋殿中侍御史马伸,于南宋建炎二年自山东东平迁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11

主题

415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4208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

QQ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9 23: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
烈祖昇元
三年(晋天福四年)
八月,润州留后王舆迁。以金吾大将军马仁裕为镇海留后。
四年(晋天福五年)
八月,镇海留后马仁裕迁,以天威统军卢文进为镇海节度使。丁巳,立齐王璟为皇太子,璟固让,从之。

---- 江苏省通志稿·大事志 | 卷十三 南唐

二、
五代
马仁裕,吴楚州刺史、右金吾卫大将军。

---- 乾隆淮安府志·卷十八职官


楚州,现淮安区,原名山阳县,淮安县,县级淮安市,淮安市楚州区,位于中国江苏省中北部,隶属于淮安市。
马庆喜,浙江龙游范坦马氏,始迁祖为宋殿中侍御史马伸,于南宋建炎二年自山东东平迁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11

主题

415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4208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

QQ
 楼主| 发表于 2015-10-30 16:3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马仁裕,唐北平王马燧转世。“仁裕母方娠,梦传呼北平王来归。及生,紫气充庭。”,因为他是《南唐书》作者马令的先祖,这是对其神化了。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像我们范坦马氏家谱上记载,我们始迁祖马天骐,“天骐公,字德光,初诞时父梦神人贻以天竺佳种,故乳名曰佛,至今相传犹称马佛。马佛云者,即天骐公是也。"

马仁裕是南唐的开国功臣,但办事低调,为人公正,办事清廉。死亡,徐铉为他书写了碑文,即著名的”唐故德胜军节度使检校太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扶风马匡公神道碑铭“。

原文见:http://mashi.net.cn/worthy/201510/00000032.html
马庆喜,浙江龙游范坦马氏,始迁祖为宋殿中侍御史马伸,于南宋建炎二年自山东东平迁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11

主题

415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4208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

QQ
 楼主| 发表于 2016-1-9 14:58:36 | 显示全部楼层
942 壬寅 南唐升元六年
三月,马仁裕薨,铉撰《马匡公神道碑铭》,云:“公讳仁裕,字德宽,其先扶风人。子孙或从官于徐方,今为彭城人也。......升元六年闰三月五日,薨于庐州公署......详协公论,易名曰匡。即以其年四月七日,备卤簿仪卫,葬于庐州合淝县乡里,礼也。“


摘自徐铉编年,《碑铭》见《徐骑省集》卷十一。

徐铉,字鼎臣,生于五代乱世,曾仕吴睿帝作为校书郎,后南唐代吴,据有江淮,又仕南唐三主,计四十余年。徐铉四任知制诰,历任工部侍郎、翰林学士、御史大夫、兵部尚书等,为当时朝中重臣。徐铉才学渊博,为一代文宗,经史子集,靡不涉猎,且工书法,尤善小篆。著有文集《徐骑省集》三十卷,《质疑论》若干卷。

《十国春秋》记载:升元六年,三月庐州马仁裕卒。
马庆喜,浙江龙游范坦马氏,始迁祖为宋殿中侍御史马伸,于南宋建炎二年自山东东平迁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11

主题

415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4208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

QQ
 楼主| 发表于 2016-7-9 15: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唐开国皇帝李昪冒认李渊后代。当时叫唐。后人才叫“南唐”的。唐末天下大乱,藩镇割据。其中,杨吴是江南较有实力的藩镇之一。吴国在杨隆演嗣位后,政治混乱,人心不稳。大将徐温通过权力斗争逐渐独掌吴国大权。海州人徐知诰,少孤流落,后来被徐温收为养子,并且借助徐温的势力掌握了吴国的政柄。徐知诰一方面对杨氏旧臣竭力怀柔,“高位重爵,推与宿旧”;另一方面则积极扶持自己的势力。大力招徕、奖拔北来士人。南唐政权中著名的北方人士如韩熙载、常梦锡、马仁裕、王彦铸、高越、高远、江文蔚等,都于此时聚集起来。其次,江南一带的著名人士如宋齐丘、陈觉、查文徽、冯延巳、冯延鲁、边镐、游简言、何敬涂等,都是此时由徐知诰一手扶植起来。经过20年苦心经营,徐知诰不仅大大缓和了杨氏旧臣的敌对情绪,而且拉拢起支持他的北方人与江南人两大势力,所谓“羽翼大成,伸佐弥众”。终于在吴天祚三年(公元937年),徐知诰废黜吴帝杨溥,登上皇位,国号大齐,年号 昪元。“上下顺从,人无异意”,“国中夷然无易姓之戚”。次年,徐知诰改姓名为李昪,改国号为唐。于是,在乱世之中,以继承唐祚为己任、求天下一统的南唐国走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

