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填写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79|回复: 1

千年墓园传奇

[复制链接]

1412

主题

416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4282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

QQ
发表于 2016-11-6 21:4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两朝名人 十万后裔
一座宝山的七百年纷争

10342116.jpg

文/ 程潇龙

引子:

一位是唐朝武将军,一位是宋代文官员!
中国江南历史上,浙江东阳大地上这两个活在不同朝代的文武名人,因为在名曰“五凤”的青山上埋骨墓园发生撞车,留给数十代后裔子孙长达七百年的干戈纷争!
这场纷争跨越了宋、元、明、清数个王朝。直至今天,文武名人的后人们围绕祖宗的荣誉、文物保护的两大命题,继续着历史的困扰与现实的抗争,致使事态升级几欲酿成大规模的流血冲突。
七百年后的2008年9月,一位名叫马俊第的唐将军第40代孙,又一纸诉状将宋文官后裔们告上法院,期冀通过法律终结这场困扰地方政府、乡亲太过久远的纷争。
那么,七百年前的宋代与一千年前的唐朝在东阳究竟发生了什么?五凤山究竟是一块什么样的“风水”宝地、吸引着两朝名人后裔不惜大动干戈为之抗争?而这场纷争能否在今天健全的法律制度下得到彻底的终结?
我们直赴东阳大地上的十多个村落、一线采访唐宋文官武将的近百位马、葛两氏后裔子孙,期冀把深度视角穿透岁月厚重的烟云,还原一座墓园扑朔迷离的历史真相、破解困扰10万余马葛后人长达700多年的谜题所在。

马俊第,一个唐朝武将后裔的“壮举”

2008年9月1日,东阳市南马镇上安恬村年仅31岁的村民马俊第,一下子成了上、下安恬、西山脚、余街畈、西瑶等远近数村的万余马氏乡亲瞩目的“大人物”。因为在今天,马俊第为了一座祖先的墓园,将邻近数村的葛氏村民告到了法院,这在当地可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在乡民心目中,马俊第这一举止无疑成为乡里的一个“壮举”!
一大早,马俊第急匆匆赶到东阳市人民法院,将一纸诉状递到了一名法官的手中。诉状上的被告是东阳市南马镇葛府村葛洪后裔,判令被告停止侵权,并恢复位于沙城头村一座“五凤”山马氏祖先马肖宗坟墓的原状。
在下安恬村,年已73岁的老支书马淳煜获悉这一“大事”后,拖着病体喘着气向同村人奔走相告:“这个拖累了几十代先人的大事情,终于有点眉目了!”与此同时,远近多个村落的马氏乡亲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纷纷激动不已,一时间马俊第告状的事情成为街谈巷议的热点话题。
一纸诉状缘何能够牵动数万马氏乡亲的心、以至于引起“惊天动地”的反响?而马俊第诉状上所说掩埋马氏祖先马肖宗的大山,究竟是怎样的一块“风水”“宝山”?笔者一行直赴东阳市沙城头村,一睹“宝山”真面目。

一座青山承载恩怨数百年

在沙城头村诸多包氏村民的眼里,五凤山无疑是一座“宝山”:五座大山逶迤成蛇状,依中国传统风水学五山排列有序。而五山之一的飞凤山则北面背山,南朝阳,“风水”尤为绝佳,葱郁古木参天,而庙宇、坟茔凝结成一种悠远与肃穆,会给人们更多的遐想和思考。
记者在飞凤山下惊奇的看到,一座规模宏伟的“三圣殿”拔地而起,殿外善男信女络绎不绝,殿内香烟缭绕经声贯耳。当地的村民包王正说,因为“风水”的原因,这座“三圣殿”是村民们近几年集巨资建造的。飞凤山山上青松翠柏之间,数不清的大小坟茔密密麻麻拥挤在山体上,整座飞凤山俨然一座“坟山”。村民们说,飞凤山上过去与现在几乎是旧人坟上叠新人墓,这些墓堆到现在最少有一百多座。在这一百多座坟茔中,最高“级别”的“太师墓”竟多达三座,分别是宋王朝的三位太师:何松、乔玉年、葛洪。记者查阅东阳地方志了解到,在历史上东阳地域总计出了五位太师,而竟有三位太师将自己的身后掩埋地选择在同一个地方:沙城头村地飞凤山。
村民们叹息着说,这座“宝山”在历史上演绎了许许多多的恩怨,许多纠葛大多是因为争夺墓园而起。最为激烈的就是唐将军马肖宗与宋文官葛洪,而这两个生活年代整整相差了三百多年的历史人物,居然因为一块身后的掩埋地,引发了马、葛两氏几十代后裔子孙长达数百年之久的纷争,屡震东阳。
飞凤山下水塘边,一个捣衣的村妇叹息着说,斗得太厉害了,很多人都要打起来!

