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填写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45|回复: 0

宁夏马氏口弦:三寸竹片片 一曲解忧愁

[复制链接]

1424

主题

425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4755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

QQ
发表于 2016-1-24 15:4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452132124068122.jpg


  人物介绍:

  马兰花,78岁,回族,“马氏口弦”第三代传承人。2007年,灵武市的“马氏口弦”被命名为国家非遗保护示范点;2008年,马兰花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回族民间乐器代表性传承人;马兰花的弟弟马义珍于2009年被自治区政府聘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口弦的美丽传说

  很久以前,在六盘山区,有一个财主看上了一位漂亮的回族姑娘,但这位姑娘已订有婚约,财主却强迫姑娘嫁给他。姑娘不从,财主就挖掉了她的眼睛,割破了她的喉咙,让她变成了哑巴。姑娘逃进一个茂密的竹林,用竹子做了个口弦弹奏,向乡亲们诉说财主的罪恶。后来,人们便用弹口弦来纪念这位忠于爱情的姑娘。

  相传明朝时,六盘山区有一个大官吏,横行乡里,无恶不作。他怕群众聚集在一起议论他的罪恶,就下了道命令,不准当地人交头接耳,谈话聊天。人们非常痛恨他的暴虐。有一位回族姑娘聪明伶俐,用梳头的篦子做了把口弦,与其她姑娘三五成群地在一起,用口弦抒发情感。

  口弦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长期流传,历史悠久,但“口弦”这种乐器是何人发明的,文献中并没有明确记载,至今无法考证,只能从仅有的历史资料与这些民间传说中去了解它。

  在灵武,口弦又称“解麻缠”,是旧时代回族女子在心情忧伤时最爱弹的一种乐器。


   马义珍,口弦制作技艺传承人

  我叫马义珍,是马兰花的弟弟。家住灵武市郝家桥镇崔渠村,是宁夏“马氏口弦”——竹口弦制作的传承人。

  我父亲马金贵制作的口弦,在吴忠、灵武等地非常有名,人们纷纷慕名前来购买,制作口弦是我们一家人当时重要的谋生手段。

  口弦,用箭竹为材料,长约15至16厘米,大头宽2至3厘米,小头宽1至2厘米,中间有簧舌,簧舌上有拉线。弹奏时,将口弦放在嘴边,左手扶口弦,右手拉动簧线,音量的大小由嘴唇的开合决定,凭借有节奏动作,就会演奏出悦耳动听的民间小调。

  “马氏口弦”是竹口弦,精选的竹子切成长5寸左右的若干根,放到油锅里炸一下,然后拿出来用刀精心去削。这样做出的口弦,锃亮光滑,结实耐用,不易破裂;从效果上看,音量适中,清脆柔和。

  民谣对口弦有绘声绘形的描述:“三寸竹片片,两头扯线线;一端衔口中,消愁解麻缠(解除心中的烦恼)。还有一种口弦是铁制的,成年妇女喜欢弹竹口弦,姑娘们一般喜欢铁口弦。


   “马氏口弦”:农村妇女情感的表达

  我叫马兰花,是“马氏口弦”第四代传承人。“马氏口弦”最早源于甘肃。第一代传承人马德海年轻时师从艺人,学会了弹奏口弦的技艺。第二代传承人是马金贵,就是我的父亲,他最大的贡献是60年如一日,坚持制作口弦,他不仅改进了口弦的制作技艺,更使口弦弹奏技艺逐渐完善,最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父亲去世后,我作为大女儿继承了他的弹奏技艺。我6岁学会弹奏口弦。口弦弹法多是自己摸索的,父亲主要是卖口弦,他在卖口弦时我在旁边弹,招揽生意。过去的回族妇女一般不出门劳动,更不许在外面唱歌、跳舞,也不许谈情说爱。回族妇女的情感受到压抑无处释放,她们选择了用弹口弦来表达喜怒哀乐。长此以往,弹口弦在回族妇女中流行开来,成为一种民间习俗。

  我的口弦弹奏得好,除了帮父亲卖口弦使我的弹奏技艺日渐提高外,最主要的原因是我特别喜欢口弦。小时候放羊、放驴时我就把口弦带上,一个人在野外无人聊天,就拿出口弦弹奏。我的弹奏没有章法,更没有乐谱,就是随心所欲。高兴了,口弦就跳跃高昂地弹;忧郁了,就低沉呜咽地弹,间或学各种鸟虫叫声。经过多年摸索,我能用口弦模仿驼铃发出的声响,在全区独树一帜。家人将我弹的非常熟练的3段乐曲,分别命名为《驼铃》《廊檐滴水》《回乡情》,这3段乐曲已经被有关部门录像录音保存。


   口弦成为马兰花精神支柱

  “马氏口弦”的传承方式是口传心授,我的父亲没有正儿八经地教我,我在旁边听的时间长了,就自然会弹了。我没有文化,不识字,也没能将方法记录下来。有时父亲教我一句,我就弹一句,凭记忆去学习。

  我常用的3个口弦都是我父亲制作的,跟了我几十年了,经常弹的几首曲子也是几十年的曲子了。现在,我传给周围的人时,也是我弹几句,他们学几句,一句一句教下来,大家就学会了,但是大家弹的那个味儿和我弹的还相差很远。

  现在,口弦已成为我生活的精神支柱,我一有空儿就会弹奏口弦。十几年前,我老伴得了脑血栓,生活不能自理,全靠我照顾。一个儿子13岁得了肾炎,27岁去世。祸不单行,大儿子又患了严重的心脏病,大儿媳也得了脑溢血,小女儿的丈夫出事故去世。这一连串的打击几乎将我压垮,幸亏有口弦陪着我,想不开的时候就拿出来弹给自己听,解心慌。弹奏口弦,是我生活中的习惯,也是生活中唯一的乐趣。


   马兰花组建口弦小队

  在灵武市委、政府的支持下,2008年6月,我将我的姊妹、妯娌以及邻居发动起来,成立了一个口弦演奏小队,有12名成员。经过半年培训,演奏小队弹得有模有样,还在银川市玉皇阁广场公开演出过。

  但由于口弦队成员年龄大,且身体不好,12名队员只剩下我和妹妹及女儿杨翠花了。女儿今年患上“紫癫”,病情严重,身体浮肿,基本出不了门,无法和我一起出门演奏。我的身体也不太好,今年住了几次院,哮喘病让我走路都气喘,更别提弹奏口弦了。

  现在的年轻人由于有了各种娱乐设备,对口弦兴趣不大,少有人学,有年轻人弹奏几下也是乱弹。“马氏口弦”的传承遇到瓶颈,最根本的问题是没有资金。“马氏口弦”小队的表演大多是无偿的,只有去市里或外地表演才有费用,每人拿到手不过几十元,队员们渐渐就不愿意弹奏了。

  我的孙子一辈都在外地打工挣钱,不愿意学口弦,会弹的也只是偶尔玩一下。前不久,有央视来拍“马氏口弦”纪录片,口弦队成员都聚不齐。现在,“马氏口弦”面临无人传承的困境。


  摘自:宁夏新闻网(记者 李荣华 文/图)


马庆喜,浙江龙游范坦马氏,始迁祖为宋殿中侍御史马伸,于南宋建炎二年自山东东平迁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中华马氏网 ( 浙ICP备09020836号-7 ) 浙公网安备33082502000231号

GMT+8, 2025-11-19 19:15 , Processed in 0.062328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