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马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填写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590|回复: 2

宋扶风马氏墓志铭—范正己之母

  [复制链接]

1402

主题

411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3891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

QQ
发表于 2017-3-1 17: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称“宋故扶风马氏墓志铭",这是一方青石墓志,盖方形,盝顶,边长58厘米、厚16厘米,篆书“宋故扶风马氏墓志铭”,3行,行3字。除顶面光平以外,余面皆斧剁粗糙而不研磨。志亦方形,边长57厘米、厚16厘米,篆书23行,行17字,总计371字。志主马氏是名宦范纯礼之妾,范正己之母。墓志以儿子怀念母亲的心绪,请朋友记述了一位妾在多妾家庭中的婚姻生活,凸显了她的人生困境和恪守妾礼的卑微一生。墓志由布衣学者王寿卿撰文书丹,是近代以来国内出土的约万方中古时期墓志中十分罕见的小篆体。

c0f189eb674d.jpg

001RVkKo.jpg

墓志原文:

宋扶风马氏墓志铭

承务郎范正己之母马氏,瀛州河间人。生七岁,以良家子养于今尚书右丞范公纯礼。恭顺勤恪,有志趣。公之室、高平郡夫人王,爱抚异甚,他不得伦比。为轧己者轹蹙排摈,一不与校,而终弗能间。夫人寝疾,无强子女,独周旋奉事,忧见颜色。既薨,哭泣哀毁,吊者闵焉。公察其忠实,属以家事,内外上下,罔不宾伏。于范氏宗族姻娅,虽儿女行辈,见之离立避道。强之坐,必绝席降等,其律身严分如此。至有所挠,正色执议,莫可回夺。为公生一女一子,齿方少即自屏,稀复进见,推择其余,使奉巾盥。家人时有关决,度不得已,然后与之区处,皆中节度。修西方净土观,称其佛号,日数千过。帷裳素缦,往往不茹荤血。元符二年十二月丙辰旦,起坐如平时,呼其儿孙唱,使诵佛。少焉瞑目,若将假寐,然视之,卒矣。享年四十有六。建中靖国元年四月庚子葬河南万安山之麓。女适军器少监韩歧。孙男三人:直愚、直友、直内。女三人,皆幼。后五月,直友亦卒。今拊于墓隧之左次。前事其子谓王寿卿日:“予以吾母铭。”铭日:
擢德于泰,以约处躬;祭从其子,而飨卒丰。

北宋名臣范仲淹之子,范纯礼夫人马氏墓志铭。夫人虔诚向佛,居常帷裳素缦,不茹荤血,修西方净土,观称其佛号日数千遍,元符二年,在其子孙助念的佛号中过世,建中靖国元年葬于洛阳万安山麓。新见墓志记载了平民马氏为妾的婚姻背景和官僚纳幼妾的一种方式。40年中马氏于多妾家庭中所表现的恭顺规矩谨执妾礼的卑贱相,显示了官妾痛受充满矛盾的生活所困扰。无助苦闷中年辞世具有典型意义的个案。以范纯礼为祖的三代世系发现了范氏家谱存在的问题也反映了宋代家谱“不书妾”原则的弊病。中古墓志多楷书,此志以罕见的小篆体书写,王寿卿的书法作品代表了北宋晚期篆书发展的一个高峰。

王寿卿,[宋]字鲁翁,陈留(今 河南陈留城)人。祖择之外甥。召至京师,使篆王安石字说,辞以与王氏之学异。后以命李孝扬,而寿卿终身布衣。得阳冰笔意,非章友直、陈晞、毕仲、荀文勋所能管摄也。 《 山谷集》、《 书史会要》

马庆喜,浙江龙游范坦马氏,始迁祖为宋殿中侍御史马伸,于南宋建炎二年自山东东平迁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02

主题

411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3891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3-1 17: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宋官僚范纯礼妾马氏的家庭与生活

— — 新见《宋扶风马氏墓志铭》研究

赵振华

(洛阳师范学院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河南洛阳471022)


    作者简介:赵振华(1949一),男,上海人,洛阳师范学院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墓志碑刻。

这是一方青石墓志,盖方形,盝顶,边长58厘米、厚16厘米,篆书“宋故扶风马氏墓志铭”,3行,行3字。除顶面光平以外,余面皆斧剁粗糙而不研磨。志亦方形,边长57厘米、厚16厘米,篆书23行,行l7字,总计371字(见封三)。志主马氏是名宦范纯礼之妾,范正己之母。墓志以儿子怀念母亲的心绪,请朋友记述了一位妾在多妾家庭中的婚姻生活,凸显了她的人生困境和恪守妾礼的卑微一生。墓志由布衣学者王寿卿撰文书丹,是近代以来国内出土的约万方中古时期墓志中十分罕见的小篆体。[1]387 妾的石质墓志十分少见,现揭示于后,以飨好事者。

一、墓志原文
宋扶风马氏墓志铭
承务郎范正己之母马氏,瀛州河间人。生七岁,以良家子养于今尚书右丞范公纯礼。恭顺勤恪,有志趣。公之室、高平郡夫人王,爱抚异甚,他不得伦比。为轧己者轹蹙排摈,一不与校,而终弗能间。夫人寝疾,无强子女,独周旋奉事,忧见颜色。既薨,哭泣哀毁,吊者闵焉。
公察其忠实,属以家事,内外上下,罔不宾伏。于范氏宗族姻娅,虽儿女行辈,见之离立避道。强之坐,必绝席降等,其律身严分如此。至有所挠,正色执议,莫可回夺。为公生一女一子,齿方少即自屏,稀复进见,推择其余,使奉巾盥。家人时有关决,度不得已,然后与之区处,皆中节度。修西方净土观,称其佛号,日数千过。帷裳素缦,往往不茹荤血。元符二年十二月丙辰旦,起坐如平时,呼其儿孙唱,使诵佛。少焉瞑目,若将假寐,然视之,卒矣。享年四十有六。建中靖国元年四月庚子葬河南万安山之麓。
女适军器少监韩歧。孙男三人:直愚、直友、直内。女三人,皆幼。后五月,直友亦卒。今拊于墓隧之左次。前事其子谓王寿卿日:“予以吾母铭。”铭日:
擢德于泰,以约处躬;祭从其子,而飨卒丰。

二、马氏生平与谨执妾礼
“嫡庶有别”的等级制度是宋代立法宗旨,官员夫人墓志首题,一般采用“妻以夫荣”的形式,先写丈夫的官称姓氏然后叙夫人的郡望封号姓氏。而此志以“宋扶风马氏墓志铭”为首题,既不使用其夫“尚书右丞范公”的耀眼头衔,又避开了“妾”“姬…‘侧室”等贱称,蓄意回避她的卑微身份.但是作者在叙述志主待人接物处世举止时随处体现她是妾而毫不掩饰,明确记录其一生遵循妾礼的家庭生活。


