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马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填写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07|回复: 0

马寅初家族史简述

[复制链接]

1402

主题

411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3887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

QQ
发表于 2022-6-7 16:0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寅初家族史简述

绍兴市委宣传部原定在本世纪初出版四本家史,它们是《蔡元培家史》、《鲁迅家史》、《周恩来家史》、《马寅初家史》。前面三本都已出版,《马寅初家史》起先曾有几位前辈文人接收,都因马氏家史资料奇缺,不容易找寻半途而废。2003年春,电视台秀春先生约我一起写《马寅初家史》,其时我正忙于杭州马寅初纪念馆的筹建,无暇顾及这本书。这几年,我工作之余有意收集一些马氏家族历史资料,经过几年的准备,《马寅初家族史》初步成型,今先摘其要一二,以飨关注者。
一、避乱入剡
“兰亭禊,剡雪舟,一时清风,万古冰雪。” 嵊州历来是江佐高士隐逸之所,二戴、王谢、阮仙相继隐剡。嵊州还是避灾躲难的好去处。唐梁载《十道志》谓:“谶曰两火一刀,可以逃。”马寅初的远祖就是后唐五代时因避乱躲入嵊州谷来的。
东汉时经学大家扶风茂林马氏第5世孙马融,字季长宦越设绛帐于会稽(今绍兴)玉东山,命名此地叫“马家埠”。传至马华,字湘茂,为扶风马氏第33世孙。后唐时有马华族兄马卓(吴越国二世国王钱元瓘之夫人马氏之父)者,随越州观察使董昌至绍兴为官。董昌在绍兴自立为皇,国号大越罗平,于是马卓联合钱鏐合兵征讨董昌。马华怕受马卓株连,遂躲进剡北富顺乡(时谷来等地属富顺乡)城后,命所居之地为“马村”。《嵊州志》记载:“马姓先祖最早到村安居落户,以姓氏命名。”马华之子马福、字维升,唐天成二年(927年)授官金华,晚年亦居马村。遂成嵊州马氏。
嵊州马氏以陕西扶风为宗。其实与扶风马氏并无血缘关系。马福配陈氏,继配上虞吴氏皆无子,晚年继吴氏姐之子,古虞县(今上虞)书法家虞世南第九世孙虞天佑的第四子虞团为嗣,取名继宗,马氏家谱称之为“团公”。马继宗,号湘水,行悠四,天福二年丁酉乡举,后汉乾祐二年为杭州右厢二干辨,周显德二年转都干辨累官至学士,娶妻赵氏,诰赠夫人。马继宗即是马寅初家族的嵊州始祖,越中马氏也多以虞团为世祖。嘉泰《会稽志》载,唐大书法家永兴公虞世南终老于绍兴,葬在今绍兴山南镇,唐封虞世南为会稽山神。贞元元年(785年)四月奉诏在绍兴山南镇立永兴公庙,碑由羊士谔撰,韩杼材书,韩方明篆刻。马继宗子孙三代卒后都葬在绍兴平水一带,与永兴公墓和永兴寺相望。虞团子孙虽为马姓,然不望其根。《马氏仁和堂家谱》族规中第五条也有“虞马不结婚姻,以我二世祖自出于虞也”的记载。
