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马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填写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11|回复: 0

对南昌马家池及洗马池周边马氏祖居地考察记

[复制链接]

1403

主题

413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3950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

QQ
发表于 2019-6-27 12: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对南昌北街的考察调研

枝邑马氏从高公由吴迁楚的起止经由,枝邑马氏族谱的六种表述,第四、五两项为:

4、第419—420页,嘉庆八年十七世山秀公所写原序载:“乾隆五十二年,丁未,随邑侯陈公解粮適洪都,洪都多世族,马氏尤盛,偶诣南昌北街,遇二三同姓父老,面谈马氏世系,父老曰:自我始祖分支,迄今三十世矣,世居洪都,汉唐以来,鼎甲代不乏人,至十世祖钧,育三公,长从云,次从龙,三从高。宋南渡时,次祖徙云南,三祖徙湖广,世远年淹,后世益难稽云”。     

5、第440页凡例中:“以从高公为始祖,而始祖之先未由详明,据二房五支三(山)秀公之洪都访从高之父钧公,原系江西洗马池人,长从云,次从龙,三即公也。宋南渡时,次徙云南,三徙湖广,则从高之出自钧公已详。”

山秀公是否说了“从高之父钧公,原系江西洗马池人”, 山秀公所谈“南昌北街”在何处?此地还有否马家人居住?带着这一问题,我们查阅了清乾隆以来的南昌历史地图与当代南昌地图。  

原南昌府南昌县县城内的部分,现以中山大道为界,分为东湖区和西湖区。洗马池和马家池都在南昌市东湖区。洗马池是从西汉开始就有的一个地名,在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门前中山路的北侧,在南昌城正中偏西的地方。马家池在靠近南昌城北城墙下理应为正北门的地理位置处,即南昌城的正北点附近。南昌城应有九个门,实际只有七门,北边只有西北的德胜门,正北门已废弃,而马家池就在正北门附近,在今南昌市东湖区国土资源局的位置。原南昌北城墙脚下不远处,原有一个池子,名马家池,以马家池为角点,有一条直角形的街道,北为横街,南为直街,合称马家池街。马家池北街就是由马家池到德胜门的那条街,也是南昌城内的北城墙边那条街的一部分。

枝邑老谱只记载山秀公说了南昌府南昌县北街,既没有说是洗马池,也没有说是马家池附近,根据山秀公到南昌的公务,由邑侯亲往跨省押运粮食,应该是振灾之粮,其粮必入南昌府义仓。府义仓,是装救济粮食的仓库,而马家池北街,正起于南昌府的义仓,止于马家池池塘。这就基本可以确定,山秀公是在这个地点遇到几位马家父老的。从而可以确定钧公是居住在南昌城内的,钧公留在南昌城内的后裔,是住在马家池附近的。山秀公所提的北街,也就是马家池北街了。

那么,我们这一次的考察,应以马家池为地理基点,考察其古地理、古地名、古居民。以乾隆年间住在这一带的马氏后裔为线索,上塑其祖源世系至钧公,了解钧公的生卒年代,名、号、字、行,子嗣情况与去向。在探索上述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文史、地名、街道等部门了解与南昌马氏相关的其他遗址、遗迹、遗文、遗民,从而弄清枝邑马氏南昌以上的历史渊源。

4月11日,我们专程到南昌市东湖区民政局地名办查访,地名办负责编写区地名志的小同志很热心地发给我们一段关于马家池地名历史沿革的解释:

“1905年收藏的南昌城图标称马家池。北段原有一池塘,曾有马姓人在塘边居住而故名。1958年将原南北向的军法处内侧、外侧连通并入马家池。1966年改称光明路。1973年复称马家池。1987年增加通名,称马家池街,沿用至今。”

4月12日,我们到马家池街实地调查。

南昌北城墙早已拆除,修成了今天的阳明大道,马家池的池子早己填平,旁边是东湖区国土资源局,马家池北横街与南直街依然存在,门牌号码上都写着马家池街,只是没打听到一户姓马的人家。沿北横街向西走到象山北路,就是乾隆年间的府义仓的地址,这应该是当年山秀公交粮的地方了。沿南直街往南走,是马家池社区居委会,问居委会主任,他也说不清楚有没有姓马的人家,让我们到墩子塘派出所去查。我们到派出所后,有一位民警倒很热情,领我们去找管户籍数据库的民警,查了半天也没有任何结果,只是有一个民警说,他接收过一户马姓人家,还是山东来的。