(一)天灾肆虐平民鬻女
墓志记载,马氏(1054-1099)是平民家的女孩,七岁时被收养于鼎贵之门为妾,在声名显赫的官僚范纯礼家过上了温饱的日子。她谦敬顺服,勤勉恭谨,有志向和情趣。还受到范府女主人高平郡夫人王氏的特别疼爱抚慰,其他人不能与之相比。到底是身份卑微而孤独的异姓女孩,时时受到倾轧者的欺凌排斥,必然有无尽的心理折磨和诸多烦恼,可她既不计较也不抗争,怀有敌意者的离间最终也不能得逞。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35·据马氏卒年推算,她生于仁宗至和元年(1054),七岁正是嘉祜五年(1060),当时社会情况十分糟糕,“嘉{;占四年四月丙戌,大震雷,雨雹’’ 釉 ‘五行志一下’’ ,肯定是损害庄稼,灾情严重,才被正史记录下来。五年三月“壬子,诏以蝗涝相仍,敕转运使、提点刑狱督州县振济,仍察不称职者。……五月戊子朔,京师民疫, 选医给药以疗之。 己丑, 京师地
震”[ ]籼‘仁宗纪 ’一。百姓们遭遇了连续两年的自然灾害,岁俭人饥,民多弃子。“妾通买卖”[3]卷”, 的现象在宋代大量存在 n ,而且“妾者, 取良人为之”[3]~12,219,且须立婚契。显然,马家鬻女为妾是为自救,给了女儿一条生路。幼女离开双亲,失去怙恃,孑然一人走进贵族之家,生活环境陡然改变,在充满敌意的成年陌生人群里周旋。她必须正视自己妾侍的低微身份,心理和性格产生极大扭曲,学习服从、忍耐与忠诚,逆来顺受,以适应新的家庭人际关系。值得庆幸的是,女孩得到主人王氏的关怀体恤,有了一点安全的依靠。王氏是累世富贵之家的闺秀,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而不妒也是为妻六德之一。墓志接着说,王氏卧病在床,身边没有子女(未生育或夭折)。马氏长大了,独自照顾侍候,一脸忧愁。王氏去世,马氏悲伤异常,哭坏了身体,前来吊唁的宾客十分怜悯她。司马光《家范》说:“妾事女君,犹臣事君也,尊卑殊绝。”[6]糊。, 册’ 从小为婢使,长成做妾侍。马氏沐泽报恩,服侍如亲,嫡妻病逝,妾为女君举哀执丧。【 ]卷m,Ⅲ

(二)范纯札妾主理家政
墓志说,范纯礼知道马氏忠诚老实,委托她料理家庭事务,内外上下,没有不服从的。说明马氏成人后以妾之身份服侍主人并且得到管家的权力。夫妾具名为婚,只是遵循“男女同姓,其生不繁”的传统,与妻的明媒正娶有如天壤相隔悬殊。《宋刑统》说: “依令, 五品以上有媵,庶人以上有妾。”[3 即官员、地主和商人等有财势者蓄妾是国
家法律赋予的权利,而且按男子的社会地位高下来设定。一般在中年开始纳妾,设马氏15岁与夫婿同房,其时范纯礼38岁了,长马氏23岁,适当其时。当然也许此前范纯礼已纳妾。马氏哺育一子一女,作为母亲操劳不辍。由于元配王氏去世得早,范纯礼也不再续弦,则无妻主内,于是指使她管理家政。《宋史》记载朝廷外戚李昭亮“妻早亡,内嬖三妾迭预家政,莫能制也”[2]卷464 螂。北宋枢密学士刘综之孙刘瑁为庶母(妾)王氏所生,嫡母(妻)任氏夺之而赶王氏出门。王氏无奈而入富户为妾,生儿女三人。“其正室已亡,家甚富,而专家事”口 中一,都是同类的情况。育有子嗣是马氏获得管家权力的有利条件,没有妻妾矛盾,马氏谨慎干练,勤于所事,则阖府服从。

(三)家庭伦理谨执妾礼
墓志说,但凡见了范氏同宗同族的人和有婚姻关系的亲戚,即使是相当于儿女辈分的,马氏也立即离位站立,避退一旁,以示敬畏和服从。倘若强迫使座,必定不与主人一家同席,另坐一隅以降低身份。她就是这样律身守道,严格尊卑之分。倘若有人搅扰,则神色庄重、态度严肃地秉持己见,不可更改。说穿了就是保持妾的身份,不能享有妻的待遇。《吕氏春秋·慎势》云:“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封建礼法制度规定妻妾的尊卑嫡庶在衣食住行、婚丧礼仪以及刑罚封赏等方面区别严格。马氏在人前的卑贱相,是妾所处地位、所遵循家庭伦理的写照,是日常生活中贬抑退避守名安分不可僭越的行为规范和嫡庶有别的为妾之道。倘若主人强使马氏坐于公堂,她也必定“绝席降等”,是妾“不得与公堂坐”。的礼法规定使范府无妻而妾位不紊。墓志接着说,马氏生育后,虽然正值年轻,就主动隐退,弃绝男女之事,很少主动见夫,推举他妾侍奉主人盥洗。家人有事报请决定而不能推辞的,就和她们筹划安排,都能不出差错。这段看似简单的话,涵盖着复杂的人事关系。以范纯礼为核心的家庭是马氏一生的主要活动空间。她养育了一双儿女,成就了妻盼望而未能实现的大事,给范府带来前所未有的旺气象,在丈夫心中分量极重,于是比不育之妾受到
夫婿更多关爱,无疑提高了她的家庭地位。正妻亡故且无后,已由马氏传宗接代,可是家富于财的老官僚为了乐享私欲却多拥美姬。虽然无妻压迫,诸妾争夫相互妒忌必然使生活境况恶劣,马氏也容易成为矛盾的焦点。庶使均而无怨,谈何容易,于是她只好“推择其余,使奉巾盥”,以不与丈夫同房的忍耐来回避争宠夺爱的明争暗斗。她因为范府毓子之功主持家政,又必然与不能理事的诸宠发生冲突。于是她虽善于治家而内心并不愿多管,无论是置产治生还是子女抚养,遇到必须出面的事情便同议共商而不敢专断。恭顺小心,谨守其分,以期和睦相处。王氏病逝,范府无妻。马氏虽然为范家留后,但是不能扶正,终身为妾,永无出期。因为法律规定有以妾为妻者,“徒一年半”[31卷” 。哲宗朝宗室、开府仪同三司赵宗景以妾为妻,废礼犯法,朝廷怒而罪之①,就是典型反例。① (元)脱脱《宋史》卷二四五,《宗室传二·镇王元僵传》:“宗景丧其夫人,将以妾继室,先出之于外。而托为良家女且纳焉。坐
夺开府,既而还之。”中华书局,1977年。第8704页。· 36·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四)诵经念佛寻求慰藉
墓志说,马氏修习净土宗,持名称念“阿弥陀佛”号,一日数千遍。穿着整幅本色布制作的素裙,不食荤腥。哲宗元符二年(1099)十二月丙辰(十九)日早晨,起坐一如平时,呼唤她的孙子孙女们念诵佛经,同声吟唱。一会儿闭上眼睛,好像要和衣打盹,然而观察她,已经去世了,享年四十六。世风熏陶,在社会流行信仰佛教的氛围中,士大
夫之家多礼佛饭僧。马氏在多妾室之家虔诚学佛,正心窒欲。“妾不衣帛”,以朴素的衣裳严实裹体来掩盖自身魅力平抑浓淡妍媸之争,熄灭媚悦嫉妒之火。犹如司马光《家范》规矩为妻者“内饰则结纫绸缪,野处则帷裳壅蔽,所以正心一意,自敛制也” 糊姗册一。为了寻求心境安宁,妾的贱位造成的心理的落差促使深感人生痛苦的马氏诵经念佛排遣无助与苦闷,恬淡处世,以超脱生死,投身彼岸。马氏在孙辈的集体梵唱中心境平和地安然坐化,在佛号的祷颂声中离别人世苦海。祖母溺爱诸孙,关系亲密,身负服侍鞠育教诲之责。后嗣自幼耳濡目染诵佛号念功课,接受信仰,习以为常,家庭成了传承宗教的台基。

