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填写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华马氏网 首页 宗谱研究 查看内容

广西马氏概况

2016-4-10 14:38| 发布者: 马庆喜| 查看: 335| 评论: 0|原作者: 马鸿斌

摘要: 《广西马氏概况》编撰组,执笔:马仲和、马鸿斌,笔者按:为了配合广西马氏宗亲联谊会成立大会,让宗亲们了解广西马氏的基本情况,特编撰本文。 ...
编写:《广西马氏概况》编撰组
执笔:马仲和、马鸿斌
笔者按:为了配合广西马氏宗亲联谊会成立大会,让宗亲们了解广西马氏的基本情况,特编撰本文。
本文“广西各支系马氏及其人口数量情况简介、广西马氏从业历史、广西马氏古今文化遗迹、广西籍马氏名人”部分由广西东兰县马仲和宗亲整理、执笔、编撰和供稿,资料源自“至少十多二十人的原文”,并由广西各地“五千人口以上各大马氏支系当年的撰稿人”重新审阅和修订。
“广西简介、南宁市简介、广西籍部分马氏名人的简介、在广西工作的马氏名人、广西马氏宗谱研究、广西马氏海内外交流”部分由广西南宁市马鸿斌宗亲整理、执笔、编撰和供稿。
“广西马氏的未来”由马仲和和马鸿斌共同编撰。
由于资料和信息的局限,难免有所错漏,请读者原谅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希望在今后不断补充、修改和完善。
 
广西壮族自治区简介: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我国大陆最南部,南临南海北部湾,西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从考古发现的百色古人类遗址可知,早在80万年前广西就有原始人类生息了。距今5万年左右的“柳江人”,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2~1万年前的“麒麟山人”已学会和使用钻孔与磨尖的石器。桂林甑皮岩人遗址则说明距今约1万至6000年前,广西古人类已开始从事原始的农业、畜牧业和制陶业。
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今广西地域主要分属于桂林郡和象郡,这是广西最早纳入统一的中央王朝版图。为了解决秦军的粮饷运输,在今兴安县境内开凿了人工运河——灵渠。汉初,代行南海尉赵佗击并桂林郡、象郡,建立南越国,今岭南地区包括广西大部分隶属于南越国。元鼎六年(公元前111)汉武帝平定南越,苍梧广信(今梧州)成为交趾刺史部9郡的行政中心。西汉时,合浦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
据资料,2008年广西总人口5049万,比上年增加47万,约增长0.9%;其中常住人口4816万,比上年增加48万。在常住人口中,男性2536万人,女性2280万人,分别占52.7%和47.4%。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世居民族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另有满、蒙古、朝鲜、白、藏、黎、土家等40多个其他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1794万(2006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其中壮族人口1518万,分别占自治区总人口的38.5%和30.8%。世居广西的12个民族,除回族使用居住地的汉语方言外,均有自己的语言,分别是壮语、汉语、瑶语、苗语、侗语、仫佬语、毛南语、京语、彝语、水语、仡佬语。其中,壮语、汉语、瑶语、苗语还各有自己的方言土语。200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划为14个地级市,7个县级市,56个县,12个民族自治县,34个市辖区,702个镇,424个乡(含58个民族乡)。
2009年,广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7700.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9%,比全国高5.2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国排第5位;财政收入966.89亿元。广西经贸文化代表团1500人赴台湾成功举办两岸产业高峰会议-2009年桂台经贸合作论坛,开展大规模交流活动,签订53个合作备忘录或协议,产品采购金额达2.81亿美元,开创了第一次将两岸大规模交流的舞台放在岛内、大陆省(区、市)第一次对台大规模采购、第一次在台湾举办综合性文化交流活动等多个第一,在两岸交流史上写下重要一页。成功承办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第五届泛珠论坛暨经贸洽谈会、第四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积极参与和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越“两廊一圈”合作和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建设,深化与港澳地区合作,加强与日韩、欧美经贸合作。外国驻邕总领事馆达5家,在全国排第7位。2010年力争主营业务收入30亿元以上的强优企业达到30家,百亿元的强优企业达到10家。
南宁市简介:广西马氏宗亲联谊会成立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中国绿城”、“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的核心城市、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南宁市。
南宁市是一个以壮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首府城市。主要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水、彝、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此外,还居住着满、布依、蒙古、傣等39个民族成分。壮族是世代居住在本地的土著民族;汉族为秦汉以后陆续迁入;回族为元朝以后迁入;瑶族和苗族大多为清代以后迁入;其余民族多于解放后陆续从全国各地迁来。截至2008年底,南宁市总人口691.69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99.04万,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57.79%;少数民族人口总数居全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首府城市之首。
2009年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76.97亿元,增长13.49%。全年新增亿元企业31家,全市亿元企业达到224家;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92.38亿元,比上年增长15%,连续8年实现两位数增长;财政收入231.37亿元,增长21.03%,在全区各市中率先突破两百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43.91亿元,增长50.54%;全部工业总产值1175.76亿元,增长12.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7.01亿元,增长19.84%;外贸出口23.84亿美元,增长50.28%;直接利用外资2.78亿美元,增长23.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54元,增长12.52%,农民人均纯收入4521元,增长12.99%;
2010年南宁的发展目标:发挥南宁作为中国-东盟自贸区节点城市的优势,提升城市功能,引领广西北部湾开放开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南宁市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南宁市五象新区的决策部署,加快五象新区总部基地建设,把五象新区建设成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的重要总部基地,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十年的努力,建立比较完善的总部经济及楼宇经济发展环境和服务体系,引进一批世界500强、全国500强及国内行业50强等大型企业入驻总部基地,中心商务区基本形成。
 
