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填写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373|回复: 1

《约斋十二铭》家训,何以让马氏家族人才辈出?

[复制链接]

1413

主题

417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4344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

QQ
发表于 2016-12-13 13:2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丕瑶

从河南安阳逆洹水西行40里,于珠溪与洹水将会处,其北岸即马氏庄园。

image.jpg

主人马丕瑶,字玉山。道光11年出生。因家道中落,入学很晚。直到32岁才考中进士。历任幕府、盐政、知县、知州、知府、济宁道、按察使。先后任黔、桂按察使、布政使。旋先后迁广西、广东巡抚,卒于任。

“马氏庄园”名震中州

马氏庄园,由北、中、南三区组成。共厅、堂、楼、室401间。布局严谨,气势磅礴,为中州大地之绝无仅有,前后历时40年才建成,在当地颇负盛名。

马氏庄园占地2万多平方米,整个庄园布局严谨,主次分明,错落有致,气势雄伟。庄园房屋造型独特,大部份为硬山顶式,蓝瓦盖顶,有五脊六兽。庄园既有北京四合院宽敞明亮的风格,也有山西晋商大院的建筑艺术,这种艺术风格,在中州大地上是绝无仅有的。1902年1月,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从西安返回北京时,曾和一班大臣在此下榻。1947年6月,刘邓大军进驻马氏庄园,在这里召开了“鲁西南作战会议”,史定强渡黄河,挻进大别山,为南下解放战争作准备。

马氏庄园的建筑分三区六组,每组四个庭院,建九个大门,称“九门相照”,显示出庄园的气派。

马氏后代人才辈出

马丕瑶膝下有四男三女,亦多远见卓识,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长子马吉樟进士出身,官至湖北按察史,北洋政府秘书长等职。三女马青霞积极追随孙中山,投资革命,是我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孙中山称她为“巾国英雄”,为她题写了“天下为公”四个大字,有“南秋谨,北青霞”之美名。鲁迅,李大钊,陈独秀,康有为,胡适,梁启超都称赞她是“中国女杰”。

长子马吉森(1857-1912年),字子明,儒商,实业家。曾挫败英、日对河南矿产之觊觎,收回利权。努力践行着“一等人忠臣孝子”、“一诚包万有”的马氏家规,他忠心爱国的思想非同一般!

次子马吉樟(1859-1931年),字积生,光绪九年进士。嗜古笃学,工书法。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湖北按察使、民国政府总统府两任秘书。为官恤民善施,力主改革。饱读诗书,爱国恤民,教育救国。

女儿马青霞(1877-1923年),清末嫁河南首富。后东渡日本留学,参加同盟会。回国后倾力支持孙中山革命事业。曾任北京女校校长、北京政法学校校长。鲁迅以“才貌双全”条幅相赠。孙中山则题写“天下为公”和“巾帼英雄”横幅,以示褒奖。“南秋瑾,北青霞”之美誉,一度盛传于世。

第三代马载之(1900-1971年),名恒融。留美密苏里矿业学院采矿专业。归国后,先后任教于河南焦作福中矿业大学、兰州西北工学院,是我国工矿学泰斗。海内工矿界名人,半为载之弟子。

以《周易》、《家人》为“家训”

马氏庄园中路大门,悬挂有“进士弟”和“太史弟”眉额。进入第二重门,门额上有“整齐严肃”四个大字。中间屏门上镌刻着马吉樟所书的以《周易》、《家人》卦为家训的“家训”。

约斋铭,是马丕瑶41岁在山西任永济知县创办敬敷书院时所写。补任永济知县,是他仕途的开始(此前在平陆为代理知县)。在永济任上,他励精图治,并通过总结和反思四十岁前,治学做官、为人处世的得失,明确了人生目标;同时,接12岁的次子马吉樟到敬敷书院就读。为了自身和儿子的学养与前程,他在书院内专门设置反省室——约斋,并书写作为自己与子孙修己律身、处世为官之座右铭。然当年马丕瑶以父丧携子归家丁忧,即将此铭移置于庄园书房。故曰,马氏之教子始终贯彻了正人先正己、正人先正心之古训。

为了能让子孙后代遵家训、传家风,一向注重言传身教的马丕瑶,以自创之《约斋十二铭》为家训,并以《易经》第三十七卦“家人卦”为家规,其大意是:女主内,男主外,家人要:守制明礼,职事有司,和睦相处,长幼有序,不失法度,诚信庄重,各尽其道,言行一致,知行合一。主人马丕瑶熟谙传统经典,践行“盘铭日新”。恪守正人先正己之准则,不忘“修己以安人”之古训,教子两字诚与敬,为官心系国与民。告诫子孙要日新其德,刚健笃实,恪守祖训,不辱门楣,使马氏后世子孙正己守道。 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无论马丕瑶恤民爱国,还是马吉森实业富国、马吉樟教育救国、马青霞革命建国、马载之科技强国,皆与其家训家规息息相关。

“马氏家训”流传百年仍撼人

“家齐而后国治。”淳朴的家风、严谨的家训是马氏家族治家之根,为人之本。马丕瑶要求家人恪守“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的伦理道德,牢记“诗书易,礼春秋”的儒家经典,有如楹联“真人品从五伦做起,大文章自六经得来。”“天下无不是底父母,人生最难得者弟兄。”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透过马氏家训家规和庄园的一幅幅楹联,我们认识到,忠诚、干净、担当不只是从政者的应有品格,更是做人的基本品性。要解决“不想腐”的问题,仍然要靠信仰贯注,靠家风的熏陶,靠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从更长远的角度构建“不想腐”的社会和思想基础。鉴古知今,数百年过去了,当翻看这些沉淀在历史深处的马氏家训家规,我们依然能感受到直抵人心的震撼。