宋唐文官武将的生前身后事

马肖宗、葛洪究竟在历史上是什么人物?两人在东阳为何有着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带着一个个难解的谜团,笔者分别赶赴后马村、水阁村、上、下安恬村等十多座村落,采访马、葛氏诸多的后裔子孙。
下安恬村的马淳煜提起马氏祖先马肖宗,沧桑的颜面上立刻豪气顿起,老支书喘着气激动地说,东阳马氏二世肖宗公是唐王朝威震浙江地大将军!马肖宗,又名“高”、字“绍先”,生于唐朝咸通乙丑869年,为会嵇太守马大同之子。在世时黄巢入东阳,二世顽强抵御并屡次击溃黄巢地起义大军。后唐王朝记其功绩,封为节度使上将军御使大夫。
那么葛洪的历史背景,又会是什么一种传奇呢?
我们走入东阳史志的浩瀚烟海,去努力辨析这个消失在七百年尘封岁月中老人的背影——
葛洪,公元1152年至1237年。初名伯虎,字容父。南马葛府人,师事吕祖谦。宋淳熙十一年(公元1184年)进士。任江淮督府僚佐时,上奏《条边十事》:一择将帅、二擢偏裨、三公赏罚、四明牒报、五严教阅、六汰冗兵、七厚边储、八修城郭、九立民社、十据形势。历任工部尚书兼侍读,国子监祭奠酒,端明殿学士同鉴书枢密院事。绍定元年(1228年)十二月任参知政事。封东阳郡公,守正尽公、不为苟合。平生清正廉洁,常以“职业无愧禄养”自勉,不攀附权贵。返归故里,创设义塾,延师育人。然忧国之念,无进或忘,临终尚问北边消息。卒时皇帝侍朝一日,赠太师,封信国公,谥“端献”。
葛氏远祖葛洪,同样是一位声名赫赫的历史人物!
东阳市史志办有关人士说,两位老人,不同的是唐朝宋代,相同的是都是东阳历史名人,不幸的是同样葬在五凤山!
而历史,就在五凤山上开了一个不舍不扣的玩笑。