一、广西各支系马氏及其人口数量情况简介
根据广西马氏宗谱各支系历史记载,编制下表:
 
入桂始祖名字
 入桂时间
 从何处来
 来桂原因
 后裔分布地域
 当今人口数
 
马良达
 其祖先入桂时间:东汉建武时
 山东青州白马苑
 其祖先随马援南征
 以隆安古潭为中心,邕宁、武鸣、钦州等地
 约5万
 
马千一
 南宋元季时
 粤西
 任宾州鹰埠团
 以宾阳为中心,桂中来宾等广西各县市
 约6万
 
马君三
 南宋淳熙年代
 西粤
 修置田园
 以全州金堂为中心,桂北各地
 约1.3万
 
马国良
 元末明初
 陕西茂陵
 任粤西归德都督总
 以横县为中心,桂中桂南各县市及海外
 近10万
 
马  威
 明朝时期
 
 明封为宣德将军
 以容县大翠为中心,桂东南各县市及海外
 约1万
 
马  容
 明永乐年间
 广东化州
 任贺州训导官
 以容县为中心桂东南各县市及海外
 约5万
 
马德广
马得敬
 明景泰年间
 
 修置田园
 以资源马村为中心及周围乡村
 近1万
 
马期进
马期旺
 明嘉靖年间
 山东白马
 奉命拓疆屯田
 以南宁坛洛为中心,桂南各县及台、越。
 约6千
 
马志坤
 明万历年间
 湖南长鄄
 奉命军屯
 以东兰文里为中心桂西北十县市及粤、台
 约1.1万
 
马盛治
 清朝年间
 广东南雄
 任广西提督
 以蒙山六妙为中心,也有到港、台、美等地
 约1千
 
马翰宁
 明朝末年
 陕西凤翔
 经商
 以临桂会仙为中心,桂、邕、港、台、美等地
 约1千
 
马七郎
 清朝初年
 广东海丰
 经商屯田
 以贺州桂岭为中心,遍布桂东南各县市
 约1万
 
马福洪
 清朝初年
 湖南长鄄
 拓疆屯田
 以三江罗古为中心及周围乡村
 约1千
 
马日扬
 清朝初年
 广东珠机巷
 拓疆屯田
 以平乐沙子为中心及周围乡村
 约1千
 
马顺达
马能奇
 清朝初年
 福建
 拓疆屯田
 以忻城城关为中心,及来宾台湾等
 约1千
 
以上所列,是人口在千人以上的支系,在广西各地、清朝民国也有一些支系入桂定居,如南宁的上林、宁明、扶绥县,柳州的三江永和支,融水的马依支,柳江、柳城、鹿寨县;桂林市区的古里马,忠恕堂马、司马、池头马,永庆堂马、宛平马,林湾马、周海马、湖南马、湖北马、下埧马,永福,阳朔,荔浦,恭城县;贺州的钟山马念支、昭平四支;玉林市六支,容县汇溪支,陆川支;贵港呈瑞支,柳山各房;梧州芲梧支;钦州钦北,博北各支;防城的上思支;崇左的凭祥忠权支,宁明、大新、天等各支;百色市十二个县市均有马氏聚居村,如平果的明麟支、田阳的观顺支,那坡的伟杰支等,人口四万左右。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期解放战争,湖南以北有些是为了生活,有些是随解放军南下而入桂,解放后有的到广西任职,有的是科技工作者入桂,许多马姓人户见广西马氏香火台写“扶风堂”,认为是同祖共宗,当定居广西城乡之后,许多户与当地马氏结为族亲,其乐融融。
据此,广西马氏人口约40万左右。据资料,2008年广西总人口5049万,广西马氏人口约占广西总人口数的0.8%。
二、广西马氏从业历史
从业历史,涉及到经济状况。入桂各支系,今后裔人口在千人以上者有十多支,始祖近半人是朝廷任命官职而来,且多为武官,有一半是拓疆屯田,修置田园,只有一两支经商而来。
在文武官员中,不管是汉宋朝代还是明清时期,他们为官一方,但均择地定居,建立庄园。东汉的马良达,身为马援部下,不留府城,而居隆安古潭山庄。
南宋的马千一官为宾州鹰埠团,选城郊良田千倾为庄。
马君三则择全州湘桂走廊而居。
明朝马威身为宣德将军,不在容城而住山水皆甲的十里大翠。
训导文官马容不恋州府楼阁,而建慈堂马家村庄。任都督狼总的马国良,征讨匪盗后在奥西归德州定居繁衍。
清末广西提督兼督办边防的马盛治,驻宝镇南关,成为抗法英雄,但仍眷恋蒙山古排老舍。这些马家官员,将其奉禄置田建庄,其后代自然继承产业,在庄园劳作。
至于马德广、马得敬、马期进、马期旺、马志坤、马七郎、马洪福、马日扬、马顺达、马能奇等等,或任朝廷小官,或曾兵营小吏,他们被派拓疆屯田,不管是军屯还是民屯,他们靠本事择其水草丰盛,易于开发为千倾良田之地建立庄园,世代繁衍,后裔以农为生。
也有世代经商者,如临桂的马翰宁支,相传祖上南宋时就经商游历江南,入桂时先在永福,鹿寨、柳江、柳州等地经商,明末才到临桂会仙定居。经数代人的拼搏,团结多支马姓家族,到清末民初聚起了号称桂林马氏一条街,建起了“翰宁商行”,其后裔现乃多为工商业者。
综上所述,广西马氏的从业史,大体是以农为生,农兴则兴,农衰则衰,与全广西农户同呼吸共命运。在清末民初,容县马威、马容支的后裔有不少走出国门,到东南亚各国定居择业,也使容县获得“华侨之乡”的赞誉。