嵊州马氏唐以前家谱在躲避兵燹中遗失,现存之谱始修于乾道年四年(1168年),由马继宗八世孙资政殿学士马廷鸾汇集,八世孙吏部尚书马廷璧撰辑。因避乱而进入嵊州的马氏在宋时成为越中望族,南宋时,马氏在马村建有一座名园,名曰“梅园”,内置梅亭、清吟斋、育鳞池、伴月楼等,其建筑气势恢宏名动江南,进士周之纲、商又新、高宗商、劳崇之、王复明等都留有诗篇。从南宋著名诗人王十朋的《梅园赋》中“越中佳境甚多,而剡邑之北都马村之梅园最著,予至其村,见山川之秀丽,徘徊不忍去,因偶赋其事焉。”之句,可证马氏望族不为虚。
嵊州马村马氏宋、元时,外迁的有:常字派余姚县云娄、存字派上虞县板桥铺屠马、仁字派会稽七都吴融、义字派金华府义乌县花溪、道字派会稽县县后(小昆山)、德字派诸暨县、廉字派会稽三十都平圆、能字派新昌县火炉巷。在嵊州的马氏分为马村上段、下段,恩字派十四都茅岸,惠字派三十六都班竹园仁村,举坑派,城后派,下马派等。马寅初即出自嵊州马氏仁字派会稽七都吴融一支。清马炯章《效学楼杂文》云:“马氏世居嵊之马村,唐以前谱缺不可详矣……团公下十世皆贵显,第仕宦行迹,于世多无证。”故我对马氏先祖行状在此不作详述,只将马氏自五代至马寅初孙谱系立于后,供参考。
二、迁居绍兴
民国《绍兴县地方志资料》记载:“吴融文英堂马氏:马继宗,石晋天福二年进士,后周显德间仕至学士,即嵊邑马氏始祖。家谱:谱首有宋咸淳元年旧序,盖录自嵊谱者。其明嘉靖间、清康熙间序文,则属于绍谱。观存之本为道光二十七年所修,凡五卷。附记:此谱所载分支迁徙,考其在本邑者,如牌下派、西溇派、楼下派及后桑盆塘下车家弄(昔称东墅)、全林、化山、道墟、高拱山、西郭门外虹桥下、小皋埠、袍渎、罗家庄、柯桥西太平桥城内大园草貌桥,皆出此族。”
《会稽马氏文英堂家谱》载:元朝时,团公下十一世孙马方,行荣一,字卓锋,谥号乐古,始迁会稽吴融,遂成会稽“文英堂”马氏。马方自幼姿禀聪颖,喜诗词,善文艺,性耽山水,好交游且仗义疏财,往来其家者皆当世名流,如浙东名士宋景濂、王子充、刘青田(伯温)、章三溢等等。其文“沉浸浓郁,含英咀华,朴茂如两汉,纵横如三苏,当世誉为奇才。”元末四海纷争,需才孔亟。朝廷知公有才,又是簪缨之后,屡诏责以宏济艰难,马方终不就职,以游历各地回避。吟诗赋,咏庙堂,江佐人士比之如“华顶青松,云中白鹤” 好不钦慕。《绍兴县志》记载:“马方偶游会稽至吴融,见吴融水清山幽,俗厚风纯,人文蔚萃,遂卜居于此。”马方有高德在吴融建书堂,名曰“文英堂”。“藏书数千卷,乡人化之,多好文艺。”古人藏书多为家族后人,而两浙历来为书香门第聚集之所,颇多藏书家,但皆秘不外传,或有立簿录以飨天下者,皆称贤士。南宋蒙古南侵,铁蹄所过皆成废墟,所藏典籍多毁于兵燹,能如马方那样,不以所藏私子孙,而泽惠乡人者,在当时是绝少有的。后“文英堂”成为会稽马氏总祠、家庙,以祀马方。该庙设于吴融运河边,经历代修建,甚为壮观,迄今已有七百余年历史。民国时曾作为吴融小学校,解放后一度为粮站,现虽已破败不堪,但部分尚存。
马方娶妻陈氏,生六子:德润、德祥、德良、德常、德亨、德明。长子德润之子因迁外地无考,四子、五子早逝无后。后吴融文英堂马氏分为三大支,即马德祥的文英堂牌下派,马德良齿德堂西溇派,马德明的四维堂溇下派三系。又历十余传,至清乾隆时,文英堂牌下二十三孙马子明为扩大酿酒又迁小皋埠。马寅初即出自马德祥的文英堂牌下小皋埠一支。会稽马氏在绍兴绳绳洗洗、绵延迄今七百余年,绍兴马姓多以吴融为宗,马姓亦已成为绍兴县三大姓氏之首。
三、弃仕从商