@牛恒新

马庆喜,浙江龙游范坦马氏,始迁祖为宋殿中侍御史马伸,于南宋建炎二年自山东东平迁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11

主题

415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4208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

QQ
 楼主| 发表于 2016-7-9 16: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兴国公主李氏(?-?),中国古代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公主。兴国公主是南唐烈祖李昪之女、南唐中主李璟的姊妹、南唐后主李煜的姑姑之一,下嫁南唐功臣马仁裕。

《十国春秋·南唐五》:烈祖七女,永兴公主其第四女也。传见吴春秋。余丰城、盛唐、太和、建昌、玉山五公主,皆不知所出。又有兴国公主,下嫁功臣马仁裕,亦未详其行次。

《南唐书(北宋马令).卷十一.马仁裕传》 :
“马仁裕字德宽,北平王燧之后。遇乱,徙居彭城。世为将。仁裕母方娠,梦人谓曰:“北平来归。”及生,有紫气满庭。数岁,学兵书若成诵然。初同周宗给使烈祖左右,小心敏干,署为右职。烈祖移镇润州,仁裕监蒜山渡,首闻朱瑾之乱,驰白烈祖,即日以州兵渡江定乱。烈祖得政,基於此也。以功拜左领军将军。烈祖以女妻之,是为兴国公主。  出为楚州刺史,入为左金吾大将军。烈祖受禅,迁润州节度使。明年,移镇庐州,为理宽简,吏民便之。烈祖左右小臣贵达者,唯仁裕与周宗为亲信。周宗后富,而仁裕常贫。宗力赞禅代之事,仁裕多就外任,无所关预,时人称其长者。卒年三十九。子文义,别传。
呜呼!贵贱,时也;上下,分也。君子知时之无止,知分之无常,别贵贱、上下,吾河预焉。况生乱世,事偏国,易牛衣以画锦,起徒步为朱轮,达者观之,特戏事尔。文正之抗周宗,岂足以识此哉!”

马庆喜,浙江龙游范坦马氏,始迁祖为宋殿中侍御史马伸,于南宋建炎二年自山东东平迁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11

主题

415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4208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

QQ
 楼主| 发表于 2016-7-9 16:0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卒,年三十九,子文义别传。”
---- 马令《南唐书》卷十一 列传第六

马仁裕死时年三十九?这显然是个错误,陆游《南唐书》记载的“卒年六十三,谥曰匡。”则更符合事实。

马令是马仁裕的后人,怎么会记错卒年呢?有点不可思议。
马庆喜,浙江龙游范坦马氏,始迁祖为宋殿中侍御史马伸,于南宋建炎二年自山东东平迁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11

主题

415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4208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

QQ
 楼主| 发表于 2016-8-4 08: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马仁裕的出生日期

1、徐铉撰《马匡公神道碑铭》云:春秋六十有三,升元六年闰三月五日,薨于庐州公署。

南唐升元六年,即后晋高祖天福七年,或辽太宗会同五年,闰三月五日,公元纪年为:942年4月22日

马仁裕,死时63岁,则出生年份为879年,时为唐僖宗乾符六年。

则:马仁裕(880年--942年4月22日)

2、徐铉撰《马匡公神道碑铭》再云:即以其年四月七日,备卤簿仪卫,葬于庐州合淝县乡里,礼也。

马仁裕下葬的日期为:升元六年四月七日,即公元942年5月24日。

3、徐铉撰《马匡公神道碑铭》有云:考某,少负雄名,为武宁军裨将。才高位下,厥用弗彰,累赠尚书右仆射。

马仁裕的父亲,是武宁节度使的副将,死后赠尚书右仆射。

武宁军:唐时设置的治徐州的武宁节度使,唐顺宗永贞元年(805)三月设立,下辖徐州、泗州、濠州,治徐州。裨将:副将;专任一方的将领。尚书仆射:尚书省的副官,是虚职。