一本族谱铭记的历史情仇

那么,七百年前的宋代与一千年前的唐朝,在“五凤”的这座青山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在下安恬村,唐朝上将军马肖宗的后裔子孙马淳煜拖着病体,努力讲述了一个久远年代发生的一切——
公元873年(唐朝咸通年间),东阳县令马大同卸任后定居东阳松山乡,其子马肖宗曾被封为拜节度使和押衙监门卫上将军,后官至御史大夫。唐王朝949年,80岁的上将军马肖宗去世,与妻子肃氏合葬双山(即五凤山)。1004年,马肖宗玄孙马巨还出资在墓旁修建了一座佛塔。
殊不料,当这位上将军入土近300年后,宋朝的一位宰相、南马镇葛府村人葛洪也相中了飞凤山。葛洪在朝时任参知政事(即宰相),看中了五凤山之一的飞凤山马肖宗的墓地的“风水”绝佳,权势赫赫的他欲占为己有作自己的埋身地。葛洪先为妻子徐氏在上将军墓地修坟掘土,挖出马肖宗墓碑后当即毁坏。公元1237年,葛洪死后亦埋身于此。
为了佐证自己这一说法,马淳煜搬出了厚重的《安恬马氏宗谱》,关于这段历史情仇,宗谱卷一有着这样的一段记载:“将军其墓在双山(即飞凤山)……至绍定年间,参知政事谋葬身于此……为妻徐氏穿穴得将军墓碑而毁之。今葛洪墓即将军之墓地也。事见县志。”水阁村的上将军后裔们提供了另外一份族谱《禄源马氏族谱》,这些光绪已亥年间的厚重族谱对此有同样的记载:葛洪安葬其妻,发现泥土下埋将军墓碑。葛洪死,也葬于飞凤山。马、葛两姓的争执由此产生。
马淳煜告诉说,早时的墓都是埋得很深的,葛墓就重叠埋葬在将军墓之上!这是马肖宗数十代后裔所无法容忍的。
这些族谱是近年重修的,数量每套多达二十余册,修订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多达十数万元。唐将军后裔们之所以从事这项繁复浩杂的“工程”, 老支书马淳煜认真地说,这是会“说话”的历史证据!   

“撞车”墓园:一个历史老人的危险决定

厚重的族谱凝聚着数十代人的“话语权”,是会“说话”的历史证据!但历史的真相又会是怎样一幅图景?
对于唐将军马肖宗的后裔的说法,宋文官葛洪的子孙们则告诉了记者的另一个“故事”版本:远祖选择墓地是慎之又慎,在五凤山埋身,是皇帝钦定的!并非对方所说的依仗“权势赫赫、占为己有”。水口村葛洪的第38代子孙葛万田认为,根据《南泮葛氏宗谱》记载,宋绍定二年(1229年),经皇帝钦定,葛洪奉诏于五凤山之一的飞凤山下,迁移寺庙,把双山寺改为宝山寺,在飞凤山上开凿的自己与妻子徐氏的墓穴,时光已过去了数百年,地表上唐将军之墓已荡然无存,两座墓园的撞车仅仅是历史一个“巧合”与“偶然”!
唐宋文官武将后裔子孙们众说纷纭,时光瞬间倒流,我的眼前浮动出遥远岁月中的一幅图景——
宋绍定二年(公元1229年)一个阴云密布地日子,一个忧伤的老人步屐蹒跚地来到了五凤山,目光在葱郁古木参天中游弋不定,为猝世的心爱女人选择最后的栖身地。一番犹豫不定后,老人把墓园选在了悠远与肃穆的飞凤山上,指定几位家人掘土挖穴。一个时辰刚过,家人突然慌慌张张的告诉他,土里挖出了一块石头。老人吃惊的看到,这是一块墓碑,属于三百年前一个名叫“马肖宗”人的。由于取土的地方看不到其他坟茔,加上忧伤过度神智异于平常,这个当朝的参知政事作出了一个“模糊”的推测:这可能是一块他处遗失来的墓碑!并做出了一个“危险”的决定:把它扔了!
一个模糊的推测,一个“危险”的决定!埋下了马、葛两氏后裔子孙们数百年之祸种。