虽然没有遇到马家人,但通过调查与考证,基本可以推定,山秀公是在南昌马家池北街遇到的从云公后裔。“南昌北街”应是指今天南昌市西湖区墩子塘街办马家池街的北街及其向德胜门方向延伸的街道。

我们在考察后续工作中,联系到南昌市化学工业局退休领导,1935年出生的马建新宗长,通电话时,他还讲到: 2013年因改善住房条件他搬家住在马家池对面,那里也曾有马家祠堂,抗战时鬼子进城后,祠堂被炸毁而不复存在了。如果您先祖是此地马姓人家,应该不是普通人进住此地的。

二、对洗马池及周边地区的考察

山秀公并未讲钧公为江西洗马池人,但譜中特别指出了“从高之父钧公,原系江西洗马池人”。江西和全国都有许多叫洗马池的地方,但南昌只有一个洗马池,我们专程到南昌洗马池及其周边的铁柱宫、马家园、筷子街进行了考察。

到洗马池之前,调查组准备到江西省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但去了之后,才知道图书馆正在搬家,但可以接受赠书。办理赠书业务的是马家族人马灵,虽然他是永新人,对南昌马氏历史不太熟悉,但非常热心家族文化,对远道的客人非常热情,还特意到考察组住地招待了一顿晚餐。

在南昌城中心地带的中山路与胜利路的交叉处,即南昌市东湖区百花洲街道办事处白马庙社区的一块地方,便是洗马池旧地。如今洗马池己变成一片商住区。

洗马池是因为汉将灌婴率军南下之时常在这里饮洗战马得名,至今天已有2200多年,仍然作为中山路上的一个历史站名,与南昌风雨同行,目睹了南昌城两千年历史沧桑。对面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内的起义领袖群雕像,领袖们的目光,越过中山路,正对着的是穿越了两千年时空的洗马池。因其历史的悠久,是南昌地标式的地名,所以人们有时也用洗马池来代指南昌城。只是地铁一号线通车后,洗马池车站的名字已换成了八一馆站。

4月12日下午,我们来到了南昌市东湖区百花洲街道办事处白马庙社区的中山路与胜利路交叉处,在商厦后面的白马庙社区居委会门前,遇到了一位叫蔡建国的先生,他是出生在此地的老居民,非常热心地同我们进行了交流。他说洗马池就是门前的这块空地,解放前,这里曾是军队洗战马的地方。我们问他这周围有没有姓马的居民,蔡先生反复強调洗马池同人的姓氏没有任何关系,只是一个洗马的地方,现在没有池子了,也就成了门前的这块空地。他倒认识一家姓马的,这家的儿子叫马绍杰,绍杰的父親同蔡先生的关系很好,蔡先生把绍杰父親的手机号给我们,他自己也用这个号码联系了两次,但始终没人接电活,15日马绍杰夫人来电话说公公80多岁,让我们加微信细聊详情。

蔡先生领着我们走出居民区,到胜利路步行街与中山路交汇处,指着对面的万寿宫商城,向我们介绍了万寿宫。

万寿宫也是南昌的地标性历史建筑,明朝前叫铁柱宫。因其特别有名气,所以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江西会馆,多数都叫万寿宫,这周边迁出去的人,也多称自己祖籍在南昌铁柱宫洗马池。

现称万寿宫的原“铁柱宫”,系东晋永嘉六年为奉祀著名道家四祖之一、净明道派创始人许逊而建,当时称旌阳祠。宫内有一铁柱,传为许逊所铸,为镇蛟螭之害。宫左有井,与江水相消长,称“铁柱井”。唐代咸通年间(860—874)改称铁柱观,宋大中祥符二年改为“延真寺”,宋宁宗御书“铁柱延真之宫”,故宋元明初期间称“铁柱宫”,又称景德观、延真观。明世宗赐名“妙济万寿宫”,清顺治十四年改称万寿宫,沿用至今。

