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填写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424|回复: 0

广东紫金马氏概况

[复制链接]

1412

主题

417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4299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

QQ
发表于 2016-2-28 12: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马氏来源

马氏原出于赵姓。据史载,中国百家姓,出自黄帝时代。但在当时却无马氏一姓。直到战国时期,才在赵氏一姓中分系出来。公元前270年,秦国侵赵,赵惠文王派王子赵奢统兵抗秦,因大破秦军有功,后被封为“马服君”(官衔),赵奢及其后裔以官为姓,遂姓马。赵奢成马氏第一世远祖。

马姓始于河南邯郸,秦统一六国后,赵奢子孙迁居陕西茂陵,此后繁衍发展。至今已有2270余年历史。

秦汉以后马姓一族更大发展。赵奢的十一世孙马援,陕西扶风人,东汉光武帝时,被封为伏波将军、新生息侯、忠显王。公元前41年,马援奉旨出征平定交趾蛮乱,在那里树立铜柱,以定国界。同朝马融,被封为公主大傅,设“绛帐”为公主授课。后人有“马融设绛帐,坐高堂,授生徒”之说。因此“绛帐授徒,铜柱记功”代表马氏先贤的文绩武功。马援子孙,世居扶风茂陵,成为名门望族。马氏后裔以此为发祥地,世代繁衍,形成大族。

二、迁徙史略

随着朝代更迭,征战或者自然灾害等原因,各族各姓人口也迁徙流动不停。自马援以后,马氏族人不断向甘肃、新疆、青海等地迁徙。隋朝末年(公元600年左右),马氏族人又由西向东扩展,向河南、山东等省移民。马援的二十世孙马周于唐初迁居到山东博州、茌平定居。公元631年,任唐大宗的监察御史、拜中书令,封进群王,又加封北平王,辅佐唐大宗建立大唐帝国,名垂史册。其子孙后代繁衍众多,分居各地。

北宋末年,因外族金人入侵,宋帝被迫南迁。北方各族民众,为避战乱,也纷纷向南迁徙。马七郎此时带着家人由山东出发,辗转经江苏、浙江,流落到福建汀州府宁化县定居。从此休养生息,繁衍孙支。以后其子孙又由闽入粤,散居广东各县,创业开基。马七郎定为闽粤马氏福建开基一世祖。

三、迁入紫金概况

迁入紫金的马氏一支为马七郎六世孙马王舍的后裔,现分居在紫金县林田、石坑、罗洞、县城、古竹、蓝塘。另一支为福建六世祖千六郎的后裔嗣孙,现居龙窝官田。

(一)马王舍世系

马王舍生两子,次子仲四郎,因侄马德辛任广东潮州府知府,迎仲四郎禄养,由闽迁居长乐县油田丫髫岭。生两子(八世)。长子马德兴生三子(九世):马良玉、马良益、马良瑞。此三人子孙,后来分别由五华分居到紫金的林田、石坑、罗洞等地开基。

1、林田世系

马良玉的第二代孙马伯寿(七郎,十一世)于明朝中期(约1500年)由五华油田迁到永安(今紫金)紫金青溪上窖。明朝隆庆年间,永安建县前后,上窖一带匪徒猖獗。那时马良玉的七代孙马新贵(十六世)因病在外就医,待病好回到家时,全家已被抢光,杀光。他孤身一人,投身林田宝嶂外祖之戚谭姓人家做长工。因他年壮力强,诚实勤劳,后来被谭家主人招入为婿。马新贵成家后,夫妇合力创业,发展很快,成为林田马氏一系的开基祖。以林田宝嶂为发祥地。自开基至今430多年,由十六世发展到三十二世,后裔分布在紫金县林田、紫城镇,河源、惠州、深圳、香港等地。

2、石坑世系

九世祖马良益后裔马万选(十六世),于清初顺治年间(约1650年),由长乐油田丫髫岭迁至永安县岩前约石坑村南龙埔(今乌石镇石坑村)开基。迁来初时,夫妻两各挑一担行李,历尽千辛万苦,来到石坑南龙埔。夫妻俩开辟荒山,架搭茅房,种植什粮五谷,生儿育女,兴家创业,成为石坑马氏开基祖。经过300多年的繁衍发展,后裔分居紫城、深圳、广州、香港、南洋等地。族中有大学毕业生几十个,其中马成发一家,现已有大学毕业生12个。

3、罗洞世系

九世祖马良瑞之子马法今,于明朝中叶(约1500年)由五华油田迁居永安县(今紫金县)秋溪、中石坑居住。传至十四世马腾汉又迁至龙窝罗洞村定居,成为罗洞马氏开基祖。

(二)官田世系

官田马氏一族,系福建马氏九世祖七五郎马奕芳在平远东石镇开基,为平远开基一世祖。传至马祖昌六世祖,于明万历九年(1581年)由平远迁居永安县(今紫金)龙窝官田开基。开基后,靠开荒造田,耕种作物为生。传至十世祖马尚元以后,才开创兴旺局面,子孙繁衍,生活渐丰。