族内子孙众多,有些迁到外地,支脉繁衍昌盛。到改革开放的今天,也有不少走出农门,有些到国外或港、澳、台定居,如广西马氏宗亲马海先生已经在加拿大发展,并于2009年6月4日在加拿大BC省注册成立加拿大广西总商会,为促进广西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加友好交流乃至中加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作出应有的贡献。有些在广西内地发展,出现了“泰石”、“昌洲”、“硕德”、“金马”、“新马”、“马诚”、 “小马歌”等公司、企业,都是马姓作法人代表。几乎所有县、市都有定居的马姓居民。形势在发展,从业在变化,广西马氏经济在崛起。
三、广西马氏古今文化遗迹
文化,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此列与广西马氏有关的几种文化遗迹。
山川命名:广西美丽的山水自然风光的代表之一——桂林伏波山。“伏波山”相传是后人为纪念东汉建武帝封战功卓著的马援为伏波将军率兵南征取得的功绩在山上建造马援祠而得名并闻名。“伏波山”的还珠洞内有传说是伏波将军试剑所致的“试剑石”。环江县久怀山摩崖石刻,六个大字“汉马伏波寓此”。北流市西10公里,歇马岭“马援南征经此”。龙州县城公园“马伏波垒营遗址”石刻碑。玉林市东南1.5公里有石桩高9.9米,祖传为马援所立,地名叫马援营,又名石柱坡。博白县东南22.5公里,马援南征时为缓流水,凿留二巨石若门,流水如奔马,叫马门滩。合浦县西南,有湖西通九河江,马援南征时,为避海运风涛之险,凿通北面,成湖海运河,叫大观港。凭祥市金鸡山,山顶炮台为抗法英雄马盛治曾驻守地,今遗址向存。
庙宇亭櫊:广西马氏聚居地庙宇亭櫊较多,比较著名的有:为纪念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平乱安民、疏河通航而形成,后人因敬仰其功绩,立庙祭祀的“壮族伏波庙会”。
“壮族伏波庙会”于2007年1月4日入选“第一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南宁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伏波庙,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横县云表镇站圩东南3公里的郁江乌蛮滩北岸,距县城28公里。盛行于南宁市横县云表镇郁江乌蛮滩北岸伏波庙一带民族民间庙会,它是当地群众为纪念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南征交趾定疆界,平乱安民、疏河通航而形成,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另外,还有钦州鸟雷伏波庙(东汉时期建),资源的洞心庙宇(明万历年间建),钦州横山伏波庙(清康熙年间建),来宾陶马马援庙宇(清光绪五年建)等等。平乐县的扶风堂马氏门楼,平南县山览垌的马门莫氏七婆太亭,资源马村的贞寿亭等等。
宗祠公堂:在马氏聚居的村庄,常见“马氏宗祠”,尤以桂中宾阳,桂东南北流等地为最,其建筑规模大小不一,往往是四合院,结构青砖、木柱、绿瓦、飞檐棱角,古朴肃穆,不乏雕龙画凤,相当雅稚。比较出名的有宾阳古城,北流马村,容县独州,资源马村等马氏公祠。桂林西城脚 的马氏西域经堂,资源马家村的义兴庵堂也很出名。
诗书画刻:东兰古文里马氏族谱手抄有《颂伏波将军诗》、《铜柱诗》两首,每首五字十六句,作者及写作年代不详,被广西马氏宗谱编委当名诗入编。来宾陶马的马援庙宇珍藏有《伏波真经》手抄本一本,全文五节共五千多字古文体,知书者读后认为有研究和收藏价值,被编入《广西马氏宗谱》“文物古迹汇编”。贺州仁义的《和声鸣   ——云版》,东兰文里的《铜鼓宝物》,钦州庙堂的兵马卫士图,横县伏波庙宇的鼓楼、大门牌坊、伏波神位画、雕刻画等,都编入广西马氏宗谱内,因为这是广西马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广西马氏古今文化有个重要特点:纪念伏波将军马援的伟大功绩,这与他踏遍广西,为民着想“慷慨裹尸还”千古流传不无关系。
四、广西马氏名人
名人,众人均知出名之人。我们广西马氏,古有人才,今也辈出,按现在说法此列省部级以上以及闻名的专家(对古代的名人条件稍微放宽),对县团级、教授级(含高级职称)只列总数不列名。古代县官以上的官职名称与现代相应级别解释不一,故古代不列。材料来自2006年广西马氏宗谱,五年的变化,此列只是大概数,难于准确。由于资料和信息的局限,难免有所错漏,请读者原谅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希望在今后不断补充、修改和完善。广西马氏名人列如下:
(一)广西籍马氏名人
据不完全统计,广西籍马氏名人表如下:

