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填写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769|回复: 0

辽宁部分马氏回回先人祖源追溯

[复制链接]

1411

主题

415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4228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

QQ
发表于 2015-12-4 07:5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河北青县《崇伦堂马氏家乘》记载:青县马氏回回始祖马仲良公于明永乐二年由金陵(今南京)随驾北上,护卫京畿,致仕入籍青县。至马仲良三世时生子五,依次为贵、兴、驻、俊、原,由此分五门,即长门贵公生子一分一支,二门兴公生子三分三支,三门驻公生子二分二支,四门俊公生子五分五支,五门原公生子五分五支。其后裔自明末清初以来,因工作、生活等原因陆续外迁者甚多,尤以落籍辽宁、吉林、黑龙江、北京、天津等北方各省市为最。

本文仅将早年落籍辽宁,而今已与青县马氏回回家族失支联系的部分马氏先人名讳列出,意为追溯回回祖源,弘扬民族文化,引起当今辽宁马氏族人的关注,同时也愿为辽宁部分马氏族人衔接世系、续修族谱提供力所能及的史料帮助。

一、较早迁义州的马氏先人当数五门长支、第九世马进性后人。进性公字子纯,户部员外郎,元配哈氏生子二,长子骏如、次子骧如。第十世马骏如公(庠生),生子显祖,显祖生子三:三文、四文、五文,四文公字懋修,先是随父由河间城西迁居河北承德古北口,后移居辽宁;马骧如曾任京南聚马桥守备,生子七,依次为承祖、振祖、荣祖、兴祖、崇祖、赞祖、继祖,他们的后人中有马玉(字玉龙)、马山(字山龙)及马云龙(生子四)相继由河间城西迁入辽宁义州。另有一支为十二世守文公,官至昌平府守备,其后裔为今广西桂林宛平马氏,即清末著名画家马秉良(青县始祖第十九世)的先人。

二、较早迁居凌原的马氏当为五门长支,第十六世马之望的先人(该支应属五门第九世马进性公后裔),之望公字信侯,魁儒公长子,光绪乙酉年科举人,曾参与马氏第八次续谱,为马氏在凌原续谱调查人。该支后裔繁衍众多,大都是在第十三、十四世迁入凌原,后又有部分族人从凌原外迁。

三、较早迁居口外中后所的马氏先人当数五门长支,第十一世马赞祖。据河间城西三里庄《马氏支谱》记载:赞祖公生子一马隆,与马赞祖、马隆父子同迁口外的同门近支在谱内记载较多,笔者曾于2001年秋赴河北省河间市城西就五门长支由青县迁居河间继而外迁东北等情况进行考证:该支外出为官者居多,如知县、刺史、员外郎,诰授朝议大夫、宣德郎等。

四、较早迁居凤凰城(今凤城市)的马氏先人当数四门五支,第十二世马龙衣,该支由沧州城里迁出;其次当数五门二支,第十七世马金财。金财公生子三:长子福立、次子福隆、三子福升字级廷。第十八世马福升曾参与马氏第八次修谱,为马氏在凤凰城的续谱调查人,该支由青县史庄子迁出。

五、较早迁居开原的马氏先人应是两支:一支为五门三支,第十三世马益亮的后人,早年由河北孟村县丁庄子迁出。益亮公生子五:全、盛、平、勇、德,兄弟五人中只有五弟德公留在丁庄子,其他四兄弟皆由孟村迁居开原。至清末民初八次续谱时,全、盛、平、勇、四人已繁衍五代(即第十八世),共有堂叔伯兄弟十八人,均为“文”字辈。笔者曾于2002年10月与《崇伦堂马氏家乘》第九次续修主编人马玉岐一起赴开原寻亲未果,据说其后裔大都分散在今辽宁的抚顺、本溪、丹东、西丰、鞍山、沈阳等地;另一支为三门长支,第十四世马世德。清道光四年,马世德与弟弟马世兴因避嫌求生由孟村县堤东村远走东北,入山海关后,兄弟分散,马世德携妻室落居开原老城,马世兴自投他乡。马世德后人,第十九世马作周,字坤,曾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本溪组织族人编写《开原马氏族谱》。今本溪马作周同门、抚顺马大周、开原马义周及吉林山城镇马尊周等人均属马世德后裔。

