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马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填写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98|回复: 1

状元马愉与宣德二年进士

[复制链接]

1402

主题

411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3891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

QQ
发表于 2019-2-17 12: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至明代达于顶峰,无论是制度的完备,还是进士地位之隆,都远迈前朝。《明史》云:“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盖科举视前代为盛,翰林之盛,则前代所绝无也。”(《选举志二》)据统计,有明一代二百七十六年间,共举行过八十八次正规的科举考试(包括完整的乡试、会试和殿试过程),产生了八十九名状元。宣德二年状元马愉就是其中一位,也是较为特殊的一位。他既是明代南北分科取士后的首位中魁者,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江北第一位状元(洪武三十年夏,朱元璋为平息北方士子的不满,专取一榜北方籍进士,时人称为“北榜”)。

明朝自洪武四年(1371)开科,前十五科皆南北士合试。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进士大多出自东南诸省,北方进士数量少,状元更无从谈起。宣宗即位后,采纳杨士奇的建议,开始实行南北分别取士。宣德二年(1427)的会试,亦是宣宗朱瞻基即位后的首次科考,俗称“龙飞榜”。宣宗对此十分重视,寄予厚望,并亲出“策问”。马愉大魁天下,成为一件具有标志性的大事。史称“国朝登科以来,南北并试,未有北人居首选者,有则自愉始也”(雷礼《内阁行实》卷十),马愉“以东齐之秀魁天下士,北方学者与有光”(《明状元图考》引《皇明通纪》)。

马愉自释褐入朝,便一直身居清华显要的翰林院,从修撰起,累官至侍讲学士,入文渊阁预机务,跻身“宰辅”之列。《明史 》本传称马愉“端重简默,门无私谒,论事务宽厚”,在王振弄权的时代,作为阁臣,能获称此誉,洵为不易。马愉虽然自处澹如、不屑结党营私,但对“乡谊”和“年谊”依然十分看重。他对桑梓有着绵绵的故园之思,对同仕在朝的乡友,有深深的友于之情。乡情之外,宣德二年的同榜进士,马愉也与其中不少人有很多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年谊”这一科举时代的特定现象。

一 马愉其人

马氏出自关中扶风,远祖为汉代“伏波将军”马援。至北宋,有马近者为青州府学教授,致仕后卜居临朐,占籍朱位里(今属东城街道)。自近至愉之父士贤,六世为儒,多以教书为业,乐善好施,称誉乡里。

马愉生于洪武二十八年(1395)九月,自幼聪慧异常,四岁便能读书属对。稍长,出语惊人。读书极刻苦,入邑学后,备览群籍,“力学至忘寝食,为文章敏瞻,不务雕斫,而浑厚典雅,自不可及”(嘉靖《临朐县志》)。永乐十八年(1420),以礼经夺省魁。次年春,欲赴京参加会试,途中得病误期。永乐二十二年(1424)甲辰科会试,因守继母孝,又未成行。宣德二年,终能进京,赴会试,与殿试,一举大魁天下,成为明代开科以来的第十七位状元,时年三十三岁。

马愉廷试第一,即被授予翰林院修撰。宣德九年(1434)秋,宣宗特别挑选史官及庶吉士三十七人进学文渊阁,“以愉为首”。正统元年(1436),经杨士奇举荐,充任经筵讲官。马愉“侍经筵,惟以帝王仁义之道为陈,进退从容,有古君子风”(曹鼐《赠学士礼部尚书马公愉神道碑铭》)。正统二年,升为侍读学士。正统三年,与修《宣宗实录 》成,升侍讲学士。正统五年(1440)二月,以本官入内阁,参预机务。时宰辅共五人,首辅为杨士奇,另四人为杨荣、杨溥、马愉、曹鼐。明代朱元璋废中书省后,不设宰相一职,凡入阁者,即目为宰相。终明代,由状元入阁者,仅十一人。

正统十年(1445),马愉升任礼部右侍郎兼侍讲学士。正统十二年农历九月初三,早起准备上朝,突发“中风”,倒地不能言语。英宗闻讯,急遣御医诊视,并每天赐药。然终回天无力,九月初六卒,享年五十有三。马愉遽逝,英宗十分痛惜,特赠翰林院学士、资善大夫、礼部尚书,并循师保例赐赙万缗( 即一万贯),派礼部尚书胡濙致祭,后又赐谥号“襄敏”。史称“赐官兼职自愉始”(《明史·马愉传》)。马愉去世后,其诗文于成化和嘉靖年间先后两次结集,名为《澹轩 集 》,《四 库 全 书》 著 录 于“存目”之中。《澹轩集 》收录马愉诗文四百三十馀篇,是后人了解其思想及交游的第一手资料。