马千一,宾阳籍,南宋宾州鹰埠团。
 
马自伟,宾阳籍,湖广贵阳知州,奉直大夫
 
马 威,容县籍,明洪武宣德将军,在往后到万历的两百年间,其后代世袭此将军官职达12人,叫“驻容州正千户所将军”,即马威——马玘——马瑾——马诚——马能——马凤——马仪——马希骥——马希骆——马呈祥——马负图——马登昆。
 
马 容,容县籍,明贺州训导官
 
马国良,横县籍,明成化都督狼总
 
马有盛,横县籍,明袭都督狼总
 
马有钦,横县籍,明授都督狼总
 
马盛治,蒙山籍,清广西都督,抗法名将
 
马 超,容县籍,北伐少将
 
马典符,容县籍,北伐少将
 
马 济,百色籍,民国初期任军长
 
马拔萃,容县籍,民国中将
 
马炳辉,容县籍,民国少将
 
马展生,容县籍,民国少将
 
马翔鸿,容县籍,民国少将
 
马展鸿,容县籍,民国少将
 
马振鸿,容县籍,民国少将
 
马晓军,容县籍,民国中将
 
马伟新,容县籍,民国少将
 
马中骥,马山籍,民国少将
 
马威龙,广西籍,民国少将
 
马君武,桂林籍,民国广西省主席,西大校长
 
马树礼,桂林籍,国民党总统府秘书长(编者注:籍贯待考证)
 
马夏军,藤县籍,民国少将
 
马金旺,平果籍,曾任国土资源厅副厅长
 
马  飚,田阳籍,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
 
马榜瑜,横县籍,某武警总队政委少将
 
马名啸,北流籍,民国省建设厅长
 
马椿凤,横县籍,曾任地级市市长
 
马椿培,横县籍,曾任某厅厅长
 
马 赟,全州籍,国家测绘局副司长
 
马 斯,钦州籍,曾任区劳动人事厅副厅长
 
马忠豪,天峨籍,曾任专员助理、秘书长
 
马海波,隆安籍,原区经协副主任、招商副局长
 
马日悟,南宁籍,原南宁市检察院检察长
 
注:1、上述表格的入编者为古代的县官以上的官职,近代、现代为军队将军、副厅级以上官员。
2、古代知县、古代的进士举人未统计入内。
3、当代县(处)团级有150多人,副教授级(含高级职称)以上的高级知识分子近200人,未列其名。
4、广西马氏还有科学家、专家学者、博士、文化艺术、企业家、商人等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等多人,未列其名,有待以后如编辑出版广西马氏名录再全面征集。
 