六、较早迁居辽阳城的马氏先人当有两支:一支为五门四支、第十五世马明泰的先人。他们先是由青县马家桥迁沧州后移居孟村,清初迁东北塔子沟,至马明泰时兄弟三人:明成、明德、明泰,只有明泰一人由塔子沟迁居辽阳城,其孙马殿均,字清侯,曾参与马氏第八次续谱,为马氏在辽阳的续谱调查人。今塔子沟和辽阳城马氏中当有该支后裔;另一支应是长门支,第十三世马炳南、马炳新、马炳章三人中的一支或近支。由山东平原县甜水铺迁出。2006年2月,辽阳退休教师马振文先生来函寻亲,称其来辽阳的先人为马炳和马自强二人,但不知其二人的关系和原名,为此,笔者反复查阅《崇伦堂马氏家乘》全谱,发现只有长门居甜水铺,占“炳”字辈的只有第十三世,生于清康熙年间的马炳南、马炳新、马炳章三人。炳南公生子二:存瑞、存安;炳新公字铭三,生子四:存量、存富、存贵、存孝;炳章公字华轩,生子二:存明、存亮。故马振文先生所提的马炳应为马炳南三兄弟中的一人或其同门近支,马自强应为第十四世“存”字辈,因在甜水铺的“存”字辈中有别号占“子”或“志”字的,如上述中的马存明、字子聪,马存亮字志清等,而“”存字辈是否同音辽阳城中的“纯”字辈,有待进一步考证。

七、较早迁居复州城和万家岭的马氏先人当数五门五支,第十世马福、马禄二公。该支于清顺治八年由东马桥迁出,马福公落籍复州城,马禄公后裔落籍万家岭。今居复州、熊岳、瓦房店、大连及复州湾等地的马氏族人均认同福、禄二公为迁出马家桥的先祖。现居瓦房店市的福公后裔第二十世马鸿泰,曾任市民委副主任、市档案局正局级副局长,于2003年组织编撰《复州城回族全义盛马家谱牒》,为族人提供了一部较为翔实的家族历史资料。

八、较早迁居盖州的马氏先人应为三门二支,第十门世马纯忠的后人,马纯忠居沧县万良寺,生子三:连举、连科、连升,约在同治光绪年间,马连举、马连升兄弟二人由万良寺迁居盖州,马连科仍居万良寺,其后裔已裔已传至第二十一世  。  

九、较早迁居丹东的应为三门二支,第十二世马天锡。天锡公生于康熙三十八年,为马明功次子。单传三代,至第十六世时生子三:成彰、成纹、成德,马成纹字彩亭,曾参与八次续谱,为马氏在丹东的续谱调查人,该支由青县辛集村迁出。另迁入丹东的还有三门长支、第十六世马永庆,永庆公字麟图,生子二:寿义、寿凯。该支由青县线庄迁出。

十、较早迁居抚顺的应为五门二支,第十八世马金兰。金兰公于清末民初由大曲头迁出,上世纪三十年代在抚顺开设“瑞吉”香油房,以乐善好施、救济贫困之人而著称,今青县籍抚顺马氏及乡亲有相当部分是早年投其所靠或受其救助而居住下来的。

十一、在河北青县《崇伦堂马氏家乘》的记载中,尚有众多马氏族人于民国时期迁居辽宁。如四门三支,第十六世马瑞升由青县马庄子迁开平镇、第十五世马祯祥长子马玉印由杜林迁抚顺、次子马玉堂由杜林迁营口、第十八世马福田由马庄子迁鞍山、马从善迁抚顺、马连庆迁阜新、十九世马尚云迁丹东;四门四支第十七世马云东、马德谦由沧州迁义州,马国通由狐狸墓迁丹东;五门二支、第十八世马玉良由沧县兴济迁营口,第二十世马万选由史庄子迁大连,五门四支,第十七世马梦吉字占熊,光绪年任宽甸县知县,由沧州城迁宽甸。

限于篇幅,本文不一一赘述,所列族人虽然已与青县马氏家族失去联系,但若能为辽宁回族及宗谱爱好者开卷,甚感欣慰。自1990年以来,我曾三次赴辽宁、黑龙江省亲,也曾为续谱走访开原、抚顺、沈阳、瓦房店等地,特别是参军在呼伦贝尔的最后四年,有机会多次赴东北各地公出,期间接触过许多青县籍马氏族人,言谈交往中,感触频深,虽然他们出走的时间、原因不尽相同,有的与宗族失去了联系,但在他们身上始终体现着回回祖先那种勤劳、团结、友爱且富有顽强生命力的传统美德和鲜明、刚毅的性格特征。我生为回族,倾情于回族谱牒研究,我发现每一部回族谱牒都记载着先辈的辛酸历程,既是一部追溯祖先活动轨迹的历史,又是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值得我们后人深入探研和借鉴。

摘自:青县蒿坡马氏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edaa040100lw3m.html

马庆喜,浙江龙游范坦马氏,始迁祖为宋殿中侍御史马伸,于南宋建炎二年自山东东平迁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中华马氏网 ( 浙ICP备09020836号-7 ) 浙公网安备33082502000231号

GMT+8, 2025-3-26 16:15 , Processed in 0.053271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