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马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填写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31|回复: 1

修谱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复制链接]

1402

主题

411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3891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

QQ
发表于 2018-4-11 11: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家谱是一个人出生的证明,是血脉中流淌的记忆,是一座丰富的历史文化宝藏。它对维系人心、文化传承与和谐社会的建立,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家谱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它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家谱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民族学、教育学、人物传记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对海内外华人寻根认祖,增强民族凝聚力,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纂修好家谱,修谱人的素质非常重要。修谱人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新编族谱合格不合格、水平高与低。

一、修谱人必须具备史家之 “四长” 条件

唐代刘知几在总结前人编史经验的基础上,在他的史学理论著作《史通》中提出了修史者必须具备的“三长”条件,即史才、史学、史识,对后世影响很大。清代章学诚发展了刘知几的学说,在他的《文史通义》中,提出了“史德”问题。近人梁启超则把刘知几的“三长”和章学诚的“史德”,全称为“史家的四长”,并明确提出这是“史家必须具备此四种资格”。

家谱与方志、国史并列为祖国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章学诚在《为张考甫司与撰大名县志序》中说:“夫家有谱,州县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这一观点,在我余氏和别姓族谱序言中,得到了充分反映。清代陈正绶在《乐邑盘谷余氏重修族谱序》中说:“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在《山东郓城北关高氏族谱序》中说:“国有史可通古今之盛衰,县有志可考历代之人物,族若无谱何以序先人之昭穆,分后世之支派乎。”清康熙六十年,程之卫在安徽合肥东《吴氏宗谱序》中也说:“国有史,家有谱,其义一也。”故史家之“四长”也必须成为编纂族谱人员的必备条件。明宣德五年二月,江西九江府学教授吴贤佐在吉州《文山吴氏族谱序》中说: “家有谱,犹国之有史。史其‘三长’,然后执笔,而例可定,法可垂,大义凛然,炳如日星,辑谱者何不然?”清道光二十九年,吴崇铨为永新《大桥樟支吴氏宗谱》作序时写到:“作史者,才、学、识,缺一不可,惟谱亦然。”民国六年二月,江苏省丹徒赵贻第给黄埔吴谱作序,特别指出修谱也要像写史一样,其编辑人员必须具有“三长”的基本素质。他还认为,“族之谱,必须族之贤者而后可也。”并称赞黄埔吴氏的修谱人员是具有爱族、爱国之心而兼有“三长”的“贤者”。

近年来,关于编史修志写谱的“四长”基本素质要求,已日益为文化教育界和学术界所关注和重视。2002年,国家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傅世梁教授在上海交通大学讲学时,还着重谈了“德、才、学、识”的问题。他说:“我感到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中,应该具备的内在素质,包括思想品德、科学精神、治学态度,甚至涉及言行举止。”傅教授最后说:“总起来说强调的素质,是德、学、才、识。”。由此可见,德、才、学、识,已为当代社会所公认。我们作为余氏后裔的修谱编辑人员,更应高度重视,决不能说与己无关,熟视无睹。