广西籍部分马氏名人简介:
1、马盛治(1844—1902):清朝提督,广西边防军统领。字仲平。广西永安(今蒙山)人。同治(1862~1874)年间投苏元春部当兵,1867年入黔镇压苗民起义,10余年间升游击、副将、总兵、1884年随潘鼎新、苏元春从广西出关抗法,统领熙字军6营驻太原、牧马,守东西两线交通要道。清末奉旨署理广西提督兼督办边防,中法战争奉命率队驻守镇南关(现友谊关)金鸡炮台,屡建战功取得胜利,被提为总兵,人称“马总统”。
中法战争后授广西柳庆镇总兵,仍留边防统领全军,辅佐苏元春建设边防,修筑镇南关(今友谊关)、平而关、水口关和大小连城的炮台营垒,事必亲躬,有劳绩。苏元春出省时代任提督。
光绪十年(1884),法国侵略军陷越南,进迫桂边,马盛治奉命率师随潘鼎新、苏元春出关,参加中法战争。在冯子材、苏元春的指挥下,清军获得了胜利。战后,马盛治因抗法有功获赏黄马褂,记名总兵。光绪十二年(1886),他实为两广补用副将及广西柳庆总兵,仍为广西边防各军统领。
后率部进剿地方叛乱者中伏就义,清廷谥“武烈”,生平战功由国史馆立传,于南宁府专建“武烈祠”纪念。解放后,蒙山县人民政府在“蒙山县西炮台公园”立碑纪念马盛治,把其生平事迹刻碑公布。
2、马君武(1881—1940): 中国近代学者、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原名道凝,又名同,改名和,字厚山,号君武。我国著名的民主革命家、科学家和教育家。广西桂林人,德国柏林大学工学博士。
早年追随孙中山,历任广州无烟火药厂总工程师、中华民国参议院议员、实业部次长代理部务、交通部总长、总统府秘书长、广西省长、司法部总长、教育部总长(挂衔未就职)、北京工业大学、上海大夏大学、上海中国公学校长。译著有《民约论》、《自由论》、《物种起源》、《自然创造史》等,编著有《动物学》、《地质学》、《矿物学》等。在30年代,中国教育界有“北蔡(元培)南马(君武)”之说。是广西大学的创办人,两度出任广西大学校长。
1900年赴新加坡见康有为,衔命回广西策应唐才常起义。1901年自费赴日本读书,为广西第一个留学生。初与梁启超办《新民从报》,旋追随孙中山革命。曾任北京政府司法总长。1928年回广西创办广西大学,任校长。1932年兼任两广硫酸厂厂长。1937年抗战爆发,任最高国防会议参议及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39年复任广西大学校长,次年病逝于任上。生平译著甚丰,主要有:《物种起源》、《达尔文》、《民约论》、《弥勒约翰之说》、《赋税论》、《唯心派钜子黑智儿之学说》、《代数学》、《矿物学》等书。
去世后的桂林墓地现今定为“广西文物保护单位”,其塑像在桂林中学、广西大学矗立,人们仍在研究他的教育思想。
3、马晓军(1881—1959):字翰东,广西容县松山镇慈堂村人,国民党陆军中将。曾任旧桂系陆荣廷部模范营营长、团长、广西护国军副司令、田南警备司令等职。后任孙中山大本营参军、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高级参谋、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军政部主任参事、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等职。
马晓军热心公益事业,在广西倡议建武博公路,开全省路政先河。在南京重建两广宾馆,使在南京的两广乡亲有联谊之所。他还在南京创办两广中学。抗战时期马晓军居住桂林,创设世界红十字会广西分会,为抗日救死扶伤募集了大批资金。
1949年马晓军移居台湾。1959年2月23日夜,在访白崇禧回来的路上,被美国军车撞成重伤,经医院抢救无效而去世,终年79岁。其骨灰原葬于台北士林镇大直山。白崇禧撰写“立法委员马翰东先生墓表”及“马晓军行状”。举行国葬时,蒋介石题词日:“志业长昭”。香港的两广同乡会举行追悼会时,由张发奎、黄旭初主持。1995年农历8月初4日,按马晓军生前遗愿,其骨灰移葬于故乡容县松山镇慈堂村高樱岭。
马晓军深受儒家思想熏陶,为人谦恭有礼,办事持重严谨,不嗜烟酒,对晚辈关怀备至。著述有《广西革命军发源之自路》、《中国兵力之比较》等。
马晓军一生最令人称道的业绩,是创办广西陆军模范营。是新桂系骨干将领的主要培埴者,培植了新桂系一批重要将领,如:黄绍竑、白崇禧、黄旭初、夏威等,为统一广西作出了贡献。
4、马殿勋及马济父子:马济(1888—1927),字慎堂,回族,一八八八年(清光绪十四年)出生于广西百色县城关镇。其先人原籍陕西省扶风县,清嘉庆年间因事充军至广西,逐落籍百色。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七日,死于大青山,时年三十九岁。受任为张宗昌直鲁联军第十五军军长。
父马殿勋擅武术,曾考中武秀才,生五子,马济排行第四。马殿勋原任百色厅城守兼带绿营左三队,得广西提督兼广西边防督办苏元春赏识,于一八九二年(清光绪十八年)调升龙州提标中营守备。不久,陆荣廷接受清王朝招安,出任管带。陆从绿林出来,不熟悉官场礼节,多赖马殿勋指教,两人交往亲密,且结拜为把兄弟。1909年(清宣统元年),马殿勋因所带部队被裁去职。去职前一年,马殿勋命马济来到龙州,拜陆荣廷为义父,这时陆已升任左江镇总兵。自此,马济就追随陆荣廷。当时他才二十岁,仅在百色读过三年私塾,但身体魁梧,气力过人,亦擅武术,陆荣廷很喜欢他。当年陆荣廷保送马济入广西讲武堂,仅受完半年入伍生训练,陆荣廷不待马济毕业,即电召马济回军任副官,且参与机密。马济深知陆荣廷的爱恶和生活习惯,对陆的日常生活或行军外出,都安排得妥妥贴贴,因此特别得到陆荣廷的信任。
5、马典符(1888——1955): 广西容县人,中央军校第一分校(南宁分校)军事教官 第四集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处少将处长。
6、马拔萃(不详):容县人。历任军职。抗日战争中,任陆军第七军参谋长等职。抗日战争后,升任整编第九十师师长、第五十六军军长。1949年,兼任柳州警备司令。
7、马振鸿(1903—  ):广西容县人,中央军校第一分校(南宁分校)第七期(比照黄埔军校第十期),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十六军少将参谋长。