七百年“官司”难倒数朝父母官

一座墓园在漫长的数百年岁月,究竟引发了怎样一种激烈的纷争?
西山脚村一些马肖宗后裔们说,葛洪墓建在马肖宗墓之上,一直是马氏后人的心头之痛!
记者查阅史料获悉,葛洪死后仅仅几年,马肖宗第14孙马光祖成为宋王朝的参知政事,马氏后裔的权势已大于葛氏子孙,为什么没有“雪耻”平掉葛墓?一位马肖宗后裔们向记者分析:因为葛墓是皇帝钦定的,谁也不能反案!在沉默中为了表示对这一宗“铁案”的抗议,马姓后人分别在1242年、1243年、1254年在葛洪墓前安葬了3位长辈。这三位长辈分别是13世燧公、16世炜公和19世焕公,三位马氏后裔都埋身葛洪的坟茔前,遮其“风水”以示雪愤报复!唯独13世孙炎公1232年死后,因葛洪尚健在人世“虎威”犹存,只好改葬飞凤山后垄。
在当朝参知政事马光祖——这位马氏后人的暗箱运作下,公元1254年,东阳第一部县志问世,其中留下了耐人寻味的一笔文字“……葛洪墓即肖宗墓……”。这在东阳马氏的18个族谱世系原纪中均有记载,前人希望马氏子孙以后能够洗刷祖宗的耻辱!
于是,一场纷争从这东阳第一部县志埋下了伏笔,跨越了宋、元、明、清数个王朝整整七百年之久。沧桑岁月中,唐宋文官武将两朝名人的数万马、葛氏后裔子孙诉讼纷争不断!这些“战火”使得数朝地方政要、大小官员坐卧不宁。我们查阅《茂陵马氏宗谱》看到,光绪23年9月18日,时任东阳县令的父母官李为,为了平息双方的干戈“……弓丈书订马塘坞始祖墓界石……”,将一座飞凤山一分为二,马、葛后人各一分地拜祭两墓祖先。但这一决定并未平息双方的怒火,事后数百马、葛后裔又屡屡发生摩擦!

一纸文物保护再起当代纷争

2002年12月6日,东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下文把飞凤山葛洪墓列为市级重点文保点。一座古代墓园提升到国家文物保护的地位,那么用国民意识,总该了却这一场持续了七百年之久的恩怨吧?
孰料到一纸文件刚下,双方干戈再起:马、葛后裔又围绕着“文物保护”问题开始了新一轮的摩擦纷争!将对方一纸诉状告上法院的马肖宗第40代子孙马俊第,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他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葛洪后裔借“修复文物”之名,行破坏上将军马墓之事!
记者在一纸公文上看到了当地政府部门地“良苦用心”:三年前,东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下发《关于将南宋名臣葛洪墓列为文物保护地意见》,文物办认为“葛洪为东阳南宋名臣之一,其墓穴经考证位于南马镇沙城头村五凤山,形制保存基本完好,具有一定地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经研究决定,同意将该墓列为市级文物保护点”。建议“其修缮保护方案由文物办协助拟定。修缮保护资金自筹解决。保护修缮过程中的矛盾请二委会协商解决”。
葛氏后裔第36代孙之一的葛锦堂老人气愤不已地:2004年11月,葛氏后人根据东阳市文物办通知,自筹资金六、七万元着手修建古墓。孰料到马肖宗后裔闻讯前来阻止,“黑压压一片人,将修好的古墓砸得面目全非!”

修缮古墓几酿流血冲突惊动警方

在飞凤山上,尽管事发时日已久,但唐宋文官武将墓园的惨状依然触目惊心:刻画精美的汉白玉结构七零八落,被遗弃在蓊郁的荒草中,两对气势非凡的石狮子在沉默里孤独地伫立,无言以对冬日呼啸着的寒风!
沙城头村诸多包氏村民谈起当日情形,至今心悸不已!一位包姓村民回忆了当时的一幕:一方人正在五凤山修墓,另一方多达百人之众群情激愤地赶来,指责对方修缮时破坏了古墓!近百人一言不和几欲大动干戈,流血事件一触即发场面非常危险紧张。当地警方东阳市公安局南马派出所闻讯后,全体警员立刻奔赴事发现场控制事态!随后,有关部门组织力量拆除了葛氏后人新造好的墓园,一场流血事件方及时得以平息。
马氏后人之一的马跃骥忿忿难平:当时葛氏后人擅自修墓,将大墓前的三座土墓:13世燧公、16世炜公和19世焕公三位马氏先辈的坟茔一一平掉,立葛洪墓碑并做祭坛。葛氏后裔们的这一举止,更触痛了众多马肖宗子孙们。马、葛双方代表曾进行了三次协商,但均因争议过大未果。
南马镇政府有关人士在采访中无奈地说,这是历史遗留给执法部门的一个“头痛”!我们了解到,为了平息这场持续太久的纷争,当地政府部门数年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协调处理工作,但均以“失败”告终。

