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治卿编写的家族社会关系手册展开后有1米多长 本报记者 张英男 摄
马治卿(后排右一)一家在九台时的合影
“在我小时候,每逢过年都要供奉家谱,我们的家谱是在后院老叔家供奉的,每逢过年要去那里烧香、磕头、拜祖宗。”
早在1983年,当长春市的马治卿将这些文字写在寻根记录的首页上后,开始了艰难的寻根之路。转眼24年过去了,马氏家谱中又新增族人超过1000人。
听父讲家事 萌生寻根念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69岁的马治卿家中。老人在讲述寻根经历之前,从书房中搬出一摞本子,在其中抽出一长方形的折叠小册子,记者看到,上面密密麻麻的小字记录着马氏家族所有的社会关系人员名单,“这个小册子是我亲手做的,共计18本,都分给了亲人,目的就是让他们记得时时联系亲人,熟悉亲人,方便找到亲人!”
马治卿说,在他小时候,父亲每天都会和他聊天,内容大都是亲人的往事,有悲欢离合,也有喜怒哀乐,“我想知道更多关于亲人的故事!”就这样,寻根的念头越来越迫切。
漫漫寻根路 一走就是24年
1983年,马治卿就开始着手搜集资料寻找家谱,一切可以得到马氏家族的信息的地方,他都联系过了。每到亲属家,都要询问家谱的事情,几年后,终于在其侄子马维阁家中找到家谱的消息。
据家谱记载,太高始祖马怀纲最早从山西省部队迁移到云南屯军,明朝初年,马怀纲搬至山东省莱州府昌邑县院上庄殷海社。到康熙年间,马怀纲后人马成秀搬迁至北京海甸子(今海淀区),几年后,迁至辽宁省朝阳县西下石片子(今辽宁锦州),嘉庆元年,又搬至九台市苇子沟镇新开村上台子屯,当时记载是家族人数有2000多人。
拿到家谱后,又得到了家族的40个辈份字:泰景永国治,维书延福祥;锦华增凤德,金玉振鸿昌;佐殿登魁俊,兴朝庆明良;元功立学宪,云汉兆文章。这就更加坚定了马治卿寻根的信念,根据家谱他画出马氏家族分布图,几年中,他多次外出踏访,德惠、九台、公主岭、齐齐哈尔市都曾有过他的身影。
除实地踏访外,马治卿还想到了网络,他开始学习电脑,准备到网络发帖寻根。2006年1月29日,马治卿在雅虎论坛上发布了寻根帖,希望可以通过网络来找寻族人。
续写家谱 完成多年心愿
“只有依靠家谱才能找到根,只有我们先人将家谱完善,做好文字记载,后人无论走到天南地北或是天涯海角,一样可以找到根!”马治卿说,从九台回到长春后,他将寻根组人员集合起来,准备续写家谱,目前已找到家族成员共计3000多人。“通过报社这个活动,我想一定可以找到更多的同族人!”马治卿说,他将负责家谱的第7次修整,在此之前家谱在道光和咸丰年间共计修整过5次,在1943年也修整过1次。
如果你是马氏家族的成员,就请拨打电话:0431—87613907。
来源:新文化报·新文化网 日期:2007-4-1 10:13: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