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馬)Mǎ。《姓觽》 引《姓苑》 【源】 ⑴商代有马方国,公族以国为氏。马方,见于殷墟卜辞(《殷虚卜辞综述》)。 ⑵春秋时狄人姓。源出不详。 ⑶战国时赵将赵奢,以功封马服君,奢孙兴以马为氏,徙咸阳(今属陕西)。 ⑷马矢氏,或省为马氏。汉哀帝时太师、扶德侯马宫,即本姓马矢氏。 ⑸⑹匈奴族姓。见晋书(《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姓氏研究》)。 ⑺晋咸和初,宗室南顿王司马宗谋为乱,成帝诛之,贬其族为马氏。 ⑻唐西羌夫蒙氏,后改马氏。唐安西副大都护夫蒙灵詧,《唐书》作马灵詧。 ⑼五代时有司马球,仕吴越,以御史中丞为崑山镇遏使,因家焉。子孙隐居不仕,称马氏。 ⑽靺鞨人姓(《女真汉姓考》)。靺鞨族,金代为契丹族,故契丹姓亦有马姓。 ⑾金代女真族黄掴氏,汉姓曰马(《女真汉姓考》)。 ⑿西夏党项族姓(《西夏文化》)。源出不详。 ⒀明初赐蒙古人阿力迭儿必失姓名曰马玉,赐蒙古人朵儿只姓名曰马惟良。 ⒁土木之变,明英宗为瓦剌人也先所俘,后放归,护送之部分蒙古人留而不还,赐以镇抚头目,安插威海卫等地。赐马黑麻姓马姓,子孙世居山东威海(《威海市志》,1986)。 ⒂蒙古族汉姓。本姓马氏、马卡氏、马穆哈氏、毛利勤氏、明嘎惕氏、阿嘎塔氏、芒嘎德氏、芒努德氏、阿都沁氏、忙兀惕(忙兀特、莽古特、忙忽惕)氏、阿克塔沁(阿格塔沁、阿格特沁、阿黑达勤)氏、阿都高沁(阿都古勤)氏、忙纳兀惕氏、撒勒只兀惕氏(《蒙古族大辞典》《蒙古姓氏》《试论蒙古族汉字百家姓》《察哈尔蒙古族姓氏》《奈曼旗蒙古族姓氏浅解》《清朝前期的移民填四川》;《赤峰市志》,1996;《翁牛特旗志》,1993;《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志》,1998;《凤城市志》,1997;《都满族蒙古族志》,1993)。 ⒃河南内黄一支马姓,元世祖忽必律五代孙铁木黎之后。铁木黎,元末御史中丞、河南行省右丞。元亡后携五子逃内黄(今属河南)马家次村,命五子各随妻姓,更名董清、李明、马能、关杰、陈俊。关姓后迁居清丰,陈姓迁居鄢陵。其余三姓仍居内黄,共有人口5000余众(政协内黄县委员会:《史志资料选编》)。 ⒄回族第一大姓。俗语有"十个回回九个马"之说。凡经名为穆罕默德(马罕默德、马哈迈德、马哈木、马哈麻、马哈马、马哈默、马合麻、麻合马、马合睦、马合木、马合谋、抹合马、马黑麻)者,多以马为姓。又经名为马利克者,亦以马为姓(《回回姓氏考》《中国回族姓氏溯源》)。元文学家马祖常(1279-1338),辽时雍古部人和禄冞思之后。和禄冞思,本回鹘聂思脱里派基督教(景教)长老,后加入雍古部。咸雍间入辽,道宗官之不就,遂家临洮狄道(今甘肃临洮)。其子帖穆尔越哥(迭木儿越哥)仕辽为马步军指挥使。帖穆尔越哥孙昔里吉思(习里吉斯),仕金为凤翔兵马判官,始姓马氏,名庆祥,后官至恒州刺史。庆祥子月合乃(《元史》讹作月乃合),元礼部尚书。月合乃孙马润,漳州路同知。润子即马祖常,子孙世居河南潢川小南海,融入回族(《中国回族 河南回族》);元散曲家马九皋及诗人、书画家马九霄,其先本西域人。祖父为蒙古西征军掳胁来华,后追随蒙古军征战建有武功,灭金后落戶怀孟路(今河南沁阳),更姓马氏。后迁龙兴(今江苏南昌市),官至太平路总管。马九皋,字昂夫,本名薛超吾。九皋乃其号,后以号行;马九霄,字立夫,本名唐古德。九霄乃其号,后亦以号行。官至淮东肃政廉访司经历,子孙居今安徽怀宁等地;元回回诗人、历史学家迺贤(1309-1368),字易之,本突厥葛逻禄氏(合鲁氏)。葛逻禄(Kurluk),汉言马也,故迺贤又称马易之。