8、马万里(1904年—1979年):川岛芳子妹夫肃亲王女婿,室名紫云仙馆,江苏常州人,1924年毕业于南京美术专科学校毕业留校任教后年移居上海,曾任上海真如国立暨南大学国画教师,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教授,中华艺术大学国画教授。1941年创办桂林美术专科学校,任校长。1949年后任广西文史馆副馆长。善花卉。
1981年,南京博物院及常州博物馆举办马万里遗作展。作品有与张大千、徐悲鸿合作的《岁寒三友图》与赵少昂合作的《紫藤金鱼》,与徐悲鸿合作的《猫松图》等。《九百石印精舍图》长卷为广西博物馆收藏。早年出版有《马万里与杨万里诗意册》、《马万里山水花鸟草虫走兽精品》、《马万里墨妙》、《马万里花卉集》、《万里书画集》、《万里画屏》等。
9、马中骥(1906—1956),壮族,原名马启超,广西省(今壮族自治区)马山县人。中央军校南宁分校第1期步科毕业。国民革命军吉泰师管区代司令,第6军官总队大队长,广西省政府参议。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衔。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7年6月任南京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役司少校科员。
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任南京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役署官区科科长。1943年任军政部动员科科长。1944年春任吉泰师管区上校副司令。1945年4月任少将代司令。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5月任国民革命军第6军官总队大队长。1948年2月任广西省政府参议,同年被解职。1949年11月参加南宁人民解放促进会,为解放南宁做准备工作。
解放前夕利用职务之便释放过广西师院三名进步教授和一名进步学生,营救过中共马山县两名地下党员和革命群众出狱,一九四九年十一月率部起义,对解放南宁有重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后作为南宁市特邀代表参加过第一、二届代表大会,其生平事迹被选入《中共南宁市文史资料》、《广西文史资料》、《马山县志》等。
1956年因病在武汉逝世,终年50岁。
10、马保之(1908—    ),广西省(今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人(中国国民党元老马君武之长子)。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毕业后,赴美国康乃尔大学学习,获农学博士(作物育种方面)。后任英国剑桥大学研究员(田间试验技术方面)。中国当代著名农学家,国际知名农业专家。
新中国成立前,1934年从英国回国后,历任中央农业试验所技正兼广西农业试验场场长、广西高级农业职业学校校长、农林部农业司司长、农垦机械处处长。1945年联合国在上海设立善后救济总署,负责管理农业部分,大部分时间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服务,很多业务都需要打英文报告,报备到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总部,就开始接触所谓技术性文章写作。至于国际农业研究机构,这位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永久会员更是驾轻就熟。1949年旅居台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台湾历任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农业改良组技正、植物生产组组长,台湾大学农学院院长等职。1960年曾赴越南南方任作物改良团团长。1961年受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任创办利比里亚大学农林学院主持人,前后共14年。帮助当地开发农业。在利比里亚被尊称为该国的农业之父,其重要贡献之一,包括在当地创办了利比里亚大学农学院。1975年回台湾后,担任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所长,兼任亚洲蔬菜研究发展中心理事会主席,后任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董事长。1997年选择回到故乡广西教书回馈社会。1999年以91岁的高龄,自谓“定居桂林”教书,在广西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教授“技术性文章写作”,以及广西大学农学院教授“国际农业研究机构”。1995年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的“金绣球友谊奖”。
11、马展鸿(生卒年不详,待考),广西省(今壮族自治区)容县松山乡人。黄埔军校第6期工兵科、陆军大学特别班第6期毕业。国民革命军整编第46师188旅旅长,第7军副军长。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
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1军作战处处长,第21集团军总部参谋处上校处长。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任国民革命军整编第46师188旅少将旅长。1948年任第7军副军长。1949年10月在衡宝战役中被俘。
