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吴国时,马氏始自湖北蕲州黄梅移家江西饶州。北宋马家有马遵、马存多人先后考取进士,名题金榜。马遵官至御史、龙图阁直学士,成为一代显宦,当时名臣杜衍、范仲淹皆称道之。《宋史》卷三百二有传,是乐平马氏被载入国家正史的第一人。马存则为镇南节度推官,师从徐积,诗文波澜壮阔,英毅有奇气,个性强烈,豪于熙宁、元佑间,深受苏东坡赏识。马家遂蔚为饶州乐平县望族,世居永善乡楼前(今江西省乐平市众埠镇楼前村)。南宋时期,马氏家道中落,以半耕半读维持生计。虽家境清寒,但族人崇尚儒学,诗礼传家的优良传统不变。甘贫力学,刻苦读书,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家族振兴,文化传承保留读书种子,代不乏人。马廷鸾云:“吾曾祖盘山翁,无兄弟”①。“盘山翁”即马浩,诗书文章家。祖父马梅(?——1208)则号“和公”,也一介书生,善写诗。兄弟五人,除“以修身谨行训其子孙”外,和公还“独当家事”,料理家庭事务。马梅有二子,长子马光(1180——1228),次子马灼(1184——1228),兄弟两人均以教书为业。《碧梧玩芳集》载:“二公授馆入门,藉束脯以养其亲”。②他们的微薄收入全部作为家用。马光终身未娶,遂以马灼仲子廷鸾为后,《宋史》卷四百一十四本传:“马廷鸾……本灼之子,继灼兄光后”。③
马廷鸾兄弟三个,长兄马岩甫(1220——1272),廷鸾(1222——1289)排行老二,季弟马骏孺(1225——1286)。廷鸾养父马光、生父马灼于绍定元年(1228),先后离开人世。《碧梧玩芳集》:“绍定之元,先人即世,兄才九龄,弟甫四岁,我生七年,亦未毁齿”。④从此,全家生活重担一下子全落在母亲段氏夫人一人肩上。段氏夫人“有共姜之节,孟母之贤,家贫而嫠守林庐,躬桑苎,奉蒸尝。而尤策厉其子于学,岁时延师,晨夕课读”。⑤“母抱群稚,家徒四壁,画荻而教,採稆而食。”⑥马家兄弟在慈母督导下,虽生活艰辛,但贫不改志,勤奋向学,养成习惯:“鸡初鸣,琅琅诵书史,至老不衰”。⑦甚至地里田间,劳作之余,仍惜时如金,刻苦攻读:“带经而锄,饭牛而歌”。⑧诸弟兄终于个个成才,甚至挤身宰辅,位极人臣。马廷鸾对这位伟大的母亲,终身感恩,饮水思源,极尽孝心。年轻时,他被“里人聘为童子师,遇有酒食馔,则念母藜藿不给,为之食不下咽”。⑨
作为乐平历史名人的马廷鸾,历代对他的研究颇为详尽,但仍有一点长期为人们所忽略。其实,马廷鸾不但是清正贤明的政治家,知识渊博的学问家,同时,他也是一位教导有方,成绩斐然的教育家。大约在淳佑初年,廷鸾学成,执教乡里,《宋史》本传:“既冠,里人聘为童子师”。 10同时,还被邻县德兴一位遭遇与段氏夫人十分相似的余家节妇程氏夫人,迎聘至其家村学堂,给其两个遗孤授课。出于敬佩和同情,马廷鸾全力以赴,淳淳善诱,精心教学。余门兄弟同样志存高远,勤奋苦读。尽管他俩年龄与业师相仿佛,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尊师重道,虚心求教。果不其然,兄弟二人终于不负所望,双双考上进士。“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一士登科尚且如此,而一门双进士,当时引起的轰动可想而知。故此事先后被载入地方文献如省、府、县志。成为古代饶州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本文即采撷这段史实,借以彰显马廷鸾的教育功业,供同道参考并作更进一步研究。