会稽马氏在明时是绍兴望门士族,书香门第,传经之家。明亡后,会稽马氏文英堂子孙遵循祖训耕读传家,三朝不仕。这点马步蟾和马一浮著述中都提到“明亡,三世不应举,至清乾、嘉时始预乡会试。” 纵观马氏全谱,自文英堂始祖马方拒元以后,明末为官最晚的记录是,万历年间,明《一统志》称文章太守的马文璧及天启二年的进士马如蛟。清顺治、康熙、雍正三朝无一人入仕,连秀才都没见一个。
康熙时,传至马元杰,字国英,为马氏团公下22世孙。公天性敦笃,幼承父训守耕耘,恂恂醇恪乡里称长者,然一种英爽之气常流露于眉宇间。公善承先志,始务农,从商贾后,铢积寸累家道渐裕。公乐善好施,仗义疏财,常为乡人排难解纷,其隅敦气节在闾里很有好名声。其子子丰、子明皆是乾隆时的太学生。
马子明,团公下23世孙,光字辈,字辉庭,是乾隆朝的国子监生,但并没入仕作官,而是继承父业,于乾隆时迁居绍兴小皋埠扩大酿业。马子明以黼黻之才华,习陶朱之事业,不几年堂构辉煌、仓庾充实,成为远近闻名的富室。一些族人也相继跟进酿酒行业,如史称江南贤守第一的马志燮的父亲马光椿就是其中之一,马氏遂成为清时酿酒世家。绍兴名酒“香雪”、“善酿”实出于马氏酒坊,只因由外戚播名不为世人而知。
马子明娶妻汪氏孺人是绍兴富绅汪德庆之女,汪氏克勤内助、宽仁遇下、节俭持躬,生二子、四女。二子长大烈,次大荣。四女长适石泗王师章、次适皋埠沈光耀、三适道墟章鹿五、四适单家埭钟廷道皆是绍兴有名富室。后又纳如夫人崔氏复生二子:长大鉴、次大照,另添置产业。当地有前马家、后马家之称。四子又生孙二十。正应了二千二百四十多年前,韩非子《韩非子•五蠹》上说的:“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货物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马氏至二十五世,马子明孙辈多达四五十人,孙子就有二十人,最大的家业分成二十份也不为多,小皋埠马氏遂在绍兴酒业界失去了霸主地位。兄弟二十人中除老八读书外,余皆以酿酒为业,后分散在绍兴、萧山、上虞、嵊县各地开设“酿酒作坊”。
咸丰五年,马子明次子马文燮的长孙马庆辰,字瑞生,又字赓良迁居嵊县浦口创办“马钰记”酒坊。浦口地处嵊县县城东部,与县城仅向夹两条江,位于黄泽江于剡溪的交汇处。在以水路为主要交通的古时,浦口是有名的浙东通衢,百物骈阗,民居稠萃。马赓良凭着祖传酿酒手艺,很快营业大甚。此后马赓良堂弟马庆恩,字鹿耕(马可兴的祖父)和堂弟马庆常,字棣生(马寅初的父亲)也相继迁居浦口,创办“马懋记”酒坊和“马树记”酒坊。后又有“马万兴”米盐行分记“马堃记”酒坊,“马懋记”分家后的“马盐记”、“马文记”酒坊,当地有“五马闹浦口”一说。其实迁居浦口的绍兴马氏并非只这五家,早在乾隆时,文英堂下23世孙马子祥(明末进士马如蛟之孙),齿德堂下24世孙马大奕就已自吴融迁居浦口(古时讲究门当户对,知根知底,喜欢老亲做亲,马寅初的未过门前去世的夫人与第一位夫人张桂君及马寅初父母墓葬在王舍都与子祥公的孙子“迪功郎”嵊县教谕马肇墉有关)。后文英堂牌下23世孙马子道,24世孙马大良、马大敬在道光时也相继自吴融迁居浦口。小皋埠马氏在道光时也早就在浦口置有产业,马赓良三兄弟迁至浦口后,因嵊水不耐酿,马氏用祖传酿酒“损益之法”酿出与绍兴酒同样的品质,故马氏将所酿之酒称为“仿绍酒”,这就是“仿绍酒”的来历。“仿绍酒”曾是嵊县解放后的老酒牌子,用了很长时间,远近皆知。
四、积善之家
