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坦马氏宗祠原位于龙游县占家镇马叶村,初建于明朝崇祯十六年(1643),最后一次修缮为民国丙寅年(1926年),2004年底搬迁至龙游县城南鸡鸣山民居苑进行保护。建筑面积358平方米,建筑形似四合院式布局,中间置一方形大天井,天井两侧为过廊,廊上设看楼,专供族中长者及贵宾看戏。前、后两进,前进设戏台(两面台),后进地面高起,空间宽阔,更便于邻里百姓看戏。梁架为五架抬梁,连接前、后廊,前进后廊顶置卷棚。建筑用材粗大、牛腿雕刻内容丰富,有松鹿、仙鹤、大象、“八仙”等图案。前进用材大于后进,金柱直径均为50厘米,建筑整体气宇轩昂,布局合理得体,风貌古朴。
牌匾:马荣八公祠,落款:乙酉年秋分时节鲍贤伦书于杭州。对联:伏波世胄,范坦名宗,落款:丙戌年夏日郭学焕书。
前进--戏台
后进--供放祖宗牌位
八仙图案
戏台前栏上的浮雕
哼哈二将
二楼过廊上的精美雕刻
过去的马叶一村二县,以街为界,南北分界,南为龙游,北为衢县。据龙游县志载,“唐代马周后裔,宋时澲州邳为其族人,马希言随宋室南渡寓龙游。宋马天骥为其族人,时居马府(罗家马府墩),其族弟马天骐始迁今里,此后子孙繁衍,与同村叶姓世代通婚,遂称其村为马叶。”
马氏家族世代做官,叶氏为徽商,马天骐凭着马叶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世祖做官的优势,迁到马叶后迅速得到发展,并在马叶建造宗祠,修桥铺路,构筑大型村落。
马氏宗祠平时主要供奉祖宗牌位,举行敬神祭祖等大型活动。马氏宗祠设一戏台,戏台很特别,俗称“二面台”,其进门的一端,面朝衢县;另一端,面对列祖列宗之牌位,向着龙游。曾有“站在衢县看龙游做戏”的说法。民国28年(1939年),著名书画家余绍宋先生在马氏宗祠戏台梁柱上亲笔书一帧戏曲楹联:“前者欢迎后出席;此方唱罢彼登场。”笔力刚柔相济,字体圆润透逸,透过方寸戏联,仿佛看到流逝的过去。余先生目睹晚清之腐败,民国之升沦,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北洋军阀混战,忧国忧民之心,激发他秉笔直书,倾注戏联,将“戏场”喻为“官场”,上联巧用“欢迎”、“出席”字眼,使人一目了然;下联妙引《红楼梦·好了歌》之名句,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将“你”改为“此”,“我”易成“彼”,点明历朝官场象“走马灯”似地上上下下,令人既领略戏台艺术的一般规律,又顿悟人世舞台的深刻哲理。原戏台上还有一楼幅“君子攸处”,现已失落,它告诉人们,君子所处的天地就是一个大戏台。
余绍宋先生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手书的墨迹:“前者欢迎后出席,此方唱罢彼登场”
当时演戏往往与赌博活动联在一起,地方政府也要禁赌抓赌,如龙游警察来抓,赌徒们跑到戏台背面去,让艺人朝衢县方向演戏;反之,当衢县警察抓赌时,他们又溜到戏台正面。当时隔县如隔山。一县的警察不能到另一县的辖区去抓赌,马氏宗祠的演戏活动特别繁多热闹。1925年,余绍宋先生应邀再次到马叶村时,曾亲笔为马氏宗祠题写了一幅对联,现载于《马氏宗谱》中:
满场都是闲人,袖手旁观,看戏不如做戏苦;
凡是都须结局,从头演起,上台容易下台难。
此联抒发了作者对梨园子弟疾苦的无限同情,同时劝诫世人务必洞悉仕途之坎坷,宦海之险恶。
满场都是闲人,袖手旁观,看戏不知做戏苦;凡事终须结局,从头演起,上台容易下台难。先大父曾游马叶,并为马氏宗祠戏台撰书是联,今已剥蚀。丙戌秋月,余来龙游,有关领导嘱为补书。余子安并记。
这副楹联及题记,如今书写在龙游民居苑马氏宗祠的戏台两侧。事隔80年之后,2006年仲秋,余绍宋的长孙余子安先生应邀畅游民居苑时,欣然为马氏宗祠戏台重新补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