12、马威龙(  —1938):国民党陆军少将。广西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历任国民党军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淞沪抗战和南京保卫战。后升任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第三旅旅长、陆军第二十七军第四十六师第一三六旅旅长。1938年5月率部参加澜封会战。24日,在罗王寨、三义寨一线与日军土肥原师团激战,壮烈殉国。
13、马  飙(1954年8月—     ):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壮族,广西田阳人,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2年10月参加工作,中央民族学院政治系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经济学学士,研究员。
1972至1978年 广西柳州钢铁厂工人;
1978至1982年 中央民族学院政治系政治经济学专业学习;
1982至1991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计委计划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副所长(其间:1990至1991年挂职任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委副书记) ;
1991至1992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研究;
1992至1994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1994至1994年 广西北海市委书记助理(正处级) ;
1994至1998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1989至1994年兼任广西青年联合会副主席;1995至1996年任广西壮族自治区驻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队队长) ;
1998至2002年 广西百色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
2002至2004年 广西百色地委书记、百色市委书记;
2004至2005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党组成员,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副书记,南宁市委书记;
2005至2006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南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6至2007年12月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南宁市委书记;
2007年12月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代主席;
2008年1月 当选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
(二)在广西工作的马氏名人
1、马庆生(1944年1月—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安徽阜阳人,回族。197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8月参加工作,1965年上海复旦大学生物系遗传专业毕业,博士学位。
1965年至1970年任广西劳动大学园林系教师。1970年至1980年任广西农学院讲师。1980年赴英国,1983年在英国约翰·英纳斯研究所进修,获博士学位。1983年至1987年任广西农学院讲师、中心实验室主任、学院党委委员。1987年至1989年任广西农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教授。1989年至1992年任广西农学院院长、党委委员(其间1990年12月当选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第六届候补委员)。1992年至1994年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部长、常委。1994年至1995年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党校校长。1995年3月起,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兼党校校长。同年12月在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第七届一次全会上当选为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副书记、党委常委。2001年10月任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常委、副书记。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主席。2008年3月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是中共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