会稽文英堂马氏不仅是绍兴士族望门,还是积善之家。明时出过多位进士、大儒。明时大儒陶爽龄、宫廷画家湖州进士李进(李叔同祖上)等皆是外戚。马氏家谱载有江西武安县为马主簿立祠祀之的记载,同治《罗江悬志》里有吴融马传业置义田、办义塾的记载等。明大儒陶望龄《文英堂记》寄语:“盖马氏因积善家也……庶几文英之子孙或有继起于后者,而文英堂之名可以历百世而不朽,是则余之所厚望也夫。”马氏善举,明时文学未辟,很难找到记载的文献。清时马寅初祖上之行状与族人的善举记载较多,散见于清末和民国时期的文选及当地百姓和后人的流传中。
现存的马氏“文英堂”残谱中记载:马寅初曾祖的祖父马元杰,乾隆间,因商务经过嵊州浦口镇时,见“舟人争索渡钱”,即在浦口捐资建木桥,设“桥局”(木桥管理处),订成法:“水浅则用桥,水涨则用舟。”并置腴田数亩为桥田,其收入作为木桥的管理费用。此后其子马子明、孙马文燮代有增设,当地人无不称颂元杰公之盛德。清末浦口乡人为感念公建桥之德,集资重建“桥局”,内立塑像以祀之,当地人称“大善菩萨”。该庙因紧临总管庙,故又人称小庙,解放后设为浦口乡驻地,遂毁公像,现为民居尚存。
马寅初的高祖、曾祖在浦口还置了庙田、路廊田。在浦口“总管庙”前,原立有两块石碑,分别立于清道光和光绪年间,上刻马氏鸠资重修庙宇的经过。在浦口至屠家埠路上尝有一凉亭,旁立一石碑,上刻“马棣生全助”字样。这条路上石桥边,尚留有一座破败的路廊,内镶一石碑,上记录了马寅初曾祖马炳煌(文燮)建桥、铺路的事迹。
家谱还记述了马寅初高祖马子明按范文正公(范仲淹)的《义田记》,置祭产以厚祖宗,在家乡买田数亩,作为祖、父祭田,并置田数亩作为义田以济宗亲。宗族中有贫穷不给者,复以量力以周济之。兄亡后帮助兄嫂料理家业、护养侄子等事迹。清翰林院编修渔山先生巡视绍兴西城时,对马子明事迹大为褒扬。谓公“德至厚矣,子孙必昌”。清马炯章《效学楼杂文》说马子明“厚重多奇节,急万人之急,先后散万金于乡人,无德色。”其子马文燮,号炳煌亦好施予,乡人感动,皆举“修职郎”。
正因为有马元杰积善在前,马子明、马文燮造福于后,才会为后来的“五马入剡”打下了很好的社会基础,“五马闹浦口”使浦口变成远近闻名的酒乡。
五、从走仕途
马寅初高祖、曾祖虽颇有才学,但并没有真正步人仕途。咸丰时,小皋埠马氏虽然子孙众多,分家后仍然不失为小康之家。因为两件大事,让小皋埠马氏重新又步仕途之路。
第一件得先提一下吴融“诚忍堂”马光椿,因为马光椿对清末绍兴马氏一族的走向起着重要的作用。马光椿字壮年,号春畦,早年因乡试不举,初随族兄马子明习贸易。乾隆甲辰年(1784)公运酒至通潞途经清江时船搁浅,入住客栈,次日不见船只,所运之酒被盗卖,家业遂衰,公亦再无心从商。其妻沈氏出于清末绍兴有名的藏书世家,书香门第。沈氏劝公要重振家声还得走科举之路,陪公严教子侄苦读经书。皇天不负有心人,十数年后其子马志燮,号慎庵于嘉庆戊午年(1798)中举人,已巳年(1799)高中进士,史称江南贤守第一。马慎庵的入仕给马氏家族子弟科举入仕增加了信心,此后的近百年中,进士之花在马氏家族边地开花,绵绵不绝,光高中进士的有史可查的就有8位之多,马志燮、马光澜马传煦爷孙、马百庆、马叙伦高祖马文华、马一浮曾伯祖马步蟾、马赓良儿子马炯章等皆出此族。马步蟾在《中宪大夫春畦公传》中说:“吾族由科第通显者,皆慎庵叔启之,实公与沈太君督教之力也。”