(五)丧葬礼仪嫡庶有别
马氏一生勤于家事,遭受精神折磨,中年无疾遽终。宗法制度规定夫不为妾服丧,于是墓志无范老的悲思。子正己遵照卜师预定的吉日于一年后举殡,葬母于范家祖茔——洛阳万安山南麓。依照礼法,嫡妻王氏与丈夫合葬:“伉俪之道,义期同穴,一与之齐,终身不反。” J卷“’ 而马氏却只能侍葬于其侧,处于卑位。夭折的二孙直友和祖母同日下葬,“柑于墓隧之左次”,即葬于马氏的墓道东侧。《宋史·礼志》说:“士之妾子服其母,与凡人丧母同。” 卷 ,‘礼志二 ’, 。当解官持齐衰三年之服。若知开封府鄢陵县事韩韶为生母艾氏(妾)守孝“去官,心丧三年” 。 柏册'” 。《范文正公全集·遗迹》附有范氏家族墓地茔域分布图“万安山图” ’‘遗迹》' ,在范纯礼墓茔后(西
北),有自西向东并列的四座墓茔,为马令人、徐孙、佚名、周夫人。但是《范氏家乘》没有记载他们是谁。据文正公二十八代孙范章先生编印《范文正公陵园大事记》第20页所叙,徐孙有两个墓位,一个在范纯礼墓茔后(西北),一个在范纯礼墓茔前(南)。在范纯礼墓茔后的应当是初丧时寄埋之处,后又南移 葬于同辈人行列之中。比照《马氏墓志》透露的信息推测,马令人是范纯礼妾马氏。《范氏家乘》卷五《贤裔传》载有《宋中奉大夫夔州路安抚使赠通议大夫子修公传》,述范正己(字子修)生平大略。令人当是范正己以军功于建炎四年为朝请大夫(从五品)或于绍兴
四年迁中奉大夫(正四品)时报请朝廷所追封。①而葬于马令人东侧的徐孙,是她的孙子直友的乳名。

范氏父子与右丞房世系

(一)范纯礼王氏夫妇
范纯礼(103l一1106),字彝叟,名相范仲淹的第三子,守旧派元祜党人的代表人物,历任地方官和京官。徽宗立,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擢尚书右丞,罢知颍昌府。崇宁中,贬静江军节度副使,五年,提举鸿庆宫,卒,年七六。谥恭献。《东都事略》卷五九、《宋史》卷三一四有传。墓志记载,建中靖国元年四月,范纯礼正在尚书右丞(副宰相)任上。其任职前后的政治形势是,元符三年(1100)正月哲宗驾崩,徽宗即位,皇太后向氏垂帘听政,召回并重用被贬逐的守旧派大臣担任朝廷要职。当年十一月辛卯,“以礼部尚书范纯礼为尚书右丞”,建中靖国元年(1101)六月“戊午,范纯礼罢”【 糊 '《徽宗纪删’圳’ ,执政逾半年。纯礼沉毅刚正,遭受政敌陷害,遂上章乞罢而改任地方。范仲淹和天章阁待制王质(1O01—1045)同朝为官,因政见相合交谊深厚而结为儿女亲家:“始天章公与范文正公相友善,约以儿女为婚姻。夫人,其长女也, 以归高平公, 而以次女归今右丞公。’’[11]卷 ’<魏国王夫人墓志铭 ’ 册’‘ 即王质“长女适太常寺太祝范纯仁”【】 Jl卷”一,次女成年后嫁给范纯礼。士人联姻,互为婚媾,为时所尚。《马氏墓志》所谓:“公之室、高平郡夫人王。”是随着范纯礼擢迁为“尚书右丞、上柱国、高平郡侯”时所获追封。马氏46岁亡故时,范老69岁,他晚于妾7年去世。

(二)子范正己
前半生活跃于以汴京为中心的北宋王朝,后半生在南宋做官,主要活动于江浙川陕。万历《四川总志》卷一。叙其生平片段云:“范正己,文正公第三子纯礼之子。韩城郑可行撰墓志云:徽猷公正己自杭幕召除京师漕。时二圣北征,乘舆南守,大盗充斥,京城连陷。公以死奉法,守节不挠。抗章论事,知无不言。会分镇,罢监司,襄郢路断,四顾无归,逼迫奔窜,徒步携幼入蜀,丐宫祠于宣司局,苟薄禄以赡养,终家于蓬。”惜今已不得见其墓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记载范正己任官履历约略如下:建炎二年八月任杭州司录参军,三年五月任京西转运判官,四年八月为浙西
①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第66册,《职官--一一》:“凡庶子五品已上官皆封嫡母,无嫡母即封所生母。”中华书局,1957年,第2654页。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37·
安抚大使参谋官。绍兴三年至五年新知汉州范正己任川陕等路宣抚处置司参议官,五年闰二月以参议官行本司事,三月降职罢川陕宣抚司参议官,六年九月降知衢州。 l。 而《范氏家乘》卷五的《宋中奉大夫夔州路安抚使赠通议大夫子修公传》则述范正己历官行事略详,凸显其刚正个性。高宗朝抗金将领刘光世(1089一l 142)颇欣赏其能秉承先人品德而荐为属员。建炎四年“八月一日,诏朝散大夫、直徽猷阁范正己充两浙西路安抚司参谋官。先是,两浙西路安抚大使刘光世言:‘正已系范文正公亲孙、范纯礼之子,趣操蕴藉,有父、祖风,劲正敢为,议论高远,众所推服,乞许于额外更置参谋官一员。故有是命[ ]第。 肌<职官  。

