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填写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71|回复: 1

江苏扬州东关街街南书屋(小玲珑山馆)

[复制链接]

1412

主题

417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4299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

QQ
发表于 2019-7-24 13:3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街南书屋是东关街重要景点之一,东至薛家巷,北至东关街,南至韦家井,西临马坊巷,清雍正、乾隆年间,该处曾为马氏盐商的住宅园林。街南书屋原有12景,后多已移入个园。其中,小玲珑山馆最富盛名。

街南书屋又称小玲珑山馆,为清雍正、乾隆年间盐商马曰琯、马曰璐兄弟住宅园林遗址。“二马”以盐为业,家资丰厚,誉满江淮,是盐商中儒商的代表人物,他们的园林也成为当年古城扬州文人雅集的活动场所。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年宾客云集的街南书屋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名闻遐迩的十二景也只能从文人匠客的记载中去遥想了。

当年,马氏兄弟为了招揽文人,不惜重金为文人提供食宿,扬州八怪中的金农、陈撰,文人全祖望、厉鹗等人,都曾在丛书楼里留下过诸多足迹。有人生病时,他们也会免费为其医治。马氏兄弟深知,最吸引文人的莫过于书籍,于是他们花费精力搜集各地藏书,致使乾隆皇帝来此后念念不忘,到编《四库全书》时,他要求街南书屋献书776种,而这个数字大概是各地献书之最了。

街南书屋修复工程是扬州市 2011 年重点工程之一, 该工程自 2010 年 9 月 29 日开始,经过一年时间的精心施工,于 2011 年 08 月 30 日 完工,总占地面积 8000 多平方米,修复部分总 建筑面积 6500 平方米。该工程为由住宅和原“十二景”组成,主要 结构为砖木结构,立面、屋面、檐口为传统建筑的地方风格,整个建 筑群布局按照传统形制和布局进行复原, 对原有的建筑按照文物保护 的要求进行修缮。

现在此处园林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是街南书屋,除了一处用作扬州市第二间“城市书房”, “城市书房”是一个便捷而健康、有序而温馨的现代公共阅读场所,具有24小时“不打烊”、“一站式”阅读体验、无人值守全自助、数字化与智能化、绿色环保节能、人性化服务六大特点。街南书屋“城市书房”面积100平方米,现有藏书3200余册、报刊10余种。图书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历史军事、信息科技、医药健身、生活百科等多种类别,每两周更新。书房内,自助办证机、自助借还机、自助图书消毒机、二维码电子报刊下载机、数字资源查询机等设备一应俱全,室内环境古朴典雅、简洁舒适,是市民看书学习理想场所。

其余地方是“长乐客栈(酒店)”,以民宿式经营客房和餐饮业,长乐客栈由扬州市名城建设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是一家具有扬州地方传统的明清院落式建筑特色的主题精品酒店,酒店聘请著名的上海衡山集团饭店管理公司全权管理本酒店。客房设施酒店拥有89间/套设计精巧,具有浓郁扬州明清风格的民居式客房,全酒店总面积为10000平方米,院落式庭院建筑。

而后半部分是“小玲珑山馆”园林,小玲珑山馆原为街南书屋十二景之一,因为马氏兄弟经常在此招待文人墨客,煮酒论文,故街南书屋为其所掩,以致有人只知小玲珑山馆,而不知街南书屋。

2401.jpg

2402.jpg

2403.jpg

2404.jpg

2405.jpg

2406.jpg

2407.jpg

2408.jpg

2409.jpg

2410.jpg

位于东关街中段的街南书屋又称小玲珑山馆,为清雍正、乾隆年间盐商马曰琯、马曰璐兄弟住宅园林遗址。“二马”以盐为业,家资丰厚,誉满江淮,是盐商中儒商的代表人物,他们的园林也成为当年古城扬州文人雅集的活动场所。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年宾客云集的街南书屋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名闻遐迩的十二景也只能从文人匠客的记载中去遥想了。

2015年,扬州市政府启动修缮街南书屋工程,并将根据李斗《扬州画舫录》和张庚所绘《小玲珑山馆图》以及马日璐所撰《小玲珑山馆图记》复建小玲珑山馆、看山楼等“街南书屋十二景”,并于2016年初对外开放。

十二景依据原先的一些史料记载来进行恢复建设。除丛书楼外,其他“十一景”一为看山楼,楼额为“看山”,有志在高山之意;二为小玲珑山馆,馆前有巨型太湖石,属于宣和花石纲遗品;三为红药阶,为芍药园,芍药为扬州名花;四为透风透月两明轩,夏日纳凉与夜晚观月所在;五为石屋,在假山山腹中,取神仙洞穴意趣;六为清响阁,竹林小阁,下有溪水,可听风声水声;七为藤花庵,有老藤悬挂,为礼佛之所;八为觅句廊,属于长廊,为诗人来回踱步、产生灵感之地;九为浇药井,在花木掩映下,为浇花提供水源之井;十为梅竂,梅花丛中小屋,有鹤在梅林中来去;十一为七峰草亭,小园中立七尊太湖石,建有小亭。

雍正年间,扬州名园小玲珑山馆由业盐徽商马曰琯、马曰璐兄弟所建,原名“街南书屋”,“小玲珑山馆”得名于园中一块从太湖购来的玲珑剔透的太湖石,因其景观闻名而成为街南书屋的代称。所谓玲珑石即太湖石,不加雕琢,就具备瘦、皱、透、漏之奇。何名“小玲珑山馆”?因苏州园林先有“玲珑山馆”,故以小名之,就像小秦淮、小金山一样,以别于南京的秦淮、镇江的金山。而阮元《淮海英灵集·马曰璐小传》却说:马曰璐得太湖石甚佳,建山馆置之,而以小玲珑名。适邻家不便其立,半查乃语兄止之。及山馆归汪雪礓,本石始立焉。”由此可见,玲珑石虽运到了街南书屋,但是马氏兄弟考虑到邻里关系并没有将它树立起来,反而将它埋于地下,后来,街南书屋归属汪雪礓,太湖石才破土而立。不过,所立太湖石只有原来的一半高。