第二件大事,就是“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给绍兴马氏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小皋埠马氏也从此走向衰落。这在诸多文献和马赓良、马炯章父子诗文中都有记述。马氏在历史上曾有几次毁于兵燹的记载,这次咸丰时期“太平天国”运动中的惨痛记载,就散见于各大文献之中。这次遭遇的记录中,也表明了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经学熏陶的马氏子孙的骨鲠个性。如《两浙輏轩录(续)》和《绍兴县志资料》记载:“马传朱,百庆子,字茉舫,侯选光禄寺署正,能诗。游宦福建,归里后,咸丰辛酉之难遇敌不屈死亡。”“马传诛,字渔溪,幼从兄金门读书,文章倜傥,屡试不中,三十余绝意,设教里塾。咸丰辛酉之役太平军游兵至吴融,大骂不绝口,遇害。给事中,高延祜具牍汇奏,予云骑尉。” 马一浮在《会稽马氏皋亭山先茔记》中曰:“先祖兰舫公讳楚材,先本生祖厚山公讳尚坤,并居敬慎独,服膺刘子。厚山公以经术教授乡里,早卒。兰舫公优长吏事,屈在簿尉。咸丰十一年,滇寇略四川,连陷十余县。公距守仁寿,死事甚烈,清廷褒异,县人祠之。”的记载。马炯章《效学楼杂文》《八大父绿村先生家传》中有:“粤寇窥郡,举族他徙,先生独否,为贼得。骈絷之,斫七人矣,不为动,贼壮活之。”的记载。而清末、民国时期的会稽马氏宗谱中讲述更多。在这些文选中以马赓良《鸥堂诗稿》对遭受兵燹的哀叹更令人同情、感叹和痛惜。
咸丰十一年太平军进犯绍兴,小皋埠马氏举族避于嵊县山中,嵊县家毁又转避越海。在嵊县的“马钰记”和“马懋记”重建后,刚恢复元气,同治四年嵊县又遇大水。“马懋记”从此衰落,多年后才还过身来,马赓良亦从此灰心丧气,迁居皋埠并分设酒坊于皋埠、陶堰,自己纳粟为国子监生,并与同乡绍兴名流秦秋渔、孙彦清等结诗社名曰“皋社”,走科举入仕之路。战乱和水灾,也迫使小皋埠马氏在从商和入仕上作出选择。绍兴“皋社”中成员后多成为清同治、光绪年间的进士和举人,名声很响。马赓良名声在绍兴的雀起,给小皋埠族人增加了入仕的信心,但同时也使很多族人生活陷入困境。
六、马寅初绍兴小皋埠祖、父辈行状
马寅初的祖父同祖兄弟有二十人,除八大父(绍兴人称祖父的同祖兄弟为大父)读书求仕途外,余皆以酿酒为业,散于绍兴、萧山、上虞、嵊县各地经营酿酒。战乱与水灾对马氏家族打击很大,相比入仕为官风险就小。而且入仕做官又能光耀门庭,是读书人做梦都想的好事。咸丰后,马寅初祖辈和父辈们虽经营着酒业,大多却却一心于仕途。这里我谈谈书中记载的马寅初曾祖马文燮下的其中几位祖、父辈行状。他们中有九位是秀才,但都困于乡试,无一人中举人的。
马寅初第八大父,名肇林、字培森、又字绿村、号勤庐,幼方严,异于常童,弱冠中秀才。先生自幼饱读经书,尤好诗词,尤其对颜习斋的学说有精深的研究。《效学楼杂文》记载:先生“学务博闻强记,经史皆上口。”、“善四书文,思力凝重,不为模仿,而名理精卓,词皆丰称。”绍兴文学评论家胡宝琛谓:“先生文在明季国初间,嘉道以来未偿有也。”他本人也常以文章气节自厉,人缘也很好。马炯章曰:先生“性卞不容人过,好以礼绳人,自家中子姓,外逮党乡与游之士,无不善先生,而先生以穷死。”咸丰五年马氏兄弟分家时,马培森的父亲马文燮因他不承祖业,专攻读书,多分与钱财。咸丰十一年太平军进犯绍兴,马氏举族避于嵊县山中,嵊县家毁又转避越海。