(三)女范氏与婿韩跤
墓志记载“女适军器少监韩跤”,庶出而归于豪门。安阳韩氏亦累世高宦之族,韩跛(1o52—1115),字至之,宰相韩琦侄孙,韩直彦之子,一生历仕多职,卓有政绩。《韩至之墓志铭》言之甚详:“初以王荫,为试秘书郎、嘉兴主簿。更汤阴、巨鹿尉,知彭城、藁城、襄邑县,通判魏、定、镇三府。除军器监丞,擢提举成都府路常平,入尚书为工部员外郎,改军器少监、管勾嵩山崇福宫。知淄州、通利军、镇江府,以病卒于官,年六十四。”其先后婚姻,亦有记述:“娶晁氏,太中大夫仲徽之女。继室范氏,尚书右丞纯礼之女。”《韩至之墓志铭》她是正己之姊,究因忽略而没有提到。据墓志,建中靖国元年四月韩跛已任军器少监,一年后的崇宁元年六月四日遭贬, 粕册’‘职官六七’' 因范纯礼、韩跤翁婿等119人被朝廷列入了党人名籍,是年九月,由徽宗执笔,竖《元祜党人碑》于端礼门外,㈣栅' 御书党籍端 》,第瑚册’ 遭受政治清洗。

(四)右丞房世系北宋以来,以范仲淹为始祖的范氏繁荣昌盛。仲淹生四子,此据《范氏家谱》截取第三子纯礼右丞房一支四代世系的有关片段如下:
1仲淹一2纯礼一3正己一4直愚、直友、直谅、直康、直大、直纲、直行
正如墓志所言,嫡妻王氏不育,马氏所产虽是庶出,也为礼法制度所认定:“妻年五十以上无子,听立庶以长。” 卷” 正己婚后依然居住于父家而不离析,继承家庭财产权的合法地位不容怀疑。墓志说马氏有“孙男三人:直愚、直友、直内”。家谱中直愚是正己长子的排序毋庸置疑,次子直友夭折于祖母去世五个月之后,没有子嗣,也可以肯定。依照宋代的一般婚姻年龄,设以马氏虚岁l6生女儿,17产正己,则其46岁亡故时,正己年届29,养育幼稚满堂家谱中三子名直谅,而不是直内,可能是改名、错记或遗漏。家谱记载范正己生七子,则其余四子应是建中靖国元年四月以后出生的。又《文正公家谱》叙范纯礼第二子正永,其世系片段为:1仲淹一2纯礼一3正永一4直均、直玉。其来
历尚需考究。

(五)家谱“不书妾”
《范忠宣集·补编》中的《彝叟公传》是《宋史·范纯礼传》的蓝本,两文雷同。然而前者“卒年七十有六”之后的一段文辞,为正史所无,末句的“一子正己’’ 。 ‘补编’,‘宋中大夫尚书右丞上柱国高平郡侯赠资政殿学士正议大夫谥恭献彝叟公传’’第“8册, 也未交代其生母。在封建礼法制度下,欧、苏谱例为世所范,谱牒只书男子与嫡妻,不书生女、不书继娶、不书妾为记述原则。苏洵借“谱亭”讽喻里人并告诫族子所谓“以妾加其妻也,而嫡庶之别混” 糊 虬,是绝不允许发生的六恶行之一。于是马氏产子而为家谱所摈弃,王氏不育却成了正己的亲娘。墓志铭吟咏的“祭从其子,而飨卒丰”,是《丧服小记》所云“慈母与妾母不世祭也”的反映。封建礼法规定妾不人家庙,不获世祭。以其非正妻,惟子祭之,而孙则否。

四、王寿卿及其篆书
北宋布衣书法家王寿卿(1060一l122),字鲁翁,以书法、文学和鉴古知名于士大夫群体,享誉于上流社会,以往洛阳出土的《王寿卿墓志》 靴册 。是一代才子的传略。他出身于世宦之家,父王师元、外祖祖无择(1006-1085),都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而遭贬谪,于是旧党子嗣王寿卿的一生也被卷入了两党之间长期的无情争斗,难以出仕。由于朝廷的提倡,士大夫热衷于古器物的收藏、鉴赏与考证等活动。才华横溢的王寿卿善篆书、嗜图籍、好博古、精鉴裁、勤作文。他以唐代文字学家、书法家李阳冰(722 89)为远师,潜心苦学,获得成功。长于书论的学者黄庭坚(1045—1 105),十分推崇王寿卿的篆书成就。誉其为“天下第一”。他性耿直不惧祸,抗旨不篆王安石《字说》,了然义利执意弃笔。而于宣和四年奉旨篆《周礼》石经,则心境愉悦梦寐以求。和金石学家赵明诚常年交往研究与合作,学术友
谊深厚纯粹。王寿卿文章书法双佳。他撰文并篆书的作品有《穆氏先茔表》《宋扶风马氏墓志铭》《唐李阳冰琴铭》
等3件;撰文并行楷书的作品有《王鲁翁题跋》;书丹的篆书作品有《穆晕墓表》,楷书作品有《穆氏新兆域记》。王寿卿深刻体悟李阳冰小篆风格特点,结体略· 38·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竖长,笔画粗细首尾一致,线条圆淳瘦劲,如纽金屈铁。字形端严劲净,秀丽俊逸。得李阳冰书法真谛,传承和学养有所超越,代表了北宋篆书发展的一个高峰。
《范氏家乘》卷五《子修公传》说:范正己以“父荫补太庙斋郎,再授承务郎。以元祜党人子放罢”。他比王寿卿小几岁,两家都是旧党子嗣,交往频繁,关系紧密。他请朋友为亡故的母亲撰写了一篇语言精练,朴实可信的墓志。为我们留下了一位布衣学者42岁时的文章和书法,更为可贵的是留下了一位名臣之妾的传记。

