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12-13 13:3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安阳马氏家风——略谈家规家训的作用及其意义
马爱民
晚清时期的重要地方官员马丕瑶, 是河南安阳蒋村人,生于1831年。马丕瑶1858年(咸丰八年)考中举人,1862年(同治元年)登进士。光绪十五年(1889),授广西巡抚,光绪二十年(1894)授广东巡抚,官至两广巡抚,为官30多年,被光绪称为“百官楷模”。 马丕瑶对宋代的范仲淹十分仰慕,常以“先忧后乐”为己任。马丕瑶一生生活俭约,方正爽直,勤政爱民,清明谨慎。如1868年春,马丕瑶任山西永济县知县时, 有一恶人知马丕瑶爱养花,探知新任知县不在时,送去马丕瑶府上一些花草。马丕瑶料其必有不可告人之目的,想投上所好,以求庇护掩饰罪恶。马丕瑶立即派人查访,将此人拿获。他告诫儿子:人之投吾所好者,必有所为而来,稍中其毒,于饮毒药无异。马丕瑶晚年曾评价自己:“赋性孤介,嫉恶太严,遇事不避嫌怨,毅然为之,但求有裨于君国,其他弗恤。”家规家训在马丕瑶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也影响了他如何处事如何为官的一生。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65岁的广东巡抚马丕瑶病逝于任上,葬于家乡安阳蒋村之南。
家规家训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中国古代第一部家训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就诞生在历史上的古都安阳。马丕瑶十分注重家庭家风教育和重视家规家训的制订,马丕瑶专门写有《约斋铭》作为安阳马氏一门遵守的家规家训并进行了详细的注解。《约斋铭》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的家训,他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写成的《约斋铭》分为戒色、功名、思虑、笔墨、言语、处家、生业、银钱、享用、应酬、读书、豪情共十二条,马丕瑶郑重告诫子孙,须从严要求自己,并在多方面对他的家人和后代提出了深深的期望与具体言行处事原则。
马丕瑶作的这篇《约斋铭》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家规、家风在当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很有现实意义。家风为家规外在的表现,家规则是一个家庭的核心价值观体现。家规家训又是家庭成员修身持家、自省自励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家庭的成员警诫自己的言行和需要遵守的人生活动规范。批判的继承传统家训文化,在当代社会文明和家庭美德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家庭教育就是一种家风熏陶,没有良好的家规家风,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会出现儿女不才,家庭不睦,没有良好的“家规”的约束,就会出现风气低俗,道德滑坡,甚至犯法违法,成为罪人。优秀的传统家规家训对人的教育意义非常重要,有的家规家训曾经起到过引领一个家族甚或一个国家的胜败兴衰,一个家庭具有良好的家风,才能给子女提供良好的成长发展环境,用好的家风教育促使他们成长为合格的社会公民和国家有用之材。
河南安阳蒋村的马丕瑶故居马氏庄园,在其中区中路二门内木屏门扇上刻有隶书《易经·家人卦》,为光绪十三年(1887年)马丕瑶次子马吉樟亲自书写手迹。《易经·家人卦》阐释了治家之道,是易经的第三十七卦, 表达了中国人对于家庭和睦高度的重视。治家之道亦是由家到外,故卦名曰“家人”。 这是家人和睦相处的象征。 卦辞说“利女贞”是以男子的口气来说的,家庭中以女子居正为贵,家和万事兴。在家庭中,每个成员角色要尽到各自承担的责任,古人认为家内之事,女子为主要因素。家庭主妇正,则全家正。家人卦为家庭和睦、和合之象,多主吉。家人卦下离上巽组成,风自火出,巽为风,离为火,象征着外部的风,来自于本身的火,上下各得其位。作为君子应特别注重自己的言行,一个人的行为要有规矩。家人卦实际讲在家庭关系方面,男女夫妇关系是家庭生活的根本,老幼有序,和睦相处,诚信庄重,各尽其道,家庭和谐美满,故以此明治家之道,从而向人们说明一个由里及外的道理,以内在为根本,由此延伸再求外在的发展,努力爱民、富民、安民,天下安定,社会方可稳定发展,因而古人有“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如果每个家庭都能传继良好的家风,每个家庭成员又都能保持自己的家风,坚守正道,始终如一,社会就安定,家风对我们的国家与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高尚的道德的力量和崇高的精神信仰。
马丕瑶一生,鞠躬尽瘁,政绩卓著,治家有方,家教严格,在马丕瑶良好的家规家风教育下,培养出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有重要贡献的实业家长子马吉森(1857-1912),又有辛亥革命志士、巾帼英雄三女马青霞(1877年—1923年)等,可谓儿女才华出众,出类拔萃,影响卓著。马青霞与秋瑾齐名,素有“南秋瑾、北青霞”之称。马青霞是我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孙中山先生挥毫为她题赠“天下为公”和“巾帼英雄” 的赞语,他们都成为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突出影响的重要人物。马丕瑶儿女们的成长成才,其家风家规的教育无疑对他们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