先生独居小皋埠坚不离家,被太平军捕获。先生倔强不屈,太平军在其前连斫七人,先生面不改色,太平军佩服他的勇气没有杀他。先生趁机带了一同被抓的妇女和乡人逃离,并出资帮助他们安家。同治中兴先生又重超旧业,但因他不喜朱子之学,不善八股文章,故九试皆没中。先生以才略见长,其弟子李珙、王源等入仕后皆以经世、才略名世,然先生因不善应变,无缓急之交,一生睥睨一切,“穷于一第,而饥寒随之。”先生弱冠而中秀才,六十六岁时仍去应乡试,仍不中。他泣曰:“老矣!宁须此,顾一吐胸中热血耳。”光绪十八年卒,年七十岁。其子在丧乱中罹难,遗一孙名惟善,同样步祖父后尘,“玩物丧志”精于棋艺,留有《弈谱》一卷(民国《绍兴县志资料》第一辑)。
马寅初父亲同祖兄弟十六人。其中一位叔父名秉南、字越筱,因其喜欢填词,故又号疏籁子。现存有《疏籁词三卷》(民国《绍兴县志资料》第一辑),《水南堂诗》二卷、《水南堂骈文》二卷(《越声》)。马秉南承继祖业酿酒,少年中秀才,因其丈人在四川为官,遂入蜀完婚。马秉南不愿入幕为僚,喜诗词、好游览不为妻兄喜欢,几年后回到绍兴,不改其志,又与山阴(今绍兴)名士孙退宜一起以诗诏后人,遂废祖业。几次乡试皆不中,年三十六卒。
马寅初另一位叔父名庆棠、字爱南、号汲堂,九岁学为诗,师大奇之,后因病辍学。光绪初年,随在外为官的亲戚为幕,俗称绍兴师爷,亦因病废,回绍兴。时族中多好文学,遂废祖业,转攻文学。爱南喜欢画画,长于画山水、花鸟,更精于篆刻。他用财如土,不惜花巨资购买碑碣数百种陈于一室。光绪十年游福建,又游苏州后,其艺大进。他自谓:“三十以前,为古人束缚,出游之后,始能变化。”浙江巡抚任筱远、安徽按察使丁潜生等皆设馆收藏他的作品并聘他为幕不受,一心杜门作画。因他生性诙诡,常以人取价,不为官家喜欢,却挥金如土,故常以借贷度日。四十岁无子,游浙西时买一妾归,有三女,卒年四十九岁。他死后所余金石、图籍被其妾私卖略尽。其侄子绛裔购得他所遗印谱数帙存留,今尚留有其《印谱》一卷(民国《绍兴县志资料》第二辑)。
马寅初另外还有一位叔父,字山农,号彦良,也是少年中秀才。咸丰十一年家被太平军毁后,不再经营酒业,专攻读书,为生计受聘乌程县刑席,后因疾失志,中年离世。马赓良《送从弟山农彦良幕游乌程兼寄子九丈》曰:“琴装检点若为情,出处心期苦未明。弹铗有缘聊做客,读书无奈且谋生。身经多病犹行役,别最销魂况弟兄。此去关河逢落木,可堪随处断鸿声。” 山农有一子名纳善字虚谷,聪颖好学,对之甚为喜爱。他去世前,告家人说:“我死当从所志,岁佐其读。”其长子树善,字稚农更是迭遭家变,仍矢志读书,却屡困于童子试,日子本就过得颠顿憔悴,仍助弟读书。可惜的是父亲山农死后数月,其弟虚谷也因病早逝,年方十九岁。马炯章有感于家族之多故,人才之递降。感叹曰:“气运之古厚今薄,岂独国家为然哉,一乡一族亦有之,我家自高曾以善酿起家,当时人才,大率朴厚,练达相尚……好学善读者不多见,有一于此,而夭其天年,愈以见吾宗之衰也,是以其行而有余悲也。”