五、与《韩琦之母胡氏墓志》的异同宋代的妾,是中古妇女史的研究课题。作者主要利用笔记小说的记载和文集中的墓志材料,其中若《韩琦之母胡氏墓志》等典型个案分析见于多家论著,时见新的研究成果。妾不是个别人,而是一个广泛的社会女性群体。士人之家妾的子女一般有两个母亲,其书面语言以“嫡母”(妻)和“生母”(妾)来称呼。早于《马氏墓志》半个世纪,枢密副使韩琦(1008-1075)为生母妾胡氏(968一lo3o)撰志,也是以母子关系着笔来显示母以子贵的人伦态势。韩琦于庆历五年(1045)将去世很久的父亲(韩国华)、嫡母(罗氏)和生母尸骸迁往相州安阳县新安村家族墓地安葬。将生母侍葬于父亲和嫡母合葬墓的一侧。他说:“棺椁之制,率用降等;安神之次,却而不齐,示不敢渎也。’’ ,《太夫人胡氏墓志鼢’蛳遵循妻妾有别尊卑差等的葬俗。比较胡马两妾,可见其大致相同的人生
轨迹:妻妾和睦,以礼相待;养育儿女,管家教子;皈依释氏,诵经净心。子撰母志,丧葬有制。子为品官,封母
名号。两妾的不同处主要表现在马氏家世贫寒而胡氏出身于败落的世家,后者有较好的妇德文化修养和女红训练。马氏与其他妾侍在管家权力和以色邀宠等方面矛盾重重,她以少理家政和与夫分床等自律方式减缓和避免生活冲突。而韩府之妻显得更加溺爱庶子。妻妾和睦是贵族家范,而数十年共同生活的酸甜苦辣,绝非墓志的片言只语所能涵盖。
韩琦歌颂母亲,流露深情。而马氏墓志仅以“恭顺勤恪,有志趣”为誉,先人困窘,也不能称美。和妻志的宣张阃范颂扬母仪截然不同。这些异同表达了妾的家庭地位、处世守则和宗教信仰都是一样的。相比较而言,马氏童 }l之年被父母贱卖于多妾之家,中年辞世,在范府度过了40年为人妾侍的卑贱生涯,深受家庭结构的束缚挤压,无助苦闷且又充满矛盾的生活常态更加典型。

[参考文献]
[1]齐运通.洛阳新获七朝墓志[M].北京:中华书局,2012.
[2][元]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3][宋]窦仪,等.宋刑统[M].薛梅卿,点校.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4]余贵林.宋代买卖妇女现象初探[J].中国史研究,2000(3).
[5]唐代剑.宋代妾的买卖[J].南充师范学院学报,1988(4).
[6][宋]司马光.家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本,1987.
[7][宋]王钰.默记[M].朱杰人,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1.
[8][元]郑太和.郑氏规范[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9.
[9]北京图书馆金石组.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
[1O][宋]范仲淹.范文正公全集[M].清康熙丁亥岁寒堂.
[11][宋]毕仲游.西台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7.
[12][宋]范仲淹.范文正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7.
[13]李勇先.范仲淹后裔范正己任官履历及其蜀中行实考
[M]∥张希清,范国强.范仲淹研究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4][清]徐松.宋会要辑稿[M].北京:中华书局,1957.
[15][宋]赵鼎臣.竹隐畸士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7.
[16]李裕民.范仲淹家世考[M]∥新亚洲文化基金会有限公司.范仲淹研究文集:二.香港:亚洲出版社,2001.
[17][宋]陈均.九朝编年备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7.
[18][宋]范纯仁。范忠宣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7.
[19][宋]苏洵.嘉裕集笺注[M].曾枣庄,金成礼,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2O]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出土历代墓志辑绳[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21]赵振华,孙玉婷.北宋布衣学者王寿卿及其篆书研究[J].河洛春秋,2011(4).
[22]吕永.宋代的妾问题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07.
[23]王阔.尴尬与矛盾:宋代妾的地位和形象研究—— 以宋代士大夫视野为中心[D].保定:河北大学,2011.
[24][宋]韩琦.安阳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7.


内容可能会有差错,请对照原图:http://www.xueshu.com/lysfxyxb/201301/18093691.html

马庆喜,浙江龙游范坦马氏,始迁祖为宋殿中侍御史马伸,于南宋建炎二年自山东东平迁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2

主题

411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3891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

QQ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7 09:4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宋妾室制度管窥 ——以北宋扶风马氏墓志为例




在古代,妾室身份低下,历史文献中甚少对其做深入介绍,随着近现代少量妾室身份墓志的发现,才填补了这一方面的空白。马氏墓志是目前国内发现的为数不多的北宋妾室墓志之一,志文中简练记述了其生平经历,包括幼年为妾、谨守妾礼、妾理内宅、诵经念佛、卒年葬地、子孙名字及婚嫁情况,为我们了解宋代后宅妾室的日常生活、社会地位及其内心世界生活提供了实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北宋扶风马氏墓志,河南洛阳伊川万安山南麓出土,具体出土时间不明,现收录于《宋代墓志辑释》[1]。墓志青石质。志盖方形,长58、宽58、厚16 厘米,盝顶,顶部篆书“宋故扶风马氏墓志铭”3 行,行3 字(图一);志石亦呈方形,长57、宽57、厚16 厘米,其上亦篆书,凡23 行,满行17 字,共计371 字。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刻。

64001.jpg

64002.jpg

为叙述方便,现将《马氏墓志》录文如下:

宋扶风马氏墓志铭/

承务郎范正己之母马氏,瀛州河间人。生七/ 岁,以良家子养于今尚书右丞范公纯礼。恭/顺勤恪,有志趣。公之室、高平郡夫人王,爱抚/ 异甚,他不得伦比。为轧己者轹蹙排摈,一不/与校,而终弗能间。夫人寝疾,无强子女,独周/ 旋奉事,忧见颜色。既薨,哭泣哀毁,吊者闵焉。/公察其忠实,属以家事,内外上下,罔不宾伏。/于范氏宗族姻娅,虽儿女行辈,见之离立避/ 道。强之坐,必绝席降等,其律身严分如此。至/ 有所挠,正色执议,莫可回夺。为公生一女一/ 子,齿方少即自屏,稀复进见,推择其余,使奉/ 巾盥。家人时有关决,度不得已,然后与之区/ 处,皆中节度。修西方净土观,称其佛号,日数/ 千过。帷裳素缦,往往不茹荤血。元符二年十/ 二月丙辰旦,起坐如平时,呼其儿孙唱,使诵/ 佛。少焉瞑目,若将假寐,然视之,卒矣。享年四/ 十有六。建中靖国元年四月庚子葬河南万/ 安山之麓。女适军器少监韩跂。孙男三人:直/ 愚、直友、直内。女三人,皆幼。后五月,直友亦卒。今祔于墓隧之左次。前事其子谓王寿卿曰:“/ 子以吾母铭。”铭曰:/擢德于泰,以约处躬;祭从其子,而飨卒丰。