二 三鼎甲之间的情谊

宣德二年丁未科共录取进士一百零一名。一甲三名,除状元马愉外,榜眼和探花分别是杜宁和谢琏。进士既是殿试的结果,又是选官授职的开始。而三鼎甲,除了让人艳羡的荣耀外,更是直接授予实职,“状元授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二、三甲考选庶吉士者,皆为翰林官”(《明史·选举志二》)。

杜宁,字宗谧,浙江天台县(今属台州市)人。宣德五年,升修撰。正统三年(1438)四月,升为翰林院侍讲。土木之变后,杜宁和于谦建议请郕王监国,“社稷赖以复安者,宁与有力焉”(《浙江通志》卷一六一)。正统十四年(1449)秋,杜宁升为南京礼部右侍郎。成化九年(1473)七月,卒于故里,年七十。著有《乐全集 》。

谢琏,字重器,福建龙溪县人。永乐十五年(1417)乡试中举。正统初年,与修《明会典》等。正统十年(1445)十月,升为翰林院侍讲。后升南京户部右侍郎,“署部事,厘奸剔蠧,创便宜六事,为经久之规”(《福建通志》卷四六)。次年,兼掌南京兵部事务。景泰四年(1453),卒于任上。著有《奏笺》百卷及《玉堂藏集》。

宣德二年会试主考官是杨溥和曾棨。按科举时代规矩,士子一旦登第,则称该科主考官为“座师”,称同考官为“房师”。因此,杨溥便自然成为他们的“座师”。宣宗时,杨溥与杨士奇、杨荣同在内阁,对朝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称“三杨”。马愉等入院之后,恰逢杨荣新宅装饰一新,便于家中设宴招待,从此开创了“聚奎宴”。杨士奇作《聚奎堂记 》记其盛,云:“宣徳二年春,太子少傅、工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建安杨公,得故廨宇于长安门之南而修葺之,……既成,会上临轩策士,其第一甲三人皆授职翰林,马愉修撰,杜宁、谢琏皆编修。于是馆阁诸贤相与置酒堂中,为三人贺,主献宾酬,觞行甚乐。”(《东里续集》卷二)对此次会聚,杨荣亦作《题聚奎堂卷后》。“三杨”之所以如此重视此榜三鼎甲,实则对他们寄以厚望。

马愉与杜宁、谢琏供职于翰林院,朝夕相处,加之同年之谊,友情日深。宣德十年(1435),朝廷纂修《宣宗实录 》,马愉以翰林院侍读、承德郎身份,杜宁以翰林院修撰、承务郎身份,一起参与其事。正统三年四月,《宣宗实录 》告成,因是之功,包括马愉、杜宁在内的纂修官获赐白金、彩币及罗衣 ;马愉由侍读升为侍讲学士,杜宁由修撰升为侍讲。马愉辞世后,杜宁撰《赠翰林学士资善大夫礼部尚书马公行状 》,详细记述马愉生平事迹,称“宁忝公同年,从公游,且厚知公平生为详,故述其大节为行状 ”。此文不仅见证了这两位同榜状元与榜眼之间的友谊,也成为我们今日所见有关马愉生平最为翔实的一份史料。

“君子赠人以言”,诗文唱和,是文人之间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澹轩文集 》中保存了几篇与谢琏有关的诗文。宣德六年(1431)二月,谢琏以初考得移封二亲,给假归省,马愉作《送谢编修省母》,诗中云:“临岐那忍对青尊,一曲离歌一断魂。念我久陪趋琐闼,喜君暂得乐乡园。”《澹轩文集 》中还有四篇诗文,系谢琏代人向马愉请托之作。在马愉今存四百馀篇诗文中,受一人请托超过三篇以上的有三人,谢琏为其一,可见两人交谊之深。

正统八年(1443)冬,因敕封翰林院侍讲学士,马愉之父马士贤进京谢恩,次年春告归回乡,翰林院诸君子相率赋诗为赠,谢琏和萧镃均在其列。这批诗共有二十五首,今存于马愉后裔所辑《世德集 》中,为我们了解翰林史官之间的交往,提供了一份鲜活的史料。

三 马愉与其他“同年”

三鼎甲因同在翰林院,朝夕相处,“年谊”之外,还多了一份同事之情,其友情自非泛泛之交可比。除此之外,马愉与其他同年进士也多有交往,但限于资料,今所能考见者,基本上是“秀才人情”,具体就是一些赠诗、赠序等。