马寅初祖、父辈的遭际对马氏子孙应该有很大的触动, 马寅初伯父马庆辰,字赓良,襁褓丧父,十四岁辍学,随祖父习酿酒。咸丰五年在嵊县浦口创“马钰记”酒坊。咸丰十一年家毁,避地海滨时结识了孙彦清、蔡季圭等。乱定后纳粟为贡迁居皋步,租内家在街市之宅另设酒坊,并与秦树敏、孙彦清、蔡季圭等创办了诗社“皋社”。马赓良虽少年力学,以诗书名世,但他“轻举子业,一应乡举落榜则弃去”,一边经营世业,一边以诗启后学。马寅初另一伯父马庆恩字君锡,号鹿耕亦承祖业酿酒于浦口,经营“马懋记”酒坊。他也曾去应县试未中,即不再参加科考。这两家虽屡遭兵燹、水灾却家业仍丰,子孙亦繁。马赓良之子马炯章光绪33年会试一等高中进士以陆军部主事用,马鹿耕孙马可兴是民国时闻人,曾与鲁迅等创办《越铎日报》、《民国日报》为主编,曾任民国国民参议会总干事。解放后任浙江文史馆馆员。
入仕做官是自古读书人最大的志愿,就是一般的普通老百姓也是做梦都想的好事。清末绍兴的读书人,科举不第的,多入幕府,俗称“绍兴师爷”,走另一条入仕之路,很少愿意经商的。“皋社”中有一社中祭酒孙子久者,矢志科举,终生不第,后入幕为刑席。马赓良在《赠孙子久丈垓》中感叹:“锦囊传世业,未肯换勋名。”马氏小皋步一族,自马元杰从商经营酿酒业开始至马寅初一辈,一百多年来已历七世,过上了小康的生活,但从没忘记入仕做官。乾隆、道光后,马氏子孙又很多重新走入科举之路,马寅初曾祖马文燮下,祖、父辈共有贡生、秀才九人,但无一高中举人、进士的,有些反而废了祖业,生活又从小康陷入贫困。读书人讲“学儒仅知讴,学农仅习耕”,土话讲“读书不上学,种田不落足”,最终变得如同“孔乙己”,那是最被人看不起的。
马寅初自幼就显出比常童聪明,但从小玩劣异常。马棣生既希望马寅初能读书入仕光耀门庭,又怕儿子步长辈们的后尘,所以自幼对马寅初管束极严,甚至想出“连坐法”来管教儿子。然而马寅初至十六岁在学业上也未有所建树,马棣生开始反对儿子读书,要求马寅初学做管帐,但马寅初坚决要求继续读书,父子间的对抗就此产生。最终马棣生拗不过秉性倔强的马寅初只能同意他继续求学,但安排他去上海学英语以便将来做洋务生意。马寅初内心里虽很不愿意也只能同意,父子间达成了妥协。马棣生要马寅初学一些实用的东西,未尝不是明知的选择。马寅初坚决要求外出求学,也是正确。
沧海桑田,文英堂牌下一支在吴融已没有后裔。现小皋埠马氏除在浦口尚能找到几位子孙外,在小皋埠也已没有后裔,他们散居于世界各地。小皋埠马氏中以“马树记”人丁最为兴旺。马寅初兄弟五人,子侄辈男11人,女22人,到孙辈11位子侄又变成47人,男20人,女27人。出的人才亦最多,教授、高工、博士可谓济济一堂。

附:马寅初家族世系
嵊州马氏家谱始修于乾道年四年(1168年),由马继宗八世孙资政殿学士马廷鸾汇集,八世孙吏部尚书马廷璧撰辑。辑谱时给马氏定下四十传,其行次字义为:“五常垂世德,三礼振家声,威望标东汉,勋猷建北平,贻谋光大肇,庆善本源明,施惠承先志,传经启俊英。”

一、嵊州时期
(一世至十一世)
mashi2201.png

二、吴融时期
(十一世至二十三世)
mashi2202.png

三、小皋埠和浦口时期
(二十三世至三十世)
mashi2203.png

作者:马大成


马庆喜,浙江龙游范坦马氏,始迁祖为宋殿中侍御史马伸,于南宋建炎二年自山东东平迁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中华马氏网 ( 浙ICP备09020836号-7 ) 浙公网安备33082502000231号

GMT+8, 2024-10-12 23:18 , Processed in 0.089650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