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宋中期,我族四十五世祖英公由南昌府丰城县迁南昌府南昌县洗马池、铁柱宫周边。至千二郎必亨公兄弟数人出南昌,我族先祖在南昌居住约十余世,其间繁衍生息,人丁兴旺,又包容兼蓄,凝聚宦游南昌之诸多同宗异支,跨越南宋而至元中,到行尧公与子侄舜梧、舜桐、仕龙、仕虎诸公之世,我族在洗马池、铁柱宫周边的马家园、吉水仓、筷子街、马家巷、马家池一带,居里相连、烟火相照,泽衍宗藩、祚隆门荫,已成南昌俨然巨族。百花洲、滕王阁旁都曾有先祖墓地,而洗马池与铁柱宫,既是昌城的历史地标,又是我豫章列祖的发祥之地,也是江汉马氏的肇基之源。
笔者幼年聆听先父教诲,常论及南昌街巷,耳熟能详,尤对筷子街祖祠的描述,至今记忆犹新。当时常诧异父亲从未到过南昌,为何对南昌如此熟悉。至文革期间,父亲因受先祖父曾为马氏族中户首之牵连,两遭抄家,首次抄家时,抄走不少典籍,令父亲常为叹息者,为抄走的一部县志,一套家谱。此时才明白,父亲对南昌如此熟悉,皆出自那套家谱。因此,笔者也常思到南昌走走,以探祖地详情。
时光流逝,笔者退休后,才得暇日,携妻带孙,专程前往南昌探访祖源地。网上预订了百花洲对面的金典宾馆,火车站有数路公汽直达百花洲站,且百花洲下一站即是洗马池站,也就是参观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公汽下车站。百花洲所在的东湖, 如今巳是八一公园,百花洲公汽站牌就在公园中山路大门旁边,园外火神庙巷内,有百花洲小学。园内的碑亭内,莲花座上一人多高的石碑上,就只刻着“百花洲”三个大字,十分显眼。不远处还有圣旨碑、水木清华阁等不少古迹,显示着此地厚重的文化积淀。我南昌祖于此风水宝地,曾有一片墓地,亦显先人们当年的辉煌。从百花洲公汽站坐车约五站路,可到滕王阁,滕王阁旁,也曾有先祖墓地,如今巳圈到了旅游景区院内,当然,这里也是千古名胜之地。另外,还有杨公塘、佘山等祖墓地,现在已无踪迹。
由百花洲公汽站沿中山路西行一千多米,在中山路与胜利路的交叉处,便是洗马池旧地。如今洗马池己变成一片商住区。因修地铁,洗马池站牌也圈进了工地,只给对面的八一起义纪念馆留了一条小小的通道,八一起义纪念馆内的群雕像,起义领袖们的目光,越过中山路,就是穿越了两千年时空的洗马池。洗马池是因为汉将灌婴率军南下之时,常在这里饮洗战马得名,至今天已有2200多年,仍然作为中山路上的一个历史站名,与南昌风雨同行,目睹了南昌城两千年历史沧桑,窥视着南昌城一次次激动人心的历史画面,也见证了我族先祖在南昌两百多年的繁衍生息,并为我们守望着这片渐行渐远的家园。
从八一起义纪念馆大门西行两百多米,过万寿宫商城,从中山路与翠花街的交叉处南行,在棉花街入口处的西边,就是铁树宫的旧址,现在这里已是南昌市二十一中学的地盘。学生正在考试,门卫拒绝入内。向老人们打听,说院内还有旧宫的残砖断瓦,另有清朝“重修铁柱宫”的石碑。“铁树宫”实为“铁柱宫”之误读,系东晋永嘉六年为奉祀著名道家四祖之一、净明道派创始人许逊而建,当时称旌阳祠。宫内有一铁柱,传为许逊所铸,为镇蛟螭之害。宫左有井,与江水相消长,称“铁柱井”。唐代咸通年间(860—874)改称铁柱观,宋大中祥符二年改为“延真寺”,宋宁宗御书“铁柱延真之宫”,故宋元明初期间称“铁柱宫”,又称景德观、延真观。明世宗赐名“妙济万寿宫”,清顺治十四年改称万寿宫,沿用至今。
前几年,南昌市政府在象湖中央重修了一座规模宏大的万寿宫。乘车到象湖约一个小时,通往万寿宫的五孔长桥,两边雕刻着江西历代名人画象,马廷鸾、马端临、马祖、文天祥诸公亦在其中。因景区正在维修,平常三十元的门票,我们只花两元就让我们进了。景区内“铁柱仙踪”的牌坊,透出了铁柱宫的旧名。背面的“永镇江城”,则彰显了铁柱之功。进到在宫院内,孙子到钟楼敲钟,鼓 楼击鼓,又到戏台上唱歌,玩了个遍。在真君阁和玉皇殿的中间,便是铁柱井。俯看铁柱井中,八根粗大的铁链,吊着中间的镇蛟铁炷,此时我们才真正看懂了铁柱宫的真谛。
回到铁柱宫旧址二十一中,沿翠花街南行,过带子街、张家祠巷,便是马家园故里。高悬“马家园住宅小区”七个大字的小区院门,向我们展示着这近千年的马家祖居地名。故里内是一大片住宅小区,二三十栋楼房在马家园巷的右侧,左侧则是更旧的民居。马家园小区归西湖区广润门街办下塘塍上居委会管辖,居委会就在园内。居委会工作人员的热情让我们十分感动,动用小区户口数据库查询,也没有找到马氏宗亲,只好留下联系电话而离去。
出马家园住宅小区,沿马家园南行,越过孺子路,再走不远,筷子街就横在了眼前,这便是大宾公当年南昌请谱时祖祠所在地。筷子街有几里长,数百年街名虽在,祖祠旧址何处?此地已无迹可寻,我们只能沿街由西走到东。回念着先人请谱之艰难,以此志之。
此后,我们还探访了吉水仓、马家巷、马家池等地。但这些地方都已是高楼与商铺,只是地名将永远放在我们的记忆中,以作为我们慎终追远的某种寄托。
叔祖之杏公曾为此行赋诗一首,谨恭录于此:
千里东行问宗根,
只为追远一片心。
铁柱仙踪觅真谛,
筷子街头忆先人。
德芳宗长堪典范,
慎宗最贵此精神!
作者:马德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