4、司马光编《资治通鉴》第二百三十五卷(唐纪)载:德宗神武圣文皇帝十贞元十一年,八月,辛亥,司徒兼侍中北平庄武王马燧薨。

后晋·刘昫等编《旧唐书》列传八十四马燧传载:贞元十一年八月薨,时年七十。

马燧死于唐德宗贞元十一年八月辛亥(十七)日,即公元 795年9月4日。享年七十,则出生为公元726年。即726年--795年9月4日

5、韩愈撰《唐故赠绛州刺史马府君行状》云:疾病一年,贞元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终于家。凡年四十有五。

马汇死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享年四十五岁,即其出生年月为:758年--802年8月26日
6、韩愈撰《扶风郡夫人墓志铭》云:元和五年,尚书薨,夫人哭泣成疾。后二年亦薨,年四十有六。


后晋·刘昫等编《旧唐书》列传八十四马燧传载:畅终少府监,赠工部尚书。

马畅死于唐宪宗元和五年,即810年,他妻子卢夫人死于812年,生于767年,即767年-812年。


7、后晋·刘昫等编《旧唐书》列传八十四马燧传载:(畅)子继祖,以祖荫,四岁为太子舍人,累迁至殿中少监,年三十七卒。


韩愈撰《殿中少监马君墓志》云:而分府少傅卒,哭之。又十余年,至今,哭少监焉。

马继祖死于父亲马畅死后十余年,则约为821年,出生约为785年,即785年--821年。
马庆喜,浙江龙游范坦马氏,始迁祖为宋殿中侍御史马伸,于南宋建炎二年自山东东平迁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11

主题

415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4208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

QQ
 楼主| 发表于 2016-8-6 13:3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马仁裕的世系表:

(1)马岫,梁安州刺史,西魏授荆州刺史,西梁赠太尉、荆州牧,谥曰肃。
(2)马乔卿,梁襄州主簿。
(3)马君才,隋末为蓟令。窦建德、高开道等攻逼四境,以保境功迁上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唐朝建立后,奉燕王李艺表入奏,擢拜右武候大将军、封南阳郡公。尚书郎李华为其撰碑文。
(4)马珉,州举明经高第,三命为开州万岁令,官至左玉钤卫仓曹。赠工部尚书。
    马懿,均州刺史。
(5)马季龙,马珉之子,武后时,建安王武攸宜镇守蓟州,在其部下任职。开元年间,在萧嵩、李暠手下任右金吾卫郎将、大同军副使、岚州刺史。累赠尚书左仆射。
(6)马炬,马季龙长子
    马?,马季龙次子,失载
    马炫(713年—791年10月4日),马季龙三子,字弱翁,一字抱元,任郓州、阆州刺史、大理少卿、润州刺史,宰相柳载荐为太子右庶子,迁左散骑常侍,转刑部侍郎,以兵部尚书、汉阳郡公致仕。年79卒,赠太子少保。
    马燧(726年--795年9月4日),马季龙四子,字洵美,司徒侍中北平王,赠太傅,谥庄武。
(7)马当,马炬子,右谕德。
    马陶,马炫子,太子中舍。
    马汇(758年--802年8月26日),马燧长子,太仆少卿,生二男二女。
    马畅(?--810年),马燧次子,少府监
(8)马寅,马陶长子。
    马贻庆,马陶次子。
    马邈,马陶三子。
    马赦,马汇长子,左卫仓曹参军
    马敭,马汇次子,右清道率府胄曹参军
    马继祖(约785年--821年),马畅子,殿中少监,有男八人,女二人。
(9)马巢,马庆长子。
    马俭,马庆次子。
    马攸(816年--854年2月28日),马继祖之子,南郑县丞,生一男一女
    ?,810
(10)马桡,马攸之子
    ?,835
(11)马仁裕父,约855,武宁节度使的副将,死后赠尚书右仆射。
(12)马仁裕(880年--942年4月22日),左领军将军,楚州刺史、右金吾卫大将军,拜润州节度使,谥号匡。
(13)马文义,以荫授千牛备身,建州之役,隶祖全恩为判官。
(14)马禹昌




马庆喜,浙江龙游范坦马氏,始迁祖为宋殿中侍御史马伸,于南宋建炎二年自山东东平迁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中华马氏网 ( 浙ICP备09020836号-7 ) 浙公网安备33082502000231号

GMT+8, 2025-3-17 10:08 , Processed in 0.069489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