先祖世居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县破城子) 西之金山(阿尔泰山)之西。后随西征蒙古军东迁,寓居南阳(今属河南)。迺贤之祖迁鄞(今浙江宁波),子孙改姓马,世居于鄞;元至正间进士、翰林应奉、诗人马元德,乃著名诗人丁鹤年从兄。本名吉雅谟丁。曾祖阿老丁,曾资助忽必律西征,并加入征西大军,立有军功,后入元为官。阿老丁子苫思丁( Shams al-Dīn),官至临江路达鲁花赤,即元德祖。又元进士马子宪,亦丁鹤年族兄;元云南平章政事赛典赤 赡思丁 乌马儿(Sayyid Ajall Dmer Shams al-Dīn)第五子马速忽,官至云南平章政事。三十七世孙卜罗添赛哈智以马为姓。赛典赤 赡思丁长子、陕西平章政事纳速喇丁(Nāsir al-Dīn)长子赛典赤 伯颜(Sayyid Ajall Boyan),封淮南王,其子察儿米的纳封滇阳侯,后改姓马,人称马哈只,即明航海家郑和(原名马三保)父。云南寻甸回族马姓一支,亦出纳速喇丁之后,本姓纳,后改马姓;纳速喇丁次子赛典赤 乌马儿,纳速喇丁次子,其后以赛为姓。曾孙赛哈智,明永乐间敕封武德将军、咸宁侯,世袭锦衣卫指挥使,后辞职隐居滇西,改姓马。回族保姓,亦出赡思丁之后。后有因世变逃避于其他少数民族间从母改姓马(《郑和家世资料》《中国回族大辞典》《中国回族大词典》);云南昆明回族马姓一支出元时赤水鹏巡检使马速鲁忽之后;河南河源一带回族马姓,部分出自元末河源知事兼达鲁花赤阿老丁之后。明灭元,阿老丁自尽,子孙世居河源;明初西域鲁密国(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人马德路丁,受太祖之聘来华,授职回回司天监监正,赐姓马,封回回太师(《宋元以来的中国穆斯林天文学》);西域回回定亦德,明洪武中入附居北京,赐姓名曰马信,为北京东四清真寺伊玛目。其子马义,中书舍人。马义子马健,光禄寺署正(《明代入附回回姓氏考》《回回历史与伊斯兰文化》);明天顺元年赐西域回回马黑麻姓名曰马政,进都督佥事。子孙世居南京(《南京锦衣卫选簿》《回回历史与伊斯兰文化》);明时蒙古瓦剌王廷重臣皮儿马黑麻,明天顺初入附,居北京,授后军左都督,乞赐姓名,明英宗赐姓名曰马克顺,子孙为回族(《明英宗实录》《回回历史与伊斯兰文化》);明时有瓦剌回回满可帖木儿,入附授德州卫镇抚,四世孙马九思、马九锡以马为姓(《德州卫选簿》);明宣德中有西域回回马速忽入附,子孙以马为姓;明有北京锦衣卫西域回回马黑麻,子孙以马为姓(《锦衣卫选簿》);安徽怀宁回族马氏,始祖西域鲁穆人马依泽,宋初入华,修天文,子孙以马为姓(《怀宁马氏宗谱》、青县《马氏门谱》;《中国回族大词典》);清代内务府维吾尔族佐领玛苏哈,后以马为姓,子孙为回族(《中国回族姓氏溯源》);1949年前有阿拉伯人代理理,来中国青海西宁经商,娶西宁回民女为妻,子女以马为姓。子孙今为回族(《回族姓氏考》)。 ⒅藏族汉姓。四川西昌藏族汉姓,本姓务礼(《西昌市志》,1996);石棉藏族马姓,本姓旦班(《石棉县志》,1999)。四川冕宁大村藏族马姓,其先清四川冕宁县大村土百户。始祖名也四噶(也四葛),其子马开文始以马为姓;又冕宁城厢镇藏族马姓,其先清冕宁县中村土百户。始祖名歪即噶(歪即葛),其子马成鹏始以马为姓(《中国土司制度》;《冕宁县志》,1994)。甘肃天祝藏族马姓,其先属马协部落,因以部落名之首字马为姓。其他地区藏族马姓,源出不详。 ⒆维吾尔族汉姓。源出不详。 ⒇苗族姓。云南寻甸苗族马姓,本姓卯娆供、卯娆知(《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志》,1999);云南屏边苗族马姓,本姓卡壤(《屏边苗族自治县》,1999)。贵州威宁苗族马姓,本姓卯娆、蒙嚷(《贵州省志 民族志》,2000);贵州赫章苗族马姓,本姓卯让(《赫章苗族》)。