二、修谱人员为什么必须具备“四长”条件

所谓德,按章学诚的话来讲,“德者何?谓著书者之心术也。夫秽书者所以自秽,谤书者所以自谤,素行为人所羞,文辞何足取重!?”这里提出的“著书者之心术”,主要是指道德品质和思想素养:一是“持唐兢公春秋直笔之义”(大冶《直笔堂续修谱序》)。这就是要坚持求实存真、秉笔直书的原则,具有刚正不阿,不屈从权贵,不主观武断,不为门户所左右的品德,以及具有秉公办理,不徇私情的“一代良史”兢公风范。二是具有淡泊名利,任劳任怨,锲而不舍的精神,以及力戒急功近利和浮躁浮夸之风,绝不能私心太重把家谱修成个人的专著,为个人树碑立传,更不能在家谱里泄私愤。我们应向乾隆年间吴学璜等修谱老前辈学习,学习他们迎着困难上,坚忍不拔,秉公修谱,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是我们事业成功的思想基础和前提。
所谓才,主要是指修谱人员应有的业务才干,即要求我们要熟悉谱牒编纂体例,了解各种文体体裁和撰写章法,懂得编辑技巧,科学拟定篇目,归类合理,详略得当,注意交叉,砍去重复;在语法、修辞、逻辑等方面都要有一点功底,有一定的写作知识和文字表达能力,以及这方面的实践经验。还要懂得一点出版、校对常识等等。这是让编辑工作不出现编盲和修谱工作沿着顺利方向发展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所谓学,主要是指修谱人员的学问功底。除下功夫学习和熟悉谱牒学之外,还要了解与谱牒学有关系的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教育学、地理学、伦理学、服装史、人物传记等学科知识,特别要努力学习、了解与谱牒学关系最为密切的史学、方志学。当今世界是知识化、科学化、信息化的时代。我们的修谱事业也要提倡面向“百科”,尽力将当代对我们有用的“百科”知识引进到族谱中来,以增强族谱的现代科学含量,使之具有时代气息。我们是临时拉来的“兵”,不可能成为多科知识的行家,但要求我们多少懂得一点,成为这方面的“杂家”。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我们具有容纳“百川”的度量与宽厚的胸怀,在知识上不闹笑话,在业务上不出科盲。

所谓识,章学诚讲“非识无以断其义”,梁启超说“是讲历史家的观察力”,主要是指政治观点、指导思想和提出问题、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用今天的尺度来衡量,就是要求我们将马克思主义主义与余氏悠久的历史与族情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余氏族情特色的修谱指导思想,并应用这种思想指导修谱实践,去研究、探索和解决在新编族谱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比如新编族谱与旧谱的联系与区别,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如何处理新编族谱与群众(包括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民族、帝王及国家之间的关系,谱牒学与史学、方志学的共性和个性,编纂余氏族谱与余氏文化研究的联系与区别,关于远古余氏渊源的探讨,元代及其前后阶段社会形态研究,余氏精神探讨,关于编写世系中的种种问题,余氏各支派代表人物生卒年考和主要历史人物评价,浅谈修谱底本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开展读谱、用谱和评谱的活动等等。当今修谱事业也同其他著书立说一样,如果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观点,就等于一个人没有灵魂似的,就无法处理好在新编族谱中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就不可能比较客观而准确地编纂族谱,就不可能把族谱编纂成为一部系统而科学的家族信史。

三、修谱人员怎样才能具备“四长”条件

“四长”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刘知几说:“有学无才,犹愚贾操金,不能殖货;有才无学,犹巧匠无楩柟斧斤,弗能成室。”章学诚说:“非识,无以断其义;非才,无以断其文;非学,无以练其事。”章氏又补充说:“能具史识者,必知史德。”赵贻第也在吴谱序言中强调:“非才不足以胜其任;非学,不足以谙其例;非识,不足以底于详尽。”民国九年,梁应奎在《上旺岭吴氏族谱序》中进一步指出:“非具才、识、学,清、慎、勤者,不足以肩其责而底于成。”换句话说,修谱编辑人员,特别是编纂委员会主任和主编,不仅必须要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专家学者的高职身份,而且还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知识素质和业务水平,才能编纂出一部合格的或水平较高的族谱来。也就是说,修谱人员,不仅在自身品德修养上必须循守史家秉公之义、公平持正的原则,不为外力影响,始终坚持实录,而且对个人才能具有着更为苛刻的要求,必须兼备才、学、识三者兼长。“史传为文,渊浩广博,学者苟不能探赜索隐,致远钩深,乌足以辩其利害,明其善恶。”力戒夜郎自大,武大郎开店,自诩为“专家教授”、“正统地位”、“武林第一人”。