二甲三名王裕,江西抚州府金溪县(今抚州临川)人。他系四朝老臣、南京礼部尚书王英(字时彦)之子。宣德七年(1432)夏四月,擢为监察御史。正统四年夏,出为山东按察司副使。在山东任职期间,其弟王佑曾前去探望,马愉作《送王昌训省兄 》相送。诗中,马愉历数济南名胜,希望他能够一览历下盛景。

二甲八名李应庚,明寅,以字行。江西贵溪县(今贵溪市)人。授兵部主事,以廷臣荐,升肇庆知府。李母去世后,马愉作《挽贵溪善妇冯孺人》。

二甲十名徐仲麟,江西广信府上饶县(今属上饶市)人。永乐二十一年(1423)癸卯科举人。正统三年(1438)七月,徐仲麟由刑部湖广司主事升任云南按察司佥事,马愉作七律《送云南徐佥事》相送。诗首联云“黄甲同登已拜官,外台又见试征鞍”,交待了他们的同年之谊。

二甲十六名萧镃,字孟勤,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今属吉安市)人。宣德八年(1433),选庶吉士。英宗继位后,授翰林院编修。正统三年,进侍读。正统十二年三月,任国子监祭酒。景泰元年(1450),以老疾辞,六馆生连章乞留,景帝又加挽留。二年十二月,以祭酒兼翰林学士入直文渊阁。三年,晋户部右侍郎兼太子少师。他学问精博,文章尔雅,有《尚约居士集》。马愉与萧镃的交往,有不同于其他“同年”之处。宣德八年十一月,明宣宗命内阁、礼部合选三科进士,御文华殿亲试之,拔其尤者萧镃、萨琦、赖世隆、吴节、江渊等二十八人为庶吉士,进文渊阁,“与修撰马愉、曹鼐等同命詹事王直教之。其优礼给赐,一如永乐甲申之例”(《明通鉴》卷二一)。萧镃等在翰林院为庶吉士有近三年时间,其间与马愉等一起晨昏诵习,当有异于常人之友情。萧镃之子萧江,曾自家乡来京探父,回归之日,马愉作诗相送,勉其努力读书,将来科举登第。萧镃回乡省墓时,马愉亦作《送萧同年孟勤编修省墓》为其饯行。这些均能见证两人之间的交往。

二甲二十名邢恭,字克敬,河南开封府郑州(今河南郑州市)人。宣德二年中进士后,邢恭因久在翰林习
四夷译书,选为翰林院庶吉士,该榜仅此一人。宣德八年三月,授中书舍人。正统三年(1438)十二月,擢为监察御史。累官翰林院编修。正统元年,邢恭以中书舍人三年考绩称职,获赐敕命,其父母亦获封赠,邢恭援例告归焚黄,马愉作《送邢中书省墓》相送。邢氏去世后,马愉作《挽邢编修》,深表惋惜。

二甲二十二名王佐,字功载,号竹斋,江西吉水县(今属吉安市)人。官刑部主事,历员外郎。天顺间出守临安,以勤慎著闻于士大夫间。有著作《新增格古要论》,为增补前人曹昭《格古要论》之作,为我国古代重要的博物、赏鉴专著。王佐之母去世后,马愉作《刑部员外王佐母太安人罗氏哀辞(有序)》,《序》中马愉盛赞王佐之母教子有方:“治家俭勤,敦孝敬于舅姑,内助其夫君,教其子严,甚有程法。则知功载之为进士,能文词,其亦由于慈训之所成乎!为刑官十馀年,太安人恒致书,示以用法务从平恕,又知其贤于人也。”

二甲三十二名丁芹,字廷用,江西建昌府新城县(今抚州黎川县)人。官刑部主事。丁芹喜欢松、梅、竹“三友”,家中常植三物,到京师后,又为图于所居之官舍,向马愉请序,马愉为其作《岁寒三友序》。文中,马愉

称赞丁氏为人,且勉其以“三友”为榜样,砥砺节操:“廷用,余进士同年,为人清约厚重。居官临事,小心慎密,赫赫声势之下,远斥不居,而其中介然,亦不苟合于人。日以斯图玩之,得非将以自况者乎?”《澹轩文集 》中还有《送张节判之赵州诗序》《赠陈知县复治新城序》和《送朱员外还乡省墓序》三篇文章,系丁芹代人向马愉请托之作。这三人中有两人是丁氏刑部同事,另一人是其家乡新城的知县。由此,我们也能感觉到丁芹与马愉交情很是特殊。