又苗姓孟由,汉姓亦为马(《苗族历史与文化》)。 (21)彝族汉姓。云南昭通等地彝族马姓,本姓母贺(《昭通市志》,2000);四川西昌彝族马姓,本属玛、井、宇毕、拉马、吉俄、马丙、马别、伊比、马海保、阿说拉马、马海鲁基、马海甲八、马海甲拉等氏族(《西昌市志》,1996);四川米易彝族马姓,属尼肯、依比、阿摩惹石、拉合惹耿、里菠惹时、立乃惹所、帕昌惹时、史乃惹石等氏族(《米易县志》,1999)。又彝族尼木氏族,汉姓亦为马(《四川广西云南彝族社会历史调查》)。 (22)壮族姓。其先为以狗为图腾之氏族。壮语谓狗音近"马",因以狗为姓(《壮族姓氏起源初探》)。 (23)布依族姓(《布依族社会历史调查》)。源出不详。 (24)朝鲜族姓(《中国人的姓名 朝鲜族》)。近代自朝鲜半岛迁来中国。有木川马氏、长兴马氏之分。源出不详。 (25)现代满族八大姓(佟、关、马、索、齐、富、那、郎)之一。其先清代八旗满洲费莫氏、马佳氏、傅察氏、玛尔屯氏、伊尔根觉罗氏,清代宗室爱新觉罗氏,八旗蒙古马穆哈氏、卡氏、蒙古岱氏,八旗汉军、"高丽旗人"马氏(《满族姓氏寻根》《满族百家姓》)。 (26)侗族姓。贵州黎平肇兴地区侗族马姓,由陆姓分出(《从杨姓家族制度的特点看侗民族族源》)。其他地区侗族马姓,源出不详。 (27)白族姓(《洱源县志》,1996)。源出不详。 (28)土家族姓。源出不详。唐末、五代时土家族六大姓,曰彭、田、覃、向、冉、马,首领世袭统治地位。 (29)哈尼族姓(《中国人的姓名 哈尼族》)。源出不详。 (30)黎族姓(《中国人的姓名 黎族》)。源出不详。 (31)傈僳族汉姓。出子然扒氏族,即马氏族(《怒江民俗文化 图腾崇拜》)。 (32)佤族汉姓(《沧源佤族自治县志》,1998)。源出不详。 (33)土族汉姓。土族语称马姓人为马锡江 孔,意为"有一百匹马之人"(《中国人的姓名 土族》)。 (34) 拉祜族黑苦聪人姓。本姓比地氏(《中华姓氏大辞典》)。 (35)东乡族主要姓氏。取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之首音"穆"之谐音为姓(《"撒尔塔"与东乡族族源》)。 (36)景颇族汉姓。本姓木然氏(木染氏) (《景颇族社会历史调查(一)》;《瑞丽市志》,1996)。 (37)羌族姓。源出不详。 (38)撒拉族姓。其先本回族(《中国人的姓名 撒拉族》)。 (39)纳西族汉姓。其先梅氏族(《纳西族的人名和姓氏》)。 (40)仡佬族姓(《富宁县志》,1997)。源出不详。 (41)锡伯族汉姓(《黑龙江省锡伯族姓氏》;《辽宁省志 少数民族志》,2000)。源出不详。 (42)阿昌族汉姓。源出喇米扬氏族,即马氏族;部分马姓阿昌人,其先本回族(《中国人的姓名 阿昌族》)。 (43)普米族汉姓。本姓巴落瓦支(《中国人的姓名 普米族》)。 (44)俄罗斯族汉姓(邓波:《俄罗斯族》)。源出不详。 (45)保安族主要姓氏。取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之首音"穆"之谐音为姓(《中国人的姓名 保安族》)。 (46)原卫生部顾问、中国籍黎巴嫩裔美国专家马海德,美国纽约州布法罗布人。本名乔治 海德姆。海德姆,阿拉伯语意为"马",因以马为汉姓。 【望】 扶风郡、平阳郡、京兆郡、西河郡。 【堂】 扶风堂、铜柱堂、伏波堂、驷德堂、树德堂、存德堂、齿德堂、崇德堂、怀德堂、纯德堂、德润堂、德兴堂、乐真堂、一本堂、四维堂、四泽堂、五常堂、味古堂、会文堂、孝思堂、文英堂、书诚堂、绛纱堂、绛帐堂、聚米堂、体仁堂、刻鹄堂、怀远堂、惇远堂、惇叙堂、惇悦堂、敦远堂、敦悦堂、敦厚堂、敦伦堂、敦本堂、报本堂、裕本堂、光裕堂、监兹堂、公明堂、衍庆堂、馀庆堂、乐真堂、崇伦堂、静业堂、藏拙堂、敬慈堂、敬承堂、志华堂、志诚堂、诚忍堂、诚善堂、宝善堂、善述堂、继述堂、大测堂、誌华堂、玉燕堂、贻穀堂、亲睦堂、中和堂、青雲堂、精忠堂、忠孝堂、晞肱堂、睇眩堂、回昇堂、孝後堂等。 