墓园之争:今人一道难以破解的谜题

东阳市民俗专家唐智生(化名、应受访者要求处理)教授认为,墓园之争因历史原因,已成为今人一道难以破解的谜题!祖墓的维护是一种郑重的方式,也是一种庄重的仪式。后人们通过它,表达对先人的哀思。它体现了对于列祖列宗一种追根溯源的缅怀,一种牢记身由何出的感念。从这个意义来说,它是一种良俗,是值得尊重和继承的传统。但争夺墓园联宗祭祖,却是风俗中的一种陋习,应该摒弃。社会伦理道德、名誉、“礼制”是维系经济建设与社会秩序的最主要机制。非正式纠纷解决机制的根本性基础是双方信息对称、相互了解,只有在双方都知道自己的言行最终会反馈到自己最依赖的社会圈内,或知道以后还会继续打交道时,伦理道德与“礼制”才会产生效果。
该人士进一步指出,坟山纠纷目前已成为 浙江省不少地方的“热点”,但民间解决纠纷的手段纠纷的解决机制大致有三类:第一,寻求正式的司法(上法院或者找县官);第二,依靠社会伦理道德或者“礼”(非正式机制);第三类就是暴力(亦即“武打”)。有识之士呼吁,类似问题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当地政府部门要及时并妥善处理村与村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大村大姓之间的纠纷,坚决制止矛盾上升进而消灭在萌芽状态。

“为了祖先荣誉,我们将斗争到底!”

“我们这一辈解决不了,就让后人想办法。”一位上将军的后裔如是说:“十年不行,再等五十年!为了祖先的荣誉。”
“对方不让步,我们也将坚持下去!”宋文官第38代子孙葛万田同样表示:“我们不怕打官司。”
我们了解到,唐上将军马肖宗的后裔仅仅在东阳市有三万余人,而丽水地区缙云等县则多达六、七万之众!宋文官葛洪的后人仅仅东阳就不少于两万人。这场持续了七百年之久的两朝文武名人“宝山”之争,牵动着十万余后裔的心。但在这十万后裔之中,31岁的马俊第属于头脑比较冷静的一个。
“我认为,应让法律化解先人与我们后人的恩怨!700多年的时光毕竟太久了、太沉重了。”马俊第说,虽然东阳市人民法院前几日以“被告主题不明确”已驳回了他的起诉,但马俊第仍向我们表示:“我还要告下去!纠纷该在这一代人身上终结。”
东阳市众多当地老百姓认为:一座墓园,本来是寄托后人哀思的肃穆仪式,闹腾得乌烟瘴气,祖宗泉下有知,想必也会气得不得安息。 活着的人们不为愚昧所折腾,祖宗们不再受到纷争的搔扰。
惟愿今后的岁月烟尘中,深埋地下的唐宋文官武将们在一片宁静里安息!

来自:天涯社区 
日期:2008-10-12


马庆喜,浙江龙游范坦马氏,始迁祖为宋殿中侍御史马伸,于南宋建炎二年自山东东平迁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12

主题

416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4282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

QQ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21:5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题名 茂陵马氏宗谱: [东阳]
作者 (清)马仲泰等纂修
版本 清嘉庆5年(1800), 木活字本
居地 浙江, 东阳
先祖/名人        先祖:[唐]马燧; 始迁祖:[唐]马大同; 名人:[宋]马之纯; 名人:[宋]马光祖
摘要 参见清马凤海修《茂陵马氏宗谱》条目。存卷五至十三行传,卷十四祠堂记、祀田、传记、诗文、寿序等。

马庆喜,浙江龙游范坦马氏,始迁祖为宋殿中侍御史马伸,于南宋建炎二年自山东东平迁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中华马氏网 ( 浙ICP备09020836号-7 ) 浙公网安备33082502000231号

GMT+8, 2025-4-18 12:07 , Processed in 0.072865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