1949年前,官田马氏全族没有一个人读过中学,现有大学生成百名。

经过400多年发展,后裔分居四川嘉定县、广西、江西,广东省广州、湛江、肇庆高要县、深圳、珠海、惠州、河源、紫金县城及马来西亚、越南、香港等地。

(三)紫城世系

马七郎八世孙贵二郎,于明末由福建迁至兴宁开基。至清末二十二世马清梅,又由兴宁迁至紫金县中坝定居。民国初年,二十四世马木康、南康兄弟,又由中坝迁住紫金县城。现已发展到二十七世。

(四)蓝塘世系

马七郎八世孙十三郎,于明永乐五年(1407年),出任惠州府营千总。永乐十年(1412年)后,迁居兴宁。二十一世马良茂则由兴宁迁居紫金县蓝塘,现已发展到二十九世,后裔分居紫金县城。

(五)古竹世系

马七郎八世孙马德俊的后裔,于民国期间由长乐(五华)迁入紫金县义容鸡啼石和古竹平渡马屋排定居。

四、堂号、祠堂与堂联

(一)堂号

“扶风堂”马氏一姓,开姓始祖为赵国王子赵奢,但其时马姓人口不多,并未成为当地望族。直到东汉马援时,马姓才在陕西壮大起来,成为大族,所以马援被后世称为大始祖,而马援发祥于陕西扶风,故后世以“扶风堂”为堂号。

(二)祠堂与堂联

马氏总祠建在城内紫金山下仓边街。建于清朝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重修于民国十六年(即1927年)。解放后为紫金中学食堂。

1、总祠

大门联:

伏波门第,绛帐家风。

上厅正、副梁联:

源始扶风,系蔓神州,忆祖辈,文崇绛帐,武著铜柱,惟愿阀阅芳馨,百世簪缨循旧绪;

支分闽南,基立安邑,相此祠,前朝铁水,后倚元峰,应卜箕裘济美,万家迪发焕新猷。

将军树铜柱立汉界,万世英名垂史典。

御史佐贞观兴唐室,千秋业绩照汗青。

下厅顶梁联:

三晋流传,鸿图大展,祖有德宗有功,福荫儿孙皆富贵;

五常及第,仕宦盈门,光于前裕于后,泽被胄裔概荣华。

2、其他各乡马氏分祠堂联

大门联:

五常门第,三晋家声。

白眉门第,绛帐家声。

铜柱门第,御史家风。

五、族训(选)

溯远祖,陕北疆,启姓氏,赵储王。定郡号,扶风堂。迁闽南,是七郎。至永安,以紫金,为发祥,立大志,能自强,创基业,苦辣尝。置田产,建住房。成家室,育儿郎。千丁口,万富乡。开基难,非寻常。祖宗功,似海洋。春秋祭,不可荒。宜虔诚,宜周详。

事双亲,孝德彰。父母恩,大无疆。报恩典,宜经常。丰膳食,厚衣裳。有疾病,奉药汤。虐待亲,乖伦常。忤逆儿,必灭亡。

教儿孙,有义方。不苛刻,不娇养。勤读书,习文章。明礼义,识纲常。使成才,显辉煌。耀门庭,争族光。为国用,作栋梁。

对昆仲,多商量。亲与疏,同一样。讲文明,讲礼让。要团结,要相帮。勿逞势,欺弱房。勿恃财,惹祸殃。

交朋友,择善良,邪恶者,勿近旁。交之道,不能忘。诚与信,是良方,友有错,规劝帮。友为善,宜表扬。得人助,勿轻忘,作答谢,理应当。

遵法纪,守规章。不讹诈,不说谎,爱老幼,扶病伤。爱祖国,爱家乡。慈善事,要共襄,多赞助,多帮忙。勤积德,寿而康。子孙贤,家兴旺。

黄赌毒,是砒霜。切勿近,切勿尝。一沾染,无救方。倾家产,坐牢房。

要发达,看祖上,效其志,法其样。伏波威,镇南疆;绛帐德,永留芳;周公才,兴大唐;全家福,数五常。祖先辈,人中王,垂史册,万古香。望嗣裔,振纲常,要发奋,要图强。法祖先,创辉煌,家声振,姓名扬。此训言,镜子样。经常照,善恶详。

六、紫金马氏人物简介

马火林,龙窝官田人,曾任紫金县人民武部部长、政委,现任中共紫金县人大党组书记、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

马应松,紫城镇人,曾任紫金县副县长。

马帝玉,龙窝官田人,曾任惠州市对台办副主任。

马金鱼,龙窝官田人,现任紫金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副处级)。

撰稿:马兆銮、马提开


马庆喜,浙江龙游范坦马氏,始迁祖为宋殿中侍御史马伸,于南宋建炎二年自山东东平迁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中华马氏网 ( 浙ICP备09020836号-7 ) 浙公网安备33082502000231号

GMT+8, 2025-4-27 14:22 , Processed in 0.05468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