【变】 ⑴宋时有辽人马植,仕辽为光禄卿。因与辽皇室不睦,向宋进联金灭辽之议,以功赐姓名曰赵良嗣。 ⑵明代航海家郑和,原名马文和,小字三宝,云南昆阳(今晋宁)人。十二岁入燕王府为太监。燕王起兵靖难,战李景龙于郑村坝(今北京大兴区东坝),三宝从战立功,赐姓名曰郑和,升内官监太监。后以其侄马赐为嗣子,改名郑恩来。 ⑶明正德中赐指挥马定朱姓。 【布】 ⑴马姓为全国第14大姓。现有人口约1500万,约占全国人口的1.18 。约44%分布在甘肃、河南、河北、山东、宁夏五省、自治区(其中甘肃省最多,约占全国马姓人口的11%);28%分布在陕西、安徽、江苏、辽宁、黑龙江、陕西六省。马姓为回族第一大姓,人口约占回族人口的30%。各地马姓以回族居多,汉族马姓相对较少。 ⑵蒙古族马姓,内蒙古呼和浩特、赤峰、阿鲁科尔沁旗、鄂托克旗、翁牛特旗、伊金霍洛旗,辽宁沈阳、凤城、阜新(县),以及黑龙江杜尔伯特、吉林前郭尔罗斯、河北丰宁、江苏南通、湖北荆州等地有之。 ⑶回族马姓,各地回族多有之。 ⑷藏族马姓,四川冕宁、西昌、石棉,以及青海化隆、甘肃肃南、江苏南通等地有之。 ⑸苗族马姓,湖南新晃、麻阳、邵阳(市),重庆南川,贵州威宁、文山、赫章、丹寨、福泉、普定,云南永德、宾川、寻甸、屏边、巧家、富宁、禄丰、彝良、巍山、鹤庆、麻栗坡等地有之。 ⑹彝族马姓,云南昭通、弥勒、红河、元江、巧家、石屏、彝良、屏边、鲁甸、宣威、麻栗坡,贵州清镇、毕节、黔西,以及四川西昌、米易等地有之。 ⑺壮族马姓,云南屏边、文山、富宁、麻栗坡,以及广西东兰等地有之。 ⑻布依族马姓,贵州黔西、贞丰、镇宁、关岭、六枝、紫云有之。 ⑼朝鲜族马姓,主要分布在吉林延边地区,东北其他地区及北京市等地亦有之。 ⑽满族马姓,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和北京市等地。 ⑾侗族马姓,湖南新晃、贵州玉屏等地有之。 ⑿白族马姓,云南昆明、洱源等地有之。 ⒀土家族马姓,湖南永顺、广西南宁等地有之。 ⒁哈尼族马姓,云南勐海、红河等地有之。 ⒂傈僳族马姓,云南永德、巍山、瑞丽等地有之。 ⒃佤族马姓,云南沧源有之。 ⒄拉祜族马姓,云南金平等地有之。 ⒅东乡族马姓,青海西宁、东乡族自治县等地有之。 ⒆土族马姓,青海西宁、互助、民和等地有之。 ⒇羌族马姓,四川汶川有之。 (21)撒拉族马姓,青海西宁、循化等地有之。 (22)仡佬族马姓,云南富宁、麻栗坡等地有之。 (23)锡伯族马汉姓,辽宁锦州等地有之。 (24)阿昌族马姓,云南梁河、潞西、龙陵等地有之。 (25)俄罗斯族马姓,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之。 (26)保安族马姓,甘肃兰州、积石山(县)等地有之。 (27)其他民族马姓,分布不详。 【人】 ⑴春秋晋献公时有幕府正马丹,狄人。 ⑵《国语》周赧王时有马犯。 ⑶东汉光武时有伏波将军马援,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南)人。 ⑷金代有马肩龙,宛平(今属北京丰台区)人,先世辽大族。正大四年(1227年),客居凤翔。蒙古成吉思汗取德顺州,肩龙应德顺节度使爱申之请至德顺共同守御。以义兵八、九千人,坚守四月,城破身亡。 ⑸回族马姓,金有恒州刺史马庆祥;玄孙马祖常,元文学家,官至御史中丞。元有散曲作家马九皋(马昂夫)及诗人、书画家马九霄(马立夫)昆仲;至元十年进士、浙东佥都元帅事、诗人马元德。