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填写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879|回复: 3

舟山市沈家门马氏家族马鸣隍庙的历史由来

 火.. [复制链接]

2

主题

1

回帖

50

积分

版主

积分
50
发表于 2015-12-21 17:0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鸣隍庙”,座落在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第一大家族:马氏家族的祖产地上的一座庙宇。公元1953年9月拆马庙建县府,据祖上记载庙宇前耸立一块马鸣隍庙功德碑,详细记录了:嘉庆二十一年,奉化马氏家族马世良(嘉庆状元),朝廷恩建“赐命堂”又因定海县同脉马氏子孙镇守边防,尽忠国患、保境安民、平匪有功,特恩建“鸣隍庙”司管阴阳两界,又名“马鸣隍庙”。

  “马鸣隍庙”的级别高于一般寺庙受恩列建,府以上官员来沈家门必先登“马鸣隍庙”叩首。“马鸣隍庙”圆柱上书写:“祖宗有余德德净必灭为恶不灭为恶必灭  祖宗有余恶恶净必昌为善不昌为善必昌”。首任持首是马氏孟房始祖挺章公,末任持首马氏仲房嘉福公(清监生)。

  舟山(定海县)百余年来遭受倭寇海匪入侵,海禁毁圯,又经历鸦片战争,舟山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为保地方平安,风调雨顺,族人众议,重修祀庙,《定海厅志》记载重修于清光绪十年(1884),里人朱邦贤监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11

主题

415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4218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

QQ
发表于 2015-12-28 18:5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马鸣王庙来历有三说

  沈家门马鸣王庙,俗称泗湾庙,是沈家门的一座重要庙宇,原址在今普陀区政府所在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拆,八十年代移地重建,造两座,一在里泗湾大石门山,一在外泗湾东峰岗下。

  现两座马鸣王庙,同祀大宋将军,左右坐着娘娘,看来马鸣将军有两个老婆。

  据清光绪《定海厅志·祠庙》载:马鸣王庙在司湾,里人朱邦贤监工兴建。

  据民国《定海县志·祠庙》载:马鸣王庙所在地司湾,所祀之神无考,建修年月无考。

  从《厅志》中看出,朱邦贤为清末里人。《定海厅志》修于清光绪十年(1884),由此可见,马鸣王庙的兴建年代起始于同治年间或光绪初。那么,马鸣为何许人也?沈家门为什么要造马鸣王庙?史志无考,但不能说没有来历。经笔者了解,民间自有三说。

  一是马鸣菩萨说。相传清末,现做区府的那个地方,本是一户林家的田产,丈夫死后由其寡妇耕种。一日,长工在地里挖出一块小小的古碑,上刻马鸣王三字,无年月落款。消息不胫而走,众说菩萨显灵。正好佛界有马鸣菩萨,于是寡妇献田建庙,并拆掉原在洪家塘上的一座百年旧庙,合二为一,供起马鸣菩萨。从此居民叫成泗湾庙菩萨,延传至今。

  马鸣菩萨,《佛学词典》有传:马鸣为公元前二世纪的中印度贵霜国人,创大乘佛法,是古印度的佛教理论家。一次,北印度小月氏国攻打中印度贵霜国,将马鸣掳去,要他讲道。国王想,人们都说畜生也有灵性,能受感化,何不借此机会试一试。国王就挑选了七匹好马,饿上五天。到第六天早上,召集了国内所有的沙门及外道都来听法,同时把饿马系在道场的柱子上,命在说法的时候不断地添加伴有香料的肥草,看看这些饿马是吃草料还是听法。马鸣讲道,语辞恳切,感人肺腑,全场肃静,连饿马也听得出神,不思进食。待马鸣讲毕,只听那七匹饿马一声长鸣,潸然泪下。国王见此,大为感动,原来饿马也善解经意,况乎人焉,从此将马鸣尊称为菩萨。后来,唐玄奘西域取经,传回中国,各地遂有马鸣寺和马鸣庙。