宋朝科举向社会广泛开放,不重门第,只要文章和诗赋合格,便可录取。公平竞争使人才辈出,源源不断。徐红认为:“就传统社会所能达到的限度而言,宋代科举的公正性、合理性可以说是达到极致,是中国科举史上的黄金时代”。 11对此,傅璇琮等曾作过约略统计:“宋代科举取士人数是历朝最多的,据现有材料统计,约十万人。” 12德兴作为当时饶州的六县之一,经济并不十分发达,但据《德兴县志》(民国八年版)载:“德兴于宋为望邑,大江以南,岁以贤士荐于都者,德为最。” 13故宋时德兴书院甚多,社学、私垫也遍布邑中,“若风之化,若雨之时,教学相长,童冠咸宜,无毁于随,无荒于嬉”。 14学生们往往是择师而从,来去自由,课堂讲学更主张师生讨论,问难论辩。书院山长往往也是由山林隐士或地方饱学之士担任,而非朝廷任命的官员,表现中国传统私学学术独立,自由讲学的精神。这些也取决于一条重要条件“与中国传统社会的其他王朝——无论是它之前的汉、唐,还是它之后的——元明清相比,宋代政治可能要更阳光、更温阔一些”。 15
但是,令人不解的是,马廷鸾教出德兴一门双进士的史实,笔者查阅几个主要版本的《乐平县志》,如清代乾隆版、同治版及解放后新编的1997年版,竟然都只字未提,杳如黄鹤,而《江西通志》(雍正版)、《饶州府志》(同治版)则均有记载。尤其是民国八年版的《德兴县志》对此载述详实,足称信史。充分体现撰志人的存史求实精神。但解放后新编《德兴县志》(1993年版)对此付之缺如。版本珍稀的地方文献,若“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一般人谋面无缘,如果现在的知情人对此事的史料不抓紧时间进行收集整理介绍,事过景迁,将堙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不复为后人所知。先贤之荣,幽而不光,邑人将愧对祖宗,引为憾事。
德兴在江西省东北部,乐安江上游,邻接浙江省。南唐昇元二年(938),取“惟德乃兴”之义,改邓公场置德兴县。将乐平县之银山、乐平、南部三乡划归德兴县管辖,县治银城堡(今德兴市银城畈)。北宋熙宁间,复将乐平县尽节乡(今香屯乡)也划归德兴县管辖,足见乐平、德兴山水相连,地缘关系密切。著名的一经堂即位于德兴县三十五都。《德兴县志》(民国八年版)载:“节妇程氏建,延师马廷鸾课子,因题云:‘不是夫人勤教子,一经谁创读书堂’;二子轸、辅皆登进士第 16。同书卷八人物志寓贤志也载:“马廷鸾,字翔仲,乐平人”。 17岁月悠悠,遗迹长存,民国七年(1918),在原来一经堂的故址上,进行重建并改今名为一经楼。《德兴县志》(民国八年版)载:“楼前有池,池水四时不竭,斜映澄清,如半轮新月,故名月池。楼后有墨池,名因池水清沏,微带墨香,周围十数亩。有松石,有禽鱼,草铺平地,风致悠然,最适国民学校之设”。 18富于诗情画意的人文景观,时至今日,是否尚安然无恙地存留于天壤间耶?
南宋理宗淳佑四年(1244)甲辰,余轸高中进士。该科状元留梦炎,浙江衢州人。他德佑元年拜相,与马廷鸾同朝为官,但宋亡后变节降元,昔日的状元爷摇身一变,为新朝礼部尚书,后也官至丞相。曾屡劝马廷鸾父子仕元,但马廷鸾、马端临坚持操守,不为所动。留梦炎才学虽高,人品卑下,他甚至挑峻元世祖忽必烈杀害元文祥,为世人所不齿,连他的家乡人也说:“两浙有留梦炎,两浙之羞也”。公道自在人心。余轸的进士名录被收入《江西通志》(雍正版)卷五十一选举志:“余轸,德兴人,国子学谕”。 19令人惊异的是,廷鸾师生逐鹿科场,但余轸竟然捷足先登,蟾宫折桂。而马廷鸾则至淳佑七年(1247)丁未科,即在余轸的后一榜才登第。该榜状元张渊微,“为人性直尚义,从不虚美掩饰。殿试后,因天旱无雨,他率此科全体进士请求免去琼林宴以节省开支,获准,被百姓所称颂”。 20张公不但名列魁首,品德同样树立风范。
南宋理宗宝佑元年(1253)癸丑科,余辅继乃兄之后,也考中进士。他的名录也见《江西通志》(雍正版)卷五十一选举志:“余辅,德兴人,武昌丞”。 21该榜状元姚勉,出生后因母亲出身微贱,曾被弃之野外雪地,隔日,路人尚听到他的啼哭声,其父于心不忍,重抱回家抚养,不料此举竟从野外得了一位状元公,真是检了个漏。姚勉对此辛酸往事,铭记五内,因自号“雪坡”。后姚勉至东宫讲《周易·否卦》,借题发挥,痛斥朝中权奸,因此得罪贾似道,被免官归里;病逝于家。奸臣当道,皇室暗弱,好人受气,坏人得意,更加速南宋政权的灭亡。