“扬州二马”贾而好儒、急公好义、揽才纳士、兴学济困,当时泰斗往来于其府邸,诸如:沈得潜、全祖望、杭世骏、厉鹗、阮元、金农、高翔、汪士慎、郑燮等,结为“邗江吟社”。 小玲珑山馆丛书楼藏书十万余册,《清史稿》:“藏书甲大江南北”,马氏兄弟与宾客于此考辑刊钞、校勘审印,其装帧精绝的古籍时誉“马版”,《宋诗记事》《辽史拾遗》《经义考》《字鉴》等著作该处而出。朝廷纂修《四库全书》向民间广征秘籍,马家献书776种,为东南之冠,由是与天一阁等共四家各御赐《古今图书集成》一部。

马曰琯(1688—1755):字秋玉,号懈谷,祖籍安徽祁门,迁居江都(今江苏扬州)。以盐业起家,成巨富。与弟马曰璐(字佩兮.号半槎)互相师友,俱以诗名,时人称之为“扬州二马”。

2501.jpg

2502.jpg

2503.jpg

2504.jpg

2505.jpg

2506.jpg

2507.jpg

2508.jpg

2509.jpg

2510.jpg

来自:月宫孤客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0d6be980102zijl.html



马庆喜,浙江龙游范坦马氏,始迁祖为宋殿中侍御史马伸,于南宋建炎二年自山东东平迁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12

主题

417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4299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7-24 13: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马曰璐:小玲珑山馆图记

扬州古广陵郡,女牛之分野,江淮所汇流。物产丰富,舟车交驰,其险要扼南北之冲,其往来为商贾所萃:顾城仅一县治,即今之所谓旧城也。自明嘉靖间以防倭故,拓而大之,是以城式长方。其所增者,又即近今之所谓新城也。

余家自新安侨居是邦,房屋湫隘,尘市喧繁,余兄弟拟卜筑别墅,以为扫榻留宾之所。近于所居之街南得隙地废园,地虽近市,雅无尘俗之嚣;远仅隔街,颇适往还之便。竹木幽深,芟其丛荟,而菁华毕露;楼台点缀。远仅隔街,颇适往还之便。竹木幽深,芟其丛荟,而菁华毕露;楼台点缀。丽以花草,则景色胥妍。于是,东眺蕃釐观之层楼高耸.秋萤与磷火争光;西瞻谢安宅之双桧犹存,华屋与山丘致慨。南闻梵觉之晨钟,俗心俱净;北访梅岭之荒戍,碧血永藏。以古今胜衰之迹,佐宾主杯酒之欢。余辈得此,亦贫儿暴富矣。于是鸠工匠,兴土木,竹头木屑,几费经营。掘井引泉,不嫌琐碎。从事其间,三年有成。中有楼二:一为看山远瞩之资,登之则对江诸山约略可数;一为藏书涉猎之所,登之则历代丛书勘校自娱。有轩二:一曰“透风披襟”,纳凉处也;一曰“透月把酒”,顾影处也。一为“红药阶”,种芍药一畦,附之以“浇药井”,资灌溉也。一为“梅寮”,具朱绿药阶”,种芍药一畦,附之以“浇药井”,资灌溉也。一为“梅寮”,具朱绿数种,媵之以石屋,表洁清也。阁一,曰“清响”,周栽修竹以承露:庵一,曰“藤花”,中有老藤如怪虬。有草亭一,旁列峰石七,各擅其奇,故名之曰“七峰草亭”。其四隅相通处,绕之以长廊,暇时小步其间,搜索诗肠.从事吟咏者也,因颜之曰“觅句廊”,将落成时,余方拟榜其门为“街南书屋”,适得太湖巨石,其美秀与真州之美人石相埒,其奇奥偕海宁之皱云石争雄。虽非娲皇炼补之遗,当亦宣和花纲之品。米老见之.将拜其下;巢民得之,必匿于庐。余不惜资财,不惮工力,运之而至。甫谋位置其中,藉作他山之助,遂定其名“小玲珑山馆”。适弥伽居十张君过此,挽留绘图。只以石身较岑楼尤高,比邻惑风水之说,颇欲尼之。余兄弟卜邻于此,殊不欲以游目之奇峰,致德邻之缺望。故馆既因石而得名,图以绘石之矗立,而石犹偃卧以待将来。若诸葛之高卧隆中,似希夷之蛰隐少室,余因之有感焉。夫物之显晦,犹人之行藏也。他年三顾崇而南阳兴,五雷震而西华显,指顾问事,请以斯言为息壤也可。图成,遂为之记。

马曰璐(1701~1761),字佩兮,号半槎,清朝人。原籍安徽祁门,以业盐定居扬州.与兄曰琯井称“扬州二马”。荐博学鸿词,不就。著有《南斋集》


马庆喜,浙江龙游范坦马氏,始迁祖为宋殿中侍御史马伸,于南宋建炎二年自山东东平迁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中华马氏网 ( 浙ICP备09020836号-7 ) 浙公网安备33082502000231号

GMT+8, 2025-4-26 04:57 , Processed in 0.071739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