据墓志记载,志主马氏为范纯礼[2] 之妾、范正己之母,瀛州河间(今河北省沧州市)人[3],其生于仁宗志和元年(1054),卒于元符二年(1099),葬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享年四十六岁。全文通篇未对马氏名讳加以介绍,这是当时社会上的普遍现象,妾室出身贫寒,地位卑贱,她们只是仕宦贵族为满足自身奢靡生活的牺牲品,因此,妾室身份的女子甚少能在史籍中留下名字。

马氏七岁时“以良家子养于今尚书右丞范公纯礼”,志文中虽未详述其出身经历,但她幼年即为妾,可以推测其出身于苦寒家庭,后被鬻卖入范家。“恭顺勤恪,有志趣”是对马氏的品德概括,可见宋代社会对妾室顺服勤谨的普遍认可。“公之室、高平郡夫人王,爱抚异甚”,这从侧面反映出古代社会对嫡妻不妒不怒、温和谦让的品德要求。只有妻妾和睦共处,家庭内部地位不乱,整体机制才能有效运行。“为轧己者轹蹙排摈”是马氏为妾生活艰难的真实写照,妾与妾之间相互争斗排挤,争夺主君主母的宠爱,以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及至嫡妻王氏病重,马氏“周旋奉事,忧见颜色”,侍主母如婢,可见其地位低贱。范公因马氏忠厚老实的德行,对其“属以家事”,马氏从而获得了主理家事的特权。但马氏并未因此忘记妾室本分,未有半分逾矩之处,“于范氏宗族姻娅,虽儿女行辈,见之离立避道”、“绝席降等”,严守当时的礼仪规范,以尊嫡庶尊卑之礼。

马氏虽正当佳龄,但“生一子一女后”就主动谢绝男女之事,专心做好侍奉工作,不与其他妾室争夺宠爱,管理家事遇到难以抉择之处时,绝不擅专,“家人时有关决,度不得已,然后与之区处,皆中节度”。马氏年幼为妾,便开始应对多妾制度下争宠的阴谋与算计,多年谨小慎微,谦卑敬畏,内心苦闷。为了排解内心压抑,求得心理安宁,马氏开始修习佛法,“称其佛号,日数千遍帷裳素缦,往往不茹荤血”,并教导子孙,诵经念佛。

马氏之子范正己出仕为官,长女嫁于军器少监韩跂为继室。韩跂,出身于当时的世家大族,为宰相韩琦[4] 之侄孙,韩直彦之子[5]。宋代士大夫家族注重门第,往往通过家族联姻的方式,扩大政治影响力,巩固自身地位,韩范两家结亲,也不外乎于此。马氏之孙为直愚、直友(早夭)、直内三人,孙女亦三人,年幼,未有详细介绍。

此墓志为马氏之子范正己请当时的书法家王寿卿篆体撰铭。王寿卿,字鲁翁,河南开封陈留人,长于书法、文学,《宋故王鲁翁先生墓志铭》[6] 中称其“群书无不究览,文词典赡,尤长于古文诗歌,翰墨得欧颜之要”。后工于篆书,以李阳冰为师,其篆书字体端正大气,庄严规整,笔画粗细均匀,线条流畅圆润,是典型的“玉箸篆”[7],代表了北宋篆书发展的一个高峰。宋代书法字体以楷书、行书为主,而这方墓志以篆体撰文,为当时所罕见,为研究宋代篆书的特点及传承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具有极高的书法艺术价值。


宋代妾室多局限于后宅,束缚于家庭,极少涉猎户外生活及社会活动,正史中妾室资料甚少,主要集中于皇室妃嫔等身份特殊之人,以致于后世对当时妾室的出处、经历、地位知之甚少。而马氏墓志与其他宋代妾室墓志的发现为我们综合了解和深析当时宋代妾室的生活情况提供了切实可信的依据。

综合来看,墓志记载的宋代妾室有以下五个特点:

出身贫寒,幼年为妾[8]。古时女子地位低下,“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9],大多没有选择的机会,只能被迫服从于男子。由于宋代社会生产能力低下,封建压迫沉重,社会底层人民为解决生计问题,被迫鬻卖幼女为妾。《宋扶风马氏墓志铭》中未详细介绍马氏出身,可推测出其家境贫苦,出于生计问题,幼年即卖入范府为妾。此外《宋故夫人朱氏墓志铭》中也记载朱氏“自幼归故达州司户参军楚公”[10],明确交代其为楚公幼妾。而且,宋代社会纳幼妾属合法行为,《宋刑统》中就有“妾通买卖”[11] 的明文规定,这就导致宋代官僚纳幼女为妾的现象极为普遍。

侍奉主母,严明尊卑。宋司马光在《家范》中对妻妾相处提出明确要求:“妾事女君,犹臣事君也。尊卑殊绝,礼节宜明……或者主母屈己以下之,犹当贬抑退避,谨守其分,况敢挟其主父与子之势,陵慢其女君乎?”[12] 这就使得妾室大多处于半妾半婢的低贱地位,平日须恭谨勤勉侍奉主母。马氏墓志文中就描述其在嫡妻王氏病中,“独周旋奉事,忧见颜色”。再如《宋故时氏墓志铭》中记载,韩公之妾时氏“自少事中散韩公、永嘉郡君张氏。服勤柔顺,永嘉抚爱特厚。相继生二子,益自抑畏,奉永嘉弥谨”[13],其自小便侍奉主君主母勤谨,未敢有丝毫逾矩,生育二子后,压抑畏惧之心更甚,躬执妾礼,侍主母更为恭敬。

生儿育女,妾理家事。中国古代极为注重子嗣观念,纳妾的主要目的之一便是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据史料可查,马氏之子范正己,为范公独子,可见诞育男嗣传承家业也是纳妾原因之一。宋龙图公杨畋先后娶陶氏、曾氏,未得男嗣,后杨公之妾恭氏生子祖仁,由此推测生子承守也是杨公纳恭氏为妾的主因[14]。妾室因生育子嗣,家庭地位得以提升,从而在嫡妻逝世,无妻主理内政的情况下,代理家事。朱氏墓志铭中记载其“周旋应办无乏事”[15],表明妾室朱氏因诞育子嗣,使之地位提高,在嫡妻孙夫人过世后,获得主理家事的权力。