前面谈到修谱编辑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不是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是靠刻苦学习,努力实践和勤奋积累的结果,具体的说,是在修谱进程中,不断修养形成的。

一是要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则尊重自己的长辈,远则尊重自己的祖先。作为修谱人,不能“有耻其先之贱旁搜显人而尊之者,有耻其先之恶而私附于闻人之族者。讵知有征而不书则为弃其祖,无征而书之则为诬其祖。作谱者尊其所可知,阙其所不知;详其所可征,不强述其所难考。兢兢乎,辨昭穆,定尊卑,别世次,立家法。俾一族之愚贤不肖,一批而览知所劝惩,则庶几近之矣。”这是修谱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

二是要心胸宽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认真物色具有“四长”条件的人才(明成化年间福建武荣谱序叫“膜拜”、“杰出之士”),取各人之长,能者为师,互帮互学。力戒有人为私欲拉帮结派把“文研会”、“宗亲会”和“修谱会”搞成帮会,称王称霸,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力戒有人利用诚实善良的宗亲们怀揣的一片热心、孝心、爱心所出的力出的钱为个人谋取名利。

三是在认真阅读和剖析自己历届族谱的基础上,提倡开门修谱,像清乾隆年间江西会昌吴熙昌修谱那样,走出去,“参之欧、苏、程、朱以来及近代之名家之谱”(《周田三修族谱序》),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或者聘请其他姓氏确有专长之人士指点。要保证质量,必须力求史实要准确,文献出处要明晰,评述要恰当,文字要精炼,行文、标点要规范。只有开门修谱,才能避免总编个人的局限性、片面性,把差错减少到最低,真正保证质量,使交付出版社的书稿是一部真正做到“齐、清、定”的书稿。

四是边干边学,编什么,学什么。我们很多都不是学历史的,不懂的我们就学习。不少修谱人员经过几十年的修谱,已经成了专家。只要认真学,我们都会成为专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共同讨论,一定会有新的突破。
实践证明,有的家族修谱不重视修谱人的道德,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而是“武大郎开店”,这就很难搞好修谱工作。正如当代谱牒学家王鹤鸣教授指出的那样,“假手于庸夫俗子”或因“一些小户人家受财力的限制,往往聘请粗识文字的乡学村塾捉刀,良莠不齐,内中不乏冒宗乱祖,妄加攀附,以缘饰门阀者。谱本以传信,反而传疑,常为学者所不屑”。

(参考高忠诚文章整理)

一、不断提高论坛的思想境界和学术水平。史学研究人员必备德、才、学、识等“四长”。论谱即论史,论谱者必须有较高的思想境界,有敢于正对历史、实事求是的精神;有宽广的知识面,特别是要有丰富的家史和历史知识;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反对“有耻其先之贱而旁搜显人尊之者,有耻其先之恶而私附于闻人之族者”。

二、团结和睦、齐心协力。既然都是铁改余,就要团结合作。族胞之间各有所长,大家要互相学习,发挥所长,克服所短,各尽其能,齐心协力地办好铁改余论坛。

三、加强调查研究。铁改余家谱的最大特点是祖源或族源的多、繁、杂、乱。而铁改余论坛的根本要求是:追溯祖源族源必须实事求是。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调查研究,解决那些争论不休,悬而未决的问题。调查包括实地调查、图书馆、网络调查等,尽可能把更多历史资料弄到手。研究要靠全面系统的阅读和考证已有的各种资料,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思考,得出合乎历史发展规律和人口繁衍规律的正确结论。

作者:厚德载物


马庆喜,浙江龙游范坦马氏,始迁祖为宋殿中侍御史马伸,于南宋建炎二年自山东东平迁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239

回帖

409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092
发表于 2018-5-1 15:4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厚德

载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中华马氏网 ( 浙ICP备09020836号-7 ) 浙公网安备33082502000231号

GMT+8, 2024-10-26 02:16 , Processed in 0.038177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