三甲六名欧阳汤,字广汤,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今属吉安市)人。累官刑部员外郎。欧阳氏三载秩满,朝廷敕命褒美,推恩及亲,其同僚以为荣,赋诗贺之,马愉作《送欧阳主事荣考诗序》。文中,马愉称“余雅识广汤为人,行谨而仁厚”,显然,他知对欧阳氏了解较深。

三甲二十一名萧銮,字景和,广东潮州府潮阳人。授行人司行人,使甘肃,不受馈赠。擢监察御史,雪冤狱百馀人。正统间,擢广西提学佥事。累官山西按察司副使。史称萧銮“清介绝俗,有治才”(《万姓统谱》卷二九)。正统七年(1442)七月,广东程乡(今梅州市)丘俊晋升河南按察司副使,萧銮祈马愉言赠,马愉作《送丘宪副之任河南序》。

三甲二十四名曾序,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人。宣德元年举人。景泰五年(1454)九月,由礼部员外郎擢广西右参议。曾序岳父萧德会取《周易·履卦》“初九”之义名其读书之轩曰“素履”,请马愉记其事,马愉作《素履轩记》。

三甲二十八名王理,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人。选庶吉士。历官给事中。马愉在《故行在广东道监察御史刘君墓志铭》中言:“宣德六年,御史王理者按郡县,深推公器识,遂荐之,诏拜文林郎、行在广东道监察御史。”

三甲三十五名叶蓁,字永茂,南直隶徽州府歙县(今属安徽省黄山市)人。授行人司行人。以勤慎称,迁监察御史,持宪不阿。出按贵州,岁旱祷雨,躬曝烈日,雨降如注。寻遘疾卒。正统年间,叶氏出为江西赣州府同知,马愉作《送赣州同知》以壮其行。

三甲三十五名齐整,山东兖州府济宁州(今济宁市)人。永乐二十一年(1423)举人,山东乡试解元。仕至户部郎中。今《澹轩文集 》中《寿齐主事父 》一诗,就是赠与齐整的。此诗手迹至今尚存,保存于马愉后人手中。有趣的是,宣德五年也有一位名齐整的进士,系河南开封府祥符县人。一些地方志中有时将两人混淆。

三甲五十名邹宜,江西吉安府庐陵县(今属吉安市)人。永乐二十一年举人。马愉有《题竹赠邹员外宜 》一首。

三甲五十五名房威,字子仪,河南省河南府洛阳县(今洛阳市)人。宣德八年八月,擢为广东道监察御史。正统六年二月,授直隶保定府涞水县知县。李贤《祯槐堂赋 》云:“监察御史房君子仪,洛阳人也,其尊甫既构堂以居,忽有槐生其下,已而蓊然畅茂,子仪亦大显。人以是槐为房氏积庆之兆,遂名其堂曰祯槐。”(《古穰集》卷二十)为祝贺同年“积庆之兆”,马愉作《祯槐堂赋 》。

中国的科举制度延续了一千多年,也造就了许多与之相关的文化现象。“年谊”就是其中之一。所谓年谊,就
是同榜进士间的一种情谊(明清时同榜举人也算)。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人治社会中,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自不待言,而那些“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新科进士,初出茅庐,并没有多少社会关系可以依靠。因名登同榜,感情上自然亲近些,他们结为“同年”之谊,以便日后相互提携,也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宣德二年共取进士一百零一名,今可考见马愉与之交往的就有十馀人,大凡在朝为官基本上都有联系,这也能够看出,“同年”是马愉很重要的一个交往圈子。

延续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在清末的变法运动中戛然而止。但是,作为一种官员选拔制度,其影响是很深远的、多方面的。仅从形式上而言,今日的“高考”、“国考”等各类考试,依稀都有它的影子。而维系“同年”友谊的同榜“序齿录”等,实则是今日各类同学录的鼻祖。要之,在科举制废除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如果我们能心平气静地去深入考察、思考这种制度,其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回味的东西。

撰文/马庆洲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出版社)

摘自《文史知识》 2014年8月第8期


马庆喜,浙江龙游范坦马氏,始迁祖为宋殿中侍御史马伸,于南宋建炎二年自山东东平迁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28

回帖

308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83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

发表于 2020-6-9 10:5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中华马氏网 ( 浙ICP备09020836号-7 ) 浙公网安备33082502000231号

GMT+8, 2024-10-26 02:16 , Processed in 0.040777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