  二是哨官马鸣说。此说见于报端,说的是公元1953年9月拆马庙建县府时,作者看到一块《重修富都乡鼓吹里马鸣皇庙功德碑》,内容记叙的是明嘉靖年间,在抗倭战斗中为国牺牲的哨官事迹。作者说,祀主马鸣是历史人物,不是菩萨神仙。

  为说明哨官马鸣,现将作者当年记录的碑文转抄如下:迄自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司湾塘成,千户聚居,多业渔航。三十二年(1553)闰三月,倭寇犯境,掳人掠船,半升洞水寨乃增水师巡海,民得以安。主其事者,哨官马王讳鸣,闽人也。三十三年(1554),贼据普陀山,王驾舰迎贼莲花样,血战舰首,饮炮沉没。旬日,王尸浮出司湾塘前,里人感王尽忠国患,保境安民,求葬衣冠。翌年,营造祠庙,遂得风调雨顺,海不扬波。至国朝,海禁毁圯,百余年矣。里人众议,重修祀庙,保我黎民,柱首朱邦贤募银壹仟肆佰两,监工兴建,立碑记功。大清二十三年(1897)吉旦立。

  三是宋室元勋说。在清朝,泗湾马鸣王庙是舵岙庄广济庙的下院。《定海厅志》载:广济庙康熙时建,乾隆四十四年(1779)改西廊为楼。嘉庆十年(1805)改建大殿为楼,里人纪略于额。中堂座杨六郎,左厢立马鸣。马鸣将军手执大刀,威风凛凛,今尚存。那时候,沈家门的行政隶属舵岙庄,泗湾的马鸣王庙自然归舵岙的广济庙管理。广济庙为统一祀神,决定将马鸣请到泗湾去,于是重塑座像,敲锣打鼓过大岭,用轿子从舵岙抬到沈家门,就这样供起了马鸣将军。

  杨六郎是宋代的杨家将,马鸣一说是杨六郎的左将,一说是杨六郎的马官,一说是赵匡胤谋臣赵普的侍卫长。虽说法不一,都是大宋王朝的开国元勋。而在清康熙年间,舵岙庄广济庙为何同祀杨、马两将,是否同赵家岙的赵氏先民有关,尚待考证。

  笔者认为,上述三马,各圆其说,总经不起推敲。林家寡妇献田造庙,有口皆碑,这是事实。但马鸣王石,恐是块断墓碑,此人姓王,名马鸣,并非菩萨。石碑王下缺字,全文应为马鸣王公之墓(古代墓碑都是这样写的)。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晚年的朱邦贤重修马庙,变易祀主,盖出此因。后来,广济庙发觉哨官之说,也是空穴来风,查无此人,因为明朝时的沈家门还没有半升洞地名,在《明史》的抗倭英烈中也没有哨官马鸣。于是,广济庙主持为了名正言顺,就导演了上述抬轿一幕,这个热闹的场面,上一辈人都是亲眼目睹的。事实上,该庙从供菩萨开始到祀哨官、祀将军,三易其主,统统缺乏史实依据。因此在民国十二年(1923),邑人张康甫、张晓耕等诸名人撰修《定海县志》时,定其所祀之神无考是有道理的。

  现在,泗湾的马鸣王庙,高悬宋室元勋匾额,正座马鸣将军和两位娘娘,同今舵岙广济庙祀宋将杨六郎的布局一模一样。看来,民间所传的抬轿一说,比较可信。

  作者:陈鸣雁    来源:CseaC.com


马庆喜,浙江龙游范坦马氏,始迁祖为宋殿中侍御史马伸,于南宋建炎二年自山东东平迁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11

主题

415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4218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

QQ
发表于 2015-12-28 18: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马鸣皇庙的传说