2、马铁山(1946年5月—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主席。汉族,山西稷山人,197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11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在职研究生班经济管理专业毕业,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
2001——2006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2006——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2008.1——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主席;
2002年11月在中共十六大上当选为中央纪委委员。
3、马明龙:河南南阳人。回族。历任农工党广西省工作委员会宣传部部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委副主任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六届政协副主席。
五、广西马氏宗谱研究和宗亲会情况
(一)据不完全统计,广西马氏宗谱研究的成果有如:
1、《广西?马氏族谱五卷 (民国)》马胜文 马季豪等编纂,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铅印本 广西容县党史办(存卷首)(注:本书记载广西平南、容县、北海、桂平、玉林等)。
2、《马氏广西?马氏族谱》(民国间铅印本)广西图(存卷二)(注:该族散詹平南、容县等地。)
3、2002年,有几位马氏宗亲提议编写广西马氏宗谱,得到各支系的积极响应,共同促成了“广西马氏祖史民间研究会”的成立并由马仲和担任会长,共同组建了《广西马氏宗谱》编委会,三十多个支系的代表,一百五十多个编写人员,一年一会五年交往,于2006年编写出版《广西马氏宗谱》(发起人、总编为马仲和),填补了全省统编宗谱的空白。
4、桂东南马氏族谱编委会编辑出版《桂东南马氏族谱》。
5、编辑出版《桂西北马氏族谱》,主编马仲和。
6、桂林全州编辑出版《桂林全州金堂马氏族谱》。
7、南宁市坛洛编辑出版《南宁市坛洛马氏族谱》(主编:马敬文)。
8、2009年5月,《广西南宁市武鸣华侨农场(南宁华侨投资区、中国—东盟经济园区)宁武分场内张队马氏宗谱暨戊子年特刊》编纂委员会编辑出版《广西南宁市武鸣华侨农场(南宁华侨投资区、中国—东盟经济园区)宁武分场内张队马氏宗谱暨戊子年特刊》,主编马鸿斌。
(二)据不完全信息,广西玉林市成立了“玉林市马氏宗亲会”,广西其他几个地方的马氏支脉、支系也成立了马氏宗亲会,详细情况有待进一步了解。
六、广西马氏海内外交流
根据不完全资料,已知的广西马氏海内外交流的情况有:
马仲和、马发江等六名宗亲应邀出席2004年马来西亚第三届世界马氏宗亲恳亲大会;马仲和、马发江等宗亲应邀出席2008年中国邯郸第五届世界马氏宗亲恳亲大会。
马鸿斌宗亲应邀于2001年5月在加拿大温哥华应邀出席“加拿大马氏宗亲总会成立82周年庆祝活动”,并向加拿大马氏宗亲总会赠送一件广西南宁邕江赏石《蟾蜍衔子》,象征马氏母子情深的亲情。加拿大马氏宗亲总会回赠马鸿斌宗亲《加拿大马氏宗亲总会七十五周年纪念特刊》一书。2001年6月在加拿大多伦多市应邀出席“加拿大安大略省马氏宗亲会成立18周年纪念活动”。
七、广西马氏的未来
翻开历史,我们广西马氏姓近两千年来和其他姓氏一起开发广西,热爱广西,建设广西,未见与其他姓氏发生过群体冲突,大家相处为安,过着幸福、团结的生活。马氏本身人与人,支族与支族,个人与宗亲会之间的团结,马姓和其他姓氏的团结,马姓遵守党和国家民族团结的政策和法规。这是一种幸福,一种力量,能战胜艰难险阻,达到胜利的彼岸。
我们马氏祖先留给我们后代最宝贵的财富和美德是:筚路蓝缕,吃苦耐劳;不畏艰难,顽强拼搏;本份善良,敬宗亲族;团结和睦,爱国爱家;遵纪守法,抱负远大等。
巍峨马氏,源远流长;泱泱马姓,万世流芳。让我们以历史悠久和源远流长的马氏为自豪和骄傲,为光耀马氏祖宗,造福子孙后代,为弘扬先祖的传统美德,追本溯源,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激励当今与未来,为马氏家族争光,为马氏家族世代繁衍生息和光辉灿烂的未来而不懈努力!
家、族、国、国家,有家才有族,有族才有国,我们要发扬马氏团结奋斗精神,与各姓氏一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为促进广西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拓展海内外文化和经贸合作,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值此广西马氏宗亲联谊会成立之际,谨以本文献给各位马氏宗亲。
最后祝愿我们马氏家族世代昌盛,祝各位宗亲,业旺人昌,如意吉祥!
 
     (完。全文共计:13100字。版权所有,侵权、抄袭必究。转载必须全文发表,并注明作者姓名。2010年9月。)

(执笔者介绍:马仲和,原广西东兰县高完中学副校长、《广西马氏宗谱》发起人、总编、《桂西北马氏族谱》主编、广西马氏祖史民间研究会会长。马鸿斌,广西南宁象派文化艺术中心理事长、广西南宁本土视觉文化艺术的学术流派“邕江 象派”创始人暨创派艺术家、广西东方石文化研究交流中心理事长、中国观赏石协会理事、广西观赏石协会副会长、加拿大雅石会顾问、《广西南宁市武鸣华侨农场(南宁华侨投资区、中国—东盟经济园区)宁武分场内张队马氏宗谱暨戊子年特刊》主编。)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QQ|手机版|中华马氏网 ( 浙ICP备09020836号-7 ) 浙公网安备33082502000231号

GMT+8, 2025-3-17 10:58 , Processed in 0.03462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