明有航海家、翻译家、马欢,浙江会稽(今绍兴)人,随郑和七下西洋,返国后著《瀛涯胜览》;景泰二年进士、吏部尚书加少师兼太子太师,诗人、散文作家马文升,河南钧州(今禹州)人;嘉靖十九年陕西解元、三十二年进士、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马自强,同州(今大荔)人;乡试解元、嘉靖十四年进士,光禄少卿、翰林五经博士、诗人马从谦,应天府溧阳(今属江苏)人;嘉靖七年乡试解元、二十六年进士,诗人、书法家、农学家马一龙,其父马性鲁,正德六年进士,即从谦兄;明末有农民起义首领马守应,陕西绥德人,人称"老回回";明末清初有伊斯兰教学者马注,云南金齿(今属保山)人。清初有史学家、经学家马骕,山东邹平人;顺治十八年年状元、侍读马世俊,江南溧阳人;回族新教领袖马明心,甘肃安定(今定西)人;乾、嘉间有马瑜,甘肃张掖人,历任江南、直隶提督;爱国诗人马子龙,云南丽江人;伊斯兰经学大师马德新,云南太和(今大理)人;著名伊斯兰教学者马联元,云南玉溪人;四川提督马维骐,云南阿迷(今开远)人;语言学家马建忠,江苏丹徒(今镇江丹徒区)人。现代有著名回族学者、伊斯兰教经学家、教育家、大阿訇马松亭,北京市人。与达浦生、王静斋、哈德成并称我国近代四大大阿訇。 ⑹马占山,吉林公主岭人,满族。著名抗日将领。 ⑺马曜,云南洱源人,白族。曾任云南民族学院院长、名誉院长。⒄马忆湘,湖南永顺人,土家族。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广西军区司令部管理局副政委。著有长篇小说《朝阳花》。 ⑻马国全,青海东乡族自治县人,东乡族。曾任东乡族自治县县长、人大常委会主任。 ⑼马元彪,青海互助人,土族。曾任青海省副省长。 ⑽马少青,甘肃积石山(县)人,保安族。曾任共青团甘肃省委副书记、甘肃省青联主席。 ⑾马振铎,内蒙古赤峰人,蒙古族。曾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中共包头市委书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⑿马有功,青海循化人,撒拉族。曾任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⒀马桂芬,女,维吾尔族,1988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先进个人代表(宁夏)。 ⒁马家奎,藏族,云南省第六届政协委员。 【按】 ⑴《姓氏寻源》以赵氏之先造父善御马,故其后有马氏。未知何据。 ⑵文英堂、齿德堂、四维堂、诚忍堂马氏,后周大学士马继宗(马团)之后。继宗,嵊县剡北富顺乡马村(今嵊州市谷来镇马村)人,本名虞团,为唐弘文馆学士虞世南十世孙。后入继姨父马福为子,因改马姓。子孙繁衍、科甲联绵,为嵊县望族。后分散嵊县(嵊州)、绍兴(县)、上虞、杭州等地。近代著名学者马寅初、马一浮、马叙伦(1885并出继宗之后。 ⑶赛典赤 赡思丁,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三十世孙,宋时西域布豁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一带)苏丹所非尔 纳只闷的尼玄孙。因敌国侵扰,所非尔苏丹不忍诉诸武力,生灵涂炭,率亲属臣民及兵丁五千余人弃国附宋。宋神宗封宁西域奉王。赛典赤 赡思丁,元至元间官云南平章政事,卒葬昆明。五子二十三孙,后裔散布云南各地,凡十三姓(纳、马、撒、哈、沙、赛、速、忽、闪、保、木、苏、郝),马姓即其一。 |
|手机版|中华马氏网
( 浙ICP备09020836号-7 )
浙公网安备33082502000231号
GMT+8, 2025-3-17 09:44 , Processed in 0.03564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