精神寄托,崇佛情节。一方面,宋代统治阶层为了借助宗教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广泛推崇佛学,如宋太宗“浮屠氏之教,有裨政治”[16],宋真宗“佛教使人迁善,安可禁止”[17] 等政策,推动了佛教的发展及各个阶层的崇佛之心。另一方面,由于妾室长期处于争斗的环境,被家族边缘化,使得内心苦闷不得排解,郁郁难遣,转而借助礼佛来作为精神寄托,以期平和心态,缓解为妾生活的苦闷[18]。马氏“修西方净土观,称其佛号,日数千过。帷裳素缦,往往不茹荤血”,楚公之妾朱氏“日屏家事,唯诵佛书,究其理而已”[19],杨畋之妾恭氏“好读佛书,诣理趣,存心养性,喜怒不形,将终淡然,曾不以死生为念”[20],由此可见,宋代妾室崇佛的现象广泛存在,礼佛已成为她们打发孤苦人生的一种方式。

妾出子女,地位提高。有宋一朝,从社会层面来看,庶出子女权利得到普遍认可,地位较之前朝扩大,与嫡子基本相同,庶子可通过科举走上仕途,庶女可通过婚嫁成为正室嫡妻。从马氏墓志中可知马氏之子范正己为承务郎,其女“适军器少监韩跂”,并未因母贱而影响子女前途。与之情况相似,朱氏墓志铭中也记载其子女“长曰照,任河阳节度推官……次曰庶,任信阳军录事参军……长女适陕州陕县令王琳……次适瀛洲监押、东头供奉官张恂”[21],总之,朱氏虽为妾室,但其子女并未因此受家族轻视,影响官途婚配。时氏墓志铭中也详述时氏所出庶子,“长曰僖,登仕郎、行相州汤阴县主簿;次曰侨,将仕郎、监淮阳军宿迁县市易务”[22],都反映出宋朝庶出子女权利与地位得到提高。


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实行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制度,妻妾关系极为复杂,仅能通过传世文献中的只言片语管窥一豹。而考古发掘出土的宋代女性墓志文字资料具有一定的直观性,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志主的生平经历、地位变动。

《魏国王夫人墓志铭》[23] 所载志主为北宋范纯仁[24](范纯礼兄)之妻王氏,与范纯礼之妾马氏生活于同一时期的范氏家族之中,却因身份的不同,一生经历大相径庭。通过对二者志文进行对比,可以为我们了解当时女性的真实生活状况及妻妾地位的不同提供切实可信的依据。对妻妾家族世系的重视程度不同。古人重视姻亲关系,往往通过士族联姻壮大家族势力,妻族显赫, 对夫族亦起到一定的烘托作用, 因此,亡妻墓志中往往会对其家族门第做一简略叙述,以添荣光。王夫人墓志铭中载,“夫人王氏,大名人也,曾大父讳佑,为尚书兵部侍郎赠太师,太父讳某,为尚书兵部郎中赠太尉,父讳质,为天章阁待制”,明确交代了王氏曾、祖、父三代的仕宦经历。而妾室多出苦寒之家,往往“不知其氏族所兴”,出于为亡者讳的原因,避谈亡妾家世,点明亡妾姓氏、籍贯即止,正如马氏墓志铭中仅介绍其“马氏,瀛洲河间人”。

对妻妾行为规范要求不同。古人讲究娶妻在德不在貌,因此亡妻墓志文中常以大量文字夸赞其德行。从王夫人墓志铭中可见,“及夫人归范氏,人忧以为不能安,而夫人至则如未尝生长富贵之家者,人始贤之”,是对王氏安贫不怨的夸赞;“其后高平公仕于朝,益自菲薄以收宗族,将济人之缓急,而夫人行之于内,亦均节有无于上下,虽族属数百指无异言者。高平公既贵有禄锡,夫人更推财以赒内外……洛阳衣冠家有女子,因其家破为人所略卖,夫人闻之急推金帛以赎之,为具衣衾资装以嫁之,于是宗亲内外益以夫人为贤而不可及也”,是讲述王氏内济宗族,外救贫弱的慈善行为;“夫人亦不事文绣衣服珠玉,至于轻财乐施,汲汲赒人之急,如恐不及”,是对王氏节俭乐施的形容。而以马氏为代表的亡妾墓志中,更注重于强调妾室本人的恭顺俭让。在马氏墓志铭中就着重称赞了其“恭顺勤恪”的品德及其严守妾礼的形象。

妻妾政治活动参与度不同。在少数特殊的拥有较高品级封诰的外命妇墓志文中,会详细记载其参与朝谒的过程,以此来表明其身份高贵、循礼贤淑。在王夫人墓志铭中,就其朝谒禁中事展开描述,“夫人以命妇入见禁中,太皇太后闻夫人之贤,赐夫人坐,问劳慰抚之尤尽至不用常仪,张椅置足床赐夫人坐。夫人不敢正坐,太后揖之使正,夫人不敢登足于床,太后揖之使登。是时高平公数求去位,因诏夫人勉高平公无求去,且曰:帝富于春秋,大臣耆宿,未可去也”,正是由于王氏身份尊贵,才得以扩大其活动范围,拥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而马氏出身贫苦,身份卑贱,生前未有品级,没有参与政治性活动的资格,因此马氏墓志志文中通篇未有涉及。

妻妾丧葬制度不同。《宋刑统》中规定:“伉俪之道,义期同穴,一与之齐,终身不改。”[25]王夫人墓志铭中记载,“其子正平、正思乃以其年四月十日,举高平公与夫人之丧”,王氏与夫合葬,共享后世子孙祭奠。而马氏墓志铭中记载,马氏与早夭孙男“祔于墓隧之左次”,以示尊卑。由此可见,宋代实行夫妻同穴而葬,而妾室虽与主君主母葬于同一茔域,但不与夫同穴合葬,处于其侧,侍葬于主君夫妇,与其半侍婢的身份相应。

总之,通过对《魏国王夫人墓志铭》与《宋扶风马氏墓志铭》的比较分析可知,虽然宋代妻妾普遍受礼法约束俱严,但两者相较,正妻因相对地位尊贵,从而享有一定的政治、经济及生活方面的特权;而无论社会认可还是法律规定,均反映出妻尊妾卑的状况,妾室在家庭生活中亦常常被边缘化。