10641816_729508.jpg


  现在普陀区政府所在地,原为泗湾庙旧址。这个庙供奉的菩萨是一名抗倭英雄,名叫马鸣,因此泗湾庙也称马鸣皇庙,现已迁建在泗湾半山里。

  马鸣是福建人,是明朝嘉靖年间沈家门水寨哨官。嘉靖三十二年,倭寇侵犯舟山,掳人掠船,抢夺渔民财物,扰乱附近岛屿。镇守在沈家门的马鸣,日以继夜带领水师巡海抗倭,保护渔民海上捕鱼安全。他常常是手不离剑,人不卸甲,深为渔民的爱戴。

  嘉靖三十三年,倭寇侵占普陀山。一天他得到情报,倭寇出动舰船在莲花洋上要劫持出海渔民。于是他带领船队前去迎战。

  那天大雾弥漫,敌人隐在浓雾中不断用土炮轰击,但炮火都落在海里,只掀起几个水柱。马鸣指挥船队沉着应战,先不发火炮,扬帆加蓬,齐力划浆,等靠近敌船,立即发火炮猛击。很快敌船有一艘小艇起火被击沉。

  敌船一看不是对手,迅速划桨逃遁,打算仍回普陀山。这时马鸣早就安排几艘小艇在普陀山拦击,敌船忙又转舵向朱家尖蜈蚣山开去。马鸣也早料到他们要去的这条水路,也安排小艇去拦击。

  敌船发现背腹受击,两面遭到夹攻,无处可逃,索性高挂蓬帆,直向马鸣舰船冲来。结果两船相撞,一声轰响,立即爆炸,原来敌船装满火药。马鸣来不及躲避,身受重伤,流血不止。水兵和敌寇纷纷落水。马鸣坚强挣扎着站在即将沉没的船舰上指挥水兵擒拿敌寇。

  这时,后面船队已经赶到,快速救起水兵,并俘获了十几个敌寇。马鸣眼看获胜,可身子已支撑不住,随着船舰下沉,一头掉下海里。后面船队赶来救护,已来不及了。水兵们大声喊着:“马将军,马将军!”可是在这浓雾大海里,再也听不见回音,看不见影子。

  直到第二天早晨,天气放晴,发现马鸣尸体被潮水涌来,浮在泗湾塘前。水兵们悲痛地抬回尸体,百姓们纷纷赶来,都失声痛哭。

  当灵柩要送回原藉福建去时,沈家门百姓要求为这个捐躯殉职的英雄建造一座衣冠冢,留作纪念。第二年,百姓们又凑银建庙,命名为马鸣皇庙,也称泗湾庙。现在大殿正中还坐着英雄的塑像。

  明朝有位名士叫曹时平,来沈家门水寨为马鸣题写了一首诗:

  “才微身老一书生,水寨春深坐阅兵。

    山到极边看有色,潮回大海听无声。

    分屯里堡三军肃,斗舰云旗五色轻。

    击楫中流思共济,敢于生死负皇明?”

  讲述者:沈家门街道 骆继木 采录整理者:赵学敏

  来源: 普陀新闻网  编辑: 陈昱

马庆喜,浙江龙游范坦马氏,始迁祖为宋殿中侍御史马伸,于南宋建炎二年自山东东平迁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11

主题

415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4218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

QQ
发表于 2015-12-28 19:2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台湾澎湖文澳城隍庙有一副对联:“为恶必灭,为恶不灭,祖宗有余德,德尽乃灭;为善必昌,为善不昌,祖宗有余殃,殃尽乃昌”,

福建安溪城隍庙正殿中有对联:“为恶不灭,祖宗有余德,德尽必灭;为善不昌,祖宗有余殃,殃尽必昌”,

福建永定城隍庙有一副对联:“为恶必灭为恶不灭祖宗有余德德尽则灭 为善必昌为善不昌祖宗有余殃殃尽则昌”。


马庆喜,浙江龙游范坦马氏,始迁祖为宋殿中侍御史马伸,于南宋建炎二年自山东东平迁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中华马氏网 ( 浙ICP备09020836号-7 ) 浙公网安备33082502000231号

GMT+8, 2025-3-21 02:08 , Processed in 0.062085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