(安阳市纪委 供稿)

马庆喜,浙江龙游范坦马氏,始迁祖为宋殿中侍御史马伸,于南宋建炎二年自山东东平迁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13

主题

417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4344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

QQ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3 13:3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安阳马氏家风——略谈家规家训的作用及其意义

马爱民

晚清时期的重要地方官员马丕瑶, 是河南安阳蒋村人,生于1831年。马丕瑶1858年(咸丰八年)考中举人,1862年(同治元年)登进士。光绪十五年(1889),授广西巡抚,光绪二十年(1894)授广东巡抚,官至两广巡抚,为官30多年,被光绪称为“百官楷模”。 马丕瑶对宋代的范仲淹十分仰慕,常以“先忧后乐”为己任。马丕瑶一生生活俭约,方正爽直,勤政爱民,清明谨慎。如1868年春,马丕瑶任山西永济县知县时, 有一恶人知马丕瑶爱养花,探知新任知县不在时,送去马丕瑶府上一些花草。马丕瑶料其必有不可告人之目的,想投上所好,以求庇护掩饰罪恶。马丕瑶立即派人查访,将此人拿获。他告诫儿子:人之投吾所好者,必有所为而来,稍中其毒,于饮毒药无异。马丕瑶晚年曾评价自己:“赋性孤介,嫉恶太严,遇事不避嫌怨,毅然为之,但求有裨于君国,其他弗恤。”家规家训在马丕瑶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也影响了他如何处事如何为官的一生。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65岁的广东巡抚马丕瑶病逝于任上,葬于家乡安阳蒋村之南。

家规家训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中国古代第一部家训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就诞生在历史上的古都安阳。马丕瑶十分注重家庭家风教育和重视家规家训的制订,马丕瑶专门写有《约斋铭》作为安阳马氏一门遵守的家规家训并进行了详细的注解。《约斋铭》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的家训,他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写成的《约斋铭》分为戒色、功名、思虑、笔墨、言语、处家、生业、银钱、享用、应酬、读书、豪情共十二条,马丕瑶郑重告诫子孙,须从严要求自己,并在多方面对他的家人和后代提出了深深的期望与具体言行处事原则。

马丕瑶作的这篇《约斋铭》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家规、家风在当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很有现实意义。家风为家规外在的表现,家规则是一个家庭的核心价值观体现。家规家训又是家庭成员修身持家、自省自励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家庭的成员警诫自己的言行和需要遵守的人生活动规范。批判的继承传统家训文化,在当代社会文明和家庭美德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家庭教育就是一种家风熏陶,没有良好的家规家风,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会出现儿女不才,家庭不睦,没有良好的“家规”的约束,就会出现风气低俗,道德滑坡,甚至犯法违法,成为罪人。优秀的传统家规家训对人的教育意义非常重要,有的家规家训曾经起到过引领一个家族甚或一个国家的胜败兴衰,一个家庭具有良好的家风,才能给子女提供良好的成长发展环境,用好的家风教育促使他们成长为合格的社会公民和国家有用之材。

河南安阳蒋村的马丕瑶故居马氏庄园,在其中区中路二门内木屏门扇上刻有隶书《易经·家人卦》,为光绪十三年(1887年)马丕瑶次子马吉樟亲自书写手迹。《易经·家人卦》阐释了治家之道,是易经的第三十七卦, 表达了中国人对于家庭和睦高度的重视。治家之道亦是由家到外,故卦名曰“家人”。 这是家人和睦相处的象征。 卦辞说“利女贞”是以男子的口气来说的,家庭中以女子居正为贵,家和万事兴。在家庭中,每个成员角色要尽到各自承担的责任,古人认为家内之事,女子为主要因素。家庭主妇正,则全家正。家人卦为家庭和睦、和合之象,多主吉。家人卦下离上巽组成,风自火出,巽为风,离为火,象征着外部的风,来自于本身的火,上下各得其位。作为君子应特别注重自己的言行,一个人的行为要有规矩。家人卦实际讲在家庭关系方面,男女夫妇关系是家庭生活的根本,老幼有序,和睦相处,诚信庄重,各尽其道,家庭和谐美满,故以此明治家之道,从而向人们说明一个由里及外的道理,以内在为根本,由此延伸再求外在的发展,努力爱民、富民、安民,天下安定,社会方可稳定发展,因而古人有“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如果每个家庭都能传继良好的家风,每个家庭成员又都能保持自己的家风,坚守正道,始终如一,社会就安定,家风对我们的国家与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高尚的道德的力量和崇高的精神信仰。

马丕瑶一生,鞠躬尽瘁,政绩卓著,治家有方,家教严格,在马丕瑶良好的家规家风教育下,培养出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有重要贡献的实业家长子马吉森(1857-1912),又有辛亥革命志士、巾帼英雄三女马青霞(1877年—1923年)等,可谓儿女才华出众,出类拔萃,影响卓著。马青霞与秋瑾齐名,素有“南秋瑾、北青霞”之称。马青霞是我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孙中山先生挥毫为她题赠“天下为公”和“巾帼英雄” 的赞语,他们都成为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突出影响的重要人物。马丕瑶儿女们的成长成才,其家风家规的教育无疑对他们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马庆喜,浙江龙游范坦马氏,始迁祖为宋殿中侍御史马伸,于南宋建炎二年自山东东平迁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中华马氏网 ( 浙ICP备09020836号-7 ) 浙公网安备33082502000231号

GMT+8, 2025-5-19 20:32 , Processed in 0.080946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