马廷鸾的教育方法还有一大特色,他不保守,不固步自封,“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尊重别人,兼收并蓄。咸淳年间,马廷鸾权参加政事,日理万机。遂请曹涇给儿子们授课。曹涇,字清甫,休宁人。精于经学,尤娴熟朱晦翁书,理学造诣甚深。仲子马端临(1254——约1334)对朱子读书方法,曰循序渐进:曰熟读精思,曰虚心涵泳;曰切已体察;曰著紧用力;曰居敬持志尤拳拳服膺,铭诸座石。养成终身毋怠毋忽,坚忍不拔的学习态度,终于撰成史学巨著《文献通考》,成为我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典制通史大家,名垂千古。
马廷鸾自己的儿子从师朱熹学生曹涇,而朱熹的曾孙朱濬则尝从学于马廷鸾。相得益彰,优势互补,各得其所。《碧梧玩芳集》曰:“闽人朱濬深源者,文公之曾孙,而余旧门生也”。22朱濬,徽州婺源人,徙居福建建阳,字深源,朱在的孙子。累官两浙转运使兼吏部侍郎,贾似道专权,朱濬诌事之,“每进扎子,必曰‘某万拜’,时人谓之‘朱万拜’”。23,元兵入建宁,与理宗公主入福州,执濬欲降之。曰:“岂有朱晦翁孙而失节者”!遂与公主共饮药死。似道专权,朱濬拍其马屁,因得绰号“朱万拜”。但元兵灭宋,劝其投诚,不为所屈,与公主双双饮毒自尽,大节不亏。历史人物同样有血有肉,“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绝对好与绝对坏的人物并不多见,故对历史名人的研究,除了深入细致,同时要具体剖析,功过分明,实事求是。
《道德经》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24,宋元之际,天崩地解,平日人性之深藏不露者,此际身不由己,尽情表演,原形毕露。以上历史人物的种种行为,证明一个真理,关键时节,历史是一面镜子,凸现出人间万象。
马端临除了用多年心血,撰成《通考》这一史学巨典之外,入元后继承乃父遗风,热心地方公益,从事教育事业,曾任慈湖书院及柯山书院山长。晚年隐居故里,“初家居门弟子甚众,有所论辩,吐言如涌泉,闻者必有得而返”。25真正做到“春蚕到死丝方尽”。马端临唯一的儿子马志仁(1297——1362),为人谦恭有礼,富于幽默感。刻苦力学,淡泊名利,有乃父之风。孝敬父母,爱护晚辈,隐居乡里,终身不仕,教书育人,桃李芳菲,简直就是马端临第二。马家尚有许多人从事教育工作,因篇幅关系,恕不一一。可见乐平马氏确是教育世家,一脉相承,渊源有自,业绩辉煌。这将给后人一个重要启示,重视教育,古今同理,春风催桃李,教育出人才。
参考文献:
1,2,4,5,6,7,8,22《碧梧玩芳集》,豫章丛书,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 3,9,10《宋史》,中华书局,1985年。 11,15《北宋初期进士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 12《书林漫笔》,中华书局,2008年。 13,14,16,17,18《德兴县志》,民国八年版,江苏广陵古藉刻印社,1988年。 19,21《江西通志》(雍正版),四库全书,影印文渊阁本。 20《中国历代文状元》,解放军出版社,2004年。 23《古今谭概》,中华书局,2007年。 24《道德经注》,四库全书,影印文渊阁本。 25《乐平县志》(同治版),木刻本。
作者:何德山 http://myh.lepingshi.gov.cn/Item/13617.asp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