万寿宫商城西边,从中山路与翠花街的交叉处到棉花街入口处,就是铁柱宫的旧址,院内还有旧宫的残砖断瓦,另有清朝“重修铁柱宫”的石碑。以前这里是南昌市二十一中学的地盘,现在学校已搬走,此地已是一块延续了五年的大尾巴建筑工地。

十几年前,南昌市政府在象湖中央重修了一座规模宏大的万寿宫。椐老蔡说,去那里的人很少。

告别了热情的蔡先生,我们穿过中山路,沿翠花街南行,过带子街、张家祠巷,便到了马家园居民小区。高悬着“马家园住宅小区”七个大字的小区院门,向我们展示着这近千年的马家故园地名。这里是江汉马氏伏波堂宗支的祖籍地,他们的祖先从丰城迁到这里住了约十代人左右,元朝南坡之变时,他们从这里迁到了江汉。明朝万历年间,他们的九世祖大宾公曾在小区前面的筷子街祖祠内苦求三个月,请去了有文天祥作序的《扶风世谍》,并带去了祖源地的50棵树苗,在湖北天门泮读湖栽了一片生长过近400年的祖源林,这片祖源林在清末民初时被人盗伐,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人们看到的树桩都有一圆桌粗。

马家园小区院内是一大片住宅,二三十栋楼房在马家园巷的右侧,左侧则是更旧的民居。马家园小区归西湖区广润门街办下塘塍上居委会管辖,居委会就在园子的东门内。居委会的管理十分规范,室内的陈设与布置安排,高出其他居委会几个档次,工作人员的热情更让我们十分感动。居委会徐主任拿出户口登记册让我们查阅有否马姓人家,并与我们互加微信好友便于以后联系。我们翻遍了两大本登记册,只找到了一户回民马姓,另有一户为马姓女性户主,子女皆姓杨。

在南唐至宋元时期,江右马氏以洪州马氏、吉州马氏与饶州马氏最为鼎盛,洪州马氏则以马家园家族、马家巷家族和马家池家族繁衍最旺。然而,到了城市最繁华的今天,马家园家族由于当时以马家园为主,分散居住在铁柱宫与洗马池周边,所以马家园故园现在成了西湖区广润门街办下塘塍上社区的一个最大居民小区;马家巷家族自占了一条街巷,其故园现在就成了东湖区系马桩街办的的马家巷社区;马家池家族自占了一条横直折转的长街,其故园现在就成了东湖区墩子塘街办的马家池社区。洪州马氏三大家族历经千年风雨后,故园犹存,且更加繁华,但在此寻找马家族人,却成了凤毛麟角。

告辞了徐主任,出了马家园住宅小区,越过孺子路,再走不远,筷子街就横在了我们眼前。筷子街因形似筷子而得名,也可能是当年营销筷子的街巷,原名筷子巷,因为曾经是官方移民的集散地,已被无数寻根者惦记,《中国移民史》将其定为中国十大移民集散地之一。筷子街街道确实像一根筷子,长长的,直直的,不太窄,也不太宽。但这根筷子现在已被建筑工地截去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又有半边街已经拆除,圈入了建筑工地。剩下的四分之一的半边街上,有些闲聊的老太太们,向她们也打听有否马家族人,也没有问出什么结果,只得离开此地,到百花洲转了一圈后就返回了住地。

经对马家池、洗马池及周边地区的考察可知,马家池、马家园是因原住民的姓氏而得名,这里曾经居住过马家的先民。随着时间的流逝,城市的改造,这里已是百家姓的聚居地,但仍保持着这千百年的老地名,算是人们始终没有忘记,这里曾经是马家先人们繁衍生息的地方。而洗马池、万寿宫、筷子街这些与居民姓氏毫无联系的地名,因为其在历史上的特殊意义,而成了这座城市永久的历史记忆。

作者:马德芳

马庆喜,浙江龙游范坦马氏,始迁祖为宋殿中侍御史马伸,于南宋建炎二年自山东东平迁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中华马氏网 ( 浙ICP备09020836号-7 ) 浙公网安备33082502000231号

GMT+8, 2024-11-25 04:53 , Processed in 0.047626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