纳妾现象由来已久,自父系氏族公社时期萌芽,因父权的上升产生“媵妾制”。春秋时期,诸侯“葵丘会盟”,明文规定“毋以妻为妾”[26],把妻与妾明确区分开来。与此同时,女子成为男子的附属品,甚至成为彰显身份的一种形式,诸侯纳妾成风,进一步发展为一妻多妾制。秦汉至隋唐,纳妾制度得到法律的认可,蓄妾成为权贵和富商的特权。及至宋代纳妾制度达到鼎盛时期,纳妾现象更为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子嗣观念的增强。古人常言:“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家族往往将延续家族血脉置于首位,为达到多子的期许,纳妾便成为必不可少的方式。《夷坚志》中就记述有为生子求妾的故事,台州司法叶荐哀求其妻曰:“吾年且六十,岂复求声色之奉,但老而无子,只欲买一妾为嗣续计,可乎?”[27] 由此可知叶荐年至六十尚未纳妾,为确保家族延续、子嗣有继,纳妾便成为必要的解决方式。

贪图妾室之美色。女子年华易逝,“三十而美色衰”[28],而男子却是“好色之性,不以一女子为己足也”[29],因此贪恋美色也是宋代男子纳妾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续墨客挥犀》中载:“兴元府李翁……俄生一女,姿容绝丽。人目之为花羞,豪贵竞纳金珠求以为妾,有至数千缗者。”[30]《清波杂志》中亦言:“士大夫……溺于声色,一切无所顾避,闻人家姬侍有慧丽者,伺其主翁属纩之际,已设计贿牙侩,俟其放出以售之。虽俗有热孝之嫌,不务恤也。”[31] 以此来看,宋代男子为贪美色之好,广纳美妾,或一掷千金,或有违伦理,已为社会常态。贪图享乐的生活。宋代男子纳妾不止重数量,更是注重“质”的方面,所纳侍妾或通填词作诗,或擅弹琴唱曲,或专侍奉之道,以此满足其安逸享受的生活。宋高疏寮谓其妾银花:“初五日成得何氏女,为奉侍汤药。又善小唱,凡唱得五百余曲,又善双韵,谈得五六十套。……银花专心供应汤药,收拾缄护,检视早晚点心,二膳亦多自烹饪,妙于调胹。缝补、浆洗、烘焙替换衣物,时其寒暖之节,夜亦如之。”[32] 可见宋代之时,高龄男子因年老体弱,行动不便,便纳精通才艺之人为妾,以兼婢职,恭谨侍奉主君,满足其玩乐享受的贪念。

身份地位的象征。汉代《独断》就有记载:“天子一娶十二女,象十二月,三天人九嫔。诸侯一娶九女,象九州,一妻八妾。卿大夫一妻二妾。士一妻一妾。”[33] 以此来与男子身份地位相匹配。及至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士农工商阶级属性模糊,限制减少,权贵富人竞相纳妾,以显示自己的特权及财富。有例可循:北宋名将杨政“姬妾数十人”[34],观察使张渊“每以高价买家妾,列屋二十人”[35]。关瑞梧在《妾制研究》中言:“多半历来的纳妾,都是始诸帝皇,权贵者继起效尤,争以纳妾为夸耀。上行下效,士大夫,文士,稍微经济充裕的,亦莫不纳妾,以为风流韵事。”[36] 便是对权富者以纳妾彰显身份地位的生动描述。

注 释

[1] 郭茂育、刘继保:《宋代墓志辑释》,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 年,第410 ~ 411 页。

[2] 范纯礼(1031 ~ 1106 年),字彝叟,一作夷叟。参知政事范仲淹第三子,右相范纯仁之弟,见《宋史》卷三百一十四。

[3] 河间府……本瀛州,防御,属河北路。

[4] 韩琦(1008 ~ 1075 年),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见《宋史》卷三百一十二。

[5] 〔宋〕赵鼎臣:《竹隐畸士集》卷十八《韩至之墓志铭》,钦定四库全书电子版,第252 页。

[6] 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出土历代墓志辑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年,第754 页。

[7] 杨庆兴:《新见宋代〈马氏墓志〉篆书研究》,《中原文物》2014 年第3 期。

[8] 赵振华:《北宋官妾的生活状态与特质——以出土墓志为中心》,《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 年第10 期。

[9] 杨天宇:《礼记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年,第323 页。

[10] 〔清〕黄本骥:《古志石华》石刻史料新编第二辑,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79 年,第1384 页。

[11] 〔宋〕窦仪等撰,吴翊如点校:《宋刑统》卷十四中华书局,1983 年,第240 页。

[12] 〔宋〕司马光:《家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十,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年,第6 页。[13] 北京图书馆金石组:《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41 册,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 年,第177 页。

[14] 同[8]。

[15] 同[10]。

[16] 〔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篇》卷二十四,中华书局,1986 年,第554 页。

[17] 宋冬霞:《宋代士人家庭女性的崇佛情结——以墓志为中心史料的考察》,《宋史研究论丛》2011 年第12 期。

[18] 赵振华:《北宋官僚范纯礼妾马氏的家庭与生活——新见〈宋扶风马氏墓志铭〉研究》,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 年第1 期。

[19] 同[10]。

[20] 同[13],第42 册,第29 页。

[21] 同[10]。

[22] 同[13]。

[23] 〔宋〕毕仲游:《西台集》卷十四,《魏国王夫人墓志铭》,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82 页。

[24] 范纯仁(1027 ~ 1101 年),参知政事范仲淹次子,字尧夫,谥忠宣。北宋大臣,人称“布衣宰相”,见《宋史》卷三百一十四。

[25] 同[11],第223 页。

[26] 顾馨、徐明点校:《春秋谷梁传·僖公九年》,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年,第42 页。

[27] 〔宋〕洪迈:《夷坚志》补卷六《叶司法妻》,北京书局,1981 年,第1608 页。

[28] 《韩非子》校注组:《韩非子校注》,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 年,第157 页。

[29]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年,第195 页。

[30] 〔宋〕彭乘:《续墨客挥犀》卷三,《小民不为利动》,中华书局,2002 年,第445 页。

[31] 〔宋〕周煇:《清波杂志》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年,第5040 页。

[32] 〔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银花》,中华书局,1988 年,第272 页。

[33] 〔汉〕蔡邕:《独断》卷上,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第850 ~ 80 页。

[34] 同[27],支乙卷第八,《杨政姬妾》,第857 页。

[35] 同[27],三志辛卷一,《张渊侍妾》,第1391 页。

[36] 关瑞梧:《妾制研究》,《社会学界》第6 卷,1932 年,第92 页。

文章来源    《洛阳考古》2018年第4期

马庆喜,浙江龙游范坦马氏,始迁祖为宋殿中侍御史马伸,于南宋建炎二年自山东东平迁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中华马氏网 ( 浙ICP备09020836号-7 ) 浙公网安备33082502000231号

GMT+8, 2024-10-26 02:16 , Processed in 0.050999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